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10:07 阅读量:4.7万+
华人号:留学海外最近中美之间的关税摩擦闹得沸沸扬扬,中方对美所有进口产品加征125%的关税。而在一天前,特朗普已经喊出对华关税提高至125%,后又飙升至145%。某种程度上来说,中美贸易已经事实上冻结。
而在4月9日本周三,教育部发布了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因美国俄亥俄州通过高等教育法案,其中包含涉华消极条款,对中美高校提醒广大留学人员近期赴美有关州学习时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增强防范意识。
据说当天就有某国际高中家长和顾问表示放弃申美了。
虽说前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斯坦福UCLA等美国名校留学生签证被吊销事件,背后的原因多是酒驾、超速、打架等犯罪记录,并没有网上传得这么可怕(最新有中国留学生打赢官司恢复签证)。
我们的专栏作者早期美本留学生,AP历史名师,也是一个国际校孩子的妈妈向怡霏直言“说不担心都是假的”,“身边同行家长都在讨论中美关系,恐慌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重塑留学与国际教育呢?在她看来,留学作为价值投资,其内核已从"对美适配"升级为"全球链路布局"。
作为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对于中美可能的贸易“脱钩”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我们所熟悉的全球化时代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构成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对经济繁荣黄金时代的温暖记忆;而这种瑰色的记忆,正在迅速塌陷。
许多中产甚至高净值家庭,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感到迷茫,他们面临的不仅是家庭的经济投入的不确定性,同样也面临着,长达十年二十年孩子教育投资的不确定性:我们规划身份,安排孩子上国际学校,将家族的未来增长部分地投资于美国的教育和经济体系当中,是否仍然明智呢?
事实上,许多高净值人群对中美两个经济体同时下注:在国内发展事业,在美国为未来铺路……这些选择,造就了过去二十年国际化学校的蓬勃发展;而两大经济体的“脱钩”,或将“二选一”的选择摆上牌桌。
在近年的大众舆论场中,认为选择国际教育的家庭是在“被割韭菜”,甚至还有更刺目的指控,字字诛心。
当下的中美贸易摩擦,是否会更加加深这种偏见?当我们为家庭的未来以大量资金和心力做出决策时,如何考量大环境的变化?
这样的一个危机时刻,保持冷静思考,是一种价值投资时需要的智慧。
当特朗普“加征104%关税”的新闻爆发时,毫无疑问,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正在经历一个改变历史的时刻。
在许许多多的分析中,有一种观点是值得我们深思: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使命和内部改革任务;当美国被美债高利息,工业空心化,财富不均所困扰的时候,中国也同时被国内消费不振,生育率降低等问题拖后腿。
过去二十年,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重塑了全球产业链格局,更在微观层面重构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系。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出口占GDP比重从20%飙升至2006年64%的峰值,其"世界工厂"的定位使得英语能力、国际商务规则、对美国价值观的熟悉,成为全民的价值投资方向——电子厂的流水线工人收工后学英语想要出人头地,义乌小商品商贩观望美联储加息周期,新东方托福培训班常年爆满的现象,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在此背景下,中产家庭的教育投资呈现出鲜明的"对美适配性":
海淀家长疯抢高费用的藤校科研项目的同时,金融机构将常春藤学历作为MD晋升隐性门槛;
甚至连体制内中学,都有不少曾开设过"北美学术写作"等选修课,研读过境外教材。
这种价值取向的巅峰,体现在2015年胡润报告:中国80%的亿万富豪选择将子女送往美国,张朝阳、李彦宏等海归精英的财富神话更强化了"留美-高薪-阶层跃升"的路径依赖,仍在延续这套价值评判体系的生命力。
回到当下的现实:中美两艘经济大船,在并不遥远的未来,或许将会解开对彼此的依赖,无论是以“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的方式。
因此,在时代大背景下,家庭在对留学的价值投资也势必需要调整。“大力出口赚美元为先”的思维方式,十年前或是上下一致的共识;而近期的关税反制,明显对曾经的共识做出了调整:对美出口重要,但可以往后站。
而与美国的“脱钩”进程,将不可避免地,将世界其他经济体纳入到价值投资的视野中。当宁德时代在墨西哥建厂遭遇政策变局,比亚迪东南亚供应链受地缘政治冲击,新一代留学决策也需要战略转向。
