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3 21:10 阅读量:8k+
华人号:华人头条-贵州赤水广袤的竹海
走进贵州省赤水市,总能看到竹子的身影。
“就像花花草草一样,竹子无处不在。”生活在赤水的陈启航吃饭用的竹筷、扫地用的竹扫帚、睡觉铺的竹席,甚至小时候调皮被家长“管教”用的竹条,都取自竹子。
赤水市是贵州省竹资源第一大县,有“中国竹都”“中国竹子之乡”之称,现有竹林面积为132.8万亩,其中,楠竹林面积52.8万亩、杂竹林80万亩。竹子“变成了”竹浆纸制品、竹浆模塑产品、竹建材、竹家具、竹日用品、竹炭、竹粉环保袋、竹笋食品等500多种产品,随时随地“渗入”市民生活。2024年,全市竹产业产值已达90亿元。
一种植物,让一座城市变得不同,如今也为返乡青年提供了就业创业新选择。
投身林下经济
返回赤水老家创业前,穆琴从未想过自己会投身到竹林农业中。
2015年,穆琴离开自己生活了18年的赤水,辗转广西、成都、深圳等地读书、工作,并在深圳安家。2019年,穆琴回娘家过年时,看到不少竹林资源因竹林地分散、交通滞后、缺乏劳动力等原因遭到浪费,大片竹林枯死。通过走访,穆琴与丈夫钟浩了解到,赤水市有竹浆厂长期向竹农收购竹子。夫妻二人萌生返乡创业的想法。
两年后,穆琴与钟浩在赤水市大同镇创办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对流转林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穆琴算了一笔账,每亩竹子一年可采1.5吨,收入750元,每亩竹荪可种2000棒,每斤鲜竹荪售卖60元,年产值约1万元。竹片料场运营步入正轨后,为提高林地亩产值,她开始学习林下竹荪种植技术。
经过调研,她发现分散农户种植销售竹荪时“缺乏技术、销售、完整供应链和科研团队,很难做到规模化、品牌溢价和标准化量产”。“这正是我们的机会。”穆琴说。
在大同镇红托竹荪菌种厂生产车间,工人忙着生产菌棒
2022年,穆琴成功试种200亩红托竹荪。由于长途运送菌种时经常出现因烧包无法种植的情况,穆琴决定“一定要自己开一个竹荪菌种厂”,利用赤水“中国竹都”的品牌优势和环境优势,培养出适宜在赤水生长的竹荪菌种。
穆琴不断扩大自己的创业版图,她想进一步延伸红托竹荪的产业链。2023年,她拥有了自己的红托竹荪菌种厂,团队已发现野生竹荪,并开展耐高温品种认定驯化等研究。同时,她还开设红托竹荪加工分拣中心、竹荪加工厂,成立贸易公司,培养了自己的电商团队。
如今,穆琴流转利用林地超1.6万亩,经营5家竹原料加工厂,自筹资金修建林区道路8公里,修建林区机耕道20公里,使用新型采伐机械,增设新型运输工具,年产竹片4万吨,种植红托竹荪1020亩,年产值3300万元。
赤水市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翁永学介绍,赤水市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利用竹林空间优势,坚持向林地“要钱”,培育林笋、林菌、林药、林禽等林下产品,打造“菁竹笋”“红托竹荪”等林下经济示范点;同时,鼓励市场主体引进先进的种养殖技术、管理经验、加工体系和展销路径,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组织模式,带动群众发展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特色农业。
穆琴看到了赤水市政府发展竹产业的决心,她说,在看到林业产业项目贷款贴息政策后,发现自己符合贴息申报范围和条件,正在申请1000万元贷款,用于扩大公司规模。
年轻人回乡选择变多了
2024年,25岁的陈启航入职贵州竹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此前,他在苏州工作,“当时工作压力太大了,睡醒上班,下班睡觉,没有社交,吃饭点外卖,睡眠不足是常态。”
“在家里会吃得、睡得好一点。”为实现这一朴素愿望,他决定辞职回乡工作。现在这份工作除了离家近、能养活自己,他还觉得“很有未来”,“这或许是一个契机,赤水可能因为新兴产业变得不一样,我想留下来见证一下”。
在贵州竹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生产线旁忙生产
贵州竹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江祖泉介绍,公司有2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在30岁,都是本地人,月薪4000-5000元。
30岁的陈水芳毕业于深圳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深圳、长春都工作过。2024年,因工作变动和想照顾父母,也因“思乡情结”,她回到赤水,加入穆琴的团队。
