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少君:怀念南昌

 

《怀念南昌》

作者 少君


 

说起南昌,人们自然就会想起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无限遐想。

一直以来,南昌是一个令我怀念的地方。

在我的印像中,南昌是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是诗人王勃笔下那种秋水共长天落霞与孤骛的梦境,是每个角落都散着诗意的湖城,是到处飘着八大山人那些冷峻而又灵性的孤石与秃鹰的绿洲。

最近常想念南昌,

想念在南昌的日日夜夜,

想念南昌的山山水水,

头脑里常常重现曾经的点点滴滴,

重现五湖的丽影。

忍不住自问,

对我这样漂泊异乡的人来说,

南昌对于我,究竟意味着什么?

虽然我只到过三次南昌,但我可能比南昌人更喜欢看城内灯火阑珊的夜景,比南昌人更喜欢在百花洲散步,比南昌人更能体会彭城的壮观。曾几何时,每次离开南昌,伤感是不自觉的,是没有来由的。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什么是属于我的,也没有什么是离不开我的,但我的思念就从未曾想过要离开。 

很早就想写关于南昌的记忆。这种记忆犹如漂在水面的片片花瓣,每次拾起来,心里就会觉得很兴奋很温暖,一下子就觉得远方的那个城市不再陌生,脑海中的印象也变得绚丽起来……

早在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立了若干个原始居民点,南昌建城,可追溯到公元前202年。那年,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时称灌城。

南昌之名始于西汉,寓“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池多次变迁兴废,城名数易,别名诸多,汉称“豫章”,隋唐称“洪州”、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南昌历代都是郡、府、州、县治所在地,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代南昌在青瓷器的烧造,漆器、纺织品的生产,铜器制造以及金、银手饰品的生产工艺方面都有很高的声誉。一度是江南的冶炼、纺织、造船中心和商业都市。

洪州窑”是唐代的八大名瓷窑之一。北宋时,是全国五大造船中心之一。历史上,南昌曾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盛誉。南昌自古以来就是锺灵毓秀之地、文化礼仪之乡。春秋战国时期,孔丘弟子澹台灭明南游至江”,中原文化开始传入。

西汉至清代,南昌孕育了西汉高士徐稚,晋代治水专家许逊,五代南唐的丹青家董源,宋代词宗晏殊,元代散曲作家刘时中,航海家汪大渊,明代研究日食的杰出天文学家欧阳斌元,明末清初四大画僧”之一的八大山人和三大医家”之一的喻嘉言等杰出人物。

历代许多名人文士,如澹台灭明、梅福、王勃、张九龄、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辙、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文天祥、唐寅、汤显祖、宋应星等,都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或不朽诗文。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早已是南昌古城之骄傲,江南胜迹之翘楚,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忘返,吟诵出篇篇千古佳句。

青云谱道院、翠岩寺、绳金塔等丰富璀璨的历史遗存,构成了南昌历史文化的精粹,向世人展现着南昌博大从容的人文风度。


 

一、缘聚五湖

这次能再到南昌,完全缘于二年前的一次偶然。2002年参加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后,应南昌大学公仲教授的邀请,我和沈宁、陈瑞琳、张翎在复旦大学和苏州大学讲完课后,直奔南昌。

公仲先生是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名教授,也是中国小说学会的副会长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的副会长。在上海会上他处处关照我们,其海派的个性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第二天我们在南昌大学校长书记的盛宴之后,走进南大的文学院大教室,

豁然一惊,眼前却是密密麻麻坐了几百号学生,礼堂般的大阶梯教室竟然座无虚席,门口亦水泄不通。真想不到,我们这些在国外苦苦笔耕的人,什么时候也成了受到如此欢迎的明星”。

学生们可谓严阵以待,摄像机,幻灯机、麦克风一应俱全。当晚我们的演讲因为听众的踊跃也发挥得特别淋漓尽致。(瑞琳语)那次到南昌虽说只有短短的二天,但南昌留给我们的是热情美好的印象,于是我们相约要再回南昌。去年公仲先生访美,我们重聚在美南休斯顿,决定发起一个以新移民文学为话题的笔会,以还我们再到南昌大学的宿愿。

没想到能量极大的公仲教授,把这场原以为十来个朋友的文学小集,办成了一场来自十几个国家、近六十位新移民作家和大陆研究华文文学的知名学者参加的,由南昌大学、文艺报、江西当代文学学会、江西省旅游局、江南都市报联合主办的首届新移民作家国际笔会----一场文学的盛会。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内地及港澳台以外的地区现有华侨华人近三千五百万人,是除中港澳台以外的最大的华文阅读群体。

自上世纪末以来,海外华文文坛开始出现繁荣景象,其表现主要有二∶一是形成了有组织而且较为庞大、稳固、规范的华文作家团体,二是在创作上不断有佳作出现,一些后起之秀的作品在两岸三地连连获奖。”

历史的发展常常有些奇妙,正当神州文坛苦求突破、港台文学茫然无归的时候,人们却突然发现:远在海外的华文创作却展现出一派风景这边独好的盎然生机。从老华侨移民血泪的记述,到六十年代留学生文学的苍凉,再到八、九十年代大陆新移民作家的昂然崛起,整个海外华文文坛可谓风起云涌,各领风骚。”

(陈瑞林语)有学者指出∶“现阶段海外的华文文学作品,当以北美洲最多最佳,……若看北美华文作家的写作风格,应该也可以说是看到了大半个世界华文作品的趋势,因此,北美作家的作品,具有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性。”这番话不无道理。

我在笔会上以电脑投影的方式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北美华文作家的创作群落和活跃的创作状态。在国内文学热普遍降温的情况下,遍布北美各大城市的华文作家协会和华文笔会让大家惊讶。

我认为如果横向地解析美华文学的建构,基本上有三大群落:第一个创作群落是六十年代由中国台湾赴美的留学生作家,“他们的确曾一度创造了海外华文文学的高潮,其特点是学贯中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深厚的依恋难舍之情。这一批人,后来大都成为美国高等学府的中国文化研究者,从而以学者的形态取代了早期创作上的激情。第二个创作群落就是正在日益壮大的大陆新移民作家群。

他们的特点是年轻气旺,视野开阔,目光敏锐且出手快,表现出相当高的文化素质,多数作家在出国前即有笔耕的修炼。

这一特定的作家群普遍被认为是北美文坛的后起之秀,创作前景不可限量。第三个创作群落是一批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的华人作家,他们出身各异,教育水准不同,但大都历经世事苍变,用英语讲述自己或家族的生命故事,作品有浓郁的中国气氛。 

这批新移民作家的出现,给正面临着枯竭的海外华文文学带来一个新的生机。他们的作品,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前海外华文文学的新成果和新水平,并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中国大陆移民到海外逐渐形成的华文文学阵容,如今已是独树一帜,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亮点。

海外新移民作家大多有着双重的人生经历,出国以后处在双重的文化背景下写作。这种文化的冲突,更有利于他们在边缘”的状态下进行反思和突破。如果说,海外华文文学在前期的创作多为倾诉乡愁或单纯地描写个人沉沦奋斗的传奇,那么,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情感失落和社会文化的根本冲突之后,新移民作家群正以理性的思考代替了直接的倾诉,审美的意向也正向多元化倾斜,逐渐走向对一代人命运的反思和对中西文化心态的价值探讨。

这次笔会所产生的深刻内涵和深远影响有待于学术界去认识和研究。

参加这次笔会的除了公仲先生、陈瑞琳、张翎和我四个发起人之外,还有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戴小华,北美《世界日报》副刊主编田新彬,“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卢新华,美华文艺协会会长刘荒田,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孙博,荷比卢作家协会会长林湄和章平,《中外》杂志主编王性初,《彼岸》副主编王威,澳洲作家胡仄佳,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时东陆,美国文心社社长施雨,来自新加坡的作家饶巧红,来自硅谷的作家陈谦和吴玲瑶等。

国内与会的代表阵容强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炯、文艺报常务副主编范咏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刘登翰、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汤吉夫、世界华文文学主编白舒荣、《江西日报》总编辑彭春兰、光明日报副刊主编韩小惠、复旦大学教授陆士清、解放军外语学院教授石平萍等全程参加了此次笔会,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王林森、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有、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黎细保等出席笔会并分别宴请了与会代表。

在开幕式上,瑞琳深情地说:“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国内开这个会,是因为人的生命里,有一个地方必定是你最想要归去的。年轻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浪迹天涯,待到中年回首,忽然发现,自己一路走来所有的甘苦却都是为了那一个地方的归去。”

她说,归去犹如灵魂深处的一声呼唤,呼唤的是她浪子回头的儿女,呼唤的是岁月在生命的价值里酿就的一缕醇香。而那即将归去的地方,感觉是母亲的温暖,是情人的魅惑。在我们,好象已等待了很久,恍若一个远航的人一直在翘首亲人的招唤。

在为期四天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就新移民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认真的理论梳理和研讨,大家充分肯定了海外新移民作家取得的成绩,并呼吁对他们的创作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和支持。

新移民作家要有所突破,必须加强文学评论,注重对文本的解读。与早期的移民文学、留学生文学相比,新移民文学有了更多积极、乐观、奋斗的表述和对时代、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从单一乡愁”走向多元、成熟。正如公仲教授所言:由于生存环境的原因,早期的移民文学带有个人观感性、宣泄性、经验性、即席性的特点,能催人泪下,但却难以发人深思,缺少冷静的哲理思考。对文学观念的理解,大都是功利性的个人抒发。

由于中国文化传统观念的落叶归根”而至于怀乡思亲----”乡愁”成了永恒的主题;由于异国异地的漂泊与孤苦无援,而至于失落感、孤独感的悲观情绪成了不变的基调;由于视野狭小,个人经验局限,而至于无法对人生、社会、国家、时代作出更为理性的认知。而新移民文学有了较大的不同,八九十年代的大陆留学生、知识分子,大都有过”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的坎坷经历或见闻,对迁徙海外有了较多的自觉性和适应性,能较快地完成从留学到学留、从侨民到移民的变迁,观念上,也能较快地接受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移。

因而,虽然他们经历了孤独、失落的过程,但却能较冷静、自觉地摆脱其牢笼,走向抗争、生存求发展的道路,他们的作品既有倾诉性、经验性的一面,也不乏思辩性和哲理性。 

会议期间,新移民作家们还在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举办了多场报告会,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被大会公认为最佳演讲者的陈瑞琳认为,纵观海外新移民文学的色彩斑斓和蔚为壮观,走过二十多年的风雨探索,无论是从社会人生的积累,还是从文学意识的酝酿和崛起,新移民文学成熟作品的时代已经来临。历史造就了一代乘桴于海”的中国人,就必然造就了一代四海为家的文学。

笔会结束之际,与会作家发起成立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少君任首届会长,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联络中心”亦在南昌大学建立,将对新移民华文文学进行细致的研究。南昌大学这次给予了我们这些海外浪子最热情的接待,让我们每每想起,都心生感动。

这是一所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由原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学校拥有理、工、农、文、史、哲、法、经、管、教育、艺术等多门学科,校长年轻有为,教授学养有成。在”文理工渗透,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理念下,学校良性发展,在校生已达三万余人,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这次会议所在的五湖大酒店也是我每次到南昌最喜欢住的地方,因为它座落于风景优美的湖心岛上,犹如一艘豪华的邮轮漂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映入眼帘的都是绿色,令人心旷神怡。酒店每天为我们参会的代表准备了精致的中西美食,茶花苑的舒适亲切,蓝天吧的开扬明朗,让代表们随心所欲地消磨闲暇,低斟浅尝,令人难忘。

水是南昌最大的特色。赣江穿城而过,城内有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外有青山湖、艾溪湖、象湖、碟子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早在隋唐时期开辟的长江赣江黄金水道,使得鄱阳湖、赣江岸边的商船风帆如织、连樯而至,舟车不息,商贾云集”就是当时南昌城一派繁荣的真实写照。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每次读到王勃的名句,就想到水是南昌城灵动的源泉,也是养育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水赋城之灵”。滔滔赣江,穿城而过,粼粼抚河,映带其中。

我们这些漂泊在异土的人,能有缘聚到南昌,难道不就是因为我们无法忘怀这滋润过、养育过我们的如水的血脉吗?!


