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万荣面塑:黄河岸边的“指尖非遗”

2024-05-24 04:39 阅读量:8k+

华人号:法国侨报

《法国侨报》讯:(特派记者 溪萍)5月23日,“行走河东•沿着黄河看非遗”海外华文媒体采风行活动媒体记者们探访了黄河岸边的“指尖非遗”:万荣面塑云仙面塑工作室,近距离感受一块面团如何“七十二变”。

走进云仙面塑工作室,一个个彩色的面团,经过手艺人揉、搓、压、擀,再用梳子、剪刀等工具,点、刻、划、塑,顷刻之间,一只只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面老虎”便呈现出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纷纷惊讶于面塑的百变。

“用一块小小面团,居然能做出造型各异的面人,这让我感觉到很新奇和惊讶。”《法国侨报》副总编辑王萍说,万荣面塑第六代非遗传承人赵锐,按照她的模样,现场用短短20分钟时间,便捏出一个小面人,让她感受到非遗文化之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文献资料记载,面塑起源于汉代,兴盛于明代。晋南地区盛产小麦,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面塑的诞生提供先天条件。在运城万荣,当地民众根据岁时节令,用白面塑成动物、花卉,用于祭祀祈福、串亲访友等。

万荣面塑多达百余种,有着鲜明的民间和地方特色,造型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风格粗犷朴实,并富有雅拙的美感,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赵锐出身于面塑世家,其母亲是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花(万荣面塑)第五代传承人解云仙。自幼受面塑文化熏陶,耳濡目染中,赵锐爱上了这门代代相传的民间传统技艺。大学毕业后的他,选择回到家乡,继承母亲的衣钵。

多年来,赵锐苦练技艺,潜心研究面塑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其间,他曾前往天津、山东、河南等地拜师学艺。在赵锐看来,只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才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除传统戏剧、神话故事等元素外,我在自己作品中融入卡通动画、真人塑像等元素,深受年轻人喜爱。”赵锐捏制的面塑作品,将民间艺术与现代美学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新派面塑。

“传统的捏面人是棍棒式的,特点是概括性比较强,用时少、速度快。而我的新派面塑,除色彩艳丽、经久不掉色外,面团本身也有了极大变化,具有防摔、防裂、防坏等特点,可永久保存。”赵锐说,技法方面,他在“捏”的基础上加入“塑”,使作品更加浑厚自然,造型多样。

“他不仅面塑做得比我好,还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并且让万荣面塑走出国门。”谈及儿子的成就,母亲解云仙很是欣慰,感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喜悦。赵锐曾远赴马来西亚、摩洛哥、西班牙等多国进行非遗技艺展演,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现给外国友人,深受好评和喜爱。

云仙面塑工作室前身为万荣县城镇云仙传统工艺面塑铺。如今,这家面塑铺从最初的8平方米小店,扩展到900平方米的集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特大作坊,年销量最高时达200余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达400余人。

“小面团”捏出“大世界”。“让面塑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是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赵锐说,未来,他有三个“小目标”: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式手办,加大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开设老年人手工理疗课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让这门传统手工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万荣面塑:黄河岸边的“指尖非遗”》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卡罗莱纳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