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09:30 阅读量:8k+
华人号:中华儿女作者 | 《中华儿女》记者 张惠清
编辑 | 张惠清
春节的喧嚣与喜庆渐渐远去,街巷间挂满的红灯笼和家家户户门楣上的春联还留着节日的余温。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新材料研发岗位上,孙佳钰正专注地盯着反应釜的仪表显示盘。玻璃窗外,博格达雪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仪器屏上,一组跳动的数据终于定格在理想区间,她握紧了手中的实验记录本——四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刻。
孙佳钰在仪表显示盘前记录实验数据
孙佳钰是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她所在的新材料室是乌鲁木齐石化“三新”事业的主攻团队,承担着推动公司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转型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新材料研发的漫漫征途上,孙佳钰和身边的同事并肩作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新疆社会经济持续提升贡献着属于他们的一份力量。
孙佳钰的父母都是石油工人,年幼时,爸爸是新疆油田的一名司泵工,一年到头见不到几面;妈妈是克拉玛依石化的一名库管员,一到大检修就加班。有一年妈妈特别忙,10岁孙佳钰放学后成了“小尾巴”,走进了石化厂。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孙佳钰觉得妈妈就像一个高速陀螺停不下来。她说:“领材料的叔叔阿姨都是急匆匆地来又急匆匆地走,从不多说话。妈妈特别麻利地核对好数据,清点好零件,刚送走一个,又迎来一个。”小佳钰的心里总有一个问题挥之不去,石油究竟有什么魔法,可以让爸爸常年驻扎野外不回家,让妈妈忙得脚不沾地?
2021年8月,走出校门的孙佳钰来到了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研究院,踏上了亲自寻求答案的征程。当时乌石化研究院新材料室刚刚成立,在学校一直从事无机材料研究的孙佳钰凭着一腔热情,主动申请加入团队,带着“起跑就是冲刺”的决心,全身心投入攻关研究中。
白天不间断做实验,晚上不停歇查文献,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半年多,孙佳钰陷入了迷茫。文献中漂亮的数据在实验中不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重现。深夜的实验室灯光下,她反复摩挲着实验室里的玻璃器皿,思索着问题的突破口在何方。想起白天,院长徐亚荣不经意的一句话:“科研就像一场马拉松,不仅要有热情还要能坚持。”科研这条路没有捷径,但它能汇聚推动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动力,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一份坚实的保障,她的工作,意义正在于此。这一刻,她读懂了不知疲倦的妈妈,“为祖国献石油”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需要用行动去兑现的承诺。
在之后的工作中,她一步一个脚印,在科研方面潜藏的天赋与积累如破土春笋般蓬勃而出,不仅迅速掌握新知识,还在实践中另辟蹊径,提出极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她在重要项目中逐渐承担起关键角色,“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让每滴原油都折射出科技的光芒”,成为她在科研路上的新目标。
创新攻坚破难题,一“刀”切出新材料
孙佳钰和团队攻关的“分子炼油”技术,就是用分子级的“智能手术刀”将成品油组分分子精准切割,从而使最终产品的品质更加稳定、更加清洁。这种能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绿色手术”,既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又能让新疆丰富的油气资源身价倍增。当她用“给汽油做微创手术”向家人解释自己的工作时,爸爸恍然大悟:“我采出来的石油是黑色的,交到你手里,让它穿上绿衣裳!”
在分子尺度上“切割汽油”,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例如,这项技术可以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汽油中的烯烃在燃烧不充分时,会在喷油嘴、进气阀处形成积炭,影响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烯烃含量高,还会增加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对企业而言,坚持提升产品质量意义重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工艺条件实现精准控制,这是此次研发的重点和难点。”试验条件苛刻,反应剧烈,要求试验人员特别小心和专注。“每一次试验方案都要精心设计,取得的结果是下次试验设计的基础。”经过大量试验,他们成功摸索出了每一项工艺条件。历时三年,《一种汽油降烯烃富产功能性微球材料的方法》首次申请PCT国际专利并通过集团公司的评审。
绿色赛场展风采,过关斩将再突破
当前国内炼油产能过剩,部分高端化工材料却面临供应短缺,乌鲁木齐石化积极响应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号召,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构建新材料发展的新格局,力求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石油石化研究向乌鲁木齐石化研究院抛来“橄榄枝”,共同开展混合C4-马来酸酐极性共聚物的研发工作。在这一细分领域,乌鲁木齐石化此前并无研发经验积累。院长徐亚荣坦言:“这需要我们实现从0到1的突破。”谁来干、怎么干?谁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在这时,孙佳钰毛遂自荐,申请担任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大家既感佩她的勇气,又不禁为她捏了一把汗。
2023年寒冬,关键实验连续失败第7次。凌晨3点的实验室,通风橱发出低频的嗡鸣,孙佳钰望着再次凝固的反应物,指尖深深掐进掌心。窗外呼啸的北风卷起积雪,却在玻璃上撞碎成晶莹的冰花。可以沮丧、焦虑、煎熬,却不能认输。那时孙佳钰常说一句话:“我就不信了!”这份执着与倔强,带领着她逆风前行。
正常工作时间远远无法满足实验项目的推进需求,她便主动加班加点,日夜坚守在实验室。工作之余,她更是自我加压,大量研读各类文献资料,时刻密切关注国内外烯烃聚合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力求掌握行业前沿资讯。经过无数次反复实验,提出并验证多种聚合物实验方案后,聚合反应小试装置终于成功搭建,并顺利获得烯烃-马来酸酐聚合产物,实现了重大阶段性突破。
“就像调配新疆抓饭,火候差一分,羊肉就不香。”她这样形容聚合反应的精准控制。为了让C4烯烃与马来酸酐这对“性格不合”的物质成功牵手,团队设计出数十种配方调配方法。终于得到合格的聚合物时,检测仪跳动的曲线,在她眼中美过春天满眼的繁花。
“科研就像一场马拉松,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坚持跑下去。”孙佳钰的笔记本扉页上记着这句话,如今已略显卷边。她深知,每一次科研成果所释放的光和热,都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终将汇聚成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