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塔,阿拉伯国家的风景线 ——话说阿拉伯世界的斜塔和香塔

2023-07-16 22:05 阅读量:4.4万+

华人号:文化论坛

文/图 王燕 吴富贵

(中国前驻中东国家外交官)

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世界,共有22个阿拉伯国家,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这些国家的居民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因此,独具特色的伊斯兰教宣礼塔林立,遍布城乡各地,美不胜收。这其中,尤以位于亚洲西部伊拉克的摩苏尔斜塔、地处非洲北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香塔和科威特水塔最为奇特有趣,别具一格。

摩苏尔城古斜塔

伊拉克迷人的自然风光世人皆知,底格里斯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统称两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又称悬园),数不尽茂密葱郁的椰枣林,风姿绰约,令人目眩神迷。其中最令人神往的无疑是人间奇景——摩苏尔斜塔。斜塔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是伊拉克人民的骄傲。“没有去过摩苏尔见过斜塔的,就不能算是到过伊拉克。自古至今,这已经成为伊拉克人的一句口头禅。

我们因工作上的便利曾有机会常驻和走访过22个阿拉伯国家,每到一地亲眼见过的形状各异、驰名于世的清真寺尖塔不下数万座。在这造型别致的尖塔中,最使我们和世人惊叹的要数坐落在伊拉克第三大城市摩苏尔城里的古斜塔。论高度,我们查阅史料,它不及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可是论风姿,它却有着与比萨斜塔一样的魅力;若论建筑历史,它要比比萨斜塔还早出世一年。自落成那天起,便在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中享有盛名,亘古至今,成为伊拉克第三大城市摩苏尔的象征。

在伊拉克工作期间,我们应邀来到这座耸立在摩苏尔市中心西侧、绿荫环抱,阿拉伯语名叫凯比尔清真寺(亦称:努尔.丁.赞凯清真寺)院内,只见这座高52米,建于1172年、具有浓郁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的斜塔,在阳光下,它头顶着蓝天白云,显得奇特古朴,气势雄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看到,这座斜塔建造在一个用花岗岩砌成的正方形大平台上,外用青砖砌成圆柱形,塔底内室呈四方形状,面积约有40平方米,内有塔心柱和木制扶梯,层层有阳台……..给人以玲珑秀巧之感。斜塔的下层有一扇小门,我们顺着阶梯通往上层,只见高大的塔基基座用花岗岩镶嵌,看上去美丽壮观,别有风采。

步出塔基,我们来到斜塔跟前,只见高达52米的白色塔身呈圆柱形状,湍长的塔壁上面雕有各种精美的阿拉伯纹饰。抬头仰望,高高的塔身直立,但从塔身的中部一直到达塔顶却呈现出明显的倾斜状态,这一点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塔身从地基开始便整体倾斜直至塔顶,似有明显区别。我们起身离开塔体从远处观望,古朴典雅、高高矗立的凯比尔清真寺斜塔,依偎在浓密的林木之间,显得饶有情趣。千百年来,风雨侵蚀给斜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临行前,我们再次盘旋登上斜塔顶层,俯瞰摩苏尔市容,一览车水马龙、树楼依偎的美妙胜境;依栏远眺底格里斯河上,我们看到帆船游艇点点,岸边绿草婀娜,树影婆娑,海鸥展翅,其旖旎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感叹,伊拉克摩苏尔斜塔的奇特古朴造型,是伊拉克古代建筑艺术工匠们对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杰出开拓。由此我们记得,10多年前伊拉克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为10第纳尔的伊拉克流通货币上,便绘有这座清真寺斜塔的彩色图像。而今这枚当年图文并茂的伊拉克货币,随着伊拉克社会的变迁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被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收藏。

巍峨矗立的摩苏尔古城凯比尔清真寺斜塔

80年代,吴富贵教授在斜塔下

80年代,吴富贵教授留学期间在摩苏尔斜塔下

吴富贵教授在斜塔下

20世纪80年代,吴富贵教授在斜塔清真寺前与与伊玛目合影

吴富贵教授与伊拉克少年在斜塔清真寺前合影留念

吴富贵教授在斜塔清真寺上

吴富贵教授在伊拉克外交部(身后镜框内的照片是伊拉克摩苏尔斜塔)

