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9 11:57 阅读量:3.7万+
华人号:西部文学在华夏大地的文化版图上,西安碑林博物馆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地标,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深沉,散发着熠熠光辉。那朱红色的大门,历经风雨洗礼,却依然庄严肃穆,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门额上的牌匾,“西安碑林博物馆”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每一道笔画都蕴含着历史的韵味,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莘莘学子和文化爱好者纷至沓来。他们怀揣着对书法艺术的敬仰与向往,穿过那古老的门槛,步入这片书法与文化的神圣殿堂,探寻着艺术的真谛与历史的脉络。而在这片文化的沃土里,罗坤学先生如一位虔诚的行者,用他手中的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动人心弦的书法艺术之旅。
罗坤学先生的书法之旅,萌生于家庭环境的熏陶与滋养。自幼,那古朴的家里,总是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一方精美的砚台,一支饱蘸墨汁的毛笔,以及一幅幅悬挂于墙壁上的书画作品,如同灵动的精灵,萦绕在他的生活周遭。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悄然种下了热爱书画艺术的种子。每当父亲挥毫泼墨时,他便会在一旁专注地观看,那笔墨在宣纸上游走的姿态,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深深吸引着他。渐渐地,这颗种子在岁月的润泽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逐渐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领着他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荣耀的艺术之路。
1979 年,对于罗坤学先生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在上海《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征稿评比”中,他凭借着扎实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才情脱颖而出,荣获佳绩。当那获奖的消息传来时,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那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道路被一道璀璨的光芒照亮,这一荣誉,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此后,他被调入西安碑林博物馆(原陕西省博物馆),开启了长达三十余年专职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的生涯。
踏入碑林博物馆的那一刻,罗坤学先生仿佛置身于一座书法艺术的神圣宝库。四周林立的碑石,犹如沉默而威严的历史巨人,每一块都承载着千百年的文化沉淀与书法精髓。那些碑石有的高大巍峨,矗立在博物馆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碑面上,映照出古老的字迹,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遥远的故事;有的小巧玲珑,镶嵌在墙壁之中,却也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他轻轻走近一块碑石,手指缓缓触摸着那凹凸不平的刻痕,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在镌刻时的每一次用力,每一份心境。碑上的字迹,或古朴雄浑,那笔画犹如粗壮的树干,苍劲有力,展现出一种豪迈大气的风范;或飘逸灵动,似随风舞动的丝带,轻盈洒脱,充满了灵动之美;或刚健挺拔,如屹立不倒的山峰,坚毅刚强,彰显着坚韧的气质;或秀丽婉约,像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柔美细腻,散发着温婉的气息。这些字迹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向他诉说着历代书法大家的故事与心境。
在这里,先生沉浸于书法的海洋,悉心钻研,孜孜不倦,试图探索出一条将北碑的刚健雄浑与南帖的温婉灵动熔于一炉的独特艺术道路。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碑林的小径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时,他便早早地来到碑石前。他身着一袭朴素的长衫,身姿挺拔,眼神专注而炽热。他微微弯腰,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那目光仿佛能够穿透石碑,看到古人书写时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他时而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笔画的走势,时而轻轻点头,似乎在与古人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用心揣摩古人的用笔之妙。夜晚,在昏黄的灯光下,他的书房里一片静谧。书桌上摆放着整齐的笔墨纸砚,他端坐于桌前,神情宁静而专注。他缓缓提起毛笔,蘸满墨汁,然后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挥毫泼墨。每一笔下去,都倾注了他白日里的感悟与思索,那墨色在纸上晕染开来,仿佛绽放出一朵朵黑色的花朵,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罗坤学先生为人敦厚耿直,其品德如同他的书法作品一般,散发着醇厚质朴的气息。在陕西乃至全国的书法同行间,他的口碑极佳,备受尊敬与赞誉。他的书法基础稳固扎实,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峦,历经岁月的洗礼而屹立不倒。每一次运笔,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稳健而沉着。当他书写一个笔画时,手臂微微用力,手腕灵活转动,毛笔在纸上划过,留下一道坚实而有力的痕迹,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笔墨与纸张之间的摩擦与碰撞。每一个字的线条,都好似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充满了风骨与神韵。他的墨色,犹如陈酿的美酒,香气四溢,韵味悠长。那墨汁在砚台中轻轻搅动,散发出淡淡的墨香,当书写在宣纸之上时,墨色或浓或淡,相互交融,晕染出独特的艺术氛围。欣赏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外在形式,更是在品味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与精神追求。
“纵有寒苦亦何惧,愿伴白雪书案前。冰池难凉墨中意,洗砚犹怀乐岁年。”先生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这样一种高怀与心境。在艰苦的创作环境中,他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与懈怠,反而以苦为乐,将生活的磨难化作创作的动力。过去那寒冷的冬日,窗外白雪皑皑,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洁白的银装所覆盖。屋内的他,却身着一身单薄的棉衣,心无旁骛地站在书案前,奋笔疾书。他的双手微微发红,那是被寒冷侵袭的痕迹,但他似乎浑然不觉,任由那冰冷的空气侵袭肌肤,心中却燃烧着对书法艺术的炽热激情。书案上的笔墨已经有些干涸,但他只是轻轻呵一口气,让笔尖重新湿润,继续书写着心中的诗意与豪情。每一次蘸墨挥毫,都是他与内心的一次对话,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的追求,全部融入到那一笔一划之中;每一次洗砚涮笔,看着那墨汁在水中缓缓散开,他的眼中都流露出一种满足与愉悦,仿佛在这简单的动作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种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热爱,超越了物质的匮乏与环境的艰辛,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为坚实的支柱。
