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斗志 心怀柔肠

——记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鑫

在执行岗位攻坚克难的14年里,原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现任大兴区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鑫,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善打“难仗”。他的经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生动印迹,也让更多人了解执行法官、支持执行工作。
执行工作,是将百姓纸上的权利兑现为实际的权益。面对执行法官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当事人反应往往较为激烈。
“赵鑫刚进入大兴法院时,就展现出他果敢机敏的特质。”回忆起14年前的往事,大兴区法院审管办(研究室)主任程立至今历历在目。
2011年春天,刚工作不满一年的程立与赵鑫接到了第一次执行外勤任务。
程立说:“当我们敲开被执行人所住平房的大门,说明要依法强制其腾退房屋时,立即招来一通恶骂。不一会儿,他叫来了一大帮人把我们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放话‘你们俩今天谁都别想走出这个院子!’”
在此危急情况下,年轻的赵鑫没有丝毫慌乱,他大声喝道:“谁敢动我们执行法官?我如果有意外,你们都脱不了干系!”
赵鑫的气势成功镇住了被执行人及其同伙,对方当即服软:“我们又没说要动你。”
“我们今天是来通知你们,你们有情况到法院来说。”随即,赵鑫和程立顺利脱身。
“事后我问赵鑫当时害不害怕,他坦然承认,‘怎能不怕,但执行工作就是要斗智斗勇’。我觉得,一名优秀的执行法官,就应当具备这种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品质。”程立说。

“就在去年,赵鑫带领我们执结的一起房屋腾退案件,也是我职业生涯以来最刻骨铭心的案件。”说起该案,大兴区法院执行局实施团队长王占军心中百感交集。
王占军告诉记者,此案的申请执行人刘石和被执行人李梅本是一对夫妻,二人育有一女,双方后因感情破裂而诉讼离婚,女儿时年约7岁。
“法院判决房屋归刘石所有,刘石支付李梅30万元补偿款。但李梅在经历了申诉、抗诉等途径后,仍然索要60万元补偿款。为了顺利执结此案,我们去李梅家做工作时,细心的赵鑫通过两个细节判断出执行工作的难点不在李梅,而在李母——一是李梅每说完一句话后,都会看李母的反应;二是李父把香烟藏在橱柜和地缝之间,抽烟时刻意躲着李母。由此,赵鑫当即提出,要将工作的重心转移至李母身上。”王占军表示,这一调整对后续的执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为了做通李母的工作,赵鑫带领王占军等团队先后去李家10余次,还主动联系了大兴区妇联的心理专家,一同做心理辅导工作。但没有取得效果。
王占军回忆道:“强制执行前,我们充分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并帮李家申请了过渡性住房。但强制腾房的当天,李母始终激烈反抗,对执行干警破口大骂并不断拳打脚踢,甚至两度‘昏厥’。”
见状,负责控制李母的大兴区法院执行局实施团队长孙佳欣立刻给赵鑫电话报告情况。
赵鑫得知后安抚道:“放心吧,她的身体状况没有问题,你们现在就把她送去医院体检。”
原来,在正式腾房前,执行经验丰富的赵鑫就已经考虑到“提前向他人了解李母身体状况”这一点,并纳入行动预案中。
听了这话,孙佳欣等现场执行人员立即将李母送去医院检查,随后确认其身体康健。
没想到,李母到了医院后清醒过来,继续反抗执行并持续辱骂执行法官。
赵鑫当即决定对李母采取拘留措施并处以罚款。这一决定,让此案顺利执结。
“此案得以成功化解,正是因为赵鑫及时调整执行工作重心、制定周密腾房方案、作出罚款决定等关键环节所作出的预判和决策。”王占军说。
此外,赵鑫刚柔并济的办案风格也令王占军感触颇深:“赵鑫特别提到,因为腾房现场一般较为混乱,为了更好地保护李梅的女儿,首先要尽量将执行时间安排在孩子上学或不在家期间;其次要派专人关注孩子,确保孩子人身安全,同时避免影响办案进度;最后腾房时,要专门派女干警为她单独打包好贴身衣物、生活用品和文具书籍。”
赵鑫表示,司法保护的是每一个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执行过程中,应当捍卫法律尊严、维护司法权威,坚持依法公正办案、加强善意文明执行。
“赵法官,我们刚刚拦下一名限制高消费的失信被执行人,你们快过来吧!”2024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在接到了首都机场公安局大兴机场分局航站区派出所民警的这通电话后,时任大兴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的赵鑫立刻带队动身前往机场派出所。
刚踏入大兴机场分局航站区派出所,赵鑫等人就看到一个30多岁的男性正蛮横地大声吼叫。
赵鑫一眼就认出,他正是东躲西藏许久的吴亮:“2023年吴亮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被依法采取限制高消费令,此后他就一直在刻意躲避执行。”
面对赵鑫等法官,吴亮神气活现地说:“我就是没钱,你们法院能拿我怎么样!”
顷刻间,赵鑫就看穿了他的“把戏”:“你口口声声说没钱,却有钱买机票和进行高消费,你这是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还违反了限制高消费令,我们要依法对你进行拘传并处以罚款!”说罢,赵鑫便让法警给吴亮戴上了手铐。
这让原本气焰嚣张的吴亮无地自容,他自惭形秽地用外套盖住了双手上的手铐。
在赵鑫等执行法官的劝说下,吴亮当场履行完毕了2.7万余元的债务并缴清了约2万元的罚款。