 

二、寻古访幽

自古以来,江西实在算得上是一块物华天宝、地杰人灵的福地,这个地方古时候曾经名家辈出,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官至宰相的词人晏殊,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初唐少年才俊王勃路过南昌题《滕王阁序》赞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虽然是句恭维话,也属语出有因。这是一个出文豪的地方,为千古名篇红袖添香的江西女子自当不俗。江西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的,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瑞金苏维埃政府,这些都是发生在江西这方水土上的。而其首府南昌则因为当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军队的圣地。

因为八一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的主要标志,南昌的一切都是和八一联系在一起的:八一大道、八一广场、八一商场、八一纪念馆……如此多和八一相关名字,为的是留下历史的记忆。

南北狭长的城市布局,城市的西面赣江穿流而过,北面的青山湖阻挡住了城市的向北延伸,构成了南昌的城市特点。名闻遐尔的百花洲则位于城中心的东湖,北临民德路,南临中山路东滨苏圃路,面积约13公顷,唐宪宗元和三年,观察使韦丹为除水患,首倡治湖、浚淤植柳、后遂有万柳堤”及黄金堤”。

杜牧曾赞其为十顷平湖柳堤合”。自此以后东湖即为著名风景湖。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北三湖,民国以后,以红石垒岸,北湖又成南、北二湖,今之西湖、有桥涵相通,宋以后统称为东湖。百花洲一名始于宋代,欧阳修有五绝诗《酬圣俞百花洲》,向子埋《蝶恋花》词序中有百花洲老桂盛开”句。

南宋绍兴年间,豫章节度使张澄建讲武亭”于南洲,以习水军,清乾隆十一年布政使彭家屏书立百花洲”三字,巨碑后断损,后重建。该园处虽于闹市中心,却绿荫如盖,湖水荡漾,豫章十景”中的东湖月夜”及苏圃春晓”均在其中。

我三次到南昌,三次都到百花洲散步赏景,还三次登上过滕王阁。很多次想写关于滕王阁的记忆,这记忆犹如漂在水面的片片花瓣,每次回忆起来,心里就会觉得兴奋。可是真的要写了,又不知道怎么去写。我记忆中的滕王阁只是一座普通的阁楼,因为有了和我有关系的点点滴滴而变得生动,变得有喜有悲。

可能这种感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淡吧。也许只是怀念滕王阁的情绪,才会使得它在自己心中无与伦比。

第一次到滕王阁,是个灰蒙蒙的清晨,天空飘洒着细柔柔的雨。于是,我把雨水装进口袋,悄悄地走近,带着寻找与执着。站在八一大桥上,雨中滕王阁的全景便迎入眼帘。远远望去,赣江弥漫着雾气,滕王阁躲在青纱里,平仰着头,若隐若现,具有东方的神韵和东方的俊美。它似乎展现在我眼前的不是现实世界,让我颇有点走进历史深处的感觉。

其实,游览一些比较古典的景点,我总是选择在雨中或雨后,人不多,却凸现出了久违的静,有了静,全部构建的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艺术效力,或曰淡雅,或曰清丽。楼阁的存在具有确定环境的固定特性,只有选择好的地理位置才能使楼阁得到协调性的展示。

滕王阁傍水而建,江水在它脚下流淌着,一个个王朝的背影化作波涛中最轻盈的浪花向东而去,而滕王阁扮演见证者的角色把文明的碎片组合在眸子上,粘贴着人类的传承,粘贴着岁月的流逝。走到滕王阁底下,忽然有一阵风从远处吹来,好像收罗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变迁,使我的脚步变得迟钝起来,好似叫我慢慢体会个中的韵味。一个楼阁有一个楼阁的特征,代表了设计着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滕王阁的一草一木诉说着中国文化的无限,一阁一桥点缀着设计者的苦心经营,却又不敢过多地表露,这就需要后人去寻找…… 

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一篇美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滕王阁因王勃的诗名扬四海,序因阁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风流。继王勃之后,唐代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永徽三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宋大观二年,滕王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滕王阁自创建以来,在1300年间曾废兴达28次,现在的滕王阁是依据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第29次重建。

它建在赣江和抚河的交汇口上,是一座明三暗七的仿宋建筑。外部看是三层,而内部有七层。整个楼高五十七米。循南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美丽的导游小姐请我放眼眺望,”

看,南北两亭与主阁不是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吗?

而如果从飞机上俯瞰,滕王阁则有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碑文为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韩愈在《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纪年》碑。

二级高台与石座垫托得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仿造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步入阁内,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

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

第二层正厅是一幅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期间的80位引领风骚的江西名人。这幅壁画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进入第五层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已被作为主阁正门的楹联。

腾王阁的价值在于它的名气,在于它历史上曾经几度化为灰烬,又几度建立,代表着时代的更替。亦在于它宏伟的建筑,在于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登阁远眺,但见西山重重叠叠的翠绿,南浦外飞扬的云朵,赣江上翱翔的鹭鸥。

我真想与江天水色合一个影,后悔的是没带上照像机,那只好多发挥眼睛的作用,凭栏俯视,只见赣江与抚河在此合流向北浩浩流去,江面上渔帆点点,江心的红谷滩、凤凰州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或许王勃登阁见到如此瑰丽的景色,才使他诗情喷发,写下传世的佳作。

步出滕王阁,天空依然细雨霏霏,抬头仰望,淡淡迷雾之中,滕王阁变得飘渺,恍若仙境一般。来到阁的阳台前,凭栏回眺,江山胜景,尽受眼底。这充满诗情的意境,这美如图画的风景,早已被千古文人墨客文字,勾勒的淋漓尽致。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它的古典与轩昂,成为南昌的永恒坐标。

其实,古人是一时的尽兴写出了这些不朽的诗篇,然而滕王阁却在它的身后露出了意外的笑容。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文化与自然的互相生长,使得一代代游人前来寻景,更来寻诗,从而在人们心头无形中搭建了某种信仰。

当然,诗人们自己没有意料到惊叹景色的同时,已经不自觉地固守了一种难得的阁楼文化与赣江文明的原始生态。从而维续着滕王阁的历史进程和后人对其的仰望,这就是当文学灌输在建筑或者自然景物时产生的文化情结及其延伸的美学价值,或曰是文学的伟大之处。  

其实,因为有了王勃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滕王阁序》,即使这座阁荡然无存,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始终不减,在人们的心目中它的形象萦绕于怀,熠熠发光。拂去岁月的蒙尘,逆着时间行走,去看一看少年时的王勃。据《唐摭言》卷五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当时王勃到南昌探望父亲,刚好碰上都督阎公在九九重阳节为滕王阁重修峻工设宴而被邀入席。阎都督事先叫女婿写好文章,想夸耀他的才华,席间拿纸笔请客人写,没有一个客人敢从命,只有王勃不知天高地厚,欣然不辞,当众挥毫。阎公非常气愤,拂衣而去,叫下吏把王勃写下的每句文章时时禀报。开始几句,还以为老生常谈,而后沉吟不语,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后,他才说:真是天才,当垂不朽矣。”

我曾数次默读《滕王阁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文章词彩华美,声调和谐,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我每次读完之后,都深受感动,特别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处,好像自己的心要飞翔起来,在落霞之中,在秋水之上。如今的王勃成了汉白玉的雕像,站在莲花池中。许许多多人与之合影,或许希望从他的身影中、从他的目光里得到他的诗情和才智。

南昌的朋友问我还想看什么?

我说一直没有机会去看八大山人。

于是第三天一早我就被安排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该馆座落在市区南郊青云谱,距市区约十五里。很多人初听八大山人”几个字,误以为这个纪念馆是为八个人而设的。其实它是为纪念明末清初南昌一位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绘画大师朱耷而建,八大山人”是他的号。

这里环境幽雅,古树苍翠,桂花飘香。

纪念馆座北朝南,三面环水,在周围鸽楼般的民房中显的格外特别,馆前是个小湖泊,一条不足五米宽的小路将之与外界连接起来,确实一一个安静的所在。

馆内建筑主要是三个馆: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三殿逐次递进,每一个殿之间用一个庭院式的回廊连接起来,回廊周围和大殿里都成列着书画,三个殿是典型的徽派风格,高高的风墙,青瓦白墙。馆的东面则是幽静的园林,一条小水沟,几丛翠竹,还有他的墓地。

墓地周围是几个古老高大的樟树,最少的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的几棵是中空的,显然是遭过火灾的。

墓地旁的一个亭子的名字很有韵味:蕴翠亭。纪念馆的面积不大,东边的园林和西边的建筑面积大概各分一般,这与大多皇家府邸对称式的布局不同,显的很随意。八大山人并不是初建者,相传两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就到此炼丹。西汉年间,南昌太尉梅福垂钓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

东晋许逊治水于此,建太极观”以倡道教,唐太和年间改名为太已观”,宋又改为天宁观”,直到清顺治十八年八大山人前来寻访汤光贤遗址,被这里的田园景色所吸引。于是,他在原有道院基础上重新修建,并以青云圃”命名。


青云二字系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思所定。后来,圃”字改为家谱的谱”,以示青云传,有稽可考。从此,八大山人就成了青云谱的开山祖师。 

“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匾额是当代享有盛名的书画大师刘海先生所题。朱耷是明朝皇家的后裔,其祖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个儿子,分封在南昌为宁王”,传至朱耷是第九代,他生于明朝天启六年,卒于康熙四十四年,享年79岁。朱耷的家庭是既有王府之尊,又有着浓厚文化艺术气息的家庭。

由于家庭艺术的熏陶,他儿时就能诗会画,少年时能悬腕写出漂亮的米家小楷。但是,生不逢时的朱耷在十九岁时,明朝灭亡,他那拥有王权和富贵的家庭也随时之衰落。清朝初期对明朝宗室采取政治迫害政策,他不得不改名换姓以保住性命。

23岁时出家做了和尚,隐居在南昌附近的山中。朱耷36岁时在城郊创建青云谱道院,他也就由和尚变成了道人,并在此隐居20余年。直到60多岁以后才还俗到南昌城内。自筑陋室”寤歌草堂”,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

八大山人的一生从赫赫皇族论落为一个布衣,其中的心酸和悲凉可想而知。但是,他作为绘画艺术家那独具特色,勇于创新的大笔水墨写意却名传后人。

国画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国画根据其表现又可分工美画和写意画两种,而写意画又可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八大山人是近代大笔写意画派影响很大的人物,形成了八大山人”风格。

三百多年来凡是大笔写意画家都或多或少吸收了他的养料,如为大家所知的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等。看馆中陈列的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其中有很多是复制的,但复制水平足能以假乱真。

北京的故宫则就珍藏有八大山人的真迹。画中的花草、鸟、鱼等,看上去就象是非常随意涂抹勾勒出来的,但却没有一点多余的笔墨。他画荷从不画荷叶上的叶脉,枝茎上的毛刺,莲塘里的草,挥洒几笔就将这水生植物神情毕现的表现出来。

他画的鸟,眼、嘴只是简略的一点一画,周身的羽毛疏略的几笔拖出,可这寥寥数笔却把小鸟画得血肉具含。他笔下的鱼也是这样,没有常见的灵光闪闪的肥壮模样,而是毫不起眼的毛毛小鱼,再不见其他东西,却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和想象空间。这就是大笔写意画的精髓所在。

归自然,追求意境,以最少的笔墨表现复杂的形体,达到笔简形具”、神形兼备”的高超境界。由于时代的特征和身世遭遇,八大山人常借花鸟、竹、山水来象征人生或比喻自己。

他笔下常出现的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或是老树枯枝、残山剩水,毫无春意和生机,给人一种话外之意尽在不言之中的感觉。他画的动物,多半昂着头,显得十分倔强,眼睛有时画成方形,眼珠点得又大又黑,往往点在眼的正上角,显得白眼向人”的神情,而且,八大山人在画上的题名也独具匠心。

他将八大山人”四字连笔草书,看起来就象哭之”、笑之”一样,也最被人们欣赏和称道的地方。

看过八大山人故居,我又被带到位于梅岭乐麓湾里盆地的翠岩寺。该寺背靠洪崖山,其上有最高峰释迦峰,次高峰达摩峰,低峰灵官峰。翠岩寺始建于南北朝,是江西著名的寺庙之一,它与香城、双岭、云峰、奉圣、安贤、六通、蟠龙同为”西山八大名刹”。

唐朝武年间,改寺名曰洪井,随后又改翠岩,南唐更名翠岩广化院。北宋以后,寺庙逐渐败落,明朝竟然废为民居。清朝顺治七年,香城寺僧慧习、可学鸠倡议修复古寺,吏部侍郎熊文举、知州陈弘绪力赞,并礼请古雪上人主持庙事。

抗日战争期间,古寺部分殿堂被日本侵略军烧毁。抗战胜利后,寺宇得到修缮,又请本乡石工雷世森在洪崖亭下峭壁上,镌刻了”阿弥陀佛”四个大字。

现在,古寺重光,晨钟再续,梵音嘹亮,香客如潮,又恢复了西山八大名刹”之首时的盛况。在寺后峰上有一迎笑堂,不知建于何年,堂内以多道题壁诗而名闻于世。唐朝以来,先后有刘禹锡、牟融、曹松、欧阳修、岳飞等名人题诗于壁。堂前有九节筇、千年橘、鹤巢松。在寺前有一台称妙高,北宋尚书右仆射张商英游寺,寺僧保宁园玑迎于半途,二人问答组成了一首好诗,后题刻在妙高台上。走得正累时,突然发现大雄宝殿后面,有一眼慧泉从地下裂隙中冒出,泉水还有规律地发出咕、咕”的声音。

望着清沏的泉水,我急忙用纸做杯盛出一杯,尝了一口,满口微甜,随即一仰而进。仰头之际,突然间看到亭柱上镌联一对:慧灯常明照见五蕴皆空,泉水澄清洗涤不净尘劳”,不禁哑然失笑……。


 

三、饮食男女

不喧哗是南昌的特点,这在南昌的中山路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这是一条单行的商业街,马路并不宽阔,建筑也不甚高大。路两旁林林总总停放着单车,其中有一些南昌女子爱骑的电动车。街上都是些品牌服饰,间杂着几家小吃店,和富有层次感的专卖店错落有致地混杂在一起,街道虽然狭长却没有拥挤的感觉。

我和南昌大学外文系的小周逛街时,对街道上稀稀拉拉的人流感到希奇,这在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成都的商业街是不可想象的。对于习惯大陆商业区的喧哗和浮躁的我来说,真的有点不适应。我想这可能与城市的文化和民风有很大的关系的。

南昌的消费在国人的眼里可能因为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觉得应该不是很高的,但小周告诉我,在中山路上,有许多豪华的办公大厦是私人盖的。这就是南昌的特征,没有特点的特征,很象南昌的饮食一样,没有特点但有个性。我曾在一个亮丽的早晨,捧着地图游荡在南昌的大街小巷,一边闲看,一边寻找那一条被谓之饮食一条街的儒子路,期望着能够发现我要的惊喜。

转过一条条路,榕下路、翠花街、和平路,天不热,但小街边的居民们都小凳小椅的在外头坐着,三三两两,打牌、搓麻、对弈像棋,把棋盘就放在地上,好像都有着用不完的时间。好不容易找到了儒子路,却不似我想象中那样的一条烟雾环绕、店铺罗列的小街,却是一条与其他的路没什么区别的一条普通的大街,但我几乎立刻就闻到了一股生煎的味道,还有那热腾腾的蒸包子的香味和糖糕的甜味,并看到了馄饨出锅时哗的一下雾气,听到油条刺拉拉下锅的声音……。 

走到路边,忍不住叫上一碗南昌特有的”绳经塔汤”和半份凉拌粉。南昌的米粉和其它地方的不太一样,它具有洁白、细嫩、久漂不烂、久炒不碎的特点。如浙江米粉只要煮一道便熟,而且细细的。南昌的米粉需要过两道水,煮熟出锅的时候,绵绵白白的好象加工过的尼龙线”(三毛语),胖胖的,很有韧性。

拌上酱油,浇上麻油,放些切碎的蒜,小葱,炒过的辣椒油,最后加咸菜----这个咸菜因店而异,有的是萝卜干,有的是雪里蕻,全部都切得细细的,用蒜和辣椒油腌过,有一种家常菜里面特殊的美味。吃凉拌粉的时候要和着汤一起吃。

卖粉的店铺里都有放在蒸笼里蒸着的小小瓦罐,除了绳经塔汤”还有肉饼汤和排骨汤,但是这里面有不同的作料,有的汤和着一个蒸蛋,有的里面加上小墨鱼仔,有的还有枸杞,汤浓浓的,肉味十足,和着喷上麻油的凉拌粉吃,一嘴下去,那叫一个辣啊!

