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中外专家热议“怒江减贫实践与乡村振兴”

2025-04-03 05:57 阅读量:2.6万+

华人号:全球视野

3月29日,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举行。在“共促乡村全面振兴 共谋现代化发展”的会议主题下,中外智库、高校、媒体等领域专家围绕“农文旅融合建设和美乡村”“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始终是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的行动派,为正在努力摆脱贫困的“全球南方”国家共享乡村高质量发展经验,携手推进国际减贫和现代化进程。

▲“农文旅融合建设和美乡村”专题论坛

农文旅融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乡村农文旅融合的深层价值,可以为乡村振兴释放土地、资金、人才要素活力,奏响和美乡村的协奏曲。

保加利亚驻华大使安德雷伊·特霍夫认为,云南拥有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民族交往交融等丰富遗产,蔬果和咖啡等农产品非常有名。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效益,改善人民生活,丰富本地文化。这种农村旅游能让游客很好地体会乡风乡愁,把人们与土地更好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人文交流和文化互鉴。

原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国霞认为,作为脱贫攻坚的实践者和怒江变化的见证者,三到怒江、二赴独龙,感受到怒江变化之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旅游业是乡村振兴和提振消费的重要途径,建议在探险旅游、休闲度假、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推动怒江农文旅融合发展,叫响“秘境怒江 户外天堂”品牌。

北马其顿驻华大使萨什科·纳赛夫认为,农业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收入来源。作为外交官有责任推动文化互学互鉴,鼓励不同的国家文化互相了解。农文旅融合发展要有全球思维和本地行动;提前布局和投资智慧农业;改进农村基础教育,教育是摆脱贫困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为子孙后代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怒江州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受益人代表郁伍林认为,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作为怒族“哦得得”非遗项目传承人,回顾了老姆登村发展历程,提出农文旅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探索出“文化传承+生态经济+村集体参与”的发展模式,为同样面临地理阻隔、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地区提供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教授、国际贸易与金融协会理事会理事蓬佩奥·德拉·波斯塔认为,绿色实践与大众文化在和谐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转化为每个地区可利用的资产。中国经历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农民在市场上提供产品和服务,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需要回归文化之根,这是农村地区和谐生活与平衡发展的先决条件。

大益集团董事长、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理事长张亚峰认为,怒江不仅是中国减贫实践的缩影,更向世界证明了团结协作与创新发展的力量。以大益茶为代表的中国普洱茶,将茶产业作为联结云南边疆发展与民族团结的纽带,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茶兴业、以文铸魂、以旅富农”的茶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认为,中国作为南方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典范,走出了一条和发达国家不同的城乡同步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当前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社会变革,代际乡愁记忆推动了乡村社会价值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正当其时。中国农业大学团队结合怒江地区资源禀赋,开展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实践,打造区域示范样板。

▲“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论坛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要有“金色”价值,更要有“绿色”颜值。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怒江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雪涛介绍了怒江以草果为重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经验,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独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草果全产业链条,构建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以联农带农、助农增收使更多农民享受更丰厚的草果产业发展红利,走出一条特色化、有计划、品牌化路子。

巴西中巴绿色生态合作领域专家道格拉斯·德·卡斯特罗认为,中国和拉美可以共同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战略,加强生态恢复,提高粮食安全,建设有韧性的农村经济。通过知识交流、技术转让和联合项目加强中拉农业合作,助力双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扩大“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项目合作是中拉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战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处长张继栋认为,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数字技术革命的双重驱动下,绿色服务价值链正经历结构性变革。语言服务是绿色服务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桥梁。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服务已成为支持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这就要求突破传统要素依赖,通过知识资本积累与技术适配性提升价值链。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印度尼西亚语教研室外籍专家汉迪·尤尼亚多认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印度尼西亚提供了宝贵启示。通过系统性政策改革和创新方法,中国展示了如何在保持文化真实性的同时,实现传统农业现代化并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数字平台直接连接农村生产者与城市消费者。中印尼两国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方面将会有更多交流与合作机遇。

中非中小农协会(加纳)副主席卡菲·塞克波认为,中国已经完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任务,并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扩大了贫困人口共享资源的可能性和可及性,中国模式是有效的、成功的,是非洲和其他具有相似问题的国家所需要的。希望非洲国家继续学习中国的合作理念,以富民工程减少地区冲突,与中国携手推动非洲发展。

北京中拉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立朝认为,绿色经济是中拉乡村振兴的共通语言。拉美国家正在积极推动能源、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而中国通过出口绿色科技产品、合作建厂和科技创新等方式,助力拉美绿色经济发展。中拉在绿色乡村振兴领域具有广阔合作空间,可以借鉴彼此经验,以云南怒江为案例,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副县长阳国兵分享了西畴县发展经验,当地凭借“西畴精神”,通过“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实现生态修复与脱贫致富双赢,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云南省农发(农垦)集团副总经理、首席合规官、总法律顾问李思军分享了中国与老挝减贫合作案例,承接中老两国第一个国家级罂粟替代发展综合示范项目,高标准建成老挝橡胶和农作物研究院,构建以农业产业带动禁毒和减贫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带动当地百姓年增收3亿元以上,用实际行动促进老挝经济社会发展,被老挝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奖”。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专题论坛

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数字技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中心理事长许庆琦认为,乡村振兴作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关乎5亿农村人口的福祉,是实现全体人民现代化的关键。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需要通过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只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才能实现真正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郭存海认为,数字技术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中国通过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自主探索结合,以数字技术助力农村脱贫与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中阿两国可在数字经济、数字治理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数字减贫新路径,不仅能助力两国减贫事业,还可为全球发展倡议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新动力。

南非林波波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南非公共管理协会主席戈塔索·布鲁斯利·谢伊从非洲中心主义视角下探讨南非长期贫困问题,认为以西方认识论为基础的发展知识无法为解决南非的贫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需要从本土经验进行概念阐释,采取综合方法来解决贫穷问题。研究结论指出,减贫研究的科学知识体系可以为整个非洲提供可持续的经验启示。

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陈祖建分享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福建实践。福建在国家战略引领下,积极实施数字基建、数字技术、数字生态和生态保护数字化四大策略,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为契机,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未来还将积极探索AI大模型进村、元宇宙拓界和构建数字乡村3.0等新模式。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吉色方森分享了凉山州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凉山州立足“一县一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通过电商直播、溯源体系和文旅融合,重构产销链条,提升品牌价值。未来,凉山州将继续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力度,实现从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的转变。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方认为,技术、资源、组织和观念是社区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数字乡村建设为完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体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对湖北“泉村”的案例考察,提出建立与数字技术变革空间相适配的社区能力,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可以带来更多乡村福祉。

本次论坛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外文局、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共同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参与承办,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参与协办。自2021年至今,怒江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届,成为全球减贫治理领域重要国际交流平台。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中外专家热议“怒江减贫实践与乡村振兴”》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毛里塔尼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