“我们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发现,部分被限制高消费人员会采用一些手段暗中购买机票乘机,以此逃避限制高消费令和执行。”
为了给这个漏洞及时打上“补丁”,赵鑫率先提出了大兴区法院执行局与首都机场公安局大兴机场分局共同建立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的新想法。“北京高院和大兴法院相关领导对此想法的肯定和支持,对促推想法落地、积极探索、规范完善等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024年4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大兴区法院和大兴机场分局的合力推动下,针对可疑人员,由大兴机场安检处核验身份信息并上报、由大兴机场公安出警拦截带离、由大兴区法院督促落实执行实效的“滤网”联控机制应运而生。据大兴区法院执行局执行指挥中心团队长刘朝介绍,联控机制建立以来,2024年共拦截限制高消费人员3000余人次。
“赵鑫提出的很多执行创新举措都非常务实,都是为了真正解决办案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刘朝提到,赵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法官是个良心活”。
刘朝说:“面对新情况新挑战,赵鑫从不回避,而是选择主动思考、迎难而上、直面问题。正因如此,他才总是能够快速找到具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赵鑫也常常激励一线执行干警:“不要怕困难,不要怕麻烦,任何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大家尽管往前冲,放心大胆干,我们给你们做好后盾!”
在赵鑫看来,“侠骨柔情”即是为民情怀,这是做好执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特质。

