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从审理一案到治理一片——上海二中院“治罪治理并重”刑事审判工作纪实

2025-03-30 12:53 阅读量:1万+

华人号:社会能见度

“袁法官,能不能再给我们提供一些纸质版白皮书?有些会员单位看到的是电子版,他们还是想有一个纸质的版本,来更好地研究电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问题。”

2025年初,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袁婷带领团队,再次走访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听取协会对白皮书的建议和意见。在会谈结束后,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高平提到了需要纸质版白皮书的事情。

他们口中的白皮书,指的是上海二中院联合辖区9家基层法院于2024年12月发布的《“治罪治理并重”刑事审判白皮书》,共分为电商经济类、金融经济类、电信诈骗类、交通及执法类4个专题,对类案犯罪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建议。

其中,袁婷和团队负责的是涉电商企业网络犯罪案件审判白皮书。近年来,上海市电商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成为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时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社会治理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从2021年对一起网络贩毒案的审理算起,袁婷和团队便踏上了涉电商企业网络犯罪案件刑事审判“治罪治理并重”的道路。

从研究此类案件总结规律、向涉案电商企业发送司法建议书,到通过数助治理应用场景深化研究课题、赴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调研,再到撰写此类案件审判白皮书,袁婷和团队在上海二中院分管院领导的指导下,持续思考、探索如何用司法服务参与社会治理。

202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召开刑事审判工作视频会议,强调“维护安全稳定坚决有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主动,民生司法保障不断强化,治罪治理并重一体做实”。白皮书的撰写和发布,正是上海二中院贯彻最高法部署安排的生动实践。

上海二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郭伟清表示,上海二中院将以此次白皮书发布为契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携手辖区法院推进刑事治理现代化,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电商平台售卖的“聪明药”

上海二中院对涉电商企业网络犯罪案件的重点关注,始于该院二审审结的一起网络贩毒案。

2019年8月,孙强(化名)在使用某二手交易平台时,发现了一个售卖药品的链接。这个链接不同于其他售卖非处方药的链接,没有标明药品的名字,只显示卖的是“聪明药”,并声称药品的货源为印度。

孙强在网络上搜索“聪明药”,发现这种药品名为阿莫达非尼,其有效成分是一种名为莫达非尼的神经兴奋药品。孙强还得知,莫达非尼是我国严格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是用于治疗发作性嗜睡病等疾病的一种觉醒促进剂,不仅达不到所谓的提高智力的效果,还具有成瘾性。于是,他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了情况。

很快,公安机关通过侦查确定了卖家李芳(化名)并将其抓获,同时查获一盒净重13.56克的阿莫达非尼。根据李芳的供述,其丈夫王刚(化名)在印度工作,利用工作便利将几盒阿莫达非尼带回国。之后,两人商量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发布药品售卖链接,并向5人贩卖牟利。

2020年11月,检察机关起诉李芳,指控其涉嫌犯贩卖毒品罪。两个月后,一审法院公开审理此案。李芳当庭表示对伙同王刚向多人贩卖阿莫达非尼的事实无异议,但其辩称主观上不知道贩卖的是毒品。

检察机关出具的证据显示,李芳到案后曾供认,其意识到阿莫达非尼是违禁品,故选择查得不严的某快递公司邮寄该药品。此外,警方出具的证据显示,李芳与多位买家的相关聊天记录中多次提及“风险高”“违禁”“管控”等字眼。

根据现有证据,一审法院认为,李芳主观上具有贩卖毒品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贩卖毒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最终,一审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李芳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李芳不服一审判决,于2021年5月上诉至上海二中院。李芳表示,其认罪,原判量刑过重,请求从轻处罚。承办该案的上海二中院刑庭法官孙晔告诉记者,上海二中院经审理查明,一审法院对李芳的定罪正确,审判程序合法。二审量刑考虑到阿莫达非尼具有药品和毒品的双重属性,莫达非尼跟海洛因的折算比例较低,李芳不专门贩卖精神药品、积极规劝丈夫回国、在二审期间认罪态度较好、家中还有两名未成年子女需要抚养等情节,酌情对其从轻处罚。

2021年12月,上海二中院对该案作出终审判决:以贩卖毒品罪依法判处李芳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6000元。

两份司法建议书堵漏洞

虽然对上述网络贩毒案的审理告一段落,但袁婷注意到,李芳利用某二手交易平台的审核漏洞,通过使用伪装性的行业黑话和在图片中夹杂文字水印来逃避监管,这可能并非个案。

“近年来,我国的毒品犯罪情况总体向好,传统的毒品犯罪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但涉新型麻精药品的成瘾性物质犯罪逐年上升。在办理这起案件时,我们也进行了案例搜索,发现在很多类似的案件中,犯罪分子都通过线上平台销售毒品。”袁婷说。

为什么在线上平台已经采取很多监管措施的情况下,犯罪分子仍然能够利用平台漏洞进行非法交易?这引发了袁婷和团队的思考。

袁婷和团队梳理了上海二中院及辖区法院近三年来审理的20余件此类案件,发现该二手交易平台存在明显的审核漏洞。他们先是对卷宗材料作了数据研究,随后将行为人的交易环节进行分阶段拆解和类型化分析,最后对比平台的监管措施,寻找平台可以改进的地方。

袁婷介绍到,这些非法交易的隐蔽性非常强。犯罪分子不仅在邮寄毒品时会使用虚假地址,还会借用别人的账号登录平台,交易双方在聊天时,除了使用暗号、黑话,还可能开一个设置访问权限的虚拟房间,甚至使用具有“阅后即焚”功能的聊天软件。

