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中国舞剧:佳作频现 未来可期

2025-02-12 09:19 阅读量:2万+

华人号:国际在线

舞剧《只此青绿》剧照

舞剧《红楼梦》剧照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近年来,舞剧这一艺术形式火爆“出圈”:许多热门舞剧的华彩片段频繁登上电视晚会舞台,占据流媒体平台显著位置;这些舞剧的线下演出更是“一票难求”,其文创衍生品也十分畅销。《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等舞剧还被大银幕重新诠释,实现跨界传播。可以说,热门舞剧刷新甚至重新定义了舞蹈这一古老艺术门类在当下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短视频助推切中时代审美的精品持续涌现

  在当下短视频和流媒体建构的视觉影像时代,舞剧佳作被赋予更多视觉冲击力,舞者超凡脱俗的表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哪怕只有几十秒的时间,也常能脱颖而出,引起观众的模仿。舞剧《杜甫》中的《丽人行》就是典型案例。2019年初,舞剧《杜甫》在湖南大剧院演出后,湖南的一位舞蹈爱好者拍摄了自己翻跳的“丽人行”舞段,并配上了当时热播电视剧《楚乔传》的音乐《双面燕洵》上传网络。表现盛唐气象的舞蹈美学风韵迅速征服了短视频平台用户,引发大众模仿热潮,舞剧出品方重庆文化部门由此顺势展开一系列线下营销推广活动,让这段舞蹈在线上线下“双开花”。近年舞蹈类综艺节目如《舞蹈风暴》等,则依托对各类舞种和舞者的推介,为舞剧积累了潜在观众,承担了部分向大众科普舞蹈艺术的功能。

  舞剧真正“爆红出圈”、走进大众视野,与2018、2019年间韩真、周莉亚导演,上海歌舞团出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密不可分,这部舞剧曾被许多媒体誉为中国原创舞剧的“现象级”作品。随后新创排的舞剧《只此青绿》(2021)、《红楼梦》(2021)持续引领舞剧热潮,而不少过往的成熟舞剧作品《孔子》(2013)《赵氏孤儿》(2015)《杜甫》(2016)《李白》(2017)《记忆深处》(2018)《醒·狮》(2018)等通过线上播映、综艺片段、粉丝“考古”、明星舞者“人带剧”等路径被重新“发现”乃至“翻红”。

  顾名思义,“舞剧”是“舞蹈”与“戏剧”的结合,往往兼具舞蹈艺术独特的身体表达方式以及“讲故事”所带来的叙事性和戏剧性,一般时长较长,舞台综合表现完整,可以容纳多种舞蹈语汇。因此相较于单个的舞蹈作品、舞蹈剧场等缺乏线性叙事的舞蹈艺术形态来说,舞剧更满足了观众对故事的需求,更符合大家的接受习惯,故事中的人物命运与人物选择也更容易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简言之,既看“舞”又看“剧”,看剧中人的“舞”,看“舞”如何“演剧”成为一种文化景观。

  借助视频的广泛传播,很多切中时代审美、时代风潮的舞剧精品持续涌现,这既彰显着舞蹈创作者们求新求变的探索精神,也显示出媒介与观众共同铸造的时代效应。

  用现代视角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当下中国舞剧的选材多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历史文化名人、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等多种题材,具有丰厚文化底蕴。而如何让这些传统经典变得更好看,尤其是吸引浸泡在“网络海洋”中的青年人,难点之一就在于如何经由舞蹈媒介进入这些文化宝藏,寻找到新鲜活泼的表达方式,对这些民族共有的珍贵文化记忆进行现代阐释,进一步开掘舞剧这一艺术形式所能触及的文化内涵深度和思想价值高度。

  舞剧《只此青绿》没有遵循传统舞剧以人物生平为中心的编年史式叙述策略,而是选择从当代文博工作者视角切入。有别于仅将艺术杰作视为艺术家个体才华凝结的产物、仅关注艺术“精神性”一面的视角,创作者发掘并着重呈现了《千里江山图》“物质性”的一面,即使得这幅画历经沧海桑田、依旧色彩明丽的制作工艺。这是被历史叙述忽视的重要一面。然而,没有兢兢业业的“篆刻人”“织卷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等无数平凡工匠,就没有传世佳作。这些平凡工匠与艺术家共同完成了文化的开掘传承。因此舞剧别出心裁地采用了“线性+板块”的复式结构,在展卷人与王希孟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结构,让画作背后隐而不彰的“人”——劳动者们一一走到台前,让当代观众深刻体悟到,文化的灿烂是由无数鲜活的平凡人创造的,更需要每一个人来传承。

  在经典改编领域,黎星、李超等青年编导勇于挑战经典巨著《红楼梦》,在原著厚重的文学、历史和哲学命题基础上,有意凸显封建社会对人的压迫这一思想表达。全剧着重在舞台上塑造金陵十二钗的女性群像,在“幻境”“游园”“元宵”等基于原著情节而来的场景中,十二钗往往作为整体浓墨重彩地登场;在“花葬”“归彼大荒”等原创场景中,创作者则用专门篇幅赋予这些女性自我表达空间。这些充分展现了创作者改编经典的现代视角。

