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追思舌尖上的乡愁,追寻精神里的原乡

2025-04-07 22:12 阅读量:1.4万+

华人号:福州城事

一道佛跳墙,承载闽人百年乡愁。作为誉满中外的福州传统名菜,佛跳墙被各地烹饪界列为福建菜谱的“首席菜”。

前不久,以佛跳墙为文化符号,讲述其创始东家聚春园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聚春园》正式发行。

从舌尖到心间,从味觉到乡愁,故事的起点和落点在哪儿?被寄予了怎样的心愿?近日,记者采访了作者陆永建,揭开故事里的事。

乡愁,起于舌尖归于心间

“你别以为这个容易,熬汤熬的不是汤,是熬人。‘一汤识闽菜,数载香氤氲’,汤熬得好,菜才能有灵魂。”《聚春园》的故事,在这样的口传心授间起承转合。

《聚春园》以闽菜翘楚聚春园5位闽菜厨师石宝忠、叶倚榕、郑春发、邓响云、叶仲涛传承、研发、推广、营销闽菜为故事主线,描写了清朝中后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百余年来闽地百姓的生活风貌。其中,佛跳墙作为一个极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穿针引线。

为什么是佛跳墙?陆永建说,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一碗闽菜,天然地承载着闽地风情、闽人智慧、闽派文化,它和每一位与八闽大地结缘的天下客息息相连,是闽式乡愁里程碑式的源脉。

2019年,在接到约稿时,陆永建就有了很强烈的创作冲动。此前,他从未创作过长篇小说,但这个题材让他心潮澎湃:“这是每一个福建人都熟知的题材,是每一个福建人心中的文化地标。”

为此,陆永建四处搜罗了10几本参考资料,包括《福州通史》《福州府志》等各类记述彼时福州地方文化的书籍,将福州的政治、经济、地貌、生态、民俗“一网打尽”。福州的汤池文化是什么情况?书中出现的每条街依次都开了哪些店铺?书中引用的10几个历史大事件的准确社会背景如何……以至于书中出场的10几位历史人物,在真实历史中何时出现在福州,都被严丝合缝地在小说中一一对应。为了做到准确、丰富地观照真实历史,陆永建前前后后共自绘了近10张思维导图,将人物关系、事件关系条分缕析地各归其位。以福州三才女林徽因、冰心、庐隐为例,真实历史中她们不在福州时,在书中的相应时间她们也绝不会出现。

在海量搜集、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陆永建发现了一本厦门市民私藏的剪报本。1908年,美国一支船队有1.3万人到厦门访问,慈禧太后派出700名厨师款待。这本剪报本里有现场照片和当时的菜单。陆永建严格以史实为基础进行适当创作,让郑春发带了100名福州厨师驰援。

陆永建说,这样的无缝衔接,是为了保证虚构部分不仅具备艺术的真实,也仍然传递着历史真实的气息,“即便不绝对是这样,也必然会这样”。而如此程度的精准,是为了在“借闽菜之事,勾勒闽地之史”的过程中,踩准时代的频率,将佛跳墙在历史映射中释放的温情与暖意恰如其分地淋漓展现。

以历史为根脉“开花结果”,佛跳墙就不仅是味蕾的留痕,而是一方水土对一方黎民的心灵慰藉,是他们共同的生命印记。“从唤醒舌尖上的乡愁,到蕴藉心底里的乡愁,这是乡土题材的可能,也是本书希望达成的使命。”陆永建说。

争鸣,起于仁心归于乡愁

从“煮、蒸、熬、炖、煨、煲、灴”的精细工序,到“汤清似水、汁白如乳、金黄澄透、爽润碧翠”的汤色之分,到“鲜美留香、隽永生津、数味回转、香郁满腹”的味觉体验……极致的精美之下,是陆永建嘻笑怒骂的仁心。

烹菜的大厨、传承的徒弟、享用的食客……香气氤氲之中,世网钩钓的尽是人间百态、莽莽人心。陆永建说,全书中,他希望用无处不在的缺陷和无处不在的遗憾,展示一幅人类文明史的切片——向死而生的气节与风骨。

在陆永建笔下,叶倚榕刚被石宝忠收为徒弟的第一天,正在练习切豆腐,石宝忠的大徒弟看到他刀工钝拙,就深感窃喜;日积月累,当叶倚榕手艺超过大徒弟的时候,后者愤而出走。

陆永建年轻的时候曾经通读过《中国通史》近10遍。其间,他一遍一遍地合书自问:“为何人性的悲哀难免周而复始?究竟怎样才能摆脱这样的轮回?”

退休后的2023年,陆永建花了1年时间写就《聚春园》。已逾耳顺之年的他,将半生历练凝结成笔底春秋——“每一个人物都自有深意”。

书中,一个地痞流氓,陆永建先后为他设计了3种死法,瞻前顾后,反复琢磨。从被小厨师群殴至死,到被用煤油罐砸晕烧死,再到被国民党士兵击毙,陆永建既希望实现恶有恶报的畅快,又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善良百姓的清白。百转回肠之间,仁意从心底流淌至笔端,老辣纵横。

1991年至2001年,陆永建花了10年写就《县、市科级领导职务职位说明大全》一书,恢恢110万字;2004年至2008年,他将武夷山青竹山庄开拓性发展,先后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和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2004年至2012年,他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在武夷山的名人墨迹近400幅刻入景石,创建了全省最大的景石碑林——青竹碑林;他广泛涉猎艺术,成为全省唯一获得中国作协、书协、评协、摄协、视协5个“国字号”会员的杂家……在陆永建追求人生意义的生命旅程中,他悄然将自己书房的名字“路索斋”改为“三闲堂”。

何为“三闲堂”?陆永建轻轻地说,读闲书,做闲事,当闲人。从“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青春意气,到“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暮年恬憩,陆永建未改初心。2016年,陆永建通过腾讯公益,将自己微信文章“打赏”的收入,陆续资助了19名孤儿完成小学、中学12年学业。

陆永建强大而稳定的内核中,盛满的是幸福的童年。5岁的时候,爷爷上班前会在黑板上给他留写字作业,他入学幼儿园时已经能认500多个汉字;上小学时,爷爷教他写毛笔字,让他代笔给姑婆写信;上初中时,在建阳地区少体校走读的他参加全省射击比赛,打破了小口径步枪3×10项目全省最高纪录……一方水土的博大滋养着一颗悲悯的心,心弦颤动的每一刻,流淌的都是一曲慷慨悲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追思舌尖上的乡愁,追寻精神里的原乡》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江苏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