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媒体“铁人”刘抗劳

2024-11-18 09:09 阅读量:1.1万+

华人号:西部文学

作者:闻 风

用爱心演绎平凡事业,用真心塑造高尚人格,用恒心编织精彩人生。

——题 记

他是一位曾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了20多个春秋的乡村教师;

他是一位多年驰骋商洛传媒界的一支铁笔;

他是一位被业内人士普遍赞誉的“媒体三铁”……

他,就是《大西部》杂志记者部主任刘抗劳。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已成为当下文学期刊赖以生存的重要依托。“文化戏”好唱,经济“经”却不太好念。这就需要期刊与支持者之间搭起一个互动的媒介,这个媒介的主力军就是像刘抗劳这样的有识之士。

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就会从《陕西文学界•商洛版》《商山》《当代陕西·党建版》《时代先锋》《文化艺术报》《新商洛》《西部文化》《清风》《大西部》等众多媒体上看到“刘抗劳”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而且往往是一出现就是一连串。不是编辑同志爱发他的稿子,而是这些稿子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叫互动双赢。跑宣传稿子不是一件容易的或者说谁都能做到的事,它需要口笔两厉、脑勤腿勤、手疾眼快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来体现。2003年至今,刘抗劳一人采写的纪实文学稿件就达1000余篇,总字数超过500万字。特别是2008年,他为商洛电视台文艺部写出的电视专题片脚本达50多部,10万余字。一时间,刘抗劳就成为商洛传媒业采稿量最多、发稿量最大的“商山名记”之一。

那么,这位“名记”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此番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让我们旋转记忆的按钮娓娓道来——

刘抗劳,1963年1月出生于丹凤县寺坪镇甘沟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尽管贫穷和苦难世世代代伴随着这里的父老乡亲,但并没有磨灭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龟缩,而是奋斗。

身居“干沟”却穷困潦倒的刘抗劳决定要出山揽食了。山外闯荡的数年间,他用羸弱的肩膀上秦岭背过金矿,在宁陕县伐过木,去洛南开过饭店,在西安贩过服装,在丹凤跑过保险,在城乡贩过药材,挣过面罗。苦行僧似的奔波,使他的日子有了些许好转,也使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比常人更加深刻,但小打小闹如杯水车薪仍然摆脱不了家庭的经济拮据。

命运,对有些人就是不公平,但有些人的一生,却硬是这样生生扛过来的,而扛过来的命运却很实在,怎么也不会改变原有的质地,原有的轨迹。也许是好人有好报,1985年的一个阳春,转机来了,通过考试和评审,吃苦水长大的刘抗劳被招录为合同制民办教师,从此他与教育结不了不解之缘,而且一干就是20多个春秋。期间,他任职过六所学校,数次被乡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1988年11月,他的优质课赛讲获原寺坪区评优赛教第一名。刘抗劳,这位辛勤耕耘的园丁,把宝贵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丹凤山乡的教育事业。

生活之歌在这里鸣唱,生命的故事在这里演绎。

如果说,教育事业是刘抗劳的人生交响乐,那么,进入文化传媒业则是他人生旅途中又一座闪闪发光的里程碑。

为人不知的是,在刘抗劳的身上汇聚着著名的“三铁”:铁腿、铁笔、铁嘴。我们单表一下“铁腿”。说起来丹凤县是刘抗劳的根,但来鹤城不到两年他就把全商洛摸了个“底儿亮”,成为商洛的“活地图”。他的足迹遍布商山丹水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东去过与河南交界的王岭、高耀;西去过与安康交界的杨泗、东川;南去过与湖北交界的漫川、石佛;北去过与潼关为邻的驾鹿、陈耳。同时,陕北神木、内蒙赤峰,古都西安等地也都数次留下了他和同伴的足迹。夏天饱受过烈日的暴晒,雷雨的浇淋;冬日经历过严寒的侵袭,冰霜的考验。既便如此,他采稿跑稿的一片痴情依然不减,对党的新闻事业的一腔热情丝毫不褪。

肩上有责任,胸中有激情,心温100度,诚信100分,在逆境中威武不屈,在顺境中永不停顿。看着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实现,刘抗劳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非常值得。

