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1 18:30 阅读量:1.8万+
华人号:书写人生身体不舒服了,我们会去医院看病、开药。
可心里不痛快了,却很少有人会去接受治疗。
心理治疗,不是简单的求医问药,它更像是两个灵魂的深入对谈。
通过一次次聊天,治疗师可以引导你察觉痛苦背后的原因,激发你成长的力量,推动你做出改变。
那么,心理治疗具体要怎么做呢?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或许能给你答案。
在书中,作者洛莉不仅详细叙述了四位来访者的内心疗愈之旅,还把自己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也和盘托出。
痛苦不分年龄,也不分职业,即便是接受过专业心理学训练的洛莉,也深受其扰。
读了书中的故事,你会发现,走出痛苦的关键,就在于你敢不敢说出来,敢不敢直面它。
允许痛苦,接纳痛苦,你才能摆脱低能量的状态,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年过四十的约翰,是好莱坞的著名编剧。
每次来到洛莉的诊疗室,约翰总会喋喋不休地抱怨生活的不顺——唠叨的医生,无知的同事,还有那个总是生闷气的妻子。
似乎这世上的一切,都在与他作对。
然而,约翰外表的刻薄自负,不过是想掩盖内心深处的一段沉痛往事。
六年前,他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自驾出行,他答应了妻子,绝不在旅途中,接任何有关工作的电话。
可偏偏在他开车的时候,该死的手机还是响了。
妻子生气地望向窗外,而约翰却因为想拿手机,分了心。
结果,一辆酒驾的越野车径直撞来,6岁的儿子当场就被夺去了生命。
悲剧发生后,妻子情绪崩溃,整日以泪洗面,可年幼的女儿还需要人照顾。
于是,约翰选择了伪装坚强,去做一个“振作”的爸爸。
哪怕他每晚都偷偷躲起来看儿子生前的视频,也不愿意在家里展现一丝悲痛的情绪。
这些无法排解的负面情绪,逐渐外化成了对世界的愤怒和对抗。
约翰告诉洛莉,他不能在女儿面前暴露自己的脆弱,这会让女儿始终活在哥哥去世的阴影中。
可洛莉却说:
做一个好爸爸,并不意味着要隐藏自己的情绪。 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互相倾诉,互相聆听,你们一家人才能真正释怀。
经过洛莉的开导,约翰心中压抑许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以至于在诊疗室放声大哭。
回到家,他第一次认真地和妻子聊起儿子的离去。夫妻俩向彼此诉说了内心的绝望与悲伤,然后抱头痛哭。
从那以后,约翰就学着不再排斥情绪。
他允许自己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中,也允许自己重新享受快乐的家庭生活。
他对外界的戾气少了很多,就连新写的剧本也变得更加温情脉脉。
莫言曾说过:“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
允许顺风顺水,自然也允许事与愿违。
一个人遭遇打击时,如果一味压抑自己,情绪得不到疏解,就很容易把累积的不满发泄到周围人身上。
与其张牙舞爪地对抗世界,倒不如学会允许。允许脆弱,允许哭泣,允许让痛苦的情绪自然流露。
唯有如此,才能以更强大的姿态,去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年近古稀的瑞塔,是一个独居老太太。
她离过三次婚,有四个不怎么联系的子女,退休后几乎断绝了一切社交活动。
她告诉洛莉,如果70岁生日那天,生活还没有任何好转,她就要了结这悲剧的一生。
瑞塔的童年很孤独,为了逃离那个没有爱的家庭,她在二十出头就嫁了人。
丈夫原本是一个出色的律师,可自从他染上酒瘾,便总是在醉酒后毫无顾忌地打骂妻儿。
瑞塔不敢反抗,也不敢带孩子们离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家人陷入泥淖。
直到青春期的儿子吸毒过量,她才发觉,这个糟糕的家庭环境,已经给孩子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瑞塔终于下定决心,与家暴的丈夫离了婚。
可惜,一切都晚了。
孩子们成年后,日子过得都不如意。他们把责任推给了懦弱的母亲,再也不和她来往了。
从那以后,瑞塔就在心里给自己判了终身监禁。
每次遇到新的亲密关系,她都会退缩,因为她觉得自己没资格获得幸福。
