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春节吃饭,不能犯的三个大忌

2023-01-20 06:30 阅读量:4.5万+

华人号:妙文赏读

《礼记》中说: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中国礼仪的源头,起于一张熟悉的饭桌。

饮食中,需遵循一定的言行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无规矩不成方圆。

吃饭,就是这么一件有规有矩的事。

春节将至,聚餐必不可少,我们要如何呈现吃饭的规矩呢?

1

用餐禁忌

不学礼,无以立。

民以食为天,用餐礼为先。

一个没有用餐礼仪的人,难以被同坐之人待见。

过年的美食桌上,都藏着哪些中式礼仪呢?

1.用筷有“三忌”

《咏箸 》中说: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
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

对中国人来说,筷子,不只是吃饭的工具,更承载着情感与记忆。

使用筷子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 忌舔筷

当筷子上沾到菜肴或汤汁时,切勿用嘴舔或啃咬。

不然,会严重暴露自己的粗俗,而若再用此筷去夹菜,更会令他人感觉恶心。

可以选择在碗边或饭里,揩掉附着物,最好使用公筷去夹菜。

  • 忌迷筷

若菜品较多,无法准确判断下筷位置时,切勿手握筷子,迷离地寻找食物。

如此,会令他人不敢贸然下筷,也会让主人担忧饭菜不合心意。

放下筷子,看准食物,再举筷去夹。

  • 忌移筷

所谓移筷,指的是刚夹了一口菜吃完,又立即夹菜。

此举会让人感觉狼吞虎咽、吃相难看。

夹一口菜,配一口饭;饭菜未上桌,可放下筷子,稍作停顿再夹。

2.饭前帮忙摆餐具

开餐前,莫要一味等着吃,可适当地帮忙摆餐具,准备就餐。

这里要注意的是:筷子的摆放方式。

无论是放一双筷子,还是一堆筷子,切勿出现有长有短的情况,这犯了“三长两短”的忌讳。

正确做法是,筷头筷尾对齐,整齐地码在筷托上或盘中。

当一切准备就绪,一定要记得:长辈先入座、先动筷。

《大学》云: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敬老是传统美德。

首先,请长辈先入座;其次,长辈未动筷前,晚辈不可自顾自开吃。

3.饭中莫敲碗碟

酒酣脑热之际,有人会忍不住敲碗打碟,而很多人却都嫌弃此行为。

一来,敲打碗碟制造噪音,会破坏他人用餐情绪。

二来,只有乞丐要饭的时候才会用筷子敲碗,寓意不好。

如果敲碗被做饭的听到,还以为吃饭的客人不满意,正在淬毒自己赶紧上菜。

用筷子敲碗不仅不雅观,也很不礼貌。

过年聚餐,讲究一团和气,切勿失了礼数。

4.  饭后椅子复位,帮忙收拾

老子有言: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做事有始有终,做人才能功德圆满。

有人吃完饭,会直接抬脚走人,留下歪歪扭扭的凳子,让人看着别扭。

切记:先一步离开餐桌时,一定要将椅子复位。

有人会随手一推或用脚踢,由此发出凳子与地板摩擦的噪音,引人不适。

可以将椅子轻轻抬离地面,向桌子下边挪,再轻轻放下。

最后,当全部人就餐完毕,可适当地帮着收拾桌子碗筷、清理垃圾。

2

习俗禁忌

古人云:

“风俗,天下之大事也。”

社会的风气,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

吃饭的风气,也关乎百姓的运气与福报。

餐桌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习俗禁忌呢?