这让我想起了网上形容南昌女人的一句话:南昌女人很辣。我领教这很辣”的滋味是在一家餐馆里,我点了一道菜,等了许久也不见服务员把它端上席。叫来一问,才知道当天餐馆没有做这道菜的原料。奇怪的是,点菜的时候她并没说明没有这道菜,问姑娘怎么回事时,却发现她张口象开机关枪一样说出一大堆道理,好象错都在我。

在南昌的商场里,两个女人踩了脚,无论是踩人的还是被踩的,都不相让。好听一点的,一说:搞什哩鬼吗?”一回:哪个长了后眼啊?”难听的也常听到,一说:你瞎了眼啊?”一回:你才瞎了眼哩,跑到咯(这)里来挤死呀。”南昌女人吵架有一大特点,赢了的趾高气扬,扬长而去之前,还要说几句赢话,诸如还想惹我”,咯只(这个)渗头、脑膜炎”之类。输了的,无论是实力不济,或是心知理亏,口中却决无服软之词,临走还要说你等着”,有种不要走”。就算悲观一些的,也要说上明日着(明天再说)”之类。

至于是否一定明天找对方算账或寻求报复,倒也不重要,关键是在吵架时见败不败,只为不蒸馒头争口气”而已。有人评价南昌女人皮肤很好,性情恶劣”。为此,做为南昌女人的小周辩解说,外地人不懂南昌方言,老以为她们爱吵架,其实她们彼此的交流时常没什么恶意,只是吃了嗓门大的亏。并且,这里是八一起义的地方,女人们的性格里自然会比别地多了些火气和血性,那也是自然的。

小周说,没有了可以与北京、上海等明星”城市的女人相比的优越的出身”背景,南昌女人注定是小家碧玉型,她们既没有京城女子皇城根下滋生出的狂放,更没有上海女子十里洋场熏陶出的傲慢,也没有广州女子财大气粗养育出的骄矜和苏杭水乡孕育出的灵气。她们是实在而不起眼的一群。

其实,南昌女人也爱打扮,但由于经济条件并不很宽裕,大部分的南昌女人在装扮方面会尽量多地选择比较”理性”的消费。南昌城内的万寿宫”是个只有万余平方米的小商品市场,但却是南昌女人周末去得最多的地方,她们在那里购买便宜而新潮的衣服和饰物,把自己也装扮成时尚分子。

许多南昌女人外面光里光鲜,但里面穿的也许是几块钱一件的内裤或文胸。细算一下,从南昌走向全国的几个女艺人确实长相甜美,比如陈红,比如杨钰莹,以及那个在法国颠覆了美的规则”的模特吕燕也出自南昌。

或许是受了当地湿暖气候和好山好水熏陶的缘故,南昌女人大多长得皮肤白皙,身材玲珑娇小,也算得上是天生丽质。与深圳街头的将自己的脸当颜料布的时髦女性”相比,南昌女人不喜施粉黛,她们更愿意展现自我的本色,不喜娇情做作,更愿意散发着自然的韵致,和来自自然的气息。

南昌女人的淳朴不仅仅表现在装扮上,还表现于她们的待人接物中。她们一直奉行少说多做的行为准则,不善言巧辩,若被人拿着话头玩笑调侃了几句的话,会对着人家瞪着双眼,有些认真地回人家话,对方瞧着这么正儿八经的样子,更是忍俊不禁地偷着一边笑去了。

有人说,南昌女人保守、固步自封,玩不动股票,办不来期货,缺乏弄潮的魄力。然而,在现在这个必要的保守、必要的含蓄均已稀缺的时代,南昌女人的保守”似乎也显得弥足珍贵。

南昌女人对婚恋的态度依然是传统的,而在这充满着竞争和压力的时代,心里还能保持着一些浪漫纯真的情怀,并没有被淡漠的人情世故吞噬,头脑里仍然有些幻想有些真挚,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侈。

这就如赣菜一样收中原文化传统之润泽,兼江南水乡之灵秀,爱的人自会喜欢。

说起赣菜,就是得益于江西有富饶物产的便利,其菜咸中带甜,清鲜爽脆、淡雅细腻。在口味上南北交融。因南宋建都江西,江西菜又称京杭大菜”,口味比较接近北方。它不像苏州菜那么甜,也不像上海菜那么浓重。因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每一名菜必有历史渊源,所谓一菜一典。南昌菜则是赣菜菜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江西三大地方菜系之一,历史悠久,在中国菜肴中有一定的地位。它用料广泛,主料突出,刀工精细,分色配菜。制法上以烧、焖、炖、蒸见长,注重维持原汁原味,在质地上讲究辣、烂、脆、嫩。主要特点是:量大、油厚、酱色浓,香、辣,偏咸,酥烂脆嫩、鲜香可口、色型斑斓。滕王阁上王勃欣命的”洪都鸡”,白居易感怀的”思乡鱼”,朱元璋饿吃的”流浪鸡”,都是赣菜与名人的佳话。

三杯狗肉、虫草炖麻雀、豫章酥鸡与五元龙凤汤等亦是菜中精品,配上大曲酒、丁坊酒、李渡高梁酒等南昌本地产的名酒,你可以感受到南昌饮食的独特风味。 

第二天,南昌的朋友请我去吃饭,我说我已在五湖酒店吃过,他说那我们就去喝一碗五元龙凤汤吧。我以为就象北京白菜豆腐汤或是广州的西湖牛肉羹那样简单,没想到端上来的竟是一大罐浓浓的十全大补汤。我问朋友这五元龙凤汤是怎么做的?他说要先将蛇宰杀后去皮留头尾去内脏,再用剪刀把牙齿及毒腺一并剪掉后洗净。烹调时把蛇和鸡同时摆在钵内盘好,放入水、桂圆、荔枝、莲子、枸杞、红枣、姜丝、精盐,入笼蒸烂,撒上胡椒粉即成。

尝一口,淡红色的汤甜咸适口,肉酥味鲜。朋友说这汤益气提神,是江西老表们秋冬季节的理想营养补品。我很早就听说有人管江西的男人叫老表,我一直以为是个贬意的称乎,直到这次喝汤才知道是个误会。朋友说江西老表”的称谓源于朱元璋在赣遇难获救,报答恩情一说。

他说:元末朱元璋在平定江西时曾在康山负伤后被百姓救护,为感激江西百姓的搭救之恩,朱元璋许诺若得到天下,江西人遇事可以老表”名义直接找他。

1368年朱元璋真在南京当了皇帝,有一年,江西大旱,便选出代表去南京以老表”的名义进见他,要求减免赋税,朱元璋为笼络天下,果然下令减免了税收。从此,江西人乐于自称亦被别人称作江西老表”。

朋友说,北方人重义,南方人重利,南昌的男人秉习了江西老表的南北兼容,他们即重利又重义。重利,有时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长期受懦风影响,南昌男人也重义,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讲究人缘,同年出生的互叫老庚”,同姓互称老华”,很亲热。南昌男人讲义气,不像山东人那么肯为朋友无条件地两肋插刀,为了一句话而大打出手。

南昌男人讲的义气是掺杂着利的水分,你以为那么动机好纯啦,两者是若即若离的,时隐时现,羞羞答答,好不含糊,糨糊似的难解。南昌是过去中国历史上的望族,它辉煌过,也潇洒过。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影响深远的理学文化”,声名远扬的宗教文化”,灿烂一时的瓷文化”,都有着过上乘的表现。但这并没有影响南昌男人喜欢的斗嘴,不管有事没事,就喜欢来几句,语言总是很犀利,尖酸,刻薄,火药味很浓,外人看来很像在吵架,这点尤其是在南昌女性的个性可以看出来,基本上都是一个样。

南昌男人好斗嘴有家学渊源的,翻开历史长河,你会惊奇发现,他们的祖先就是知法而不犯法要好好诉讼一族。学会诉讼,熟悉打官司的门径,成为保护家业的重要本领。所以为什么现在有好多大律师,法官之类的都是南昌男人独霸的呢,有遗传的啦。

晚上,被一帮做生意的朋友拽到一家叫南昌人家”的饭店,满满一桌的菜,我只记得了一盘三杯鸡。因为特别好吃,所以就多问了几句。朋友说三杯鸡就是一杯甜酒,一杯油,一杯酱油,把鸡放到瓦罐里,用文火炖,炖出来的东西,因为不加水,酱油的香味与色泽全到鸡身上去了,非常浓郁细腻。他说吃南昌地道的风味,还有民间饭庄”、味道工场”等名馆。

儒子路一条街云集各大酒家餐馆,福州路有很多特色小馆。如果吃宵夜,最好吃松柏巷的河虾和螺丝。他说,对南昌人而言,南昌的高档酒店和小饭馆里都有南昌炒粉,这种既辣得有味,又能填饱肚子的小吃,竟然会在经营者无意识的状态下成为南昌名吃,而且有好事者”将南昌炒粉带到海南、广东、北京等地发扬光大。

南昌还有一种叫老婆饼的东东,你尝过后感觉挺好吃,在马得利蛋糕店有卖。我们最后决定去福州路吃宵夜,只见大街小巷到处是小吃摊,有的摆在小车上,有的放在路边,摊上摆满了豆付干、小香肠、小青菜、海带卷、肉条、香蕉、圆藕片、鸡杂等,用小竹棍串好,你可以随意选择,选好后,由摊主放在滚沸的油锅内煎炸,少倾取出后,再涂上辣椒调味品,便可以领略到颇具特色的街头油炸小吃,可以细细品尝,也可以边走边吃,令人回味无穷。

我至今背得出那些经典小菜:炒田螺,小龙虾,肥肠煲,炒鸡心,水煮青蛙,山芋藤,当然还有冰镇的南昌啤酒……夜色下,整条街,吮田螺,剥龙虾,叫卖笑骂,喝酒猜拳,人声鼎沸。一盏盏汽灯挂在小车顶上,犹如繁星下凡……。


 

四、夜色美丽

南昌是个什么样的城市?白天的繁华能多有少绮丽被留在夜里?徜徉在子夜的南昌街头,总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风景:高声嚎叫呼啸而过的醉汉,月眼朦胧两颊飞红的美女,那些不停问着你我们还要去哪儿的西装革履的饮食男女,那些摆出微醉的姿态、实际上寂寞难耐满怀期待的红男绿女……

生活是寂寞的,越多彩越寂寞。而夜幕里微凉的风,就是那种前世今生都在期待的抚慰。

如果把一天切为三段,夜生活应该是从下午六点开始的。如果切成五段,就应该是从晚上十点开始。不管从哪一段开始,都是用嘴开始。

因为无论你的夜生活有如何丰富,仍然逃不过饥饿。但是说饥饿对于习惯夜生活的人而言,是会惹来讥笑的。对于他们而言,进餐和充饥是两个概念。饥饿是可以用一碗拌粉或两个包子解决的,而对于习惯夜生活一族而言,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泯灭。

夜生活起始于酒肆,是因为这一段时间介于非常紧张和彻底放松之间,犹如男欢女爱之前渐入佳境的爱抚,可以忽略但一定在乎,否则就大煞风景。在六点到八点这个时段里,在南昌稍有规模的酒店与饭店前,要找个泊车位是件挺困难的事儿。而稍有经验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此时行车定要绕开两个路段:孺子路和二七路。食客如云,酒友翩然而至,不亦悦乎。

临离开南昌的那个晚上,我和小周以及一群她的朋友就是在孺子路的玉兔饭庄开始的……然后再漫步在相思林公园的小路上。

这时老人成为了广场夜间的主角,他们把晨间表演”的阵地转移到了这里。有人带来了二胡,大伙儿围个圈,唱的人一板一眼怡然自得,看的人也是摇头晃脑饶有兴致。

老太太们也是这里的常客,或手持红绸,或舞保健球,大伙都踏着音乐节拍尽情舞动。快乐的还有孩子们,围着喷泉,四处打闹,尽情享受属于他们的欢乐。也有人什么也不干,只是席地而坐,在迎面而来的夜风中,体味一份难得的轻松。

与灯光映照之下亮如白昼的夜不同,南昌的夜,因为在夜里不肯睡去的千百高楼,夜的河流里流淌着的车,和在这夜色下依然不愿意停下脚步来的人们,而显得极为清醒,万花筒一般的夜生活像幕布一样拉开了,泡吧、看电影、蹦迪……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角天空和一份自由。 

“欢迎来到加州旅馆,多么可爱的地方,多么可爱的脸庞,加州旅馆客房充足,在这儿一年四季你都可以找到歇息的地方。欢迎来到加州旅馆,多么可爱的地方,多么可爱的脸庞,狂欢在加州旅馆,给你一个理由,给你一份惊喜。也许如果你遗忘了什么,此刻你将会想起,曾经经为它消失了,而现在终于浮出了海面……”

夜深之时,我们走进了这家名叫加州旅馆”酒吧,把心放松……正如小周所言:南昌的夜沉睡在酒吧里,越夜越美丽。酒吧里最令我心动的有样东西:轻唱的老歌和晶莹的美酒。泡吧迷恋人的地方是能尽情地释放你内心最隐秘的情绪,已流行的音乐在你的耳边响着,怀旧情绪便如潮涌,泻泄着心的忧虑、坦露着心底的沉思。

