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05:10 阅读量:2.5万+
华人号:光明网作者:黄景春(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近年来,中国神话受到广泛关注,在文旅、影视等多方面不断焕发新活力,其在当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诞生和文化起源的文学叙事。上古时代的神话不仅被当作真实发生的事情,还被认为具有定型社会的规范性力量,神话人物被奉为神明,神话叙事也经常被当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早期历史。进入文明时代以后,随着社会思想、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变迁,很多民族的神话失传了,即便丰富多彩如古埃及、古希腊的神话也不例外。但是,中国神话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延续至今。中国每个朝代、每个历史时期都在重述神话,通过阐释神话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近年来,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命名的嫦娥号、祝融号、夸父号、羲和号等航天器,展现了古老神话与最新科技成就紧密拥抱的奇妙景象。图为祝融号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着巡合影”。
中国神话具有鲜明的连续性,它是中华文明稳定传承的重要基石。梳理古代文献我们可以发现,甲骨文中的上帝,《山海经》中的女娲、西王母,《周易》中的神农、伏羲,《诗经》中的后稷,在当今时代仍然为人们所熟知,不少民间祠庙和道教宫观还在奉祀他们。神话始祖仍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标识。
中国神话的连续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充分展现。
第一,中国神话在古代典籍中得到了很好的记载。中国古代有“盛世修典”的传统,在国家强盛时期,政府组织或民间人士自发进行典籍编纂活动,让中华文明成果得到延续。特别是诸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渊鉴类函》《古今图书集成》等类书,还有《道藏》《四库全书》等丛书,都保存下来大量的神话材料。如唐初编纂的《艺文类聚》,全书分四十六部,其中的天、岁时、地、帝王后妃等部保存神话比较多。该书“天部”引徐整《三五历纪》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直到清代《渊鉴类函》的“天部”仍在引述徐整这段文字。众多类书、丛书的辗转引述,让盘古开天辟地神话久传不衰。
第二,早期国家(如商朝、周朝)出于“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而祭祀始祖,并以炎帝、黄帝等为共同祖先,这是神话得到持续讲述的制度保障。《山海经》中就多次提及黄帝及其后妃、子孙,炎帝及其女儿。《国语·晋语四》云“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二人成了亲兄弟。《国语·鲁语上》又云,有虞氏、夏后氏都以黄帝为始祖,以颛顼帝为高祖,郊祭尧帝,而祖祭舜帝或大禹。这些执掌天下的“大宗”奉炎帝、黄帝为始祖,其他“小宗”(诸侯国)也纷纷接受,华夏共同的始祖认同逐渐形成。到西汉,汉武帝亲临桥山祭拜黄帝。唐代以后,各朝代都到陕北祭黄帝,到湖南祭炎帝,连元朝、清朝也不例外。影响所及,各姓氏修纂族谱时也都追溯到炎黄或他们的某位子孙,从而充实了炎黄为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的宏大论述。此外,盘古、伏羲、女娲、西王母等神话人物在各地祭典中也被称作始祖,他们的神话故事当代人大都耳熟能详。
第三,历代作家在文赋、诗词、小说、戏曲中反复描述神话人物,征引神话情节。司马相如《大人赋》描写了众多神话人物,如其中的西王母,“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有《山海经》中西王母的戴胜、穴处、三足乌,也有汉代西王母“暠然白首”的特点。唐诗宋词常借神话人物吟讽古今。明代小说《开辟演义》直接表述盘古开天辟地、三皇发明之功、五帝征伐天下、大禹治理洪水等神话情节。1928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京剧连台本戏《开天辟地》,盘古、燧人氏、有巢氏、女娲、共工、夸父、伏羲、神农、黄帝、蚩尤、嫘祖、仓颉等悉数登场,在京剧舞台上全面展现神话英雄的形象。
第四,中国神话在民众的口头讲述中从未中断,对神话人物的崇拜至今尚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展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活动,全面搜集民间故事、歌谣和谚语,出版了县、地市、省卷本4000多卷。按照文化学者刘锡诚提供的数据,这次全国共采录到民间故事137.5万余篇。这些篇目一部分属于神话,就其题材范围来说,涵括了开天辟地、始祖诞生、器物发明、制度创造等类型。进入新世纪,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各地区、各民族又搜集整理到大量的口承神话。在古陵古庙和口承神话基础上,各地建立起一批神话旅游景区,如陕北黄帝陵景区、河南淮阳太昊陵景区、甘肃天水伏羲庙景区、浙江绍兴大禹陵景区、河北涉县娲皇宫景区等。在旅游成为生活方式的今天,这些景区与民众的口头讲述互为表里,持续推动中国神话的传承与文化产业开发。
在古代典籍记载、国家祭典、文学表达和口头讲述中,古老的神话情节并没有发生颠覆性改变,而是保留了基本的面貌,很多神话人物在时代精神召唤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近二十年中国航天活动不断取得突破,嫦娥号不仅绕月、落月,还从月球上带回了月壤;祝融号飞上火星,完成了一系列探测活动;夸父号、羲和号则主要观察和监测太阳活动——这些航天器都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命名。古老神话与最新科技成就紧密拥抱,这种景象令人称奇,却在中国真实地发生了。中国神话传承了几千年,至今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神话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记忆的源头。维护这些“元叙事”,创新叙事形式,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30日 13版)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