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新加坡教育部长:改革须按社会转变调整步伐,禁补习不解决问题

2025-02-12 21:12 阅读量:8k+

华人号:新·教育

教育改革须拿捏时机,教育部长陈振声以分流制度和双语政策为例,讲述决策者当年落实这两项政策时,如何因时制宜,分别采取一急一缓的不同策略,按社会转变步伐,调整执行的速度。

陈振声星期二(2月11日)在一场教育讲座发表演说,回顾新加坡自二战后以及独立以来60年的教育体制发展历程。他说,决策者在落实教改的过程中,须懂得判断时机。

教育部长陈振声(左二)发表演说后参与现场讨论。这场讨论会由新加坡社科大学校长陈大荣教授(右二)主持,其他参与者包括国立教育学院院长刘文佳(左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及新媒体系副教授埃尔米。(白艳琳摄)

“时机是最关键的。我们须具备敏锐的直觉,知道何时须坚定信念,引领大家前行;什么时候又应该运用智慧,根据社会转变的步伐,调整执行政策的速度。”

以分流制度来说,陈振声指出,在1979年时,社会虽未广泛接受这个政策,时任副总理吴庆瑞以及其他建国元勋仍决定推行。

“不推行这项政策,在政治上远远更有利。但这也意味着,我们会面对高辍学率和识字率低的问题。最终,这对教育体制或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做出权衡,以短期的损失,换取长期的利益。”

他指出,分流制度根据学术和语言能力,将学生编入不同源流,让学生按各自学习进度和强项,接受教育和栽培,几年后极富成效,辍学率大为降低,学术成绩也明显改善。

然而,随之而来的学业竞争、对分数过度重视,以及学生无形中遭标签化等现象,多年来让分流制度备受批评。2024年,本地中学全面实施科目编班,取代分流制。

陈振声说,待时机成熟,也就是学校具备能力和资源的时候,教育部让学生过渡到科目编班计划,以缓解标签化现象,回应学生的不同志向和期许。

另一方面,即便新加坡对教育系统进行结构性调整,双语政策始终是教育制度的基石。陈振声说,政府当年推行这项语言政策时,选择渐进而非速成的方式。

“我们并没有立即关闭母语学校,而是等待条件成熟。我们是在启动双语教学近20年后,才将英语作为学校的主要教学用语。”

新加坡早期的学校分为英校、华校、马来学校和淡米尔学校。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时,半数学生就读母语学校,他们相对较少有机会锻炼英语读写能力。此外,各语言源流学校有各自的课程和考试要求。

随着英语能力在就业市场占优势,以及为了避免语言断层线加剧,自治邦政府在1960年推行双语政策,规定小学生必修英文,中学则在1966年实施。

陈振声说,当时不能仓促执行在学校推行规范化的语言政策,须等待合适的时机,以及经济环境和家长的选择发生转变。

“思维的转变需要一代人的时间。逐渐的,家长认识到,能用英语沟通的学生,就业前景更好,也就相应地为孩子报读英校。到了1984年,非英语源流课程招收同届不到1%的小一生。政府那时才开始将学校教学用语规范为英语,并在1987年完成这项工作。”

但他指出,人们的思维和社会文化也须改变。如果人们不拓宽对成功的定义,无论教育部如何推行教改,都无法减少学生的压力,也无法让学生的多元才艺受到肯定。

须营造开放持续及具有温情唯才是用制度

陈振声强调,新加坡须营造开放、持续以及具有温情的唯才是用制度,让人们根据各自强项发挥潜力。他提醒,政策也须不断更新,维护社会流动性和凝聚力。此外,他也呼吁教育界维持团结。

他说,新加坡独立60年来克服重重挑战,本地教育体制下来的任务,除了协助每个学生发挥潜力,也要激励他们不畏挑战、勇敢前行,为新加坡做贡献。

这场题为“从基础发展至前沿——我们的教育之路”的讲座由教育部、国立教育学院,以及新加坡政策研究所联办。约500人出席讲座,包括教育部和政策研究所代表、国立教育学院教职员和教育专业文凭课程应届毕业生。

陈振声不认同一些补习中心在广告中宣传自家考取好成绩的学生,他认为这样只会增加家长的焦虑感,以及害怕孩子成绩赶不上他人的心理。图为正在前往补习中心的学生和家长。(王彦燕摄)

陈振声:补习中心侧重成绩招生做宣传不可取

对于一些补习中心筛选和招收成绩优秀学生进入补习班,以及通过广告宣传自家学生考取好成绩等手法,教育部长陈振声认为非常不可取,这么做只会增加家长的焦虑。

陈振声星期二(2月11日)在一场题为“从基础发展至前沿——我们的教育之路”讲座上发表演说后,就教育课题与现场的国立教育学院应届毕业生和宾客展开讨论会。

一名与会者提问,不少学生如今可通过校外补习中心接触到丰富多元的学习项目,要如何确保每个学生无论经济条件如何,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公平机会?

陈振声说,长久以来,经济条件宽裕的家庭,总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一些国家尝试禁止补习,但往往导致补习行业转入地下,效果更不理想。

新加坡的做法则是确保每个孩子,无论出身背景,都可接受高素质的教育。他指出,教育部教师和补习教师的区别在于,教育部教师从来不会选学生来教。

“补习行业令我担忧的是,当中有一些害群之马,损害了整个教育领域的名声。例如,你经营一家补习中心,招收经筛选的学生进入补习班,你如何为学生的教育增值呢?”

此外,他也不认同一些补习中心在广告中宣传自家考取好成绩的学生,他认为这样只会增加家长的焦虑感,以及害怕孩子成绩赶不上他人的心理。

陈振声指出,学生因为自认赶不上进度,希望获得援助而上补习班,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家长因为要孩子追赶成绩而让他上补习班,那么家长应想想,这么做是否是为满足自己未实现的理想。

“当我们都在追逐同样的成功指标,我们会因为迫使孩子成为另外一个人,而忽略他们真正的强项。”

拓宽成功定义 不应与他人攀比

此外,陈振声在演讲也呼吁人们拓宽对成功的定义,不应该与他人攀比,而是肯定每个人的不同强项与才艺,以及他们所能为社会发挥的作用。

“所谓成功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尽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通往成功有不同的渠道,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实现自己独特的潜力。”

他指出,人们的竞争从不在于内部,而是作为一个新加坡团队,如何建立最有才华的网络,与全球更强大、资源更丰富的系统竞争。

对于如何协助新加坡人更好地应对海外竞争,陈振声说,新加坡教育体制会展开两项结构性转变,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中。

这包括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志向,提供更为量身定制的教育,以及多元的升学渠道,并且通过科技的使用扩大和提升教育的成效。此外,学校也会鼓励学生奠定自发学习的精神,探索学校和课本以外的知识。

陈振声也说,新加坡要继续推进终身学习精神,鼓励人们离开学校后,发掘学习的乐趣以及掌握新技能。为了实现这些结构性转变,新加坡也必须继续支持教师提升技能,以应付更复杂的学习需求。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新加坡教育部长:改革须按社会转变调整步伐,禁补习不解决问题》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巴西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