因此,这些在夜色中跳舞的精灵,就在我眼前呈现了两种风韵:优雅与迷离。加州旅馆酒吧,一间不大的小屋,墙壁上的胡乱地贴着流行歌手的画像,幽幽的灯光下,啜一口有些辣辣的朗姆,耳旁飘过令人有些伤感的音符,人的心情就像一条静静的弯弯小溪。  

小周说这间酒吧原来就在我所住的五湖大酒店对面,后来才搬到民德路来。店不大,名气不小,虽然灯光迷离,却是坦坦荡荡,没有包厢之类的区域,朴素而单纯。每张桌前都挤满了风尘仆仆的年青人,呷着啤酒,大声聊着天,最醒目的是酒吧的演唱台,摆着高脚凳、吉他和音箱。老板兼歌手,穿着牛仔裤和T恤,略带沙哑的磁性嗓音,唱着约翰·丹佛的这首名曲。

声音从他唇齿间轻轻流出,在酒吧上空回荡,许多人开始鼓掌、跟着唱,毫不顾忌地演绎着青春和热烈……在这里,生命的棱角逐渐变得模糊,一切都在酒吧和音乐中消融……

酒吧是都市的时尚,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一样。小周说南昌城里流行起酒吧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在装饰各异的酒吧中,玩着盛着鸡尾酒的玻璃杯,或抓着一瓶太阳啤”,身体随着音乐的节拍摇动,或和朋友玩着各种酒吧游戏,时下成为南昌年青人的夜生活之一。 

记得几年前,我曾到过南昌开业最早的酒吧贝斯尼斯”,那种吧给人满身的贵族气息,每次去都没有多少客人,毕竟酒吧在当时的南昌还未成气候,酒吧离当地人的生活还太远。随着时光的推移,酒吧这满身洋气的舶来品被南昌人平民化了。

没有了豪华的装修,没有了令人咋舌的消费,再加上早就平民化了的乡村音乐主题,酒吧为南昌人的夜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小周说她每次来这个酒吧,都有想了解、走近那个唱歌男人的想法。

说:每次推门进来的那一刻开始,我仿佛不是我自己,无论心有多烦、思绪有多乱,那阵阵的吉它声总能像个善解人意的知已一样慢慢地抚平我的创伤,梳理我纷乱如麻的愁绪。烦的时候在这儿呆上一个晚上感觉很舒服,这儿像心灵的港湾。我说:是啊,秋日如火,入夜成水。想倾诉,想放松,想宣泄,酒吧是最好的去处。

陪我们一起喝酒的南昌日报记者说,近两三年来,酒吧在南昌越来越多,尤其是晚上,不管是生意场上的伙伴,还是老友新朋,这里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聚会场合,对于逐渐习惯于夜生活的人们来说,酒吧是能让他们放松紧张了一天的神经,消磨一下时光的最好去处。

她说南昌的酒吧林林总总,风格各异,无论前卫、另类、怀旧……都和浮着冰块冒着气泡的啤酒一样畅销。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来这儿的客人,在寻觅凉意的同时也渴望心灵的休憩。

我伏在高高的吧台上,静静地看着酒杯因酒的变换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着歌手的吉它哼着自己喜欢的歌。在这种特定的灯光和环境下,人的自制力总是很差,就像音乐一样,容易牵挂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冲动。泡吧,泡的是一种氛围。  

我认为,商人里面,酒吧老板当数顶可爱的一种,因为他们是不像商人的商人,但同时又是极具个性和品位的商人。

这种认识开始于几年前我刚到南昌大学讲学时,在宾馆附近走进一处已忘记名字的小酒吧。那天或许是因为靠着青山湖的缘故,初春季节,湖滨南路的风仍很大,还有些刺骨的寒意。

在这百余米的距离内一字排开十数家风格各异的酒吧,闪烁的霓虹照亮了太阳地、同绿、加州……使这条街跳跃出一种说不出的迷人的气息。

门口漫不经心地贴着一张红纸吧”。一拉门,门上有一根极细的线拴在台中央马灯上,马灯摇晃起来,像原始的家。墙面有点破败,油漆斑驳了,沙子露了出来,糊上招贴画,挺亲近;墙顶黑乎乎的,挂了多数人看不懂的英文布顶,一折一折,高高低低,挺随意;四面墙上密密地挂着各种像柜,让人目光挺放松。

这里说闹不闹说静不静,小声说话听不清,大声呼喝很突兀。老板既是服务员也是歌手,闲时就抱起吉它,可以点唱,也可以和客人合唱。他看上去二十多岁,个性像一种麦芽酿的酒,不浓但绵长。

他的经历会让很多有过梦想和正在做梦的人羡慕:大学毕业后,带一把吉它上了路,过了若干年的流浪歌手的生活,直到爱了一位美国女孩,一起写歌、创作,然后再选择了不再流浪但永远和音乐为伍的生活方式:开酒吧。 

记者说南昌的酒吧这两年一家挨一家地开,最后又一家接一家地倒,而今只剩一半。在这一半中,加州旅馆依然是最怀旧和抒情的,许多客人在离开南昌一两年后还会来看看。老板数曲唱毕,放下吉它,拿着酒杯穿行在人群当中,和熟人打着招呼,给客人安排座位,很自然的样子,看得出他是个调节气氛的高手。

“每当暗夜里这不安悸动的吉他前奏响起,你便可以开始忘却和回忆,所有的一切的。是的,走过荒凉的高速公路,寒风掠过发梢,就在前面的不远处,街灯闪着微光,你疲倦了,脑袋发沉眼神迷茫,该找个地方歇歇脚。推开门,纸糊的吊灯随风摇曳,不知道这里是地狱还是天堂,他们点起蜡烛,带着你藏进暗影里,台上传来歌声,我想我听见他在唱……”    

房间里持续播着原版的CD,发颤的音符在空气飘荡,揉合着淡淡的酒味,使人微醉。这是一首深夜听着会掉泪的歌,在报纸圈住的白炽灯光晕里,在旧式吊扇的阴影里浸湿太久,吉它声和鼓点敲得我眼睛发湿。一个很时尚的男孩走过来和小周打个招乎,竟不客气地坐在了我身边。他说他是这里的常客,挺健谈的,对于酒吧和酒吧文化很有一套。

我提出一些异议的时候,他也不反驳,很大度地笑一笑,然后继续聊一下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酒吧及酒吧里的人就是这样多元,它不会用一个标准去规范你,就像它既供应烈酒也供应清茶一样,只要你喜欢。泡吧,泡的是一份心情。秋夜漫漫,你来倾听故事,也来诉说故事。  

从投资经营的角度来说,酒吧的回报是稳定的,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及地点、投资等情况的不同,具体的利润率和回报周期不好给出一个准确的百分比,但纯赚40%以上是肯定的。

北京的酒吧一般都是在七八个月就收回投资,最小的酒吧月利润也在万元以上,北京的“天上人间”据说每年能赚三四千万。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南昌的酒吧很大的不足在于客源少,外地人不多,只能自产自销。

酒吧的利润基本上都来自于酒水,而酒水的利润是百分之百的。一般来说,酒吧投资的大都花在房租、装修和设备上,进货的费用反倒很少,这是因为酒水等货物的供应商竞争较激烈,有很多是代销或赊销的。

酒吧需要有稳定的顾客群,要回头客,所以酒吧的“正宗”与否就非常关键,酒吧最忌没有风格。据记者介绍,南昌的酒吧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是逐渐繁荣了,她说:“以前一个小酒吧投入几万元、中型酒吧投入几十万元就足够,现在开一个小酒吧也要二十万以上,一个大型酒吧至少要上千万。”现在很High”的酒吧如红馆、星光大道、魅力四射、圣大保罗、本色……

一个吧每天仅乐队一项开支就得支付1000-1500元,加上调酒师、打碟师、歌手、小弟小妹,怎么也得三四千元。她说南昌城市经济虽然在不断繁荣,但还没有能与北京上海比拟的高消费阶层。“当各种个性化的酒吧在南昌有立足之地的时候,也就是酒吧亚文化成熟的时候。”她大声地说,并且很小资地握紧了粉拳。

这时,一位顾客上台唱了一首《北方的狼》,气氛又逐渐活跃起来,几个老外举着手中的黑啤,跟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相互Cheers。一个叫姓梅的人开始表演。一把电箱琴加一电声话筒,没有乐队乐手。

他端着白酒边吼边喝:“那一场得病的记忆开始发作,我小心翼翼呆木的像个弱智。眼神瘫痪在夜的怀里,一次的悲哀起初而神圣,我不能拒绝它也不能亵渎它。这让我很尴尬,这让我笑不起来,我真想倒在角落里,就这样静悄悄的死去。爱会在哭不出声音的梦里得到一丝安慰,我真像静止在想象的角色当中,一点一点的消失,一点一点的融化。我慌张的笑着,泪在骨髓里燃烧。”

听着他声嘶力竭地吼声,忽然有点顿悟:酒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喧嚣而又容易迷乱的地方,或者干脆说就是属于已经迷乱的人的世界。有人总说酒吧里面太吵,吵是什么概念?我们在娘胎的时候,就已经隔着母亲的肚皮在车水马龙中穿行、在声声对肚皮里的生命性别的猜疑中坦然成长,最后在一声撕肠裂肚的尖叫生中破茧而出。

人生一晃就是几十年,不都是在各种噪声中度过的吗?我随着富有动感的节奏,感觉整个心都在飞扬:“纷纷扰扰的世界,若即若离的情缘,花儿伴着世纪开了又谢,芬芳总是不变,走过冷漠的冬天,也走过收获的秋天,灿烂的阳光和你的笑脸,总留在我记忆里面,我仍然唱着过去的老歌,我依然记得你说的誓言。纵然世事已有太多的改变,我仍坚守着自己的信念。风中正传来这首老歌,淡淡的思念还在我心间,在我心里有个美好心愿,愿幸福地关在你的身边。”  

最后是三个来自菲律宾的歌手,尽管没有非洲、北美歌手那种可以让人肆无忌惮的想像,但是他们三个所演绎的歌曲,还是充满了浓郁的异国情调。平心而论,两女一男的这组歌手,既不漂亮也不帅,但很自信,由自信衬托出来的气质给人一种有味道的感觉。他们的唱功不错,能将许多外国歌曲演唱得让观众尖叫。唱到高潮处,还会带领客人大跳野性奔放的拉丁舞。

记者说,南昌的原创”乐队不超过五支,曾经名震一时的“紫雨”早已解散,“暗室”目前基本上处于”单干”状态。“异端”正在惨淡经营中。只有“盘古”还在广州“孤军奋战”。小周感叹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不需要吃饭的追求,这可以算得上是人类的悲哀。  

场内的音乐越来越劲爆。一群刚刚还静静偎坐着喝酒的时尚男女,猛然兴奋起来,涌入酒吧中央的舞池,扭动着身姿,头摇来晃去像拨浪鼓一般。台上的DJ声嘶力竭地吼叫着……“这么闹?快成迪厅了?”我问。小周笑道:“这算什么!看看那些离音箱最近的人。

顺着她的手势看去,一对男女搂在一起,身体紧贴着高分贝的音箱,摇头的节奏出奇的一致。“他们吃了摇头丸,所以喜欢震耳欲聋的音乐,而且脑子不清醒,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小周经验十足地说。“摇头丸很容易买到吗?”我问。

以前非常容易,现在很难买到,除非是圈内的人,朋友找朋友。”我观察周围,发现尽管这些人和着音乐在舞池里疯狂地蹦着、吼着,但并没有太多异常的举动,充其量只是在借着音乐发泄自己。

面对闪烁不止的顶灯,你能有多少种想象,它就能给你多少种可能。白天与黑夜,很多人在两个不同的背景中,判若两人。

“白天那些不用刻意,就能伪装得很好的脸,让我对人性充满怀疑。”小周说,“所有的人到了夜晚,没有防备的时候都会不一样,特别是穿着职业装,在舞池里忘乎所以的人,都是些闷骚型的家伙,也许他们白天正经得让你晕倒……。”

从酒吧里出来,夜已经很深了。随着一片片的灯光远去,勿勿行色的男女,挽着的手划过夜空的疲惫,散去了,该走的人都走了。我和小周站在空空的街上,远远的,隐隐约约的一束蓝色的光圈闪烁着靠近,“电车来了,上去吗?还是叫出租?”小周问。“去哪?”我问。不知道,随风而去吧”,微醉的她说……。

开着窗的电车疾驶着,秋夜的风凉凉的,听的见樟树叶儿沙沙的声音,一团团的阴影飘散着扑将过来,不是绿色,也不是黑色。

朦胧间看到小周有些倦了,靠着车上细细的柱子,竟像要睡着了,但却露着梦一样的微笑,一丝丝的甜蜜荡漾在唇间。车厢里飘荡着一曲游离的音乐,这个城市终于静了下来,孤独的电车行驶在孤独的夜色里,车上的人下了,车下的人上了,静坐无语。静得让人心醉……。 

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把在不同的城市里行走的见闻记下来,记下自己在城市间的各种踪迹,以便于将来在老了的时候自己温习,追寻那些流逝的岁月和流逝的感觉。这种类似笔记般的城市素描,完全是为了一种囿于内心的自我放松和纵情。因为我总觉得我这个理科出身的人,笔下总是过于苍白,只有借助城市的手臂来挥动、放纵。

蔓延的街道和斜插在大地上的楼群是我点滴文字的痕迹,我不甘寂寞的在文字的城市间搜寻那最初的感觉和风貌。人生中有很多东西,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很多片刻,瞬间就是永恒。

很多地方,离开只会让你愈加刻骨铭心地怀念,无法忘记

至今还记得离开南昌的那一幕,一双深情的眼睛定格在青山湖的水面上,整个城市灰蒙蒙的,像在默念流逝的欢乐和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那一时一刻,想必将永远在我记忆的银屏里定格…………


 

 

作者介绍   

 

(万字力作)

 少君 留美学子 2024年09月21日 08:12

【留美学子】3359

11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怀念南昌》

作者 少君


 

说起南昌,人们自然就会想起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无限遐想。

一直以来,南昌是一个令我怀念的地方。

在我的印像中,南昌是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是诗人王勃笔下那种秋水共长天落霞与孤骛的梦境,是每个角落都散着诗意的湖城,是到处飘着八大山人那些冷峻而又灵性的孤石与秃鹰的绿洲。

最近常想念南昌,

想念在南昌的日日夜夜,

想念南昌的山山水水,

头脑里常常重现曾经的点点滴滴,

重现五湖的丽影。

忍不住自问,

对我这样漂泊异乡的人来说,

南昌对于我,究竟意味着什么?