“以前没有太多企业,年轻人回乡的选择大多是考公考编。”陈水芳说,“现在我们赤水有了很多新企业,不少年轻人回来能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在公司,陈水芳还看到一些五六十岁的女性员工,这让她想到年近花甲靠种竹卖竹维生的父母,她深知父母收入的微薄与不易。“五六十岁的长辈还可以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哪怕是每年只有一段时间可以上班的临时工作,也很好了,可以有一部分收入。”
“赤水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虽然工资低,反而比在外面工作攒钱更多。”回到家乡后,陈水芳存下了更多的钱,她想用这些钱买一套二居室,和父母住在一起,便于照顾老人。
穆琴的创业公司为不少员工提供了“家门口就能就业”的机会。她介绍,公司固定用工100余人,平均月收入约3500元,在用工高峰时还招用临时工,日薪110元。在她的竹原料加工厂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竹农只要把竹子拉到厂里,当天就以现金方式结算。“拉一车结一车,老百姓就会觉得是靠谱的,觉得每天只要干活就有钱。”
在穆琴的核心团队中,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员工,还有部分00后员工,在赤水创业的5年里,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其中,“年轻人回乡工作比在外面幸福感更强,而且可以照顾老人小孩,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也很稳定,不用经常换工作”。
在大同镇华平村红托竹荪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种植红托竹荪
36岁的黄秀是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车间主任,家住距公司10分钟车程的天桥村。“能照顾家里,又能有份收入。”她也喜欢这份工作,“在山上看见过很多竹荪花,采起来真的很解压”。
向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教授学习制种、参与研发新的菌种,培训新人种植、管理和维护,负责采收工作……黄秀一步一步地从临时工转为正式工,她觉得这份工作让她“认识了不一样的自己”。“走进农科院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里面都是高材生,如果不是这样的机会,我不会走进农科院,也不可能跟着教授学习。”她说。
“以竹代塑”集聚区发展迅猛
近年来,随着“以竹代塑”倡议的提出,赤水市积极打造“以竹代塑”集聚区和竹制品产业园,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生产“以竹代塑”产品,如竹浆纸制品、竹浆模塑产品、竹制快消品、竹日用品、竹货运托盘、竹粉环保袋等产品。
俯瞰贵州竹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祖泉说,贵州竹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2023年招商引资的,主要产品有酒盒内托、工业包装、茶叶礼盒、月饼礼盒、一次性餐具等。目前已与茅台、习酒等多家酒企及包材企业达成合作,生产代替塑料包装的竹浆模塑包装,目前已投建完成的一期生产线每天可为10万瓶酒生产内托,预计年消耗约1000吨竹浆原料,年产值约2000万元。“在厌氧堆埋环境下,我们的竹浆模塑包装大概40-60天就完全降解了。”
“技术是驱动企业健康成长的底座,只有把技术做好,企业才会更好地发展。”江祖泉介绍,公司正在与贵州大学合作,借助高校理论成果生产自动化制造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这家公司的竹浆原料来自6公里外的上游企业,“运输时间短、成本低,不用大批量囤积原材料,我们随时要,随时都能去拿。”江祖泉认为这是竹浆模塑产业集群带来的好处。
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是贵州省大型竹浆生产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胥端祥说,公司每天消耗原竹材料约4000吨,年产竹浆约36万吨,年产值约20亿元。竹浆板、模塑竹浆被送往下游的造纸企业,用于造纸和生产日用品、食品包装、医药包装、工业包装等“以竹代塑”产品;生活原纸被送往下游的终端纸制品加工企业,经过裁切与包装,便会出现在各大商超。
翁永学介绍,赤水市将生态竹木循环产业确立为首位产业,围绕“竹制品、以竹代塑、新材料”3个发展方向培育涉竹加工企业(作坊)近300家,其中规模以上竹加工企业17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注册商标178个、贵州省驰名商标16个。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