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15:32 阅读量:3k+
华人号:法国侨报《法国侨报》记者 钱海芬
2025年2月7日,我和兰英姐一起去法国郊区探望91岁的朱敏达老师。这位在法国生活了30多年的朱老师,有着一位传奇的外公——中国著名教育家李石曾。李石曾是第一个留学法国的中国人,他在里昂创办了一所中国大学,并通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将一千多人送到法国留学。这些留学生中,包括邓小平、周恩来等人,后来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重要人物。
下午3点,在朱老师家里见到朱老师的第一眼,我就震惊了:健步如飞,谈吐清晰……哪像91岁啊!根本就是70岁左右的样子啊!
朱老师麻利地给我们烧水、泡茶……
兰英姐和朱老师一家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两人开始你一句我一句聊认识的家人、朋友……
朱老师给我们拿出了她心爱的记录了她从出生到现在的相册,相册名“珍贵的记录”:我于1934年12月8日(农历甲戌狗年)出生在原北平王府大街三十六号。我母亲名叫李亚梅,那年她24岁,父亲朱广才31岁。父亲是一位在留法俭学会成长起来的学者。
我的外公李煜赢于1912年创办了留法俭学会,父亲是第一批学员。当时他年仅9岁,是学员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于1927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归国。1932年4月2日,父亲与母亲结婚。母亲在1933年1月13日生下了我的哥哥朱敏言。三年后,1936年12月7日,在我差一天满两周岁时,母亲生下了我的妹妹朱敏书。
五年后,1941年的冬天,我依然记得那是元旦的深夜,我和哥哥睡在北房的西侧厅,听到父亲和三伯父急促的脚步声朝东耳房走去。次日(元月二日),我们得知母亲生下了弟弟朱敏行,全家都非常高兴。
母亲生下我们四个孩子,都有一个有趣的规律:她总是在万物苏醒的春天怀胎,而在寒冬腊月迎接我们的到来。这是母亲对生命的馈赠,也是我们最珍贵的家庭记忆……
(注:朱老师的父亲朱广才9岁赴法勤工俭学,是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毕业于法国综合科技大学并主修桥路工程学。1927年回国后,他在中法大学、辅仁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担任教授,长期执教于中法大学。
中法大学是一所融中法教育特色的国际学校,创始人包括李石曾、蔡元培等,附属机构覆盖幼儿园、中小学及农林试验场等,培养了如陈毅、陈香梅等众多优秀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校并入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发展为北京理工大学。
朱广才不仅是科学家、教育家,也是翻译家,曾编著《运动几何学》,翻译《理论力学》等高校教材,为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母亲李亚梅出生在法国,祖父是清朝辅助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的弘股重臣李鸿藻。李鸿藻又是一代帝师(同治皇帝的老师),李鸿藻曾历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学士等。)
朱老师还给我们看了她手机里珍藏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有啥故事?
请看第二篇文章。
推广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