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07:48 阅读量:3.9万+
华人号:华人头条-河南刘松林
湖北人,大学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解放军某部政治委员,现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当代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大华书画院副院长、河南人民书画院副院长。
书法作品参加全国、全军、省市展览50多次。 1986、 1998、1999、20052008、2010、2011、2012年分别在武汉、北京荣宝斋、郑州、厦门等地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参加硬软笔书法大赛、大展等获金奖11次、银奖19次、铜奖33次。作品入选几十本专业作品集,先后在近百家报刊发表文章、作品,题字两千余篇(幅);曾为李群杰、黄松涛、黄亮等一百多位书画家做过专访,曾在《郑州晚报》开设书法专栏,点评过庞中华、沈鸿根等近百位书家的作品先后被多家报刊、电视专栏、专题介绍。
2003年在北京荣宝斋拍卖作品海外成交,河南万邦2007年和200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共5幅作品拍卖成交,河南星瀚200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两幅作品成交。出版了《古今赠言集锦》、《小学生钢笔字帖》、《刘松林书法作品集》、《小窗幽记》等7本作品集。
骎驳欲度骅骝前
(著名书法评论家:西中文)
初识刘松林是在二十年前的几次硬笔书法活动中。松林那一手潇洒娟秀、活泼飞动的硬笔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松林的硬笔书法,有隶书底蕴,又有行书的风华,有碑版的厚重,亦有写经的灵巧,没有刻版的工致,而有着变动不居、求新求变的时代气息。当时松林不过三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华。看了他的书法,不禁使我为青年人的思维活跃、手法新颖生出几许感慨。
瑞士的理学家荣格在阐述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时,曾经打过一精彩的比喻。他说人的意识好比海岛露出水面的部分,而“集体无意识”才是藏于水下的,海岛和陆地相连的共同基础。后来在与刘松林的进一步交往中,我才发现,我原先见到的,不过是他书法艺术的一小块“海岛”而已。而这块海岛之所以如此挺拔,如此巍然屹立于万顷波涛之中,正因为它有与大陆相连的深厚基础。
原来,刘松林并非仅仅写点钢笔字,也不是仅仅在字体的融合拼接上玩弄点小巧。他在书法艺术上曾经下过很深的工夫。如果说,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开始被社会接受,是靠一点来自天性的颖悟的话,那么他并没有停留在这种初级水平的层次上,而是自觉地用后天的勤奋来补足、弘扬、提高、升华这种聪颖的天性。七十年代开始学习书法,八十年代初期,入河南书法研修班。在黄松涛、张海、桑凡、李刚田、张鹤岭等诸名家的指导下,潜心研习三年,从颜、柳、欧、赵、米、黄到《张迁》、《曹全》、《张景》、《石门颂》等隶书名碑,都下过非止一日的功夫。在墨海中畅游近四十年,刘松林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兴趣和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这除了他对书法艺术深深的挚爱,是不可能有别的解释。刘松林涉足硬笔书法,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他原来研习毛笔书法多年,后来入军校学习,在集体生活的条件下,没有条件写毛笔字,这使得他的硬笔书法成了他在军校生活中的意外收获。这就不仅说明了他对艺术的挚爱,也说明了松林善于利用各种条件来设计。松林善于对自己的设计,也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本作品集是他时隔八年后又一本作品集,是松林近年来艺术创作的结晶。对照前些年的作品,不难看出松林这些年的进步是神速的。如果说作为一个艺术创新的追求者,前些年松林的作品还留有明显的斧凿痕迹的话,那么近年来他已逐渐达到了如春风、似明月、茂林修竹、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一派祥和的艺术境界,逐渐形成极具个性特征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就是:底蕴深厚,积健为雄,自出机杼,变动不居。
底蕴深厚是松林多年来浸淫传统的结果,松林临习过多种汉隶和其它碑帖,对古人用笔结体的悉心揣摩和深刻领会,使他掌握了大量的书法艺术语言,读者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这些传统语言得心应手的运用,然而一个不容怀疑的事实是,创新的成功与否,并非取决于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艺术家掌握了多少创新资源。不言而喻,对于传统的理解和把握,无疑是重要的创新资源。再以海岛作比,如果没有和大陆相连的深厚基础,那就可能只是一块珊瑚礁而已。
积健为雄是松林书法艺术风格的基调。就书法的碑帖二源来论,松林显然走的是碑学的路子。身处中原,受到古朴雄健的大河文化的长期熏陶,形成这种风格也是顺理成章的。尽管松林祖籍是江南水乡。观他的书法、飞扬超逸,气势恢宏,清新脱俗,充溢着雄风和大气,不矜于一点一画的得失,注重通篇的整体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松林的雄健并非来自外在形体的霸悍,而是来自内在的骨力,这使得他的字俊逸而有内涵。
自出机杼表现了他的艺术探索精神。松林绝不是一个株守传统,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他始终是在不断探索着,包括笔法、结体、章法、幅式等各个方面,他都不断有新的构想,新的追求。集子中有一些少字作品,使我们得以一窥他求新求变的艺术构思和创新精神。其中有些作品在形式上追求绘画的效果,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对这些艺术探索,人们也许是见仁见智,然而无论如何,这种创新精神是值得称道的。这种探索精神使得松林的书法始终处于不居的状态。艺术的发展,不能没有守,更不能没有变,守是相对的。变才是绝对的。变的方式,途径可以有多种,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探索能力能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什么新的东西。王献之曾经评价堂弟王珉的书法是“弟书如骑骡,骎骎恒欲度骅骝前,”并非从事书法专业的松林,并无什么优越条件,然而骑骡子的,也未必不能超过千里马去。这是我们对松林的期待。
书法家刘松林作品节选
编辑:华璨
审核:许广丽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