20世纪80年代,吴富贵教授与摩苏尔少年在斜塔下合影

散发着香味的塔

人们无论从报纸杂志或是广播电视中,大都听说或者看见过遍布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塔:如砖塔、佛塔、木塔和铁塔等等,不计其数。这些塔无非都是从外观造型上,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但都不能散发香味,不能在嗅觉上显现出它们的艺术魅力。然而,在阿拉伯世界,地处北非的摩洛哥王国,却真有这样一座造型别致,富于伊斯兰情调,日日夜夜散发着香味的塔,当地的村民亲昵地称呼它为香塔。而它绕嘴的阿拉伯语名字叫做:“库图比亚”,“库图比亚”在阿拉伯文中是“书店”的意思。

我们在摩洛哥工作期间,曾有机会参观过这座著名的香塔。香塔坐落在摩洛哥西南部古城马拉喀什,更确切地说,在大阿特拉斯山麓。自远古至今,它是个一向被人称道赞誉的伊斯兰古城。而著名的马拉喀什香塔,便坐落在离城30多公里处的马拉喀什最古老的名为库图比亚清真寺院内。

参观这座高高矗立在库图比亚清真寺院内的香塔时,我们被摩洛哥古代劳动人民独出心裁、别具匠心的建筑艺术形式惊呆了。我们仿佛进入了芝兰世界,因为,当我们步入清真寺院门径直往里走时,不待近塔,便觉香气扑鼻,浓郁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喘不过气来。

更令我们咂舌赞叹的是,这座高达67米的清真寺香塔,竟然是在公元1195年敕建的,它伴随着马拉喀什古城,朝夕相处了数百年之久,虽因长年的日晒雨淋,受风沙的剥蚀以外,别无其它损伤,至今合缝严密,完整无缺。在清晨的朝霞里,还是那么高大雄伟,岿然矗立,800多年来,仍旧幽香沁人,飘溢芳香。

那么,这座香塔的香味源自何处?且能长久地保持浓郁的芳香呢?寺院的伊玛目告诉我们,主要原因是摩洛哥的古代建筑工匠们在当年建塔时,曾别出心裁地进行了大胆尝试。他们曾经在砌石块用的泥浆和涂料的粘合剂中,掺入了9600袋浓郁、珍贵的麝香及其他香料。所以,这座清真寺香塔的塔体,便有了时至今日800多年的清香,仍然像当年一样散发出阵阵芳香,令各国穆斯林游客赞叹不已,驻足欣赏。

亲眼目睹了这座雄伟的清真寺香塔后,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联想:远在摩洛哥古王国建筑机械不发达的年代,如此高大的香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这个问题在摩洛哥各地,至今流传甚广,说法不一。

但是,通过这座伊斯兰教奇迹般的香塔,不但使人们窥见到了人类古代伊斯兰建筑艺术文化的一个侧面,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珍贵文化遗产和建筑艺术宝藏的角度来看,又是值得世人珍视的历史物证。仅这一点建筑专家称它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数万座清真寺塔林”之中是难能可贵,无与伦比的。

巍巍塔影,挺拔多姿。马拉喀什香塔不仅以它独特的伊斯兰建筑艺术造型,点缀了多彩多姿的摩洛哥王国山河,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以独树一帜的特殊“香味”,迎来了世界各国的游人,使马拉喀什成为摩洛哥著名的旅游胜地,成为当今各国游客指名道姓,要求参观游览的摩洛哥著名旅游景点--- 马拉喀什的一个突出标记。

摩洛哥古城马拉喀什库图比亚清真寺香塔

马拉喀什库图比亚清真寺听经台

在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摩洛哥王国,值得提及的是,著名的马拉喀什库图比亚清真寺听经台,堪称伊斯兰世界西部的伊斯兰艺术瑰宝,数最精致的木制雕刻镶嵌典范。

从台面看,讲经台高3.86米,长3.46米,宽0.87米,有7级台阶,顶部是摩洛哥皇家宝座式的高椅。此台于公元1137年在西班牙科尔多瓦制作完成。当时正是穆拉比通王朝最强大的国王本.塔什芬统治时期(公元1106--1143年)。穆拉比通柏柏尔王朝统治摩洛哥和安达卢西亚(系指:西班牙)将近一个世纪(公元1055—1147年)1069年敕建马拉喀什都城。

