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08:02 阅读量:4万+
华人号:福建城事图/文
《福清侨乡报》社
记者郭成辉
(接上期)忆往昔,郭先生滔滔不绝。
郭先生介绍道,一都公社(现在的一都镇)未成立以前,王坑村属于东张公社管辖区。现在的普礼村、一都村、东山村、善山村和后溪村,都是1958年从永泰县“割”出来的,并且成立了一都管理区。
官媒这样报道
详见今天出版的《福清侨乡报》
2024-12-25四版
1961年间,郭先生作为整风工作队队员入驻一都管理区。不久,工作积极的他就升任一都管理区主任。当年7月份成立了一都公社,郭先生改任公社党委委员兼办公室主任。“那些年头,下乡访贫问苦和检查工作是家常便饭,普礼村就是经常下乡的村庄之一。”郭先生记忆犹新
图为郭先生当年重游罗汉里-郭成辉摄
“当年村民们有两大农事活动让我记忆犹新。”郭先生指着山峦中的一片开阔地介绍说,山区气温低容易结冰,洗脚的脚盆第二天都会结成冰的。村民们为了生产需要,每年都会给农田增加“地气”。因此,生产队的农事就有一项“浩浩荡荡”上山割芒(灌木丛下的一种野草)的农活。
自然晾晒数日后,村民们又有一项挑芒农活,集体上山用竹蔑将芒捆
绑挑回。根据农事经验,村民们会在每亩农田中焚烧20多堆火烧土(农家肥)增加土地热气。冬种开始时,将火烧土散开增加地热。当年地瓜种植多了,一时吃不完的地瓜就被村民们用器具插成薯米充当主粮。现在农家肥被冷落了,化肥大行其道,因此放眼山坡,出现满山芒多茂密现状。
沿途休闲景点-郭成辉摄
当年农村落后,村路没有路灯,手电筒也不普及,村民们收工,邻里间要串门,靠的是火把。一都镇当年留下的“一都三件宝”民谣可以为证:
“火把满墙倒,火笼当棉袄,薯米当粮草。”
据了解,郭先生当年常常拄着竹竿手杖,往返于王厝底、外洋、肖厝和罗汉里的红军村中下乡检查生产。听说罗汉里近些年得以开发利用,郭先生眼前一亮,那可是红军司令部所在地啊。郭先生介绍说,“文革”初期一都公社就成立老区工作办公室,收集登记老区革命同志史料。可惜,“文革”中受冲击后收集登记工作就不了了之。“好在进入新时代政府各级各部门能重视老区工作,普礼村罗汉里游击根据地革命遗址得以开发传承是件幸事。”郭先生感慨:“幸甚!幸甚!”
(二待续)
罗汉里游击根据地红军塑像-郭成辉摄
相关链接: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