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安阳:聚焦“四高四争先” 奋力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

2025-04-02 21:56 阅读量:3.6万+

华人号:豫头条
 
聚焦“四高四争先” 奋力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
一渠六十载 丰碑耀千秋

渠水奔涌
60年渠水奔腾
见证了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今年是红旗渠通水60周年。60年来,红旗渠由一项水利工程嬗变一种民族精神,彰显它的神奇与美丽。它是一座丰碑,高耸在太行山巅,又屹立在人们心间;它是一条“人工天河”,流淌在太行山腰,又是一条精神长河,融入民族血脉;它是一部史诗,铭刻在太行山崖,又烙印在一代代逐梦者的身影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战略博弈竞争激烈,面对与60年前如出一辙的技术封锁与打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仍然需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畔讲的那样,“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
为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在全国持续掀起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的热潮,安阳市精心策划推出红旗渠通水60周年系列活动,全方位、多维度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让红旗渠精神焕发持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既是对艰苦奋斗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又是对60年发展成就的立体呈现,更是以精神火炬照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庄严宣示。

通水庆典
60年精神传承
书写了“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的生动注脚
20世纪60年代,10万林县儿女高擎“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旗帜,手握钢钎铁锤,奋力劈山凿石,历时10年在千仞绝壁间开凿出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将“十年九旱”的贫瘠之地变成丰饶沃土,创造了“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人间奇迹。
在这场气吞山河的伟大实践中,红旗渠超越了水利工程属性,镌刻了中华民族“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丰碑,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周恩来总理曾深情说道:“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时深刻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太行山巅到人民大会堂,从建设工地到外交场合,红旗渠精神早已突破地域界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的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红旗渠精神犹如永不停歇的渠水,这跨越一甲子的精神接力,正激荡着亿万中原儿女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续写新时代的“出太行记”。

凌空除险
60年沧桑巨变
绘就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壮丽篇章
红旗渠不仅是一条石砌水渠,还是一条生命之渠、生态之渠、精神之渠、文化之渠。红旗渠的水,不仅滋润了林县54万亩良田,更以独特的精神魅力,润泽了百万安阳儿女苦尽甘来的心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安阳人自强不息建设美丽家园。从1965年红旗渠总干渠通水至今,林县从当初的一座小山城变成现在的县域经济百强县,安阳市生产总值从当年的4.3亿元提升至248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5元提升至20876元,人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精神之渠
时至今日,红旗渠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红旗渠精神也烙印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愈发璀璨夺目。在生态功能方面,红旗渠累计引水超130亿立方米,促进粮食增产40亿公斤,彻底改变了林州的干旱面貌,林州市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红旗渠入选“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名单、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教育功能方面,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殷切嘱托,将红旗渠精神列入党员干部“必修之课”、青少年“必读之书”,打造涵盖13大类90余门课程的“红旗渠精神+”特色课程体系,红旗渠干部学院承办各级各类班次8899期,共培训47.6万人次,红旗渠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打造了全国一流的“红旗渠精神”教育培训品牌。在文化功能方面,我市加强红旗渠精神阐释和宣传推广,央媒宣传报道安阳数量2023年、2024年连续位居全省第一,每年到红旗渠研学的中小学生超百万人次,外国驻华使节代表团、党政领导干部视察团等一大批海内外学员来安感悟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跨越民族、国界的精神符号。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红旗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永在”。今天的红旗渠,既是灌溉万亩良田的“生态水脉”,又是涵养千村万落的“文化根脉”,更是涌动创新活力的“经济动脉”。叩问初心方不负未来,我市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四高四争先”,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全力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作出安阳积极贡献。

红色传承
渠富林州:
小山城变身县域经济百强县
60年前,苦难催生斗志,信念铸就丰碑。
60年来,精神引领发展,实干创造辉煌。
红旗渠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个精神符号。在新时代背景下,林州市正在让红旗渠精神这一“传家宝”焕发新的生机。
林州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创业四部曲。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20世纪80年代,林州人民走出太行,奔赴全国,承揽建筑工程,饱了肚子,换了脑子,走出了致富的路子,闯出了“中国建筑之乡”的响亮牌子。20世纪90年代,建筑大军回乡创业,兴办乡镇企业,成就了“十八罗汉闹中原”的美谈。进入新时代,林州市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精神立市、产业兴市,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幸福生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红旗渠视察以来,116万林州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创造了振奋人心的新业绩。林州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跃升全省第四位,红旗渠经开区跃升中部地区第八位,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等称号,成就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实践典范。

