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1 07:52 阅读量:5.1万+
华人号:豫头条
沙格寨村地处豫北平原,立在村口公路旁的“支前文化村”红色指示牌,在向过往的人诉说着这个小村庄那段光荣岁月。该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军区后方医院所在地。当时全村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支前忙,送军粮、抬担架、做向导,为炮火纷飞的前线做坚实的后方保障。血与火的洗礼,留下了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也造就了沙格寨村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
因为地处偏僻,这个曾经因支前“热闹”的村庄逐渐走向寂静落寞。村支书周芳友对村里以前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我们村是三面河,一面沙,村里道路坑坑洼洼,晚上没有路灯,别说游客来了,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不想回来。”
让周芳友兴奋的是,他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党和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沙格寨村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如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对沙格寨村来说,这份红色基因和支前历史就是最大财富,“挖掘支前故事,打造红色旅游”是该村谋发展的突破口。
从2016年底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沙格寨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村庄做了一次“美容”。投资200万元,整修村内道路4420米;栽植绿化苗木千余株,基本实现“三季有花,四时有景”;安装太阳能路灯153盏,新打机井15眼,全村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同时,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修复傅家选将军旧居和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修建支前文化长廊、军民剧社;并将占地25亩的文化广场,精心打造成为集健身、娱乐、教育于一体的“军旅乐园”。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整治,优美的环境、厚重的红色文化成为沙格寨村的“金字招牌”。
如今,走进古色古香的寨门,眼前就是一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两侧的青瓦白墙上一幅幅手绘图生动地展现着支前故事;老人和孩子们正聚集在造型别致的祥云剧社前观看精彩表演,不时传来阵阵笑声;游客们走进整修后的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参观傅家选将军旧居,缅怀那段峥嵘岁月……一条“看支前村,走支前路,吃支前饭,体支前情”的红色旅游路线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为村庄带来了人气和效益。
周芳磊是沙格寨村的乡村旅游带头人,原本在家种田的他,瞅准机会,办起了村里第一个农家乐。周芳磊说:“当时,我就在家里架起了几张桌子,立了个招牌,陆陆续续就有客人来了,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好。”现在,周芳磊有了一个大院子,可以提供餐饮、住宿、休闲等一条龙服务。“单靠这个农家乐,每年营业收入在四五万元左右。”周芳磊说,“这不仅解决了家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年收入比此前单纯务农时增加了三四倍。”
村口展板上的两句话深深吸引了我们。“红色基因激发内生动力,产业发展支撑脱贫攻坚”,这是对沙格寨村发展方式的最好总结。为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当地政府提出了“党建做保障、政府做引导、公司做龙头、基地做示范、贫困户做股东、种植户做产业”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打造起农民脱贫致富的“蓄水池”。
贫困户孙守让赶上了这样的好政策。村里建起了食用菌产业基地,他利用到户增收资金,承包了一个食用菌大棚。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个大棚9000多袋菌棒,除去成本能净赚6000余元!”实实在在的效益让大家看到了致富希望。村里共建起标准化菇棚162座,让百余名闲散劳动力实现就业。
双庙乡乡长杨勤亮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投入4000余万元,建设“和丰”工厂化食用菌项目,把食用菌产业培育成为扶贫工厂,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