1. 不要常翻鱼

翻鱼,谐音“翻余”,翻到富贵的反面,即是贫穷。

古时,为讨吉利,渔民不翻鱼,因为:翻鱼就像翻船。

而有些地区,是“客不翻鱼”,即客人翻鱼,会把余福带走,对主人不尊重。

常见的做法是:吃完一面的鱼肉,把中间的脊骨去掉后,再吃下面的肉。

一来保住余福,二来避免翻动时将鱼的形状搞坏或汤汁四溅。

当然,若是不忌讳,应由主人来翻鱼。

从鱼头开始倒转一面,就像“掉头”一样。

翻动时保持沉默,或者说“正过来、顺过来”的一些吉祥话。

2.手要扶碗

古代有个叫曹全的乞丐。

因救了皇帝,他得到一只刻着“奉旨行乞”的饭碗,从而被达官贵人诸多照顾。

但曹全有个不好的习惯:吃饭从不扶碗。

有一天,他不慎打碎了碗,居然再次向皇帝要饭碗。

皇帝勃然大怒,不仅惩罚他“永世行乞”,更处罚了那些曾与其套近乎的人。

因而,时至今日,长辈们都会告诫:手不扶碗穷一世。

中国人,历来看重饭碗。

吃饭时,需一手用筷,一手扶碗,牢牢地捧好自己的饭碗。

3.用筷忌插筷

碗中插筷,是祭奠先人的方式。

不管是把筷子插入谁的碗中,都会让在场之人顿感不畅、心生膈应。

正确做法是:若用餐暂停,可将筷子整齐放于碗边。

注意:避免直接将筷子放在碗上面,此为“架空”,不吉利。

若需要递筷子,则用双手拿筷子中间位置,将筷子粗的那边向着对方。

4.  莫说“要饭吗?”

俗话说:

“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

这句话,用在问人是否需要添饭时,真是太恰当不过了。

有人会直接说:(还)要饭吗?

当下,对方定会脸色一变,心生不悦。因为,只有乞讨者才是“要饭的”。

正确的说法是:您要添/加饭吗?

或者是:我再给你盛一碗。

在餐桌上,一个懂得说话礼仪之人,定会让人另眼相看。

3

习惯禁忌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个习惯的总和。

餐桌礼仪,也是一个个习惯成自然。

有哪些习惯能为礼仪加分,又有哪些会减分呢?

1.用餐莫抖腿

明朝有个叫解长青的士子,他才华横溢,却爱抖腿耸肩。

有一年,他参加殿试,以“仁爱”为主题,深得皇帝赏识。

谈兴一起,竟不自觉地抖起了腿,耸起了肩。

皇帝脸色突变,下令:解长青剥去功名,永世不得录用,并延续三代。

解长青懵了。

后来,小太监告知了内幕:

解长青本已被定为状元,却当着有腿疾、半身不遂的圣上抖腿耸肩,让皇帝感到被讽刺挖苦!

于是,抖腿耸肩毁三代,就这么流传到了今天。

树摇叶落,人摇福薄。

一个“得瑟”地抖腿的人,总是处于不安稳的状态,又如何聚财呢?

2.倒酒莫反手

中国传统祭祖时,倒酒供饭都用反手。

若在饭桌上反手倒酒,一来显得没什么见识,二来更是犯忌讳,不尊重人。

正确的倒酒姿势是:

用右手拿着酒瓶的三分之二处,或用双手拿酒瓶,更显稳妥和尊敬。

当然,若能站起来倒,则显得更有礼貌。

3.夹菜忌跨菜

所谓跨菜,是指当有人夹菜时,自己却跨过他的手,夹另一个菜。

正确做法是:

若是可转型餐桌,需等他人夹完后再转动夹菜;

若是固定型餐桌,尽量吃自己够得着的菜品,避免远距离夹菜。

当然,视场合不同,亦可请旁人代劳。

而且也要注意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不要在盘中翻来翻去挑选。

夹菜,碰到菜肴直接夹起;

不喜欢的,少吃几口;喜欢的,亦不可一味吃到撑。

4.吃饭不出声,喝汤不吸溜

吃饭时,切勿发出吧唧声;而嘴里有食物时,需吞咽了再开口说话,避免喷出来。

喝汤时,切勿将嘴凑上去吸溜汤,也不要端起碗一饮而尽。

正确做法是:用汤匙舀起来一口一口地喝。

汤要喝尽时,应左手端碗,将汤碗稍微侧转,然后持汤匙舀汤。

期间,避免汤匙与碗不断碰撞发出声音,嘴里也不能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最后,一定要记得:吃完一顿饭,感谢做饭的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

一句“太好吃了”,会让做饭者喜笑颜开;一句“谢谢你,辛苦了”,会让掌勺人倍感欣慰。


古人云: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节定成败,微处看家教。

一张餐桌,点点滴滴,承载着被食物滋养的身体,也传承着被礼仪规范的举止。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愿2023,我们都能好好吃饭,有规有矩,传承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共勉!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春节吃饭,不能犯的三个大忌》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卡罗莱纳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