听经台四面由600多块木板粘贴,上刻各种花纹和图案,每块雕刻各不相同,看起来使人眼花缭乱。

伊斯兰装饰艺术在摩洛哥建筑艺人和安达卢西亚人手里得到了高度发展,一直流传至今。

穆瓦希德王朝阿卜杜勒.穆敏哈里发(公元1130—1163年)在穆拉比通人的宫殿废墟上建立一座清真寺,将听经台运至该寺,并制作了一台升降机,每当伊玛目(阿訇)讲经时,听经台从地宫升起,讲完经,听经台返回地宫。

高耸入云的科威特水塔

巍然屹立的科威特水塔

在科威特海湾的海峡顶端,有三座洁白明亮、挺拔俊秀、擎天而立的高塔,这三座高塔就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科威特之塔。

这三座高塔,塔身修长,洁白明亮,造型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三个大小圆球外部的金属镶嵌,采取了阿拉伯传统建筑中的密集装饰手法,金属凸面的高光和凹面的深影,在日光和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亲历科威特水塔

科威特迷人的自然风光世人皆知,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用水的历史可谓久远。然而,使用自来水却是近代的事情,它给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据文献记载,世界上第一座水塔诞生于1840年中国鸦片战争前后的英国。早年的水塔多为砖结构,看起来像个大烟囱。后来,工程师把金属薄板铆成球状储水箱,由此,使水塔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水塔的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在不断改进。如今,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水塔多种多样,百态千姿,它们不仅讲求实用,且造型美观,为美化城市环境,增添了几抹亮丽的色彩。

记得在国内读书、阅报时,常看到有文字或图片赋诗赞美介绍海湾石油王国科威特的水塔如何的“漂亮”。阿拉伯世界水塔甚多,而独具特色,驰名于世的则首推科威特水塔。“这是三座造型别致,既富有纪念意义的名胜,又是旅游观赏海湾风光的眺望“塔”,自70年代末建成至今,因气势雄伟,造型奇特,巍然屹立在湛蓝色秀丽多姿的海湾之滨,是科威特人引为自豪的现代化标志性建筑和科威特国家文明的象征”。

上面这段埃及《金字塔报》对科威特三座水塔精美绝伦的文字描述,在我们幼年读书学习阿拉伯文时,深深吸引了我们,当年曾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大学毕业后有机会到科威特常驻,并近距离观赏到它们。

当我们乘坐的飞机到达科威特上空时,我询问客机服务员:“听说科威特的水塔很有名,不知这次能不能一睹风采?”我们主动地向东道主提出要看看水塔。

“水塔”?!“我们现在就在塔的上面。”服务员打开飞机眩窗指着窗下笑着回答。

真巧,透过飞机眩窗能够清楚地看到,此行我们乘坐的飞机正在3座科威特水塔构成的塔群上空飞行。瞬间,我被机窗下鸟瞰到的一切惊呆了。服务员指着科威特塔群向我们介绍:这3座坐落在科威特市区东部海滨垂直的空中建筑--科威特大塔群,自20世纪70年代建成之后,便已成为科威特现代化建筑的一大特色。

服务员介绍说,要知道,科威特的国土约有二分之一以上低于海平面,所以说,将科威特形容为“城市国家”是极为贴切的。科威特全国人口220万,而首都科威特城却集中了全国60%多的人口,90%以上的建筑。试想,如果不建造这些钻天的塔群,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日常生活用水问题将如何解决。

据接待我们的科威特能源大臣谢赫.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介绍,科威特是个沙漠小国,夏季最高气温可摄氏50度以上,其国内水源主要来自海水淡化。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增加,再加上海水淡化设施的生产能力不足,科威特现在每天消耗2.7亿加仑,有时达到3亿加仑,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海水淡化厂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0年科威特水资源每天缺少将达3200万—4800万加仑,而2012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5300万—6800万加仑。

然而,在科威特塔群建成至今的24年中,不但解决了科威特市民居住高层楼房的供水问题,且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威特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国近百万游客。

