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安徽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重点举措。
2024年,安徽省科技厅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奋力推动“三个往前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69%,居全国第7,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2025年,省科技厅将锚定“科学技术打头阵”“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走在前列”目标,干字当头、狠抓落实,在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体制新动能上取得新的更大作为,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重点抓好以下“十大”工作:
一是在牵动性举措落实上奋力突破。着力抓好两个牵动性工作,扎实推进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研究制定出台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具体路径实施方案,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中打头阵、走前列。
二是在战略科技力量上奋力突破。全力推进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做好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启动量子计算研发平台等建设,谋划实施量子通信网络重大应用工程。建成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争创国家磁约束核聚变技术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天都实验室,推动牵头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
三是在高能级创新平台上奋力突破。持续开展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争创,推动组建量子通信、智能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塑省级科创平台体系,健全建管运维机制,研究开展创新平台长周期、节点式评价。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原则,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生物育种实验室、开阳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建设运行,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建一批省重点实验室和省(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高标准启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建设。
四是在科技攻关上奋力突破。聚焦国家所需、安徽所能,持续谋划“两重”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盘子。围绕省“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大创新需求,布局实施一批省级科技攻坚计划项目。强化有组织的基础研究,遴选5家左右高校院所,探索开展基础研究试点。
五是在企业培育上奋力突破。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支持其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建立(潜在)独角兽企业培育库,搭建省级服务平台赋能独角兽(潜在)企业成长。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遴选12家银行研发专属的“积分贷”产品,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六是在科产融合上奋力突破。加快培育发展量子科技、通用智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全面推进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建设,力争全省量子领域企业达100家、专业人才达3000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省级“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标杆场景10个左右。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优化升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建设统一的科技大市场。依托“科大硅谷”“鸠兹科创湾”等打造场景创新示范区,遴选发布一批机会清单、能力清单和标杆案例清单。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顶尖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通机制。高质量举办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打造知名科技展会品牌。
七是在科技改革上奋力突破。打造科技零基预算改革2.0版,撬动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深化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引导更多科研单位开展人才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不少于50个。打通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的绿色通道,精准选派“科技副总”。加强海外人才引进,探索开展外国人才服务保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大力实施“千人特训营”项目,培养“五懂”人才350名以上。深化科研单位综合授权改革,让科研单位及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创新创造。
八是在金融赋能上奋力突破。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创新再贷款、国家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打造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2.0版,实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加快培育“政府+产业+市场化”的基金丛林,健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省级天使母基金群。健全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力争全省科技担保业务不低于200亿元、服务企业不低于5000户。推进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区域性股权市场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探索设立“科创专项并购”基金,发挥“S基金”作用,引导更多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九是推动区域协同上奋力突破。争创合肥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深入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着力打造全域创新新格局。组织市、县、园区参加“高校院所行”等活动,走进沪苏浙、京津冀、大湾区等“大院大所”开展科技招引。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超导质子等“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围绕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强化对皖北地区振兴发展的科技赋能。推动“科技+文旅”融合发展,支撑大黄山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十是在顶层规划上奋力突破。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等方面的统筹,凝聚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高质量完成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目标任务,高水平组织编制省“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行业领域规划等,为加快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绘就蓝图。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南非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