虽然我只到过三次南昌,但我可能比南昌人更喜欢看城内灯火阑珊的夜景,比南昌人更喜欢在百花洲散步,比南昌人更能体会彭城的壮观。曾几何时,每次离开南昌,伤感是不自觉的,是没有来由的。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什么是属于我的,也没有什么是离不开我的,但我的思念就从未曾想过要离开。 

很早就想写关于南昌的记忆。这种记忆犹如漂在水面的片片花瓣,每次拾起来,心里就会觉得很兴奋很温暖,一下子就觉得远方的那个城市不再陌生,脑海中的印象也变得绚丽起来……

早在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立了若干个原始居民点,南昌建城,可追溯到公元前202年。那年,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时称灌城。

南昌之名始于西汉,寓“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池多次变迁兴废,城名数易,别名诸多,汉称“豫章”,隋唐称“洪州”、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南昌历代都是郡、府、州、县治所在地,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代南昌在青瓷器的烧造,漆器、纺织品的生产,铜器制造以及金、银手饰品的生产工艺方面都有很高的声誉。一度是江南的冶炼、纺织、造船中心和商业都市。

洪州窑”是唐代的八大名瓷窑之一。北宋时,是全国五大造船中心之一。历史上,南昌曾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盛誉。南昌自古以来就是锺灵毓秀之地、文化礼仪之乡。春秋战国时期,孔丘弟子澹台灭明南游至江”,中原文化开始传入。

西汉至清代,南昌孕育了西汉高士徐稚,晋代治水专家许逊,五代南唐的丹青家董源,宋代词宗晏殊,元代散曲作家刘时中,航海家汪大渊,明代研究日食的杰出天文学家欧阳斌元,明末清初四大画僧”之一的八大山人和三大医家”之一的喻嘉言等杰出人物。

历代许多名人文士,如澹台灭明、梅福、王勃、张九龄、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辙、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文天祥、唐寅、汤显祖、宋应星等,都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或不朽诗文。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早已是南昌古城之骄傲,江南胜迹之翘楚,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忘返,吟诵出篇篇千古佳句。

青云谱道院、翠岩寺、绳金塔等丰富璀璨的历史遗存,构成了南昌历史文化的精粹,向世人展现着南昌博大从容的人文风度。


 

一、缘聚五湖

这次能再到南昌,完全缘于二年前的一次偶然。2002年参加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后,应南昌大学公仲教授的邀请,我和沈宁、陈瑞琳、张翎在复旦大学和苏州大学讲完课后,直奔南昌。

公仲先生是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名教授,也是中国小说学会的副会长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的副会长。在上海会上他处处关照我们,其海派的个性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第二天我们在南昌大学校长书记的盛宴之后,走进南大的文学院大教室,

豁然一惊,眼前却是密密麻麻坐了几百号学生,礼堂般的大阶梯教室竟然座无虚席,门口亦水泄不通。真想不到,我们这些在国外苦苦笔耕的人,什么时候也成了受到如此欢迎的明星”。

学生们可谓严阵以待,摄像机,幻灯机、麦克风一应俱全。当晚我们的演讲因为听众的踊跃也发挥得特别淋漓尽致。(瑞琳语)那次到南昌虽说只有短短的二天,但南昌留给我们的是热情美好的印象,于是我们相约要再回南昌。去年公仲先生访美,我们重聚在美南休斯顿,决定发起一个以新移民文学为话题的笔会,以还我们再到南昌大学的宿愿。

没想到能量极大的公仲教授,把这场原以为十来个朋友的文学小集,办成了一场来自十几个国家、近六十位新移民作家和大陆研究华文文学的知名学者参加的,由南昌大学、文艺报、江西当代文学学会、江西省旅游局、江南都市报联合主办的首届新移民作家国际笔会----一场文学的盛会。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及港澳台以外的地区现有华侨华人近三千五百万人,是除中港澳台以外的最大的华文阅读群体。

自上世纪末以来,海外华文文坛开始出现繁荣景象,其表现主要有二∶一是形成了有组织而且较为庞大、稳固、规范的华文作家团体,二是在创作上不断有佳作出现,一些后起之秀的作品在两岸三地连连获奖。”

历史的发展常常有些奇妙,正当神州文坛苦求突破、港台文学茫然无归的时候,人们却突然发现:远在海外的华文创作却展现出一派风景这边独好的盎然生机。从老华侨移民血泪的记述,到六十年代留学生文学的苍凉,再到八、九十年代大陆新移民作家的昂然崛起,整个海外华文文坛可谓风起云涌,各领风骚。”

(陈瑞林语)有学者指出∶“现阶段海外的华文文学作品,当以北美洲最多最佳,……若看北美华文作家的写作风格,应该也可以说是看到了大半个世界华文作品的趋势,因此,北美作家的作品,具有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性。”这番话不无道理。

我在笔会上以电脑投影的方式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北美华文作家的创作群落和活跃的创作状态。在国内文学热普遍降温的情况下,遍布北美各大城市的华文作家协会和华文笔会让大家惊讶。

我认为如果横向地解析美华文学的建构,基本上有三大群落:第一个创作群落是六十年代由台湾赴美的留学生作家,“他们的确曾一度创造了海外华文文学的高潮,其特点是学贯中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深厚的依恋难舍之情。这一批人,后来大都成为美国高等学府的中国文化研究者,从而以学者的形态取代了早期创作上的激情。第二个创作群落就是正在日益壮大的大陆新移民作家群。

他们的特点是年轻气旺,视野开阔,目光敏锐且出手快,表现出相当高的文化素质,多数作家在出国前即有笔耕的修炼。

这一特定的作家群普遍被认为是北美文坛的后起之秀,创作前景不可限量。第三个创作群落是一批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的华人作家,他们出身各异,教育水准不同,但大都历经世事苍变,用英语讲述自己或家族的生命故事,作品有浓郁的中国气氛。 

这批新移民作家的出现,给正面临着枯竭的海外华文文学带来一个新的生机。他们的作品,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前海外华文文学的新成果和新水平,并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中国大陆移民到海外逐渐形成的华文文学阵容,如今已是独树一帜,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亮点。

海外新移民作家大多有着双重的人生经历,出国以后处在双重的文化背景下写作。这种文化的冲突,更有利于他们在边缘”的状态下进行反思和突破。如果说,海外华文文学在前期的创作多为倾诉乡愁或单纯地描写个人沉沦奋斗的传奇,那么,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情感失落和社会文化的根本冲突之后,新移民作家群正以理性的思考代替了直接的倾诉,审美的意向也正向多元化倾斜,逐渐走向对一代人命运的反思和对中西文化心态的价值探讨。

这次笔会所产生的深刻内涵和深远影响有待于学术界去认识和研究。

参加这次笔会的除了公仲先生、陈瑞琳、张翎和我四个发起人之外,还有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戴小华,北美《世界日报》副刊主编田新彬,“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卢新华,美华文艺协会会长刘荒田,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孙博,荷比卢作家协会会长林湄和章平,《中外》杂志主编王性初,《彼岸》副主编王威,澳洲作家胡仄佳,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时东陆,美国文心社社长施雨,来自新加坡的作家饶巧红,来自硅谷的作家陈谦和吴玲瑶等。

国内与会的代表阵容强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炯、文艺报常务副主编范咏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刘登翰、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汤吉夫、世界华文文学主编白舒荣、《江西日报》总编辑彭春兰、光明日报副刊主编韩小惠、复旦大学教授陆士清、解放军外语学院教授石平萍等全程参加了此次笔会,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王林森、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有、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黎细保等出席笔会并分别宴请了与会代表。

在开幕式上,瑞琳深情地说:“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国内开这个会,是因为人的生命里,有一个地方必定是你最想要归去的。年轻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浪迹天涯,待到中年回首,忽然发现,自己一路走来所有的甘苦却都是为了那一个地方的归去。”

她说,归去犹如灵魂深处的一声呼唤,呼唤的是她浪子回头的儿女,呼唤的是岁月在生命的价值里酿就的一缕醇香。而那即将归去的地方,感觉是母亲的温暖,是情人的魅惑。在我们,好象已等待了很久,恍若一个远航的人一直在翘首亲人的招唤。

在为期四天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就新移民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认真的理论梳理和研讨,大家充分肯定了海外新移民作家取得的成绩,并呼吁对他们的创作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和支持。

新移民作家要有所突破,必须加强文学评论,注重对文本的解读。与早期的移民文学、留学生文学相比,新移民文学有了更多积极、乐观、奋斗的表述和对时代、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从单一乡愁”走向多元、成熟。正如公仲教授所言:由于生存环境的原因,早期的移民文学带有个人观感性、宣泄性、经验性、即席性的特点,能催人泪下,但却难以发人深思,缺少冷静的哲理思考。对文学观念的理解,大都是功利性的个人抒发。

由于中国文化传统观念的落叶归根”而至于怀乡思亲----”乡愁”成了永恒的主题;由于异国异地的漂泊与孤苦无援,而至于失落感、孤独感的悲观情绪成了不变的基调;由于视野狭小,个人经验局限,而至于无法对人生、社会、国家、时代作出更为理性的认知。而新移民文学有了较大的不同,八九十年代的大陆留学生、知识分子,大都有过”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的坎坷经历或见闻,对迁徙海外有了较多的自觉性和适应性,能较快地完成从留学到学留、从侨民到移民的变迁,观念上,也能较快地接受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移。

因而,虽然他们经历了孤独、失落的过程,但却能较冷静、自觉地摆脱其牢笼,走向抗争、生存求发展的道路,他们的作品既有倾诉性、经验性的一面,也不乏思辩性和哲理性。 

会议期间,新移民作家们还在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举办了多场报告会,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被大会公认为最佳演讲者的陈瑞琳认为,纵观海外新移民文学的色彩斑斓和蔚为壮观,走过二十多年的风雨探索,无论是从社会人生的积累,还是从文学意识的酝酿和崛起,新移民文学成熟作品的时代已经来临。历史造就了一代乘桴于海”的中国人,就必然造就了一代四海为家的文学。

笔会结束之际,与会作家发起成立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少君任首届会长,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联络中心”亦在南昌大学建立,将对新移民华文文学进行细致的研究。南昌大学这次给予了我们这些海外浪子最热情的接待,让我们每每想起,都心生感动。

这是一所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由原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学校拥有理、工、农、文、史、哲、法、经、管、教育、艺术等多门学科,校长年轻有为,教授学养有成。在”文理工渗透,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理念下,学校良性发展,在校生已达三万余人,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这次会议所在的五湖大酒店也是我每次到南昌最喜欢住的地方,因为它座落于风景优美的湖心岛上,犹如一艘豪华的邮轮漂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映入眼帘的都是绿色,令人心旷神怡。酒店每天为我们参会的代表准备了精致的中西美食,茶花苑的舒适亲切,蓝天吧的开扬明朗,让代表们随心所欲地消磨闲暇,低斟浅尝,令人难忘。

水是南昌最大的特色。赣江穿城而过,城内有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外有青山湖、艾溪湖、象湖、碟子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早在隋唐时期开辟的长江赣江黄金水道,使得鄱阳湖、赣江岸边的商船风帆如织、连樯而至,舟车不息,商贾云集”就是当时南昌城一派繁荣的真实写照。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每次读到王勃的名句,就想到水是南昌城灵动的源泉,也是养育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水赋城之灵”。滔滔赣江,穿城而过,粼粼抚河,映带其中。

我们这些漂泊在异土的人,能有缘聚到南昌,难道不就是因为我们无法忘怀这滋润过、养育过我们的如水的血脉吗?!