半年前,瑞塔认识了新搬来的邻居麦伦。他们有着相似的爱好和价值观,也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可是,当麦伦对瑞塔表白时,瑞塔却吓得打了他一巴掌。
她向洛莉坦承,自己又搞砸了。
洛莉提醒她,这可能是一种“幸福恐惧症”,因为瑞塔认定了幸福是短暂的,悲剧会紧随而来。
但假如她选择自我囚禁,就不会再受到任何新的伤害。
听了洛莉的话,瑞塔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躲在痛苦的牢笼中,不愿意付出任何行动和改变。
后来在洛莉的鼓励下,瑞塔勇敢地提起笔,花了两个月时间,对自己的大半辈子进行了剖析。
在这封自白信中,她承认了自己的自私,检讨了自己对孩子们犯下的错。
她希望得到孩子们的谅解,也希望麦伦可以认识一个真实的自己。
幸运的是,麦伦收到信后,经过仔细斟酌,决定接受瑞塔的过去。
至于瑞塔的孩子们,尽管还无法完全原谅母亲,可他们至少开始愿意和母亲分享自己的生活。
村上春树曾说:
有些人的心,是世界上最令人绝望的牢狱,那是他们囚禁自我的牢狱。
他们过得不好,并非命运太过残酷,而是习惯了自我封闭,把自己关在了过去。
反复擦拭旧日的创伤,只会让内心的伤口溃烂地更快。
放下那些发霉的往事,你才能走出心中的监狱,重新沐浴在阳光中。
作为心理治疗师,洛莉帮很多人走出了人生困境。
可当自己遭遇中年危机,她也像个普通人一样惶恐不安。
洛莉是个单亲妈妈,她渴望和男友组建家庭,可男友却不愿和她的儿子一起生活。
分手以后,她不得不重新面对因为恋爱而耽误的写书工作。
那本书的主题是“幸福”,可洛莉却因为内心的挣扎,怎么都写不出来。
为了逃避写书,她曾把自己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男友身上。
如今,男友离她而去,她又回到了痛苦的原点。
如果再拖延下去,她恐怕就无法如期给出版社交稿。
更糟糕的是,她在两年前就发现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可直到现在也查不出病因。
六神无主之下,洛莉来到了温德尔的心理诊疗室,反复诉说着自己的困局。
温德尔并没有直接告诉她该怎么做,而是一点点引导她去认清内心深处更深层次的痛苦。
失去了另一半,预示着人生下半场的孤独;写书陷入绝境,是自信和自我价值的丧失;疾病和衰老,则指向了对死亡的恐惧。
这些痛苦,都是真实存在的。
回避痛苦,并不会让痛苦消失,反而会让痛苦淤积在心底,继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想要破局,洛莉就不能再回避。
只有先承认自己处在痛苦中,才能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
当洛莉勇敢地接纳了这份情绪,她终于可以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她希望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于是,她放下了对男友的纠缠,也主动和编辑取消了写书合约。
至于那不明原因的疾病,她决定顺其自然。
她要珍惜和儿子在一起相伴的时光,而不是时时刻刻活在儿子可能失去母亲的担忧之中。
当洛莉接纳了痛苦,痛苦反而不再是她行动的阻力。
她重新有了写作的灵感,也就有了我们现在这本《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有句话说:“越回避,越痛苦;越接纳,越轻松。”
痛苦,是意识觉醒的契机,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若你不能正视自己的失意,就会找各种借口逃避行动,最终失去前进的动力。
相反,接纳和处理好当下的痛苦,我们才能以充盈的姿态,去拥抱更精彩的未来。
著名心理学家李松蔚,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了这样一句话:
假如你不痛苦,你就不曾体味真实的人生。
书中的几个主人公,有的丧亲,有的孤独,有的要破除原生家庭的诅咒,有的要学会与死神共舞。
即便是心理治疗师本人,也没有办法通过回避痛苦来获得救赎。
可见,能拯救我们的,不是任何心理学知识,而是改变对痛苦的态度。
既然变故已生,过错已铸,那就不要再用过去的遗憾为难现在的自己。
不对抗世界,也不囚禁自己,接纳痛苦,也接纳用来回避痛苦的一切尝试。
过往种种皆成云烟,明天一切却是未知。
不管生活多磨难,命运多艰险,每个人都有力量,成为治愈自己的良医。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