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文博日历丨十块石头,为何被称作“中华第一古物”

2025-03-28 17:00 阅读量:6.6万+

华人号:陕西侨联

故宫博物院里

藏着十块其貌不扬的“石头”

没有青铜器的威严

没有瓷器的精美

却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

它们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今天,一起认识秦石鼓

战国人的“石刻朋友圈”

石鼓,形似圆鼓而非乐器

而是一组花岗岩刻石

2000多年前

秦人在十面鼓形巨石上

刻下十首四言诗

记录君主的游猎盛景

▲銮车:秦公乘坐着高贵华丽的銮车,车马驰行欢快流畅

▲汧殹(yì):汧河清澈,游鱼跃出水面,似与猎队共舞

▲霝(灵)雨:一场突来的山雨,淋湿了猎手的铠甲,却添了诗情

这些文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更是汉字演化的“活化石”

作为大篆向小篆过渡的典范

字形既有甲骨文的古朴

又初显小篆的规整

被誉为“篆书之祖”

▲石鼓文“作原”拓片

唐代书法大家

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

都惊叹于巨石上篆文的“古妙”

清代书法家吴昌硕

更是临摹石鼓文数十年

提炼出“金石气”

一笔一画皆是文明的基因密码

一部跨越千年的“国宝漂流记”

十面石鼓,每一面重约1吨

如此庞然大物

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

石鼓的存世史

堪称一部惊心动魄的“国宝漂流记”

▲而师,记述秦公的述志诗

唐初,它们被发现于陈仓山(今宝鸡市石鼓山)

却被当作“破石头”遗弃荒野

安史之乱中,石鼓被草草埋入黄土

官员谎称“已毁”

战乱平定后,韩愈上书疾呼

终使九面残存石鼓移置凤翔孔庙

(当时“作原”一鼓已失踪)

然而唐末战火再起

庙内所藏的九面石鼓也被盗窃一空

▲作原,记述在山上整修原地的场景

北宋司马池任凤翔知府时

苦寻数月找回九面石鼓

后金石家向传师执着追踪

在一田舍中找到失踪的“作原”鼓

它早已沦为用来舂米的石臼

宋徽宗痴迷石鼓文

命工匠用黄金填充字痕

却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兵剔金弃石

▲吾车,记述了秦公出猎的情景

抗战时期

故宫人独创石鼓保护之法

先用纸把有字的部位糊起来

然后用麻绳缠紧,再用厚棉被包裹装箱

再用稻草棉花塞紧

石鼓跟随故宫文物南迁16年

躲过长沙空袭、重庆潮湿

行程逾万里

最终安然穿越炮火

▲吾水,叙述秦国国力强盛,太平安宁,水道清平

从唐代荒野到故宫展柜

十面石鼓带着先秦的诗

刻下文明的坚韧

石鼓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文明的血脉,藏在代代人的坚守中

文人的千年“追星史”

石鼓的传奇

不仅在于承载的文字本身

更在于它点燃了历代文人的赤子之心

唐代元和年间

诗人韩愈见石鼓被弃于荒野

愤而写下《石鼓歌》

诗中“如此至宝存岂多”

字字泣血,呼吁朝廷予以保护

▲马荐,记述打猎而归时路遇之情景

北宋苏轼得见石鼓拓本,如遇故人: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

残字如谜,却让他甘愿伏案钻研

其弟苏辙更是从残缺文字中

悟出“无用之用”的道理

以为无用百无直,以为有用万物祖。

为文化传承作出最诗意的注解

▲吴人,记述虞人为秦公献祭而奔忙

明代文人对石鼓的吟咏达到高峰

李东阳、焦竑等诗人均留下诗篇

这些“衍生的”诗作

让石鼓从冰冷的石头

变为带有温度的精神符号

▲田车,记述秦公及随从登原游猎的盛况

抗战时期,石鼓南迁的壮举

被称作“守护文脉的长征”

这与韩愈诗的呼吁跨越千年共鸣

而如今,古老文字正通过

科技与人文的双重接力

续写新的故事

石不语,自有山河回声

它们见过烽火连天,也见过盛世华章

承受过刀削斧凿,也沐浴过文人墨香

每一道裂痕,都是历史的年轮

每一笔篆书,都是文明的回响

本文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 魏微娜

审校 | 王祎瑾

编委 | 王霄鹏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文博日历丨十块石头,为何被称作“中华第一古物”》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侨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