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7000年前的绚烂彩陶遇上“检察蓝”,解码仰韶文化守护方程式

2025-04-29 09:42 阅读量:2.3万+

华人号:社会能见度

解码仰韶文化的现代守护方程式

河南渑池:协同文物保护部门

解决文物古迹保护难题

春日的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绛色的文化土层清晰可见。几名检察官正在检查土层修复情况——这是记者日前走访仰韶村遗址核心保护区时看到的场景。

1921年,仰韶村遗址进行第一次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发现并命名了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当那些7000年前的彩陶残片呈现在世人面前,法律监督如何为文明根脉构筑司法屏障?检察履职又该怎样解码历史文化遗产的现代守护方程式?

破解文物勘探资金不足难题

“仰韶村遗址的发现,将中国史前社会发展史向前推了2000多年,填补了当时对中国没有新石器时代的认知空白……”前往仰韶村遗址的路上,渑池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检察官彭江波同记者讲起了这片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保护专业性很强,对相关知识一知半解可不行。”作为本地人,彭江波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强调要“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让包括彭江波在内的很多三门峡人燃起对仰韶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当地检察官也在思考,身处仰韶文化的命名之地,能为这片历史文化热土做点什么呢?

2022年11月,渑池县检察院与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会签了《关于建立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双方明确建立日常联络、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从那时起至2024年6月,我们会同文物部门对全县3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梳理,查看12处可能存在保护不力情况的文物,逐步达成了稳定现状、防止损害扩大、分批修复的文物保护协作共识。”渑池县检察院检察长杨琼告诉记者,检察机关主要通过监督办案和开展协调工作,推动解决文物保护难题。

渑池县历史悠久,地下文物资源丰富,考古勘探是城市建设中不可逾越的“文明红线”。然而,2022年9月,渑池县检察院在开展文物保护专项监督中发现,辖区土地出让项目未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费用纳入土地成本核算,导致考古经费长期处于“饥渴”状态。

“文物勘探是守护历史文脉的第一道防线,资金缺口直接影响勘探进程。”彭江波举例解释:比如某建设项目因资金短缺,考古队进场延迟,其间施工方擅自开挖,导致勘探现场受损,文物保护陷入被动局面。

2022年9月,渑池县检察院向该县自然资源局制发检察建议,依据文物保护法和省级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建议该局及时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费用纳入土地出让成本,并建立长效协作机制。

“检察监督不是找麻烦,而是帮我们系好依法行政的‘法治纽扣’。”渑池县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按照检察建议要求,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费用全面列入土地出让成本,截至目前已列入和征缴近500万元。

保护仰韶村遗址文化土层

2023年6月初,渑池县被连日的阴雨笼罩。不久,有群众向渑池县检察院反映称,仰韶村遗址核心保护区内的仰韶村遗址文化土层展示区顶部漏雨,情况不容乐观。

彭江波和同事们迅速赶到现场,眼前的景象让人担忧:文化土层展示区因遭受雨水浸泡存在脱落坍塌风险。

负责仰韶村遗址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介绍,早在1961年,仰韶村遗址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为了保障考古发掘工作正常进行,文化土层上方盖起了一座U型保护房。

“近年来,三门峡地区夏季降雨量较大,原有的保护措施覆盖面积有限,已经不能适应保护需求。我们调查后认为,渑池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作为仰韶村遗址管理与保护的责任主体,其采取的保护措施未能全面避免损害发生,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彭江波告诉记者。

2023年7月10日,渑池县检察院对仰韶村遗址文化土层文物保护案立案。得知这个情况,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动联系检察院,表示愿同检察机关开展磋商,有效解决文物保护问题,并提及其在2023年4月就已委托第三方设计公司制定了新的U型保护房设计方案。

“一方面,考古队尚在文化土层顶部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保护措施需与考古发掘计划协调;另一方面,新的设计方案需层报国家文物局征求专家意见,审批通过后才能施工。”该局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详细说明了工作进展。

遗址保护刻不容缓,考古发掘更要稳步进行,如何平衡?

办理过多起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的彭江波,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发现问题后,不能轻易下结论,应当认真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提出解决方案,让整改措施更有科学依据和针对性。”

渑池县检察院检察官查看仰韶村遗址文物保护标志。

鉴于现有U型保护房存在排水不畅、通风不佳等问题,且修复工作预计耗时较长,2023年7月28日,渑池县检察院向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推进仰韶村遗址文化土层展示区修复方案的审批工作,尽早委托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单位开展修缮工作,同时加强对遗址保护风险的排查。

两个月后,该局回复称已加强对仰韶村遗址保护的风险排查,同时委托有关机构对新设计的U型保护房进行检测鉴定,检验完毕后将即刻提交国家文物局审批。

记者日前在仰韶村遗址文化土层展示区看到,土层下方漏雨位置已经完成修补,掉落的渣土也已清理。渑池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4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U型保护房考古发掘计划,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项目建设区开展全面考古工作,进一步明确地下遗迹的分布情况、性质和价值。

“我们从国土资源部门了解到,新的U型保护房用地正在实施土地预征收,完成后即可上报,预计于今年9月取得河南省政府批复。”彭江波说。

凝聚传承文明密码的合力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当7000年前的绚烂彩陶与新时代的“检察蓝”相遇,文明传承的密码在司法守护中续写。

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多批文物保护领域典型案例,旨在强化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司法监督,推动法治化治理。今年3月1日,结合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最高检发布了第五十七批指导性案例。

“通过学习研讨最高检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我们拓宽了工作思路。”杨琼告诉记者,渑池县检察院在持续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尽责的同时,将更加注重与文物保护部门的协同配合。“下一步,我们还要持续加大对破坏文物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积极探索。”杨琼说。

代表点评

以法治力量筑牢文化保护堤坝

全国人大代表

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计划部副经理 宁建华

我见证了检察机关保护仰韶文化遗址的案件,高度认可检察机关的履职担当和主动作为。

遗址文化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希望能够建立文物、水利、环保、检察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保护机制,让守护仰韶文化成为黄河儿女的共同信仰。我们既要保护好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更要让延续千年的文明之火传下去。期待检察机关持续以法治力量筑牢文化保护堤坝,让仰韶彩陶上的古老纹样永远映照在黄河奔腾的浪花里。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7000年前的绚烂彩陶遇上“检察蓝”,解码仰韶文化守护方程式》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马来西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