在涉未成年人民事执行案件类型中,探望权案件的执行,让许多执行法官头疼不已。
“离婚判决书里虽然都会写得很清楚,例如每月每周在什么时间和地点看望孩子,但是实际执行起来难度非常大,探望现场甚至可能会出现‘鸡飞狗跳’‘大打出手’的场景。”赵鑫告诉记者,“父母一方可能会因为积怨不满、不想被打扰新生活、希望孩子偏心自己、想抢夺孩子等复杂心态而不配合对方的探望,这些负面情绪宣泄到孩子身上,会严重损害孩子身心健康。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会由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
孙佳欣介绍:“这类案件涉及了家庭伦理、亲情和法律的三者激烈碰撞,导致我们无法按照常规强制手段去执行。为了给孩子们营造更加温馨的探望环境、着力解决探望权执行的痛点问题,赵鑫想到了与大兴区妇联合作。”
赵鑫随即与执行局、大兴区妇联的相关领导共同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法院和妇联建立合作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化解探望权矛盾纠纷。
在多方努力推动以及相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23年6月,大兴区法院与大兴区妇联共同搭建了名为“伴视家园”的探望中心,多部门多力量联合破解探望权案件执行难题。2024年大兴区法院借助“伴视家园”妥善执行了16起涉探望权案件,这些案子后续均无再次申请执行情况。
时年10岁的小女孩小彤,便是“伴视家园”建成后第一案中的孩子。
孙佳欣是此案的承办人。他告诉记者,小彤的父母诉讼离婚后,法院将小彤的抚养权依法判给了母亲,父亲则可以定期探望。但小彤从小跟随母亲生活,与父亲不太熟悉。父亲觉得探望存在困难,向大兴区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小彤母亲对记者说:“因为父亲不常陪在身边,小彤其实很缺乏安全感。每天晚上我们睡觉前,她都要在房门后栓一根大木棍,才能安稳睡觉。平日里,她对男老师等成年男性群体也比较抵触。”
了解到小彤的特殊情况,赵鑫与孙佳欣等办案团队成员商议后,决定将此案的探望地点定在“伴视家园”。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觉得‘伴视家园’这个机制特别好!那里的环境布置得非常舒适温馨,特意放置了很多玩具玩偶,充分照顾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还有区妇联的工作人员及心理咨询师和我们积极沟通,减轻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同时帮助我们化解矛盾。我能明显感觉到,在法官、妇联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孩子跟父亲相处得更加融洽了,并且愿意主动了解父亲、走近父亲;孩子父亲也变得更加成熟,他在有意识地学习如何当一个合格的爸爸。”小彤母亲说。
“赵鑫法官还主动开导我说,他也有一个女儿,希望我对孩子予以更加耐心地正面引导,并劝说我让孩子与父亲多接触,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说着说着,小彤母亲哽咽了,“那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其实我的心理压力很大。赵鑫法官的话对我触动很深,我听了觉得心里特别温暖。”
“妈妈,我想为赵叔叔他们做点什么。”当天回到家后,小彤主动跟母亲说,“我本来以为爸爸会对我很凶,但是今天有那么多法官叔叔、妇联阿姨在我身边,我觉得很安心。我们真应该感谢他们!”
于是,小彤为赵鑫和办案团队画了一幅彩色铅笔画——画中,赵鑫和执行干警的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小彤佩戴着红领巾,在熠熠法徽下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向执行法官敬礼。
小彤母亲欣慰地说:“现在,孩子比以前开朗乐观了很多。晚上睡觉用不着栓木棍,也不排斥男老师了。我真的特别感谢赵鑫法官和大兴法院的执行法官们,希望他们以后能继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众!”
孙佳欣感慨道:“相比于从前的法院执行战线的‘单打独斗’,赵鑫参与的‘伴视家园’‘机场滤网’等创新机制,都展现了他将执行工作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相结合、通过加强整合其他部门的力量来助力法院解决案件纠纷的工作思路。他的执行理念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值得我们学习。”
2016年起,我们就发现执行工作传统的“单兵作战”办案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案件量增长带来的工作压力,只有团队化运作才能激发更大效能。
由此,大兴区法院开始探索执行队伍团队化建设。我也率先组建了自己的执行团队。
为了把办案法官从繁重冗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救”出来,让办案法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办案本身,2018年,我提议成立负责全执行局查封扣押财产全流程处置工作的财产处置团队。这一提议获得了一线执行干警和相关领导的一致赞成。
此外,我积极创新执行管理模式,以“老带新”的方式让老法官集中精力攻坚“骨头案”,言传身教引领年轻法官快速成长;让年轻法官在事务性工作中熟悉流程、在处理简易案件的过程中建立信心。
随着执行队伍团队化办案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兴区法院目前基本建成了以速执团队、普执团队、恢复团队、裁判团队为“大梁”,以执行督促团队、财产处置团队、保全协助团队、集约事务中心为“支柱”的“四梁四柱”团队化运行结构。
我也会将深耕执行一线的工作经验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为推进法院执行人才建设贡献力量。
敢担当善作为的“执行高手”
记者第一次见到赵鑫,是在4年前的初夏。
彼时担任大兴区法院执行局实施团队长的赵鑫,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意气风发、雷厉风行。他在向记者讲述案件时,更多地是侧重于个案办理效果和办案技巧等。
时隔4年,赵鑫更加沉着冷静,他的目光也逐渐转向了更新执行理念、创新执行机制和加强人才培养。
始终不变的,是他的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在探索创新执行机制方面,赵鑫会充分考量多方利益。在新机制创设之初,为了切实提高效率、保证运行质量,赵鑫还会多次亲身体验新机制的全流程,促使手续流程不断规范和完善。
在赵鑫看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逃避执行的违法犯罪手段也在随之更新。赵鑫认为,应对此种情况的关键,在于打造更好的执行队伍,培养更多的执行人才。“只要把队伍带起来了,他们就能办好更多案件。”
赵鑫笑着说,希望培养出更多的“执行尖兵”:“我自己就是通过大大小小执行实战,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起来的。对于年轻的执行法官来说,在实际办案过程中,要像做面食一样,让自己在实战中充分地揉、摔、擀,不断磨练出攻克执行难案件的本领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胸有斗志 心怀柔肠》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辽宁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