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18:10 阅读量:3.1万+
华人号:健康之路一踩足就痛
走路都变成了煎熬
跟痛症
这个无声的困扰
让人们忍受着难以言喻的痛楚
跟痛症,是足跟周围区域疼痛病症的总称。其发生往往与过往足跟部伤害、过度行走、突然剧烈运动、体重过重等息息相关,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典型的疼痛模式:
落脚时疼痛——行走稍许后缓解——持续行走后再疼痛。
1.跖筋膜炎。跖筋膜是人体脚底的一层重要组织,像一根厚厚的弦,帮助支撑脚弓。它从脚跟(跟骨)的一侧开始,延伸到脚趾。如果跖筋膜承受的压力超出它能够忍受的范围,就可能出现炎症和退化,最终导致跖筋膜炎。当跖筋膜不断承受过多的压力时,就会收缩,造成脚跟部位不适。为了应对这种疼痛,身体可能在脚跟积聚钙盐,形成骨刺。疼痛主要出现在脚跟底部和足心区域,有时会向跖筋膜的远端扩散,体检时可发现整个跖筋膜都有压痛感,尤其是在跟骨结节内侧区域。如果被动将脚趾向上伸展或脚踝向上弯曲时,疼痛可能会加剧。高弓足和扁平足等情况更容易得跖筋膜炎。
2.跟下纤维脂肪垫炎。跟下纤维脂肪垫位于脚跟底部,主要由纤维和脂肪组织组成,年轻时弹性很好,可以有效地吸收震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弹性会减弱,脚跟就失去了保护,容易出现疼痛。长时间走路、负重或者体重突然增加时,容易导致此部位出现疼痛,压痛点位于足跟正中点靠后一些的位置。特别是早上刚起床的时候,脚刚落地就会感到明显的刺痛,经过活动后,疼痛会逐渐减轻。
3.跟骨滑囊炎。跟骨区域有三个滑囊,负责减轻摩擦和压力。如果这些滑囊受到过多的压力和摩擦,就会发生滑囊炎,导致疼痛。长期穿着尖头鞋子或脚部结构异常,都会增加滑囊受伤的风险。当滑囊发炎时,可能在脚跟上方形成一个红肿的部位,甚至会传导给跟腱。此外,随着炎症的加重,受影响的区域会变得更加肿胀、热痛。在慢性情况下,这些滑囊可能会变成结缔组织,难以恢复。
4.跟骨高压症。跟骨高压症是由于脚跟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血液在跟骨区域滞留,从而引起疼痛。疼痛通常在晨起走路时最为明显,并且在脚跟的内外侧和脚掌底部会感到明显的压痛。在病情初期,抬高脚跟并休息可以明显缓解疼痛。如果长期存在,可能需要手术来减轻跟骨内的压力。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推荐一种叫“钻孔减压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1.拉伸训练。通过拉伸跖筋膜和相关肌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每天分组练习,比如每次拉伸20秒,每组20~30个,或者每次持续拉伸3分钟,每组5个。每天安排3~5组。
2.选择合适的鞋子。穿着柔软的鞋子可以有效减少对足跟的冲击力,进而起到缓震的作用。
3.热敷或中药泡脚。热敷或使用中药泡脚可以舒缓筋络、促进血液循环并减轻疼痛。
4.减肥。通过控制体重以减轻足跟的负担。
5.药物治疗。在急性期,口服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如非甾体抗炎药和中成药,这些药物具有消炎和止痛的作用。同样,消炎止痛软膏的涂抹或在患处贴上膏药也是可行的治疗手段。有固定压痛点的,可行封闭治疗。
6.理疗。如超声波治疗,可以减轻疼痛;康复手法,如足底筋膜松解术,也是治疗选项之一。针灸和小针刀治疗也有良好的疗效。
7.手术治疗。当上述治疗方法均未能显著改善症状时,可以考虑采用外科手术,如关节镜微创手术,这种技术通常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被选用。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徐光辉/文
来源:福建省级机关医院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