 

二、寻古访幽

自古以来,江西实在算得上是一块物华天宝、地杰人灵的福地,这个地方古时候曾经名家辈出,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官至宰相的词人晏殊,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初唐少年才俊王勃路过南昌题《滕王阁序》赞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虽然是句恭维话,也属语出有因。这是一个出文豪的地方,为千古名篇红袖添香的江西女子自当不俗。江西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的,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瑞金苏维埃政府,这些都是发生在江西这方水土上的。而其首府南昌则因为当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军队的圣地。

因为八一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的主要标志,南昌的一切都是和八一联系在一起的:八一大道、八一广场、八一商场、八一纪念馆……如此多和八一相关名字,为的是留下历史的记忆。

南北狭长的城市布局,城市的西面赣江穿流而过,北面的青山湖阻挡住了城市的向北延伸,构成了南昌的城市特点。名闻遐尔的百花洲则位于城中心的东湖,北临民德路,南临中山路东滨苏圃路,面积约13公顷,唐宪宗元和三年,观察使韦丹为除水患,首倡治湖、浚淤植柳、后遂有万柳堤”及黄金堤”。

杜牧曾赞其为十顷平湖柳堤合”。自此以后东湖即为著名风景湖。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北三湖,民国以后,以红石垒岸,北湖又成南、北二湖,今之西湖、有桥涵相通,宋以后统称为东湖。百花洲一名始于宋代,欧阳修有五绝诗《酬圣俞百花洲》,向子埋《蝶恋花》词序中有百花洲老桂盛开”句。

南宋绍兴年间,豫章节度使张澄建讲武亭”于南洲,以习水军,清乾隆十一年布政使彭家屏书立百花洲”三字,巨碑后断损,后重建。该园处虽于闹市中心,却绿荫如盖,湖水荡漾,豫章十景”中的东湖月夜”及苏圃春晓”均在其中。

我三次到南昌,三次都到百花洲散步赏景,还三次登上过滕王阁。很多次想写关于滕王阁的记忆,这记忆犹如漂在水面的片片花瓣,每次回忆起来,心里就会觉得兴奋。可是真的要写了,又不知道怎么去写。我记忆中的滕王阁只是一座普通的阁楼,因为有了和我有关系的点点滴滴而变得生动,变得有喜有悲。

可能这种感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淡吧。也许只是怀念滕王阁的情绪,才会使得它在自己心中无与伦比。

第一次到滕王阁,是个灰蒙蒙的清晨,天空飘洒着细柔柔的雨。于是,我把雨水装进口袋,悄悄地走近,带着寻找与执着。站在八一大桥上,雨中滕王阁的全景便迎入眼帘。远远望去,赣江弥漫着雾气,滕王阁躲在青纱里,平仰着头,若隐若现,具有东方的神韵和东方的俊美。它似乎展现在我眼前的不是现实世界,让我颇有点走进历史深处的感觉。

其实,游览一些比较古典的景点,我总是选择在雨中或雨后,人不多,却凸现出了久违的静,有了静,全部构建的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艺术效力,或曰淡雅,或曰清丽。楼阁的存在具有确定环境的固定特性,只有选择好的地理位置才能使楼阁得到协调性的展示。

滕王阁傍水而建,江水在它脚下流淌着,一个个王朝的背影化作波涛中最轻盈的浪花向东而去,而滕王阁扮演见证者的角色把文明的碎片组合在眸子上,粘贴着人类的传承,粘贴着岁月的流逝。走到滕王阁底下,忽然有一阵风从远处吹来,好像收罗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变迁,使我的脚步变得迟钝起来,好似叫我慢慢体会个中的韵味。一个楼阁有一个楼阁的特征,代表了设计着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滕王阁的一草一木诉说着中国文化的无限,一阁一桥点缀着设计者的苦心经营,却又不敢过多地表露,这就需要后人去寻找…… 

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一篇美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滕王阁因王勃的诗名扬四海,序因阁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风流。继王勃之后,唐代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永徽三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宋大观二年,滕王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滕王阁自创建以来,在1300年间曾废兴达28次,现在的滕王阁是依据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第29次重建。

它建在赣江和抚河的交汇口上,是一座明三暗七的仿宋建筑。外部看是三层,而内部有七层。整个楼高五十七米。循南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美丽的导游小姐请我放眼眺望,”

看,南北两亭与主阁不是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吗?

而如果从飞机上俯瞰,滕王阁则有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碑文为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韩愈在《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纪年》碑。

二级高台与石座垫托得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仿造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步入阁内,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

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

第二层正厅是一幅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期间的80位引领风骚的江西名人。这幅壁画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进入第五层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已被作为主阁正门的楹联。

腾王阁的价值在于它的名气,在于它历史上曾经几度化为灰烬,又几度建立,代表着时代的更替。亦在于它宏伟的建筑,在于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登阁远眺,但见西山重重叠叠的翠绿,南浦外飞扬的云朵,赣江上翱翔的鹭鸥。

我真想与江天水色合一个影,后悔的是没带上照像机,那只好多发挥眼睛的作用,凭栏俯视,只见赣江与抚河在此合流向北浩浩流去,江面上渔帆点点,江心的红谷滩、凤凰州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或许王勃登阁见到如此瑰丽的景色,才使他诗情喷发,写下传世的佳作。

步出滕王阁,天空依然细雨霏霏,抬头仰望,淡淡迷雾之中,滕王阁变得飘渺,恍若仙境一般。来到阁的阳台前,凭栏回眺,江山胜景,尽受眼底。这充满诗情的意境,这美如图画的风景,早已被千古文人墨客文字,勾勒的淋漓尽致。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它的古典与轩昂,成为南昌的永恒坐标。

其实,古人是一时的尽兴写出了这些不朽的诗篇,然而滕王阁却在它的身后露出了意外的笑容。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文化与自然的互相生长,使得一代代游人前来寻景,更来寻诗,从而在人们心头无形中搭建了某种信仰。

当然,诗人们自己没有意料到惊叹景色的同时,已经不自觉地固守了一种难得的阁楼文化与赣江文明的原始生态。从而维续着滕王阁的历史进程和后人对其的仰望,这就是当文学灌输在建筑或者自然景物时产生的文化情结及其延伸的美学价值,或曰是文学的伟大之处。  

其实,因为有了王勃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滕王阁序》,即使这座阁荡然无存,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始终不减,在人们的心目中它的形象萦绕于怀,熠熠发光。拂去岁月的蒙尘,逆着时间行走,去看一看少年时的王勃。据《唐摭言》卷五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当时王勃到南昌探望父亲,刚好碰上都督阎公在九九重阳节为滕王阁重修峻工设宴而被邀入席。阎都督事先叫女婿写好文章,想夸耀他的才华,席间拿纸笔请客人写,没有一个客人敢从命,只有王勃不知天高地厚,欣然不辞,当众挥毫。阎公非常气愤,拂衣而去,叫下吏把王勃写下的每句文章时时禀报。开始几句,还以为老生常谈,而后沉吟不语,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后,他才说:真是天才,当垂不朽矣。”

我曾数次默读《滕王阁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文章词彩华美,声调和谐,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我每次读完之后,都深受感动,特别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处,好像自己的心要飞翔起来,在落霞之中,在秋水之上。如今的王勃成了汉白玉的雕像,站在莲花池中。许许多多人与之合影,或许希望从他的身影中、从他的目光里得到他的诗情和才智。

南昌的朋友问我还想看什么?

我说一直没有机会去看八大山人。

于是第三天一早我就被安排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该馆座落在市区南郊青云谱,距市区约十五里。很多人初听八大山人”几个字,误以为这个纪念馆是为八个人而设的。其实它是为纪念明末清初南昌一位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绘画大师朱耷而建,八大山人”是他的号。

这里环境幽雅,古树苍翠,桂花飘香。

纪念馆座北朝南,三面环水,在周围鸽楼般的民房中显的格外特别,馆前是个小湖泊,一条不足五米宽的小路将之与外界连接起来,确实一一个安静的所在。

馆内建筑主要是三个馆: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三殿逐次递进,每一个殿之间用一个庭院式的回廊连接起来,回廊周围和大殿里都成列着书画,三个殿是典型的徽派风格,高高的风墙,青瓦白墙。馆的东面则是幽静的园林,一条小水沟,几丛翠竹,还有他的墓地。

墓地周围是几个古老高大的樟树,最少的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的几棵是中空的,显然是遭过火灾的。

墓地旁的一个亭子的名字很有韵味:蕴翠亭。纪念馆的面积不大,东边的园林和西边的建筑面积大概各分一般,这与大多皇家府邸对称式的布局不同,显的很随意。八大山人并不是初建者,相传两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就到此炼丹。西汉年间,南昌太尉梅福垂钓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

东晋许逊治水于此,建太极观”以倡道教,唐太和年间改名为太已观”,宋又改为天宁观”,直到清顺治十八年八大山人前来寻访汤光贤遗址,被这里的田园景色所吸引。于是,他在原有道院基础上重新修建,并以青云圃”命名。


青云二字系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思所定。后来,圃”字改为家谱的谱”,以示青云传,有稽可考。从此,八大山人就成了青云谱的开山祖师。 

“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匾额是当代享有盛名的书画大师刘海先生所题。朱耷是明朝皇家的后裔,其祖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个儿子,分封在南昌为宁王”,传至朱耷是第九代,他生于明朝天启六年,卒于康熙四十四年,享年79岁。朱耷的家庭是既有王府之尊,又有着浓厚文化艺术气息的家庭。

由于家庭艺术的熏陶,他儿时就能诗会画,少年时能悬腕写出漂亮的米家小楷。但是,生不逢时的朱耷在十九岁时,明朝灭亡,他那拥有王权和富贵的家庭也随时之衰落。清朝初期对明朝宗室采取政治迫害政策,他不得不改名换姓以保住性命。

23岁时出家做了和尚,隐居在南昌附近的山中。朱耷36岁时在城郊创建青云谱道院,他也就由和尚变成了道人,并在此隐居20余年。直到60多岁以后才还俗到南昌城内。自筑陋室”寤歌草堂”,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

八大山人的一生从赫赫皇族论落为一个布衣,其中的心酸和悲凉可想而知。但是,他作为绘画艺术家那独具特色,勇于创新的大笔水墨写意却名传后人。

国画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国画根据其表现又可分工美画和写意画两种,而写意画又可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八大山人是近代大笔写意画派影响很大的人物,形成了八大山人”风格。

三百多年来凡是大笔写意画家都或多或少吸收了他的养料,如为大家所知的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等。看馆中陈列的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其中有很多是复制的,但复制水平足能以假乱真。

北京的故宫则就珍藏有八大山人的真迹。画中的花草、鸟、鱼等,看上去就象是非常随意涂抹勾勒出来的,但却没有一点多余的笔墨。他画荷从不画荷叶上的叶脉,枝茎上的毛刺,莲塘里的草,挥洒几笔就将这水生植物神情毕现的表现出来。

他画的鸟,眼、嘴只是简略的一点一画,周身的羽毛疏略的几笔拖出,可这寥寥数笔却把小鸟画得血肉具含。他笔下的鱼也是这样,没有常见的灵光闪闪的肥壮模样,而是毫不起眼的毛毛小鱼,再不见其他东西,却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和想象空间。这就是大笔写意画的精髓所在。

归自然,追求意境,以最少的笔墨表现复杂的形体,达到笔简形具”、神形兼备”的高超境界。由于时代的特征和身世遭遇,八大山人常借花鸟、竹、山水来象征人生或比喻自己。

他笔下常出现的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或是老树枯枝、残山剩水,毫无春意和生机,给人一种话外之意尽在不言之中的感觉。他画的动物,多半昂着头,显得十分倔强,眼睛有时画成方形,眼珠点得又大又黑,往往点在眼的正上角,显得白眼向人”的神情,而且,八大山人在画上的题名也独具匠心。

他将八大山人”四字连笔草书,看起来就象哭之”、笑之”一样,也最被人们欣赏和称道的地方。

看过八大山人故居,我又被带到位于梅岭乐麓湾里盆地的翠岩寺。该寺背靠洪崖山,其上有最高峰释迦峰,次高峰达摩峰,低峰灵官峰。翠岩寺始建于南北朝,是江西著名的寺庙之一,它与香城、双岭、云峰、奉圣、安贤、六通、蟠龙同为”西山八大名刹”。

唐朝武年间,改寺名曰洪井,随后又改翠岩,南唐更名翠岩广化院。北宋以后,寺庙逐渐败落,明朝竟然废为民居。清朝顺治七年,香城寺僧慧习、可学鸠倡议修复古寺,吏部侍郎熊文举、知州陈弘绪力赞,并礼请古雪上人主持庙事。

抗日战争期间,古寺部分殿堂被日本侵略军烧毁。抗战胜利后,寺宇得到修缮,又请本乡石工雷世森在洪崖亭下峭壁上,镌刻了”阿弥陀佛”四个大字。

现在,古寺重光,晨钟再续,梵音嘹亮,香客如潮,又恢复了西山八大名刹”之首时的盛况。在寺后峰上有一迎笑堂,不知建于何年,堂内以多道题壁诗而名闻于世。唐朝以来,先后有刘禹锡、牟融、曹松、欧阳修、岳飞等名人题诗于壁。堂前有九节筇、千年橘、鹤巢松。在寺前有一台称妙高,北宋尚书右仆射张商英游寺,寺僧保宁园玑迎于半途,二人问答组成了一首好诗,后题刻在妙高台上。走得正累时,突然发现大雄宝殿后面,有一眼慧泉从地下裂隙中冒出,泉水还有规律地发出咕、咕”的声音。

望着清沏的泉水,我急忙用纸做杯盛出一杯,尝了一口,满口微甜,随即一仰而进。仰头之际,突然间看到亭柱上镌联一对:慧灯常明照见五蕴皆空,泉水澄清洗涤不净尘劳”,不禁哑然失笑……。


 

三、饮食男女

不喧哗是南昌的特点,这在南昌的中山路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这是一条单行的商业街,马路并不宽阔,建筑也不甚高大。路两旁林林总总停放着单车,其中有一些南昌女子爱骑的电动车。街上都是些品牌服饰,间杂着几家小吃店,和富有层次感的专卖店错落有致地混杂在一起,街道虽然狭长却没有拥挤的感觉。

我和南昌大学外文系的小周逛街时,对街道上稀稀拉拉的人流感到希奇,这在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成都的商业街是不可想象的。对于习惯大陆商业区的喧哗和浮躁的我来说,真的有点不适应。我想这可能与城市的文化和民风有很大的关系的。

南昌的消费在国人的眼里可能因为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觉得应该不是很高的,但小周告诉我,在中山路上,有许多豪华的办公大厦是私人盖的。这就是南昌的特征,没有特点的特征,很象南昌的饮食一样,没有特点但有个性。我曾在一个亮丽的早晨,捧着地图游荡在南昌的大街小巷,一边闲看,一边寻找那一条被谓之饮食一条街的儒子路,期望着能够发现我要的惊喜。

转过一条条路,榕下路、翠花街、和平路,天不热,但小街边的居民们都小凳小椅的在外头坐着,三三两两,打牌、搓麻、对弈像棋,把棋盘就放在地上,好像都有着用不完的时间。好不容易找到了儒子路,却不似我想象中那样的一条烟雾环绕、店铺罗列的小街,却是一条与其他的路没什么区别的一条普通的大街,但我几乎立刻就闻到了一股生煎的味道,还有那热腾腾的蒸包子的香味和糖糕的甜味,并看到了馄饨出锅时哗的一下雾气,听到油条刺拉拉下锅的声音……。 

走到路边,忍不住叫上一碗南昌特有的”绳经塔汤”和半份凉拌粉。南昌的米粉和其它地方的不太一样,它具有洁白、细嫩、久漂不烂、久炒不碎的特点。如浙江米粉只要煮一道便熟,而且细细的。南昌的米粉需要过两道水,煮熟出锅的时候,绵绵白白的好象加工过的尼龙线”(三毛语),胖胖的,很有韧性。

拌上酱油,浇上麻油,放些切碎的蒜,小葱,炒过的辣椒油,最后加咸菜----这个咸菜因店而异,有的是萝卜干,有的是雪里蕻,全部都切得细细的,用蒜和辣椒油腌过,有一种家常菜里面特殊的美味。吃凉拌粉的时候要和着汤一起吃。

卖粉的店铺里都有放在蒸笼里蒸着的小小瓦罐,除了绳经塔汤”还有肉饼汤和排骨汤,但是这里面有不同的作料,有的汤和着一个蒸蛋,有的里面加上小墨鱼仔,有的还有枸杞,汤浓浓的,肉味十足,和着喷上麻油的凉拌粉吃,一嘴下去,那叫一个辣啊!