渠润心田:
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近年来,安阳市始终扛牢“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重大政治任务,不断提高红旗渠精神的思想教育力、精神凝聚力和价值感召力,全力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
一是坚持精神引领。大力实施红旗渠精神传承工程,抢救性挖掘保护红旗渠史料档案,采访了1000名红旗渠建设者,形成修渠人采访视频资料700余份,高标准建成红旗渠精神史料博物馆,设立“红旗渠精神奖”,大力表彰为新时代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推动红旗渠精神成为安阳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和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
二是广泛深入宣传。成立专题宣讲团,持续开展宣讲1900余场、受众13.6万余人次,红旗渠精神走遍大江南北。组织“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走进5个省(市)10所高校、吸引约15万名青年学子参观学习。加快创作红旗渠精神主题文艺作品,理论专题片《从延安到红旗渠》获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类一等奖,《问渠》《如许》等一大批艺术精品网络走红,电视剧《红旗渠》提名飞天奖和金鹰奖。
三是聚焦立德树人。将红旗渠精神作为青少年“必读之书”,大力推进红旗渠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开发红旗渠精神校本课程40余种,整合红旗渠精神营地等12个研学教育基地,吸引全国100多万青少年来安研学,红旗渠精神营地被评为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培育4万余名少先队员成为“红旗渠精神讲解员”,形成“青少年讲、青年传、全社会学”的立体化传承格局。坚持科技赋能,建设“红旗渠精神”元宇宙剧场,通过沉浸式体验感悟红旗渠精神、锤炼精神品质。
四是强化干部培训。将红旗渠精神纳入党员干部“必修之课”,先后承办8899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干部培训,47.6万名党员干部接受红旗渠精神洗礼。2024年,外国驻华使节代表团、越南党政领导干部视察团等一大批海内外学员来安感悟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日益成为跨越民族和国界的精神符号。

渠畅水通:
保障“生命渠”稳定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60年来,安阳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治水方针,赓续伟大红旗渠精神,用使命与担当统筹做好护渠用水文章,着力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全面打造现代化灌区全国试点。目前,红旗渠已累计引水超过130亿立方米,灌溉农田4700余万亩次,促进粮食增产40亿公斤。
一是强筋壮骨焕发新面貌。红旗渠通水以来,我市先后投资6.2亿元,实施了四轮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技改与现代化改造,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年节水1200万立方米。我市坚持建管并重,在全国开灌区安全评估的先河。430余名护渠员日夜奋战在一线,查隐患、保畅通、护安全。60年过去了,红旗渠功能从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增至工业供水、生态补水,三千里渠道纵横成网、奔流不息,工程肌体更加强健、灌区本体更加安全、效益发挥更加充分。
二是数字孪生驱动新引擎。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我市围绕来水预报、需水预测、配水预演、水量调度等核心要素,通过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建模,上线运行了红旗渠数字孪生平台,为红旗渠灌区装上了“智慧大脑”,实现大水漫灌到精准灌溉、人工管理到智慧管控,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价值。数字孪生系统全部投用后,红旗渠用水申请时长将由2天缩短至2小时,每万亩灌溉面积只需2名专管人员,灌区管理手段更为先进,运行维护更加高效。
三是深化改革激发新动能。在水价改革方面,我市建立健全分类分档水价、超额累进加价、节水奖励、精准补贴等制度机制,激发了节水内生动力,促进了工程良性运行。在水权改革方面,我市统筹全市引漳三大灌区用水指标,动态调整红旗渠引水流量,最大限度兼顾保障灌区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年均增加引漳水量5000万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引水量提升20%。
四是南水入城回应新期盼。红旗渠通水,让林县人民实现了“有水吃”的梦想。进入新时代,安阳市委、市政府回应西部群众新的期盼,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投资15.95亿元,在太行山区打通隧洞13.13公里,铺设管道37.67公里,三级加压泵站接力抬升275米,让丹江水跃上太行山,建成了南水北调西部调水工程。安阳市再添一条新时代“红旗渠”,林州人民喝上了甘甜的南水北调水。

渠促文旅:
精神之渠从国内“流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视察时指出:“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我市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推介、整合文旅资源、打造品牌特色上下功夫,文旅融合深入发展,线上线下圈粉无数,红旗渠连续多年热度不减,安阳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
一是坚持扩容提质,让更多的人能来红旗渠看看。全面构建铁路、公路、航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高铁交通枢纽全面建成,沿太行高速公路安阳段全线通车,安阳红旗渠机场直飞6座城市,服务旅客超7万人次,最大限度缩短了游客与红旗渠的时空距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全面提升旅游要素保障,打造“红旗渠人家”民宿品牌,各类民宿超过1000家,客房达到1.5万间,为游客创造条件、打开空间。投资近20亿元完成红旗渠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实施红旗渠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解决了旅游高峰堵点、难点问题。投资5亿元打造红旗渠·太行山大型实景演出,将于2025年4月5日正式公演。
二是丰富文旅业态,让来了的人感到值得一看。深度挖掘城市资源,串珠成链,将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与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结合起来,围绕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殷墟等,规划“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精品线路。坚持“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全年无淡季”的思路,开发研学游、红色游、山水游、航空游等热门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体验。精心研发“青山绿水红飘带”“红旗岁月”“红旗力量”“中国精神——红旗渠精神永在”“以红旗渠读懂中国”“红旗渠颂”等25个系列350余款文创产品,打造“天河开物”红旗渠文创品牌,为游客提供带得走的红旗渠记忆。2024年,我市接待游客8497.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6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6%、14%。
三是创新传播形式,让线上游客更加向往红旗渠。红旗渠文化旅游推介会走进北京、天津等国内城市,以及德国柏林、韩国首尔等国外城市,永不过时的精神之渠从国内“流向”世界。我市录制的《沿着红旗渠听故事》,通过短视频自拍、第三视角记录及航拍镜头,生动再现红旗渠精神,抖音话题“红旗渠旅游”播放量突破2.5亿次。红旗渠馆藏陈列品全部高清数据采集、全国联网,让更多人了解红旗渠、向往红旗渠,掀起对红旗渠的关注热潮。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安阳:聚焦“四高四争先” 奋力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捷克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