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某光伏企业主,不再送子赴美读金融,转而考虑去欧洲更有学费低历史悠久的高性价比学校,读拉美研究+西班牙语,为家族企业布局阿根廷锂矿储备人才;跨境电商新贵,或许考虑让孩子学习东盟法律,布局企业在东南亚的物流管理。
这些"市场前置型留学"可能性,也许不会离留学行业太遥远了,同时揭示着新逻辑:全球化红利从"赚美元"转向"控链路",教育投资也将演变为企业出海的前锋。
出国留学与国际教育,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势必不会消失,也不一定会衰减;然而,关于出国留学和国际教育的共识,是时候重塑了:世界不是只有中国和美国,还有无数我们没有建立认知和找准机会的地方,等着去探索。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广阔,名校不等于藤校和清北,内卷是一种必须吗?当我在欧洲进行家庭旅行时,这个问题扑面而来。
八月初的艳阳下,法国中产家庭开着他们的经济型本地产汽车,车顶绑着褪色的冲浪板,后座塞满三明治和冰镇葡萄酒。他们用晒得发红的胳膊肘支在车窗上,哼着歌驶向度假海滩;他们的年度带薪假期,预计将持续三周到四周,直到八月底才结束。
这一幕让我感到文化冲击的同时,会让我想到在工厂挥汗如雨从未坐过飞机高铁的同胞,想到哪些尽力“提升一分干掉几百个竞争对手”的近视率高达百分之七十的青少年。而当欧洲工人在罢工争取每周四天工作制时,我们却将“人效比”推向了极致。
而一些家庭追求的藤校录取或QS100的排名,甚至部分家庭不择手段通过“保分保录”,目的都是获得美国顶尖教育资源,从而在毕业后,获得中美塔尖生态位的入场券——这些疯狂赌注背后,是愈发狭窄的上升通道:十年前清北毕业生平均手握7,8个offer,如今顶尖投行MD岗位的竞争,则已经是几千个候选人抢一个岗位,迫使年轻人不得不用更高的学历杠杆撬开更小的机会窗口。
从校园到职场的“卷”,部分人的心态,是要在有限的社会财富分配中抢到一个好位置——这依然是一种“抢蛋糕”而非“做蛋糕”心态。
直言不讳地说,当部分毕业生和他们的父母,愿意高额付费在大厂“挂个实习刷简历”,普通企业却很难招聘到踏实学习的应届生,这何尝不是一种“偷懒式内卷”:打破头抢个好位置,接下来占住位置就好。
这样的心态,在经济格局相对稳定的时期也许是稳妥的,但“穷则思变”,在时代巨变的当下,航行转向,价值投资的目光将会被投向那些未充分开发的领域:
面向欧洲的出口和电商;
东南亚的供应链投资;
非洲的消费市场;
中东的基建项目;
甚至中国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业……
这些潜在的机会,也许比不上美国市场那样财大气粗,势必需要更多耐心精耕细作,又势必要有敢于开拓的“卷自己”的精神,在混乱中踩出一条路来。
这几天以来,作为局内人的家庭和业内人士问的最多的问题是:留学美国,还值得吗?
在这个问题里,既有对近期美国政府学生签证不确定性的迷茫,也有对中美关系长期不确定性的犹豫。
作为十八年前的美本“留子”,经历过“上升-狂热-退潮”的美本留学周期,自己孩子在国际学校低年级入学,我且谨慎地做出以下判断,仅供参考。
👉 对于已经快要完成美式教育路径的学生,美本留学的道路可以继续走下去。
褪去社交媒体舆论场中的狂热情绪,美国并不是铁板一块,不同党派,地区,年龄性别种族团体有不同的政策偏向,学界与美国企业界、金融界对于大国竞争有不同的利益关联,“混乱是上升的阶梯”,已经投下的筹码,不妨再拿一段时间看看,免得动作变形,反而自乱阵脚。
变局是确定的因素,但怎么变,以怎样的政策开展,中美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个体的学生和家庭,惟有在微观上:规划好自己的学业计划,结合家庭实际情况,管理中长期移民的预期,稳步链接在美国的人际与利益网络。
在历史上,美国几经乱象,但它的底线在那里,仍是全世界在资本投资和教育回报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对于孩子在低年级,或并不打算将美国留学作为唯一选择的家庭。很有必要从中长期的角度,结合中美大环境的未来预期做出理性判断。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根据家庭的未来事业规划,转向欧洲或者东南亚布局,更为明智。如果孩子年龄和学习潜力允许,考虑学习一门第二外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或法语),作为对其他经济体潜力的投资。
而对于计划归国发展的留学生家庭,在下一个十年,国内一定会将提振内需作为重点工作,一揽子的刺激消费政策,将加大对生育、医疗、娱乐、旅游方面的投入,这些新增长点都需要大量视野开阔的人才。
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不缺乏机会,缺乏的是抓住机遇的人。
「 写在后面的话 」
在中美格局重构的时代洪流中,全球化红利正从单向依附转向多元竞合。留学作为价值投资,其内核已从"对美适配"升级为"全球链路布局"。贸易“脱钩”倒逼教育决策回归理性:既需审慎评估地缘风险,更应开拓新兴市场机遇。
历史证明,危机往往催生新航道——无论是东南亚的产业转移红利,还是国内消费升级蓝海,都呼唤着敢于跳出旧范式、拥抱新思维的开拓者。
当塔尖竞争日趋内卷,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以动态视角重构教育投资,让个体的成长轨迹与时代转型同频共振。
毕竟,每个历史转折点最稀缺的,永远是那些能在不确定性中锚定方向的人。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