  视角和立意的创新,也呼唤着舞剧在“剧”这一关键层面的革新。长久以来中国舞剧深受传统戏剧结构影响:叙事必须“讲一个起承转合完整的故事”。有从业者认为,舞段编排一定要依附特定情境展开、为情节推进服务,这就容易落入哑剧化或者结构套路化等困境,舞蹈自身的潜能似乎总处在被压抑的状态。针对“如何用好舞蹈艺术特有的表意方式讲好故事”这一命题,学界和创作者都在探索。不难观察到:民族舞剧《红楼梦》引入打破线性叙事结构的舞蹈剧场观念;《只此青绿》模糊故事情节、突出内在情感动因和诗化色彩的舞蹈诗剧形态;《永不消逝的电波》借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这些艺术尝试都在不断拓展着舞剧的表达方式,而这也正是让中国舞剧由旧入新、迭代升级的重要前提。

观众期待值提升倒逼舞剧加速创新

  舞剧“好看”的核心要义,也在于建构出鲜明、独特、具有时代风格和民族气韵的美学形象,这种美学形象既来自舞蹈艺术本体,也来自舞台场域中多重媒介语言的综合呈现。

  不论民族舞剧、芭蕾舞剧或是当代舞剧,许多观众眼中舞剧的看点,就在于数十年潜心锻造的高难度身体技艺及其美学形态,即舞剧中“舞”之美。纵观当下的热门舞剧,无不是用高度风格化的舞蹈身体语汇,包括别具一格的造型姿态、美轮美奂的舞段、情感爆发时极具冲击力的人物肢体表达等元素来呈现的。这些舞蹈语汇构成的视听符号不仅融汇了专业院校课堂上、教材里经典化了的技术技巧和动作组合,还往往需要在服装、造型和道具的加持下表达出极高的视觉辩识度和记忆点,即由艺术想象力和创新力孕育出的“独一无二”。这些舞蹈语汇在很大程度上也关联着甚至是标志着一部舞剧的艺术水准,并且能够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利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语汇之一毫无疑问是“女子练兵舞”,编导提取了军队训练的动作,舞者沿用芭蕾舞基本姿态阿拉贝斯,即一腿站立或足尖点地,另一腿向后伸直抬起,上身则改为双臂一前一后紧握枪杆向前冲出,将力量倾注于指向敌人的枪口,由此芭蕾舞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手持道具刀枪的足尖舞,成为芭蕾舞中国化的一次成功实践。

  优秀舞剧《只此青绿》最成功的舞蹈造型语汇,正如其副标题“舞绘《千里江山图》”所示,以女性舞者身体对画中青绿山水的写意性来表现:青绿渐变色彩的裙裾,高耸的头饰恍如山石,下垂的双袖似险峰纹理,又似山间瀑布。创作者从绘画的静态意象中提炼出静待、望月、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造型性动作,明丽的青绿色彩和高难度的“青绿腰”成为最凸显舞者形象的视觉符号。

  对一部舞剧舞蹈语汇艺术标准的衡量,不能仅停留在纯粹的视觉审美维度,或者以动作技术难度自我标榜的身体奇观。“舞剧”中的“舞”既是相对独立的存在,也与全剧的美学基调、情感逻辑和意义表达紧密关联,不能只见“舞段”不见“舞剧”,“舞”与“剧”应当是动态平衡的关系。《诗经》中“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名句说明了情感是舞蹈生发的内在动因,舞剧中优秀的舞蹈往往建立在角色的情感支点上,充沛的情感让起舞变得更合理。《只此青绿》中王希孟作画过程中不同的心理状态,如神思灌注时的快意飞扬、苦思冥想时的呕心沥血,展卷人与王希孟隔空对话的惺惺相惜等情感,均通过精彩的舞段编排,强烈感染了现场观众,淋漓尽致地渲染出伟大艺术家博大的精神世界,也凸显了该剧主题之一,即文化传承、艺术精神传承的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构成舞台艺术综合语汇的诸多要素,如服装、化妆、道具、美术等在审美、技术和制作方面的升级换代也持续为舞剧之“好看”加持。时下最前沿的影像、数字及装置技术越来越频繁出现在舞剧舞台上,服务于舞蹈编创的艺术表达,让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得以落地实现,给观众带来媲美电影“大片”的视觉震撼和新奇体验。

  舞剧的“繁荣”景象催生了更多的舞剧创作,然而真正在口碑与票房上双丰收的作品仍然不多。一方面,当下“出圈”的舞剧导演、演员和制作团队仍寥寥可数,同时面临选材重复、编排雷同等潜在危机;另一方面,成为经典还需要历经时间的考验。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舞台艺术精品、往往具有长达几十年的艺术生命力,而主题观念和艺术语汇的时代性、创新性、独特性,都是让艺术生命力跨越时空而不褪色的关键因素。

  当我们对舞剧有了更高的期待,也同时会产生更多的关切与发问:如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如何让舞剧持续“好看”下去并且涌现更多的优质作品?有无可能带动舞剧之外的舞蹈艺术形态也在此热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受众?舞剧艺术的明星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否还存在经过挖掘和打磨有望成为精品的作品?带着问题在反思中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舞剧未来可期。

  (作者:王柯月,系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中国舞剧:佳作频现 未来可期》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越南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