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钱江观潮丨建一座行走的博物馆之城

2025-04-07 14:54 阅读量:1.1万+

华人号:浙江资讯

  春光明媚,在宁波搭乘双层文旅观光巴士“罗小巴”,一路可以经过天一阁博物院、望京门城墙遗址博物馆、鼓楼、城隍庙、天封塔等27个文旅点位。来自上海的林晓华透过车窗凝视街景,试图在外公儿时生活的街巷中拼凑家族记忆——从天一阁的墨香书韵,到望京门城墙的夯土肌理;从城隍庙的市井烟火,到秀水街改造中的咖啡香,4.27平方公里的宁波市海曙区罗城区域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整个老城区就是一个承载历史人文气息的博物馆公园。”林晓华如此概括她的行走感受。唐末时期,明州刺史黄晟依据地形,在今宁波市范围修筑罗城以保境安民。这个区域成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承载地,海曙区在这里织就了一张精密的文化网络:287处历史建筑、6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与11个省级文保点星罗棋布,形成了一个林晓华口中的“博物馆公园”。

  如此密集的历史文化资源,令海曙独具人文气质,实际上也是城市营建的难题——不是简单的建筑拆与建、空间调与换,而是持续激发城市生命力和创新力。用海曙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他们正在用文化运营一个区,建设“行走的博物馆之城”,形成传承千年文脉的都市文博区。 

  一条“罗小巴”公交线路,将都市文博区的人文历史点位串联在一起。正是这条线路,让林晓华对这座城市的体验从零敲碎打变得系统。从博物馆走出,拐进一边的老街区,体验路边的糖糕、油条。在她心里,外公口中的故事与城市脉络正交织在一起,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温度。据统计,“罗小巴”自开通以来,日均客流量约300余人次,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节假日人气火爆。这条线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文化线,让游客在移动中感受罗城的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

  在这片区域,望京门城墙遗址博物馆、宁波塘河文化陈列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院南馆等一批文博场馆新建扩建,每万人拥有博物馆的密度远高于国内同类城区,“行走的博物馆之城”雏形已现。

海曙区开通文旅观光巴士“罗小巴”。受访单位供图

  历经千年的兴与废、建与拆,一段长达79米的古今重叠的完整城墙,被保护、设计,打造成全新的遗址博物馆——“考古现场+钢结构覆罩”的设计,让宋代排水沟、元代墙基与玻璃栈道上的当代脚步形成时空对话。

  作为望京门罗城遗址考古项目领队,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院长林国聪参与了从遗址到现代化博物馆的营建全过程。在他看来,“博物馆依照明州罗城遗址的走向和范围,大跨径建造在遗址上方,既是遗址的保护建筑,更是展示宁波千年建城史的实证空间。”

  如何实现文博资源与城市有机相融,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海曙都市文博区博物馆群的“带头大哥”天一阁博物院正在加快南馆建设,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传承与开发,使之与现代生活和城市发展相向而行。

  “以博物院为区域中心,尝试打造与生活结合的多层次文化空间集群,如影院、画廊、工作室、主题商业文化酒店、新潮俱乐部等,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片区和复合文化消费空间,破解千城一面的问题。”天一阁博物院专职副书记郑薇薇介绍。

  在海曙,老城区正在转化为持续进化的文化生命体——老街成为年轻人打卡的背景板,古建筑转身成为年轻人的创造空间,文化传承便拥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在这里,我们尝试打破传统文旅空间的物理界限,一花一草、一路一房,乃至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他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集合成一个生动的大博物馆。”海曙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电视剧《小巷人家》火爆,海曙老街区实现借剧“出圈”。《小巷人家》的主要取景地海曙区秀水街,目前正在进行有机更新。在秀水历史文化街区,一场“微创手术”后:百年陈宅化身为“一尺花园”,设计师通过竹影回廊激活庭院生命力。店长买克表示,在尊重与保护建筑本身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用最自然的方式和建筑对话。

  秀水街所在的鼓楼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江说,如今秀水街的一场焕新正在突出“有机”,实现保护与传承的统一。为此,项目团队用了一年时间对历史文脉进行梳理和研究,并招引与之匹配的业态。

  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中,历史与当下正在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罗城的生命力,也在这场对话中持续焕发。

【短评】

握住城市的灵魂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就比如,海曙老城区一条公交线路,让林晓华找到了那些散落在街巷中的家族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在海曙,我们看到了文化作为城市灵魂的具象化——它存在于“罗小巴”的车轮下,存在于秀水街的竹影中,存在于天一阁的书香里,更存在于每一个像林晓华这样的游客心中。

  海曙老城区的每一处角落都在诉说着故事,每一寸土地都在传递着温度。在这里,我们回眸过去,在历史的记忆中找到前进的道路,也让我们脚下的每一步更加稳健有力量。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钱江观潮丨建一座行走的博物馆之城》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浙江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浙江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