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轩辕黄帝是什么样的人  

2022-03-20 22:04 阅读量:6.8万+

华人号:寻根河南 豫见轩辕
只有了解,才会热爱。
当你解读了 中华人文初祖 轩辕黄帝是什么样的人,明白其是 华夏民族内圣外王”的典范,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践行者,是龙的传人不折不扣的榜样。
你就会感受到华夏文化的最高境界;就会“三月三、祭轩辕”,“山河祖国、寻根华夏”;就会知道如何“行走河南,读懂最早中国”!
轩辕黄帝是什么样的人?
笔者认为,他是一位 战得“天下”,令行天下,后又“捐”天下,修道“成而登天”“内圣外王”者

 

01

袭封地,战天下

“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农及黄帝,袭帝位,居有熊之封焉。”——宋,张君房《云笈七签》。

轩辕黄帝是世袭,父亲少典,有熊帝之开国,今河南新郑;爷爷伏羲,中华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中国古籍记载最早的王;同父异母哥哥神农氏炎帝榆罔。
出生于王族,受国于有熊;但是一统天下,实现民族大融合,是其神通广大、能征善战、威力无比、“打”出来的。
著名的“逐鹿中原”一词,即是黄帝擒杀战神蚩尤的故事;当时,炎帝榆罔逐渐衰弱,各诸侯国相互侵占征伐,人民不得安宁,于是 轩辕黄帝修德治兵,艺五谷,抚万民,度四方 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胜之,代神农氏治天下;但是与蚩尤之战就是艰难的昏天黑地了,

“《史记正义》曰:《河图龙鱼》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能作大雾,食沙,造五兵,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万民钦命。帝行仁义,不能禁止,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符,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命杀之。”

相传,黄帝杀蚩尤及四方群凶之后,填川满谷,积血成渊,聚骨如岳,数年后,依然是血凝如石,骨白如灰,膏流成泉。
此时的“姓公孙、号轩辕”者名震世界,各部落心惊胆颤的酋长们,战战兢兢的拥他当“天子”。

02

为什么称“黄帝”、“轩辕”

如果从字面上来解“黄帝”——
黄,五行属土,位居中宫,有包容、接纳、中和之德。帝,在甲骨文中与“天”、“上”或“大”通假,与皇、氏的原始意义一样,同是神祗。黄帝位居中原(土),以戊己(土)之日生, 以土德称王也,时有黄星之祥

传说,上帝指“五方上帝”,东方上帝指太昊伏羲,南方上帝指神农氏,西方上帝少昊,北方上帝颛顼。

“轩辕”,从字面看与“车”有关,史书记载:因黄帝生于轩辕之丘(今新郑市),故曰轩辕氏;或始作轩冕之服,天下号之为轩辕氏也;另载,轩辕为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

《方舆纪》:“轩辕星,北极星之上,三台分系九州,轩辕星对中台,二星下为有熊墟,县正有熊氏故都。”石氏曰:“中官黄帝,其精黄龙,为轩辕首枕星张,一曰权量,主雷雨之神。”

那么,“轩辕”到底是哪个含义?
其实,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理念有关,在天五行中,有太乙星(又称太一或泰一),也就是天帝,位居中宫,诸星分散八宫,太乙星驾河车巡行八宫,这就是风水中常说的飞星与九宫格。
而能驾河车运行的正是位居中宫的“黄帝”,这是一种象征意义;也不防大胆想象他是位能运用天地能量的人。

   “北斗七星,河车运行”。《史记天官书》载: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03

德行天下,丰功伟绩

众所周知,黄帝首次实现了民族大一统、大融合,为教化众生,使人们安居乐业、文明进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后世出现了“ 尧天舜日 ”的盛世打下坚实基础。

据清文林堂藏本载:黄帝在位时,制文字,制阵法,造律吕,制历象,制医书,制衣裳,宫室、器用、舟车、货币,划野分州,立井制亩……

七年级《中国历史》教课书上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辞源》载:古史记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败炎帝于阪泉,又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斩杀蚩尤。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以风后为相,以力牧为将,命大桡作甲子,容成造历。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侓吕,隸首作算数。传说蚕桑、医药、舟车、宫室、文字等之制,皆始于黄帝时。(参阅史记五帝记)

相传黄帝统一天下后, 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凤凰巢于阿阁,麒麟游于苑囿,呈现出国泰民安的景象

摘自《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黄帝问疫情如何救疗? 岐伯答: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其留下的中国最早、最完善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

书中把天地自然运行规律规则和人身体小宇宙运行规律,疾病的真相及如何治病,如何防疫,均有很清楚的阐述,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

疫情期间,《黄帝内经》在全国书籍销量中排第一; 大疫之后有大医,相信新冠肺炎给中医的全面复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带来重大机遇。
由黄帝的经历,我们可以窥见: 华夏文化首先是有用的,为人所用,只不过到今天是——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04

捐天下?还有比

“天下”更重要的事?