罗坤学先生的书法作品,如璀璨星辰闪耀在书法艺术的天空。多次在全国省市的各类书法赛事中斩获奖项,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与赞誉。这些作品不仅在赛场上绽放光彩,更被数百家博物院、馆、图书馆、纪念馆以及文物名胜、旅游景点单位所珍藏,成为这些文化圣地的瑰宝。有的作品被精心刻石立碑,在那青山绿水之间,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先生的墨宝。那字迹与自然的山水融为一体,仿佛是大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阳光洒在碑面上,照亮了每一个笔画,让那灵动的字迹更加生动鲜活,供后人瞻仰与欣赏。
先生的足迹,不仅遍布国内的文化圣地,还远涉重洋,走向世界。他先后随本单位和省文史馆组织的文化交流团出访日本、美国、意大利、法国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站在宽敞明亮的展厅中央,周围是一群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与敬仰的外国友人。他身着一身中式传统服装,神情自信而从容。他轻轻展开宣纸,拿起毛笔,蘸满墨汁,然后开始挥毫泼墨。那笔墨在纸上舞动,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东方力量,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书写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个文化的使者,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书法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独特韵味。每一次交流活动,都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他用手中的笔,搭建起了一座跨越国界与地域的文化桥梁,让中华书法艺术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2006 年 12 月,对于罗坤学先生来说,又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这一年,《罗坤学书法选集》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本选集,装帧精美,封面采用了古朴的色调和典雅的字体,仿佛在诉说着书中书法作品的深厚底蕴。翻开选集,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呈现在眼前,让人了解先生的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这本选集,如同一个精美的艺术宝库,收录了先生多年来的书法精品,见证了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成长。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展示着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这本选集的问世,不仅是先生个人书法艺术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欣赏的宝贵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他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次年 5 月 12 日,由陕西省文史馆和西安碑林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罗坤学书法作品展及罗坤学书法艺术座谈会”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隆重举行。这场展览,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西安、陕西乃至全国书坛引起了强烈反响。展览期间,观者如潮,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一睹先生的书法风采。博物馆的展厅里,布置得简洁而大气,墙壁被刷成了淡雅的米白色,为先生的书法作品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展示背景。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挂满了展厅的墙壁,或气势磅礴,那巨大的字体仿佛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一种豪迈之气;或清新雅致,笔画细腻,结构精巧,如同一首清新的小诗,让人心情愉悦;或雄浑厚重,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力量感,展现出一种沉稳大气的风范;或飘逸洒脱,字体灵动,线条流畅,仿佛能够随风舞动。观者们漫步在展厅中,时而驻足欣赏,时而轻声赞叹,仿佛置身于一个书法艺术的奇幻世界,流连忘返。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书法同行们齐聚一堂,他们围坐在木质会议桌旁,桌上摆放着先生的书法作品集和一些笔墨纸砚,仿佛在营造一种浓厚的书法氛围。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与创作风格,对他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赞誉。这次展览和座谈会,不仅是对罗坤学先生多年来书法创作的一次全面总结与回顾,更是为他的书法艺术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推动着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攀登更高的艺术高峰。
本文作者王浩若(右)与罗坤学先生
观罗坤学先生之相貌,神完气足,笃定内敛,眼神中透露出沉稳刚毅之色,尽显谦谦君子之风。他的面庞轮廓分明,额头宽阔,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眉毛浓密而整齐,微微上扬,透露出一种坚毅的气质。眼睛明亮而深邃,平静中却又透着一种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他的鼻梁高挺,嘴唇微微上扬,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让人感到亲切而和蔼。他的每一个举止、每一个神态,都仿佛蕴含着书法艺术的神韵与气质。而观其作书,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他行笔举轻若重,速度极慢,仿佛逆水行舟,每一笔都倾注了他的全部心力与情感。当他书写时,身体微微前倾,手臂稳定而有力地挥动着毛笔,那毛笔在纸上缓缓移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清晰可见。他的呼吸平稳而深沉,仿佛与笔下的字融为一体,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充满了节奏感与韵律感。他的书法,不仅仅是笔墨的交织,更是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是他对人生、对艺术、对世界的深刻感悟与理解。
罗坤学先生深知,书法艺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中华文化的诸多领域相互交融、相互贯通。他认为,易、艺同源,易经文化与书画艺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相通之处。正如苏东坡所言:“书法讲究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书。”而易经亦讲究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平衡,五行失衡则出毛病。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书法要达到通会之境界,无论年岁几何,皆可称之为“老”;易经亦讲究通会,达到此境界者,方能堪称“高人”。易学高人注重阴阳之变、生克制化,涵盖远近、天地、日月、四时等一切时空;书法高手则讲究实力与和谐统一,提按、虚实、方圆、轻重、徐疾、逆顺以及墨汁的枯润等诸多矛盾因素,皆要在作品中实现和谐统一,方能展现出书法的实力与魅力。
王浩若,字新民,号长安游子。文化学者,长安唐诗之旅课题组副组长,系列唐诗文化艺术馆纪念馆发起人,唐诗与杜甫研究会副会长,曾在东海舰队服过役,在电子研究所任过工程师,在京北漂,在欧洲做过倒爷,现从事唐诗文化公益项目。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