这让我想起了网上形容南昌女人的一句话:南昌女人很辣。我领教这很辣”的滋味是在一家餐馆里,我点了一道菜,等了许久也不见服务员把它端上席。叫来一问,才知道当天餐馆没有做这道菜的原料。奇怪的是,点菜的时候她并没说明没有这道菜,问姑娘怎么回事时,却发现她张口象开机关枪一样说出一大堆道理,好象错都在我。

在南昌的商场里,两个女人踩了脚,无论是踩人的还是被踩的,都不相让。好听一点的,一说:搞什哩鬼吗?”一回:哪个长了后眼啊?”难听的也常听到,一说:你瞎了眼啊?”一回:你才瞎了眼哩,跑到咯(这)里来挤死呀。”南昌女人吵架有一大特点,赢了的趾高气扬,扬长而去之前,还要说几句赢话,诸如还想惹我”,咯只(这个)渗头、脑膜炎”之类。输了的,无论是实力不济,或是心知理亏,口中却决无服软之词,临走还要说你等着”,有种不要走”。就算悲观一些的,也要说上明日着(明天再说)”之类。

至于是否一定明天找对方算账或寻求报复,倒也不重要,关键是在吵架时见败不败,只为不蒸馒头争口气”而已。有人评价南昌女人皮肤很好,性情恶劣”。为此,做为南昌女人的小周辩解说,外地人不懂南昌方言,老以为她们爱吵架,其实她们彼此的交流时常没什么恶意,只是吃了嗓门大的亏。并且,这里是八一起义的地方,女人们的性格里自然会比别地多了些火气和血性,那也是自然的。

小周说,没有了可以与北京、上海等明星”城市的女人相比的优越的出身”背景,南昌女人注定是小家碧玉型,她们既没有京城女子皇城根下滋生出的狂放,更没有上海女子十里洋场熏陶出的傲慢,也没有广州女子财大气粗养育出的骄矜和苏杭水乡孕育出的灵气。她们是实在而不起眼的一群。

其实,南昌女人也爱打扮,但由于经济条件并不很宽裕,大部分的南昌女人在装扮方面会尽量多地选择比较”理性”的消费。南昌城内的万寿宫”是个只有万余平方米的小商品市场,但却是南昌女人周末去得最多的地方,她们在那里购买便宜而新潮的衣服和饰物,把自己也装扮成时尚分子。

许多南昌女人外面光里光鲜,但里面穿的也许是几块钱一件的内裤或文胸。细算一下,从南昌走向全国的几个女艺人确实长相甜美,比如陈红,比如杨钰莹,以及那个在法国颠覆了美的规则”的模特吕燕也出自南昌。

或许是受了当地湿暖气候和好山好水熏陶的缘故,南昌女人大多长得皮肤白皙,身材玲珑娇小,也算得上是天生丽质。与深圳街头的将自己的脸当颜料布的时髦女性”相比,南昌女人不喜施粉黛,她们更愿意展现自我的本色,不喜娇情做作,更愿意散发着自然的韵致,和来自自然的气息。

南昌女人的淳朴不仅仅表现在装扮上,还表现于她们的待人接物中。她们一直奉行少说多做的行为准则,不善言巧辩,若被人拿着话头玩笑调侃了几句的话,会对着人家瞪着双眼,有些认真地回人家话,对方瞧着这么正儿八经的样子,更是忍俊不禁地偷着一边笑去了。

有人说,南昌女人保守、固步自封,玩不动股票,办不来期货,缺乏弄潮的魄力。然而,在现在这个必要的保守、必要的含蓄均已稀缺的时代,南昌女人的保守”似乎也显得弥足珍贵。

南昌女人对婚恋的态度依然是传统的,而在这充满着竞争和压力的时代,心里还能保持着一些浪漫纯真的情怀,并没有被淡漠的人情世故吞噬,头脑里仍然有些幻想有些真挚,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侈。

这就如赣菜一样收中原文化传统之润泽,兼江南水乡之灵秀,爱的人自会喜欢。

说起赣菜,就是得益于江西有富饶物产的便利,其菜咸中带甜,清鲜爽脆、淡雅细腻。在口味上南北交融。因南宋建都江西,江西菜又称京杭大菜”,口味比较接近北方。它不像苏州菜那么甜,也不像上海菜那么浓重。因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每一名菜必有历史渊源,所谓一菜一典。南昌菜则是赣菜菜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江西三大地方菜系之一,历史悠久,在中国菜肴中有一定的地位。它用料广泛,主料突出,刀工精细,分色配菜。制法上以烧、焖、炖、蒸见长,注重维持原汁原味,在质地上讲究辣、烂、脆、嫩。主要特点是:量大、油厚、酱色浓,香、辣,偏咸,酥烂脆嫩、鲜香可口、色型斑斓。滕王阁上王勃欣命的”洪都鸡”,白居易感怀的”思乡鱼”,朱元璋饿吃的”流浪鸡”,都是赣菜与名人的佳话。

三杯狗肉、虫草炖麻雀、豫章酥鸡与五元龙凤汤等亦是菜中精品,配上大曲酒、丁坊酒、李渡高梁酒等南昌本地产的名酒,你可以感受到南昌饮食的独特风味。 

第二天,南昌的朋友请我去吃饭,我说我已在五湖酒店吃过,他说那我们就去喝一碗五元龙凤汤吧。我以为就象北京白菜豆腐汤或是广州的西湖牛肉羹那样简单,没想到端上来的竟是一大罐浓浓的十全大补汤。我问朋友这五元龙凤汤是怎么做的?他说要先将蛇宰杀后去皮留头尾去内脏,再用剪刀把牙齿及毒腺一并剪掉后洗净。烹调时把蛇和鸡同时摆在钵内盘好,放入水、桂圆、荔枝、莲子、枸杞、红枣、姜丝、精盐,入笼蒸烂,撒上胡椒粉即成。

尝一口,淡红色的汤甜咸适口,肉酥味鲜。朋友说这汤益气提神,是江西老表们秋冬季节的理想营养补品。我很早就听说有人管江西的男人叫老表,我一直以为是个贬意的称乎,直到这次喝汤才知道是个误会。朋友说江西老表”的称谓源于朱元璋在赣遇难获救,报答恩情一说。

他说:元末朱元璋在平定江西时曾在康山负伤后被百姓救护,为感激江西百姓的搭救之恩,朱元璋许诺若得到天下,江西人遇事可以老表”名义直接找他。

1368年朱元璋真在南京当了皇帝,有一年,江西大旱,便选出代表去南京以老表”的名义进见他,要求减免赋税,朱元璋为笼络天下,果然下令减免了税收。从此,江西人乐于自称亦被别人称作江西老表”。

朋友说,北方人重义,南方人重利,南昌的男人秉习了江西老表的南北兼容,他们即重利又重义。重利,有时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长期受懦风影响,南昌男人也重义,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讲究人缘,同年出生的互叫老庚”,同姓互称老华”,很亲热。南昌男人讲义气,不像山东人那么肯为朋友无条件地两肋插刀,为了一句话而大打出手。

南昌男人讲的义气是掺杂着利的水分,你以为那么动机好纯啦,两者是若即若离的,时隐时现,羞羞答答,好不含糊,糨糊似的难解。南昌是过去中国历史上的望族,它辉煌过,也潇洒过。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影响深远的理学文化”,声名远扬的宗教文化”,灿烂一时的瓷文化”,都有着过上乘的表现。但这并没有影响南昌男人喜欢的斗嘴,不管有事没事,就喜欢来几句,语言总是很犀利,尖酸,刻薄,火药味很浓,外人看来很像在吵架,这点尤其是在南昌女性的个性可以看出来,基本上都是一个样。

南昌男人好斗嘴有家学渊源的,翻开历史长河,你会惊奇发现,他们的祖先就是知法而不犯法要好好诉讼一族。学会诉讼,熟悉打官司的门径,成为保护家业的重要本领。所以为什么现在有好多大律师,法官之类的都是南昌男人独霸的呢,有遗传的啦。

晚上,被一帮做生意的朋友拽到一家叫南昌人家”的饭店,满满一桌的菜,我只记得了一盘三杯鸡。因为特别好吃,所以就多问了几句。朋友说三杯鸡就是一杯甜酒,一杯油,一杯酱油,把鸡放到瓦罐里,用文火炖,炖出来的东西,因为不加水,酱油的香味与色泽全到鸡身上去了,非常浓郁细腻。他说吃南昌地道的风味,还有民间饭庄”、味道工场”等名馆。

儒子路一条街云集各大酒家餐馆,福州路有很多特色小馆。如果吃宵夜,最好吃松柏巷的河虾和螺丝。他说,对南昌人而言,南昌的高档酒店和小饭馆里都有南昌炒粉,这种既辣得有味,又能填饱肚子的小吃,竟然会在经营者无意识的状态下成为南昌名吃,而且有好事者”将南昌炒粉带到海南、广东、北京等地发扬光大。

南昌还有一种叫老婆饼的东东,你尝过后感觉挺好吃,在马得利蛋糕店有卖。我们最后决定去福州路吃宵夜,只见大街小巷到处是小吃摊,有的摆在小车上,有的放在路边,摊上摆满了豆付干、小香肠、小青菜、海带卷、肉条、香蕉、圆藕片、鸡杂等,用小竹棍串好,你可以随意选择,选好后,由摊主放在滚沸的油锅内煎炸,少倾取出后,再涂上辣椒调味品,便可以领略到颇具特色的街头油炸小吃,可以细细品尝,也可以边走边吃,令人回味无穷。

我至今背得出那些经典小菜:炒田螺,小龙虾,肥肠煲,炒鸡心,水煮青蛙,山芋藤,当然还有冰镇的南昌啤酒……夜色下,整条街,吮田螺,剥龙虾,叫卖笑骂,喝酒猜拳,人声鼎沸。一盏盏汽灯挂在小车顶上,犹如繁星下凡……。


 

四、夜色美丽

南昌是个什么样的城市?白天的繁华能多有少绮丽被留在夜里?徜徉在子夜的南昌街头,总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风景:高声嚎叫呼啸而过的醉汉,月眼朦胧两颊飞红的美女,那些不停问着你我们还要去哪儿的西装革履的饮食男女,那些摆出微醉的姿态、实际上寂寞难耐满怀期待的红男绿女……

生活是寂寞的,越多彩越寂寞。而夜幕里微凉的风,就是那种前世今生都在期待的抚慰。

如果把一天切为三段,夜生活应该是从下午六点开始的。如果切成五段,就应该是从晚上十点开始。不管从哪一段开始,都是用嘴开始。

因为无论你的夜生活有如何丰富,仍然逃不过饥饿。但是说饥饿对于习惯夜生活的人而言,是会惹来讥笑的。对于他们而言,进餐和充饥是两个概念。饥饿是可以用一碗拌粉或两个包子解决的,而对于习惯夜生活一族而言,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泯灭。

夜生活起始于酒肆,是因为这一段时间介于非常紧张和彻底放松之间,犹如男欢女爱之前渐入佳境的爱抚,可以忽略但一定在乎,否则就大煞风景。在六点到八点这个时段里,在南昌稍有规模的酒店与饭店前,要找个泊车位是件挺困难的事儿。而稍有经验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此时行车定要绕开两个路段:孺子路和二七路。食客如云,酒友翩然而至,不亦悦乎。

临离开南昌的那个晚上,我和小周以及一群她的朋友就是在孺子路的玉兔饭庄开始的……然后再漫步在相思林公园的小路上。

这时老人成为了广场夜间的主角,他们把晨间表演”的阵地转移到了这里。有人带来了二胡,大伙儿围个圈,唱的人一板一眼怡然自得,看的人也是摇头晃脑饶有兴致。

老太太们也是这里的常客,或手持红绸,或舞保健球,大伙都踏着音乐节拍尽情舞动。快乐的还有孩子们,围着喷泉,四处打闹,尽情享受属于他们的欢乐。也有人什么也不干,只是席地而坐,在迎面而来的夜风中,体味一份难得的轻松。

与灯光映照之下亮如白昼的夜不同,南昌的夜,因为在夜里不肯睡去的千百高楼,夜的河流里流淌着的车,和在这夜色下依然不愿意停下脚步来的人们,而显得极为清醒,万花筒一般的夜生活像幕布一样拉开了,泡吧、看电影、蹦迪……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角天空和一份自由。 

“欢迎来到加州旅馆,多么可爱的地方,多么可爱的脸庞,加州旅馆客房充足,在这儿一年四季你都可以找到歇息的地方。欢迎来到加州旅馆,多么可爱的地方,多么可爱的脸庞,狂欢在加州旅馆,给你一个理由,给你一份惊喜。也许如果你遗忘了什么,此刻你将会想起,曾经经为它消失了,而现在终于浮出了海面……”

夜深之时,我们走进了这家名叫加州旅馆”酒吧,把心放松……正如小周所言:南昌的夜沉睡在酒吧里,越夜越美丽。酒吧里最令我心动的有样东西:轻唱的老歌和晶莹的美酒。泡吧迷恋人的地方是能尽情地释放你内心最隐秘的情绪,已流行的音乐在你的耳边响着,怀旧情绪便如潮涌,泻泄着心的忧虑、坦露着心底的沉思。

