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董扬:新国标如何为动力电池再划“安全线”

2025-04-23 10:09 阅读量:1.7万+

华人号:华声中国
 

  题:新国标如何为动力电池再划“安全线”

  作者 董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以下简称新国标)近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新国标提出了更严格的安全标准,主要新增电池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试验项目,加强热扩散等安全要求,将动力电池起火、爆炸前5分钟报警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从产品设计端降低动力电池自燃事故发生率,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笔者认为,这次新国标颁布实施,是行业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且水到渠成。两年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通过调研发现,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在安全性方面取得多项技术进步并成功应用。在电芯本征安全、电芯间隔热和电池包温控、个别电芯热失控后的热电分离、电池包优化结构设计防止热扩散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且在新产品中成功应用。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均表示,今后的新产品可以做到“只冒烟、不着火”,也就是在这次新国标中体现的“不起火、不爆炸”。

  新国标颁布实施,也标志着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管理取得重大进展,引领了世界标准法规的建设。一项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到可以市场化应用,再到技术发展成熟,形成新的标准法规和管理规范,大体上遵循以下规律:一是要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其增加的成本在产业化后可以为市场接受,就可以进入产业化阶段。二是市场化初期和中期,没有或可以避免重大的负面效应,即可以在市场或政府加市场的推动下实现产业化发展。三是产业化成熟期,对于可能的负面效应(如安全问题)有更完备的管控能力,于是升级为更严格的标准法规和管理规范。我国政府和世界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电池的管理,就是采取此种模式。可以预见,新国标的颁布实施,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的安全管控和产品认证起到借鉴和一定的引领作用。

  另外,《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测规程》(以下简称《检验规程》)也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该规程和此次的新国标互为补充关系——新国标主要用于产品准入和认证,《检验规程》主要用于车辆的维护和年检。过去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主要由生产厂家按照质量管控角度解决,政府从年检角度没有强制的规范,《检验规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其虽然为推荐性标准,但对于所有检测机构却是强制性的,各机构必须按标准要求提高检测的能力,盖检验合格章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该标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安全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有重要的作用。

  不过,要完全解决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新型电池产品的安全性需要放在一定维度去观察。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摸索安全的边界。比如对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内在的热失控、热扩散规律要有更清晰地了解,尽可能在各种应用场景和应用阶段都不出现安全问题。目前这方面虽然有了重大进步,但也还需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汽车技术与产品的各个环节,相信对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也会发挥重大的作用。二是为了提高安全性技术措施所付出的成本能被市场所接受。目前各国都将技术路径的目光投放在研发全固态电池上面,但全球范围内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固态电池实现量产。此外,与目前市场上主要应用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不同,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正极、负极均为固态。液态电池的电解液闪点仅30-40℃,泄漏后遇空气即形成可燃蒸汽,存在易燃易漏隐患,即较高的热失控风险;而固态电池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更好,可降低热失控风险。但‌全固态电池只是具备比目前的电池更高的安全性,并不是一旦使用全固态电池就可以完全解决安全问题。比如,在发生严重碰撞时,全固态电池的结构仍可能因损坏引发短路。而且全固态电池成本需要做到与目前的电池可竞争的程度,才有可能取代目前的电池类型。目前液态锂电池成本约0.5元/Wh,而全固态电池材料成本高达2元/Wh。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因为将来可能有全固态电池,就放松对于目前类型的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和预防。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董扬:新国标如何为动力电池再划“安全线”》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罗马尼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财经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