曾读过一篇感到震撼的文章,即 《庄子.在宥》 《黄帝问道广成子》 。文中记载了黄帝问道后捐天下之事。
第一次黄帝见广成子,问什么呢——

我闻广成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这是什么问题啊——
道的精髓是什么?
如何取天地之精华,让五谷丰登,善养黎民?
如何驱使阴阳,随顺众生?
为苍生,问天下,够胸怀大局、大爱大悲了吧?!

然而,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

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语至道!

广成子毫不留情批评了黄帝。 如此之问,物之质? 物之残?
为什么如此回答?
或正是古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不器”的理念,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超越物质、心灵升华的追求。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吾问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想象一下,广成子该是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让帝王如此恭敬?
能让这样一位征师诸侯,以统万国,水物为之祥踊,沧海为之恬波的一代帝王“顺下风膝行而进”,可见黄帝尊师如天,而老师也决非寻常。
广成子——大成,广大的成就者,是道教始祖;传说是道教“十二金仙”,《封神演义》中,他操纵“翻天印”,得心应手,代表着华夏文化最有成就的人。
时值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史上最佳的自然生态时期,中原地带森林茂盛,蓝天白云,虎、狼、象、豹出没;广成子所处崆峒山,云雾缭绕,孔雀翩翩,他的坐骑不是宝马,不是青牛,不是麒麟,而是玄鹤……

你见过的人,决定了你的视野与境界。
总之,黄帝见过广成子后,捐了天下,反思内观三月,又来拜见。
这句话让人非常震惊。 我们只知道释家创始人悉达多太子,为揭开宇宙人生真相,弃世间名利,专心悟道;而世人鲜知,黄帝竟然在前。
在这里不是提倡“捐天下”,而是黄帝后期,他发现有比“天下”更重要、更美好的事情。
一句“ 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
可见他由治国转向了治身,由“外”转向了“内”。
中国过去教育有个目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如果“人身是个小宇宙,宇宙是个大人身”,那么一个通达无碍的人,也会生活在通达无碍的世界。
治大国若烹小鲜;在此,是否矣可如此讲——治国如治身?!
此时,黄帝来“问道、修道”,以身成道,也是他更高的人生境界追求—— 从“有形、有相、有限”转向了“无形、无相、无限”。
而这个“无”,是 无所不为,无限可能,无所不能……
 

05

由一场对话,感受华夏文化的最高境界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至道。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广成子的“至道”是什么?
“初禅不知二禅境界”;试用老子的《道德经》来阐述——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广成子所言的窈窈冥冥、昏昏默默莫不就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无极”状态?!
如何达到“至道”呢?

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

这里道出了最朴素、最纯正的修道秘诀——“返观内视”、“心息相依”、“神气合一”十二个字。
广成子接着又说“ 吾守其一,以处其和 ,故吾修身千二百岁多,吾形未尝衰。”
广成子守的 “一”是什么呢?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得一以生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此“一”,正是宇宙的源头,是自性生命,是混沌、无极的高度,是一切皆有可能的状态,是按照宇宙源头的规律去践行,是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

短文最后,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他已从功成名就的帝王,转向了人生的终极探索追求——
广成子曰:“来!余语汝。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 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
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 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我想,这应该就是华夏文化的最高境界!
 

06

内圣外王,伟哉祖先!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 成而登天 。”这是《黄帝内经》开篇二十四字概括了黄帝的一生。
成而登天,多指黄帝“鼎湖升天”的故事,也指黄帝在位百年,功德圆满之际,乘龙而升天之传说。

《史记•封禅书》云:“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黄帝之弓。

这里重点解释一下什么是“圣人”?
《黄帝内经》.素问 记载:上古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孟子讲:“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无疑,黄帝是华夏民族“内圣外王”的典范。
若你能静下心来,慢慢参悟黄帝是什么样的人?读一下《黄帝内经》、《黄帝问道广成子》等原文,你也许能体悟到一番大景象、大境界、大自在。

老祖先那无法企及的高度,怎么不让人膜拜? 而留下来的大智慧结晶,怎么会不去研读与传承?怎么会不认祖归宗? 不为身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而骄傲?怎么不常与圣贤齐肩,神交古人, 长存中华民族之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三月三,祭轩辕”, 为什么要“行走河南,读懂最早中国”?

谨以此文恭拜轩辕黄帝 缅怀祖先之功德!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轩辕黄帝是什么样的人  》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智利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