服务员的话音刚落,我们乘坐的飞机也刚好降落在风格独特、现代化设施齐备的科威特国际机场上。随着移动的人流,我们步出旋梯,同前来迎接的朋友们一一握手,寒暄之后,乘车径直来到久闻其名、未谋其面的科威特著名的3座水塔下。

主人向我们解释说,这三塔并立的塔群,建于1979年,塔体的设计者是位前南斯拉夫人。塔群全部是钢筋水泥建筑,风格相同,但历史和功能各有千秋。左边的这座浅蓝色带有花纹的球型贮水塔是主塔,高187米,它同右边(第二座)水塔贮存水容量相同,均为100万加仑(约合4000吨水),可供科威特王宫和科威特市民使用。主塔塔身上下建有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球体,上端的小圆球体(圆形观赏球),距地面121米,宛如空中花园,里面是旋转咖啡厅,每半小时旋转一圈。游人乘电梯塔下20秒钟即可上来,在窗边举目四望,科威特繁华的市容及风光秀丽、碧水蓝天的海湾美景可尽收眼底。主塔下层的圆形球体,还是一个可容纳上百人就餐的豪华餐厅。游人可以欣赏塔下风光秀丽的科威特王宫和旖旎的海湾阿拉伯风光。

谈到塔群中的(右边)第二座球型建筑纯粹是个球型水塔,没有主塔上下两球中的那些功能。而只被用于蓄水。塔高147米,蓄水量为100万加仑,可供科威特王宫和科威特城市民使用。第三座形状与第一、二座造型不同,细长矮小,如埃及方尖碑,原来这不是水塔,而是一座灯塔。这个塔通过96个藏在墙壁内的聚光灯照亮主塔和二号塔,为黑夜增加了绚丽的美感,同时又能为过往海湾的各国船只起到照明导航作用。

陪同的主人介绍说,在科威特,过去那些低矮的房屋已被高90米的20多层住宅楼房所代替。在考虑安装供水设备时,必须设计一个高于大楼的蓄水池,以保证提供所需的水压。1979年,科威特水塔群建成,并在高147米处建有两个球型蓄水池,均高于科威特市内的所有建筑。

此时此刻,我们站在高耸入云的塔群下,看着这三塔并立,蔚为壮观,直插云天的科威特水塔,听着主人如数家珍的细致介绍,作为中国旅游者,更加理解了“科威特人民用大塔造就美化了自己的国家”的魅力。

埃及首都开罗著名的建筑方尖碑

开罗塔是现代埃及的产物,位于尼罗河畔,矗立在开罗市中心岛上,建于20世纪60年代,高18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水泥塔之一。(上图)它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象征翁巴黎一样,成为开罗的象征。开罗塔的下层入口台阶和塔基,都是用阿斯旺的花岗岩镶嵌而成的。塔的上部像是一朵盛开的莲花,再上面是一根尖柱,伸向天际。塔的上层设有饭店和咖啡厅。首层是饭店,可容纳约100位客人同时就餐。有趣的是,这里设有自动旋转装置,饭店能自动缓慢旋转,每半小时旋转一圈,客人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足不出户在30分钟的时间里,就可以临窗俯瞰尽情欣赏到开罗市区的美貌全景。塔的第二层是一座古色古香略带现代化装饰风格的咖啡馆,有100个座位。再上面是阳台,里面设有几部高倍望远镜,专供就餐的客人观赏开罗市容。

每当夜幕降临,夕阳西下现代化的聚光灯照射在尼罗河畔高高矗立的开罗塔上,整个塔身发出眩目的光辉,尼罗河水从两旁流过,景色十分壮观。

吴富贵教授与科威特华人华侨协会主席和部分成员在科威特大水塔下合影留念

王燕教授出席科威特独立日招待晚宴

王燕教授在科威特大水塔冰雕前留念

吴富贵教授拜访科威特驻华大使

吴富贵教授在科威特大水塔下与科威特朋友合影

伊拉克萨迈拉的螺旋塔

螺旋塔实景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饭店厨师用面粉、蜂蜜制作的螺旋塔

吴富贵教授在螺旋塔下

吴富贵教授在螺旋塔下

伊拉克萨迈拉螺旋塔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塔,阿拉伯国家的风景线 ——话说阿拉伯世界的斜塔和香塔》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