有年冬天,刘抗劳与同行到山阳原石佛乡采访,途经梅子沟岭,冰雪覆盖路面,班车踟蹰难行,车一不小心滑到一处山崖路边,右边是悬崖陡壁,左边是万丈沟壑,稍有不慎,连车带人就会落个粉身碎骨。而且当时信号不通,与外界失去联系。司机放话,如遇不测,请代他尽快报案。患难之中见真情,他和乘客们一起借铁锨铲干土,并用衣被垫轮子,慢慢把车推向前去,最终顺利避险。

“拔萃商山中,擎天不计功。谁能凌绝顶,我辈日正东”。这是刘抗劳的自励诗,被镶嵌在他的镜框里,也镶嵌在他的心里。

刘抗劳的笔名叫柳杭、良知、文辉等,主要是为了刊物登载。在他看来,采访的过程实际也是个享受的过程,享受采访完成后的心花怒放;享受采访对象事业成功后的喜悦;享受写稿时的那份洒脱,那份愉悦,那份自信,那份豪情。

雄关漫道崎岖路,创业潮头试真雄。2007年底,已经在《新商洛》闯出名堂的刘抗劳被招聘到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当代陕西•党建版》搞采编工作。他和同伴驻扎古城西安采写了大量有份量有影响的纪实佳作。刘抗劳的名声越来越大了,成为市内外刊物争相掠抢的对象。2009年进入《西部文化》《清风》杂志社做采编记者,期间他与同志们并肩作战,奋笔呕歌商洛各条战线的典范,各行各业的精英,靠慧心智笔短时间内就成为出类拔萃的写手。

2015年刘抗劳任职《大西部》记者部主任,他终于找到了更能够发挥才干的平台。

作为陕西省文促会主管、商洛市文促会主办、贾平凹先生任名誉社长的品牌期刊,《大西部》短时间内汇聚了各路精英,成为西部区域颇具影响力的文化阵地。

非常之业,尤需非常之人。期刊竞争,不进则退,守摊望月,只能是死路一条!刘抗劳的加盟,更给《大西部》杂志社注入了活力,增添了激情,使这个团队如虎添翼,更具战斗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敢与大鹏竞风流。刘抗劳做事一向风风火火,雷厉风行,从不拖拖拉拉,他把时间看得比金子都贵重。在他的心目中时间是金钱,是生命,是同事的夸耀,是妻儿的笑脸。别人把时间用“时”过,他却把时间用“分”算,用“秒”过。双目一闭,梦中都在回想着明天的计划;眼睛一睁,脸顾不上洗就抓起桌上的电话。两天一个采访任务,三天一篇稿子是常事。

世上有些事情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做到,有时候全靠一种悟性,一种感应,一种非凡的能力。除了经常从诸多媒体上留心收集信息资料外,刘抗劳的诀窍就是时刻把握商机,一旦抓住,主动出击;广交朋友,言而有信,真情付出;关注基层,心系乡村,倾向“小人物”。更重要的,就是他不怕受累,不怕吃苦,水再深,他敢趟,山再高,他敢爬,成为人人称道的“拼命之郎”!

“刘抗劳这家伙咋这么厉害?”每当同行们翻看他做过的刊物时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其实答案笔者已经向各位提交了,但这只是一小部分。要认识一棵树何必摘下所有的叶子?

要说刘抗劳身上蕴藏着的丰沛的沉实的活跃的生命能量,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而要真正解读这位商洛名记其实也很简单:少年的乡间生活,奠定了他心地的淳朴;城市的长期“摸爬滚打”,又使他扬弃了“稼娃”的畏葸;而对文化传媒的钟情,则更提升和扩充了他的精神视域,使他一如磐石地生活在自己打造的理想生态里。

学生时代,他是优秀学生;走上讲坛,他是优秀教师;在文化界,他是优秀写手,媒体铁人、跑稿名星。多年来,刘抗劳在文化传媒领域里纵横驰骋,弘扬主旋律,彰显先进性,奋笔呕歌优秀典范,展示其鲜为人知的创业历程,融化为推动商洛突破发展的精神动力。

诗人彭厚新有言:“刘郎半生命多舛,几经风雨几经寒;上苍赐予硬骨头,敢搏人生迎新天”这是对记者刘抗劳中肯而恰当的评价。

一项事业放弃容易坚持难。每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让人感动的精神力量。刘抗劳做事有一股力拼的血性,他在用责任雕刻着自己的生命,上演着一幕幕让人乍舌的精妙大戏,请记住这份职业,记住这些感动我们的人!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媒体“铁人”刘抗劳》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尼日利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