因此,这些在夜色中跳舞的精灵,就在我眼前呈现了两种风韵:优雅与迷离。加州旅馆酒吧,一间不大的小屋,墙壁上的胡乱地贴着流行歌手的画像,幽幽的灯光下,啜一口有些辣辣的朗姆,耳旁飘过令人有些伤感的音符,人的心情就像一条静静的弯弯小溪。  

小周说这间酒吧原来就在我所住的五湖大酒店对面,后来才搬到民德路来。店不大,名气不小,虽然灯光迷离,却是坦坦荡荡,没有包厢之类的区域,朴素而单纯。每张桌前都挤满了风尘仆仆的年青人,呷着啤酒,大声聊着天,最醒目的是酒吧的演唱台,摆着高脚凳、吉他和音箱。老板兼歌手,穿着牛仔裤和T恤,略带沙哑的磁性嗓音,唱着约翰·丹佛的这首名曲。

声音从他唇齿间轻轻流出,在酒吧上空回荡,许多人开始鼓掌、跟着唱,毫不顾忌地演绎着青春和热烈……在这里,生命的棱角逐渐变得模糊,一切都在酒吧和音乐中消融……

酒吧是都市的时尚,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一样。小周说南昌城里流行起酒吧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在装饰各异的酒吧中,玩着盛着鸡尾酒的玻璃杯,或抓着一瓶太阳啤”,身体随着音乐的节拍摇动,或和朋友玩着各种酒吧游戏,时下成为南昌年青人的夜生活之一。 

记得几年前,我曾到过南昌开业最早的酒吧贝斯尼斯”,那种吧给人满身的贵族气息,每次去都没有多少客人,毕竟酒吧在当时的南昌还未成气候,酒吧离当地人的生活还太远。随着时光的推移,酒吧这满身洋气的舶来品被南昌人平民化了。

没有了豪华的装修,没有了令人咋舌的消费,再加上早就平民化了的乡村音乐主题,酒吧为南昌人的夜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小周说她每次来这个酒吧,都有想了解、走近那个唱歌男人的想法。

说:每次推门进来的那一刻开始,我仿佛不是我自己,无论心有多烦、思绪有多乱,那阵阵的吉它声总能像个善解人意的知已一样慢慢地抚平我的创伤,梳理我纷乱如麻的愁绪。烦的时候在这儿呆上一个晚上感觉很舒服,这儿像心灵的港湾。我说:是啊,秋日如火,入夜成水。想倾诉,想放松,想宣泄,酒吧是最好的去处。

陪我们一起喝酒的南昌日报记者说,近两三年来,酒吧在南昌越来越多,尤其是晚上,不管是生意场上的伙伴,还是老友新朋,这里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聚会场合,对于逐渐习惯于夜生活的人们来说,酒吧是能让他们放松紧张了一天的神经,消磨一下时光的最好去处。

她说南昌的酒吧林林总总,风格各异,无论前卫、另类、怀旧……都和浮着冰块冒着气泡的啤酒一样畅销。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来这儿的客人,在寻觅凉意的同时也渴望心灵的休憩。

我伏在高高的吧台上,静静地看着酒杯因酒的变换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着歌手的吉它哼着自己喜欢的歌。在这种特定的灯光和环境下,人的自制力总是很差,就像音乐一样,容易牵挂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冲动。泡吧,泡的是一种氛围。  

我认为,商人里面,酒吧老板当数顶可爱的一种,因为他们是不像商人的商人,但同时又是极具个性和品位的商人。

这种认识开始于几年前我刚到南昌大学讲学时,在宾馆附近走进一处已忘记名字的小酒吧。那天或许是因为靠着青山湖的缘故,初春季节,湖滨南路的风仍很大,还有些刺骨的寒意。

在这百余米的距离内一字排开十数家风格各异的酒吧,闪烁的霓虹照亮了太阳地、同绿、加州……使这条街跳跃出一种说不出的迷人的气息。

门口漫不经心地贴着一张红纸吧”。一拉门,门上有一根极细的线拴在台中央马灯上,马灯摇晃起来,像原始的家。墙面有点破败,油漆斑驳了,沙子露了出来,糊上招贴画,挺亲近;墙顶黑乎乎的,挂了多数人看不懂的英文布顶,一折一折,高高低低,挺随意;四面墙上密密地挂着各种像柜,让人目光挺放松。

这里说闹不闹说静不静,小声说话听不清,大声呼喝很突兀。老板既是服务员也是歌手,闲时就抱起吉它,可以点唱,也可以和客人合唱。他看上去二十多岁,个性像一种麦芽酿的酒,不浓但绵长。

他的经历会让很多有过梦想和正在做梦的人羡慕:大学毕业后,带一把吉它上了路,过了若干年的流浪歌手的生活,直到爱了一位美国女孩,一起写歌、创作,然后再选择了不再流浪但永远和音乐为伍的生活方式:开酒吧。 

记者说南昌的酒吧这两年一家挨一家地开,最后又一家接一家地倒,而今只剩一半。在这一半中,加州旅馆依然是最怀旧和抒情的,许多客人在离开南昌一两年后还会来看看。老板数曲唱毕,放下吉它,拿着酒杯穿行在人群当中,和熟人打着招呼,给客人安排座位,很自然的样子,看得出他是个调节气氛的高手。

“每当暗夜里这不安悸动的吉他前奏响起,你便可以开始忘却和回忆,所有的一切的。是的,走过荒凉的高速公路,寒风掠过发梢,就在前面的不远处,街灯闪着微光,你疲倦了,脑袋发沉眼神迷茫,该找个地方歇歇脚。推开门,纸糊的吊灯随风摇曳,不知道这里是地狱还是天堂,他们点起蜡烛,带着你藏进暗影里,台上传来歌声,我想我听见他在唱……”    

房间里持续播着原版的CD,发颤的音符在空气飘荡,揉合着淡淡的酒味,使人微醉。这是一首深夜听着会掉泪的歌,在报纸圈住的白炽灯光晕里,在旧式吊扇的阴影里浸湿太久,吉它声和鼓点敲得我眼睛发湿。一个很时尚的男孩走过来和小周打个招乎,竟不客气地坐在了我身边。他说他是这里的常客,挺健谈的,对于酒吧和酒吧文化很有一套。

我提出一些异议的时候,他也不反驳,很大度地笑一笑,然后继续聊一下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酒吧及酒吧里的人就是这样多元,它不会用一个标准去规范你,就像它既供应烈酒也供应清茶一样,只要你喜欢。泡吧,泡的是一份心情。秋夜漫漫,你来倾听故事,也来诉说故事。  

从投资经营的角度来说,酒吧的回报是稳定的,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及地点、投资等情况的不同,具体的利润率和回报周期不好给出一个准确的百分比,但纯赚40%以上是肯定的。

北京的酒吧一般都是在七八个月就收回投资,最小的酒吧月利润也在万元以上,北京的“天上人间”据说每年能赚三四千万。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南昌的酒吧很大的不足在于客源少,外地人不多,只能自产自销。

酒吧的利润基本上都来自于酒水,而酒水的利润是百分之百的。一般来说,酒吧投资的大都花在房租、装修和设备上,进货的费用反倒很少,这是因为酒水等货物的供应商竞争较激烈,有很多是代销或赊销的。

酒吧需要有稳定的顾客群,要回头客,所以酒吧的“正宗”与否就非常关键,酒吧最忌没有风格。据记者介绍,南昌的酒吧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是逐渐繁荣了,她说:“以前一个小酒吧投入几万元、中型酒吧投入几十万元就足够,现在开一个小酒吧也要二十万以上,一个大型酒吧至少要上千万。”现在很High”的酒吧如红馆、星光大道、魅力四射、圣大保罗、本色……

一个吧每天仅乐队一项开支就得支付1000-1500元,加上调酒师、打碟师、歌手、小弟小妹,怎么也得三四千元。她说南昌城市经济虽然在不断繁荣,但还没有能与北京上海比拟的高消费阶层。“当各种个性化的酒吧在南昌有立足之地的时候,也就是酒吧亚文化成熟的时候。”她大声地说,并且很小资地握紧了粉拳。

这时,一位顾客上台唱了一首《北方的狼》,气氛又逐渐活跃起来,几个老外举着手中的黑啤,跟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相互Cheers。一个叫姓梅的人开始表演。一把电箱琴加一电声话筒,没有乐队乐手。

他端着白酒边吼边喝:“那一场得病的记忆开始发作,我小心翼翼呆木的像个弱智。眼神瘫痪在夜的怀里,一次的悲哀起初而神圣,我不能拒绝它也不能亵渎它。这让我很尴尬,这让我笑不起来,我真想倒在角落里,就这样静悄悄的死去。爱会在哭不出声音的梦里得到一丝安慰,我真像静止在想象的角色当中,一点一点的消失,一点一点的融化。我慌张的笑着,泪在骨髓里燃烧。”

听着他声嘶力竭地吼声,忽然有点顿悟:酒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喧嚣而又容易迷乱的地方,或者干脆说就是属于已经迷乱的人的世界。有人总说酒吧里面太吵,吵是什么概念?我们在娘胎的时候,就已经隔着母亲的肚皮在车水马龙中穿行、在声声对肚皮里的生命性别的猜疑中坦然成长,最后在一声撕肠裂肚的尖叫生中破茧而出。

人生一晃就是几十年,不都是在各种噪声中度过的吗?我随着富有动感的节奏,感觉整个心都在飞扬:“纷纷扰扰的世界,若即若离的情缘,花儿伴着世纪开了又谢,芬芳总是不变,走过冷漠的冬天,也走过收获的秋天,灿烂的阳光和你的笑脸,总留在我记忆里面,我仍然唱着过去的老歌,我依然记得你说的誓言。纵然世事已有太多的改变,我仍坚守着自己的信念。风中正传来这首老歌,淡淡的思念还在我心间,在我心里有个美好心愿,愿幸福地关在你的身边。”  

最后是三个来自菲律宾的歌手,尽管没有非洲、北美歌手那种可以让人肆无忌惮的想像,但是他们三个所演绎的歌曲,还是充满了浓郁的异国情调。平心而论,两女一男的这组歌手,既不漂亮也不帅,但很自信,由自信衬托出来的气质给人一种有味道的感觉。他们的唱功不错,能将许多外国歌曲演唱得让观众尖叫。唱到高潮处,还会带领客人大跳野性奔放的拉丁舞。

记者说,南昌的原创”乐队不超过五支,曾经名震一时的“紫雨”早已解散,“暗室”目前基本上处于”单干”状态。“异端”正在惨淡经营中。只有“盘古”还在广州“孤军奋战”。小周感叹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不需要吃饭的追求,这可以算得上是人类的悲哀。  

场内的音乐越来越劲爆。一群刚刚还静静偎坐着喝酒的时尚男女,猛然兴奋起来,涌入酒吧中央的舞池,扭动着身姿,头摇来晃去像拨浪鼓一般。台上的DJ声嘶力竭地吼叫着……“这么闹?快成迪厅了?”我问。小周笑道:“这算什么!看看那些离音箱最近的人。

顺着她的手势看去,一对男女搂在一起,身体紧贴着高分贝的音箱,摇头的节奏出奇的一致。“他们吃了摇头丸,所以喜欢震耳欲聋的音乐,而且脑子不清醒,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小周经验十足地说。“摇头丸很容易买到吗?”我问。

以前非常容易,现在很难买到,除非是圈内的人,朋友找朋友。”我观察周围,发现尽管这些人和着音乐在舞池里疯狂地蹦着、吼着,但并没有太多异常的举动,充其量只是在借着音乐发泄自己。

面对闪烁不止的顶灯,你能有多少种想象,它就能给你多少种可能。白天与黑夜,很多人在两个不同的背景中,判若两人。

“白天那些不用刻意,就能伪装得很好的脸,让我对人性充满怀疑。”小周说,“所有的人到了夜晚,没有防备的时候都会不一样,特别是穿着职业装,在舞池里忘乎所以的人,都是些闷骚型的家伙,也许他们白天正经得让你晕倒……。”

从酒吧里出来,夜已经很深了。随着一片片的灯光远去,勿勿行色的男女,挽着的手划过夜空的疲惫,散去了,该走的人都走了。我和小周站在空空的街上,远远的,隐隐约约的一束蓝色的光圈闪烁着靠近,“电车来了,上去吗?还是叫出租?”小周问。“去哪?”我问。不知道,随风而去吧”,微醉的她说……。

开着窗的电车疾驶着,秋夜的风凉凉的,听的见樟树叶儿沙沙的声音,一团团的阴影飘散着扑将过来,不是绿色,也不是黑色。

朦胧间看到小周有些倦了,靠着车上细细的柱子,竟像要睡着了,但却露着梦一样的微笑,一丝丝的甜蜜荡漾在唇间。车厢里飘荡着一曲游离的音乐,这个城市终于静了下来,孤独的电车行驶在孤独的夜色里,车上的人下了,车下的人上了,静坐无语。静得让人心醉……。 

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把在不同的城市里行走的见闻记下来,记下自己在城市间的各种踪迹,以便于将来在老了的时候自己温习,追寻那些流逝的岁月和流逝的感觉。这种类似笔记般的城市素描,完全是为了一种囿于内心的自我放松和纵情。因为我总觉得我这个理科出身的人,笔下总是过于苍白,只有借助城市的手臂来挥动、放纵。

蔓延的街道和斜插在大地上的楼群是我点滴文字的痕迹,我不甘寂寞的在文字的城市间搜寻那最初的感觉和风貌。人生中有很多东西,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很多片刻,瞬间就是永恒。

很多地方,离开只会让你愈加刻骨铭心地怀念,无法忘记

至今还记得离开南昌的那一幕,一双深情的眼睛定格在青山湖的水面上,整个城市灰蒙蒙的,像在默念流逝的欢乐和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那一时一刻,想必将永远在我记忆的银屏里定格…………


 

 

作者介绍   

经授权转载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少君:怀念南昌》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安哥拉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