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09:30 阅读量:1.8万+
华人号:中国致公《〈中国致公党史〉解说词》
发稿说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是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致公党的发展史,是一部对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政治上不断认同、行动上不断靠拢的历史。站在百年交替的时间节点,回望致公党百年历史,坚守多党合作初心,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寻求规律、探索未来,我们编写了《〈中国致公党史〉解说词》。《解说词》以《中国致公党史》为基础,从增强可读性、艺术性角度展现中国致公党100年浩瀚历史,进一步强化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教育、思想共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深学细照笃行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微信公众号将分期刊载,每周2期,共18期,敬请关注。
第二章 四海归心报家国,风雨同舟见真情
(1949—1976年)
(一)
一九四九,作为新旧中国的分界线,泾渭分明。曾经的苦难和腐朽被希望和民主所替代。但在国民经济上,新中国却需要接手旧中国一个硕大的烂摊子。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腐朽统治与残酷掠夺,加上长期战争的摧残,1949年全国解放前,经济已经处于全面崩溃的境地。
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国家实行了很多举措,其中包括稳定物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以及土地改革。一场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在中国大地上展开。
广州,又称羊城,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南粤重镇,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也是近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和现代文明的重要摇篮。1946年,致公党就在广州成立支部,党的组织和活动逐步从海外扩展到国内。1949年10月,致公党香港总部派伍觉天、冯君锐等随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统战部回到内地迎接广州解放;10月14日,广州解放。1949年底,致公党中央党部由香港迁到广州。
1950年1月,致公党华南总支部与中央合署办公,负责推动华南党务以及联络各党派、机关、团体。中央党部迁至广州后,办公地点几经迁徙,从沿江西路的长堤爱群大厦,到太平路的白宫酒店,再到光孝路102号,1951年再次迁至多宝路24、26号(后来,门牌号改为多宝路221、223号)。如今,多宝路221号的致公党中央党部旧址已经成为一座占地450平米的陈列馆,这座致公党先辈曾经奋斗过、停留过的羊城故地,成为致公党人追寻先辈足迹,学习、缅怀和瞻仰之地。
随着中央党部由香港迁到广州,致公党的活动中心也从境外转移到境内。致公党充分利用广州的地理优势和社会背景,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联系,广泛团结教育他们,动员鼓励他们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从此掀开了致公党发展的新篇章。
1949年底,陈其尤从北京回到广州,召开在穗干部会议,并作了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情况的报告,提出了整理党务的方针、标准。
1950年4月15日至18日,致公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回顾和总结了“三大”以来的工作,决定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致公党的政治纲领,通过了政治报告和大会宣言,修订了党章,选举产生了第四届中央委员会。
致公党第四届中央委员会由42位中央委员组成。按照新党章规定,由陈其尤、陈演生、官文森、雷荣珂和司徒俊葱组成中央主席团,陈其尤为主席团召集人,郑天保为秘书长。
1951年4月,致公党在广州召开四届二中全会(扩大会议),再次强调了当前形势下整理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52年1月,致公党在广州举行中央干部会议,会议决议加强对致公党海外组织的政治和思想领导,加强与海外华侨的联系,推动华侨爱国主义运动。会议决定今后的组织路线是纯洁内部、巩固组织,同时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四大”后,致公党进一步加强了与海外组织的联系,把华侨工作确立为中心工作,团结海外华侨,维护祖国统一。从北美洲到中南美洲,从马来亚到法属波利尼西亚向风群岛上的大溪地,致公党党员开展了各种爱国护侨活动。
经过艰苦卓绝、持续不断的努力,致公党中央与海外组织的联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散落在海外的一个个致公党党员、一个个致公党总支部、一个个满腔赤诚的爱国华侨,他们像断线的风筝,飘荡在世界各地,渴望来自祖国的消息。当一封封书信、一个个口信,从万里之外穿山越水、历经周折抵达他们手中时,那份喜悦和激动无法想象,也难以言表。他们收到的是母亲对游子的牵挂,也是组织对成员的关心,更是新中国对海外华侨的殷切期盼。
美洲和东南亚许多党员受到极大鼓舞,投身华侨工作。许多洪门团体通过与致公党的联系,发扬华侨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坚决地拥护人民政府,维护侨胞权益,宣传祖国伟大成就。
土地,对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国家来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命根子”,是他们生存权益最集中的体现。然而,历朝历代,农民从来都不是土地的主人,从来都是统治阶级经营土地的工具。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的伟大目标。1950年6月14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建议的土地改革法草案;同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施行。致公党热烈拥护并积极参与新生共和国的土地改革运动,通过努力,归侨、侨眷进一步认识到支持土改的正义性与必要性,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土改,并将祖国土改后的生产建设情况、农村新的气象向海外华侨进行宣传。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司徒美堂提交了《关于华侨土地问题的几点意见》,由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转呈毛泽东主席,得到批示。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准,司徒美堂于1951年2月启程南下、视察土改,前后历时100天。
就在全国各族人民鼓足干劲、热火朝天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时,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致公党积极支持。1950年11月4日,致公党参加签署《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严正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行动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中国各民主党派“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1951年4月2日,致公党四届二中全会发布《告海外华侨书》。各级组织举行时事座谈会,深刻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政治意义,及时将有关抗美援朝资料寄给海外华侨团体,帮助他们认清美帝侵略本质。致公党还发动党员及所联系的群众募集物资款项,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发动党员写信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时任卫生部医政局局长的致公党党员黄鼎臣组织并率领医疗队赴朝鲜前线。
致公党根据“四大”部署,除了参加土地改革和支持抗美援朝,还参加了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同时发挥华侨政党的优势,以开展侨务工作为重点,号召华侨回国投资,参加祖国生产建设。
在新民主主义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围绕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领导开展了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在这一精神指引下,1952年11月8日至17日,致公党在广州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促进党内团结。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2人,除国内代表外,还有从马来亚、印尼、缅甸回国的代表,司徒美堂也从北京赴穗参加。
大会修订了《中国致公党章程》,选举产生了由27名委员组成的中国致公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选举陈其尤为主席,官文森、司徒俊葱为副主席,郑天保为秘书长。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