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7 10:33 阅读量:2.7万+
华人号:走进连江还记得小年夜那座引起连江人驻足观光的陈家大厝吗?厝内门楣窗框镌花刻鸟,砖木墙石巧饰浮雕,尽显古色古香。
据了解,2020年春节将有16座古建筑基本修缮完工,魁龙坊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化龙街、天王前街也将如期对外开放。
先来看看魁龙坊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初步效果图:
(魁龙坊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初步效果图)
文教名宦文化集中地、明清古厝博物馆、连江城市客厅......据了解,温麻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县中心城区,分为“三街一坊”——上林街、天王前街、王步街、魁龙坊。
作为温麻历史文化街区一期项目的魁龙坊,在《连江县志》(民国版)中就早有记载,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是连江文脉的起源之地。自2018年启动修缮以来,连江组织专业人员对魁龙坊区域内建筑进行建档甄别,确定21处古建筑,其中包括6处历史建筑,首个完成开放的中山路13号陈家大厝就是其一。
(黄彦明摄)
陈家大厝始建于清中晚期,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善的古建筑。最早由当地陈氏商人所建,后被连江书香门第游氏家族所购并不断修缮。建筑布局、结构上以清朝建筑为主体,但不断加入民国初期外来元素,西洋钟表的木雕、斗拱上木狮造型构件、海丝沿线国家传入的雕花……整栋宅院集古朴与现代于一身。
▲门亭上方外刻“三多”、“庆演”、“九如”沉稳厚重的石构门框,两扇木门上全部贴着粉色的防火瓷砖,起到防火、防盗作用,每块菱形瓷砖上方都规则有序地钉上铜扣,这个钉又有着“添丁”的涵意。
▲左为老艺人利用古法修复的新木雕,右为褪色的旧木雕
在这古朴的背后,充斥着满满当当的“工匠精神”:
古法修复,用料区分。木门上防火瓷砖在修复过程中,旧砖用原有老铜扣固定,新砖则利用铜钱钉住;各类损毁构件则聘请老艺人利用古法修复,而缺失的木雕在修缮过程中尽量使用古法技艺雕刻。
手工拆违,恢复风貌。古建筑中存在许多后期搭盖的民房,由于楼房紧挨古厝,无法使用机械拆除,修缮团队就采用手工拆除的方式,耗时一个月成功拆除陈家大厝二进后庭存在的五层楼高民房。
在陈家大厝隔壁,又名“游琏故居”的中山路25号古建筑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中,这是明代显宦游琏的府邸。但在修缮现场,偌大的宅邸仅剩下一面完整的墙体和数十根颜色斑驳不一的梁柱,工人们搭架竖棚,用木锤和机械对原先腐蚀老化的梁柱进行墩接。
如何让游琏故居像陈家大厝一样得到尽善尽美的修缮?
连江制定了周密的修缮计划:以建筑保留现状为原点,对后期改建的部分进行甄别、拆除,分析古建筑院落格局、结构制式、建筑用材、制作工艺,并按照相应年代古建筑营造法式和地方营造技法进行修缮。
道理听起来简单,背后却是一道接着一道解不完难题。为此,团队走南闯北,想方设法:用材用料不足,就提前堆料、订制、发酵,将施工中拆除下来的旧石料、瓦片、木料、砖等全部收集、清洗、归类、重新用于修缮使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就聘请古建专家为技术顾问,外聘技术人员,指导技术疑难点。
“未来,由魁龙坊、天王前街、上林街、王步街形成的‘三街一坊’温麻历史文化风貌区,将成为老城区内文化特色最集中,商业生活活力最发达的区域,把城市文脉留下来,把文化传承下来。”副县长陈钦说。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