为进一步预防和打击犯罪、强化网络交易环境治理,袁婷和团队整理研究成果后提出加强规则设置、加强事后惩治等8条具体的司法建议,并于2022年12月向涉案二手交易平台发送司法建议书。

不久后,该二手交易平台复函称,针对司法建议书中提到的问题,其将通过多种方式完善管控措施。“比如,将风险词同步添加到样本库,主动搜索类似的关键词图片,通过文本算法、拼音识别训练进一步识别变形词、同音异形词等。”袁婷说。

司法建议书取得初步效果,但袁婷和团队并未止步于此。2023年,上海法院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数助治理应用场景的建设来用好司法大数据。

在接到建设数助治理应用场景的任务时,袁婷和团队又想起了此前对网络贩毒案的研究。他们认为,电商企业的大数据来源比较丰富,法院也可以将分析后的数据成果反哺给企业,研究涉电商企业网络犯罪案件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选题。

袁婷和团队整理数据后发现,2023年,上海全市涉电商企业网络犯罪案件上涨趋势明显,同比增长148%,出现了虚假宣传、刷单炒信、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亟须引起关注并妥善解决。

其中,一起犯罪分子利用爬虫软件窃取客户快递数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让袁婷印象深刻。

“他通过网上购买的爬虫软件,窃取某快递公司问题件的客户信息,然后将信息出售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该案可以与下游案件形成产业链,犯罪分子拿到客户信息后,就可以实施诈骗了。”袁婷说。

2024年3月,袁婷和团队完成涉电商企业网络犯罪案件数助治理应用场景的决策报告。上海二中院将该报告呈送上海市有关部门,助力电商企业发展。

有了决策报告作为参考,上海二中院刑庭于2024年6月到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进行专题调研,随后向该协会发出关于强化电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司法建议书。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对此回函称,将与司法部门紧密合作,打击日益猖獗的黑灰产业犯罪活动,共同推动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袁婷还意识到,涉电商企业网络犯罪案件涌现出犯罪场域多元化、犯罪手段多样化等特征,涉及更大层面的问题,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打造“治罪治理并重”刑事审判的上海样本

2024年7月,上海二中院在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召开辖区刑事审判工作片会,各区刑庭法官在交流中发现了共性问题:因区情特点,每个区的刑事审判工作都面临着某一领域大量的案件。

上海二中院刑庭庭长罗开卷回忆,大家当时在片会上讨论到:杨浦区近年引进了7000余家平台企业,涉平台“薅羊毛”犯罪案件较多;青浦区是全国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有诸多涉快递物流行业犯罪案件;宝山区是上海市工业园区集中地,重型货车交通量不断攀升,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体现了该区案件的特点……

怎么实现主动服务大局,从源头上减少刑事犯罪数量,护航区域高质量发展?罗开卷建议可以联合各区法院,结合本区特点出台一本刑事审判白皮书。由于此前有相关的研究基础,袁婷和团队将负责白皮书中涉电商企业网络犯罪案件审判部分的撰写。

罗开卷的建议很快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各辖区法院的支持。通过此前确立的辖区刑事审判监督指导五项工作机制,上海二中院牵头推进白皮书撰写,充分发挥“统”的优势;白皮书由各院专业审判团队进行分工撰写,踏实完成“落”的职责。

其中,上海二中院刑庭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团队负责人李杰文带领团队,撰写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审判部分。他们一方面梳理了上海二中院及辖区法院近三年审结的5000余件案件,总结此类案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一方面走访社区,与中老年人聊天,了解他们被骗的经历,进而撰写此类案件的成因分析和治理对策。另外,罗开卷还与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反诈中心进行多次对接,帮助团队将此类案件的一些最新特点写入白皮书中。

“怎么把白皮书做好,怎么发挥它的最大效能?加强调查研究,多到社区、相关行业部门走访调研,这是很重要的,也是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一项工作。”罗开卷说。

在如何确保入选白皮书的案件定性准确、量刑适当上,上海二中院也对辖区法院进行了指导。罗开卷称,例如,在帮信罪案件中,把信用卡借给“卡农”的人,在诈骗分子将钱款打入卡中后申请挂失信用卡,再把钱款据为己有。这种犯罪行为应该被定为盗窃罪还是侵占罪,存在很大争议。针对此类案件,罗开卷在与刑法专家学者进行反复讨论后,对辖区法院给予了个案指导。

经过5个月的精心制作,上海二中院和9家辖区法院通过“1+9”模式合作撰写的《“治罪治理并重”刑事审判白皮书》在2024年12月发布。白皮书一经发布就受到广泛关注,上万人次在上海二中院微信公众号上阅读、转载,并留言希望获取白皮书资源。

在白皮书发布会现场,多位行业协会代表、专家学者,均给予高度评价。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明亮说,白皮书表明,上海二中院及其辖区法院已经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实现“治罪治理并重”司法理念的具体路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治罪治理并重”刑事审判的上海样本,助力犯罪治理现代化,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添砖加瓦。

从面向单一企业的司法建议书,到面向社会公众的刑事审判白皮书;从解决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老问题”,到直面新业态、新领域带来的“新挑战”,上海二中院探索出了一条“从审理一案到治理一片”、从案件治罪到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我们以前的工作更多的是怎么惩治犯罪,现在我们要从单纯的治罪向‘治罪治理并重’的理念转变。治理往往是从案件本身引发出来的,通过治理可以防患于未然。我们可以把刑事处罚手段和非刑事处罚手段有机结合,助力完善社会治理政策,为中国式现代化作贡献。”郭伟清说。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从审理一案到治理一片——上海二中院“治罪治理并重”刑事审判工作纪实》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