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9 10:57 阅读量:9万+
华人号:《港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在传统的广州家庭,阿妈还会告诉你:“食以汤为先”。阿妈们未必明了多少医理讲究,却深得“药食同源”的奥妙:或依时序变化择鲜而食,或根据家人体质禀赋加减调和,选用道地的岭南食材,煲出一盅盅不仅美味还有养生功效的“秘制靓汤”,成为岭南中医文化的一个鲜明注脚。
数千年来,中医智慧与岭南文化持续交融,不仅渗透在细微的生活中,更在一位位岭南医家的创新开拓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岭南医学,发挥着治病救人的重要作用。
岭南中医流派有什么特色?岭南人的饮食习惯与中医药文化有何关系?本期报道中,广州日报访学团拜访了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和他的大弟子广东省名中医林丽珠教授。在两位名家的引导下,访学团走近岭南中医,探寻这一方水土上的中医文化奥秘。
【本期大家】
周岱翰 国医大师、当代中医肿瘤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终身教授,开拓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倡导“带瘤生存”。
林丽珠 广东省名中医、全国“最美医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区域中医肿瘤治疗中心负责人。
【访学团成员】
周洁莹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昕宏 马来西亚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留学生
【对话大家】
参照古人经验,提出“带瘤生存”理念
访学团:中医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周岱翰教授(左二)、林丽珠教授(左三)与访学团成员交谈。
周岱翰: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我们国家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它涵盖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中国古代科学成果,是历代医家在认识生命、自然以及防病治病中所形成的原创的、独特的、极具生命力的医学体系。其临床效果经过长期检验、广受认可,发展至今已成为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先进医学。
中医博物馆
林丽珠:中医的理论基础深深植根于中国哲学中,强调整体观、辨证观、平衡观,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认识论。中医自古还注重人文关怀,强调“大医精诚”。这些理论同样适用于临床,所以我们经常跟学生讲既要看到“人生的病”,更要关注“生病的人”,医病医人医心。
中医药学有三次大的飞跃
访学团:有说法认为,中医是古老的传统医学、经验医学,讲究传承,好像跟科学、创新不沾边,两位老师怎么看?
周岱翰:中医除了特别重视传承,也很注重创新。中医药学在历史上有三次大的创新飞跃。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几百年奠定了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出现了《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在此之后又诞生了《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一批重要的医学论著;第二次是在宋、金、元时期,特别是金、元时期出现了四大医学流派,包括刘完素的火热论、张从正的攻邪学说、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和朱震亨的养阴学说,打破了经方一统天下的局面,各家学说蓬勃发展;第三次是清末民初,中医学的有识之士开始吸收和融合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知识,衷中参西,推动了中医药学的现代化进程。
周岱翰教授为专栏题字:“中华医药 博大精深 立德树人 格物致知”。
现代医学把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集纳成其所有,近两百年来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事实上这些自然科学的成就也是全人类的,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吸收这些成果,倡导衷中参西,兼容并蓄,才成就今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
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
林丽珠:正如周老提到的,中医一直在与时俱进。当前国家明确提出建设健康中国,要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我们中医人在传承中创新性地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理念,以人为本,将预防关口前移,更关注病人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以开放包容、和谐共赢的态度去衷中参西。比如在肺癌的治疗上,针对现代医学放化疗以及靶向、免疫治疗带来的耐药、副反应,以及容易产生的复发等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难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循证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理论和方法,牵头制订了《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等,也是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用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更好地服务百姓。
林丽珠教授(中)为访学团成员演示养生汤水做法。
访学团:现在治疗肿瘤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多,但人们依然“谈癌色变”。周老作为岭南中医肿瘤学流派的重要奠基人,很早就提倡“带瘤生存”,如何理解这种理念?
周岱翰:肿瘤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3000多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就出现了“瘤”字。中医以前将肿瘤多归纳到痈疽疮肿一类。
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想方设法治疗肿瘤疾病,也走过一些弯路。比如,过去对肿瘤的研究和治疗以“杀灭肿瘤”“治愈率”为主要治疗目标,治疗方法也多针对局部病灶,以手术放化疗和药物等对抗性手段为主。但局部病灶切除了,还可能复发、转移;即使有了新的靶向、免疫治疗药物,还可能产生耐药,特别是很多患者一查出癌症就已到中晚期,治起来很棘手,生活质量差,生存期也有限,所以容易“谈癌色变”。
大师看诊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我们发现肿瘤是伴随人类进化过程而产生的疾病,癌细胞是无法完全被消灭的。1997年我写了《肿瘤治验集要》,参照古人“带疾终天”“治病留人”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带瘤生存”的理念。这个理念不是只盯着“人得的病”、一味强调消除肿瘤,而是更关注“得病的人”,在治疗过程中更加以人为本、积极进取——当病人身体条件允许时,便多用一些去癌消瘤的治疗手段;若病人身体比较虚弱,则采取一些更务实中庸的治疗策略,扶正补虚,尽量维持患者正常的生命功能。
其实“带瘤生存”的理念跟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的治疗理念是一样的,通过药物控制是可以实现长期带病生存的。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把肿瘤定为慢性病,我们提倡的“带瘤生存”的理念得到了更充分的肯定。
更新治癌理念
林丽珠:虽然现代医学有手术、放化疗、靶免治疗等诸多手段,但临床上还有很多中晚期患者的肿瘤无法根治,有些术后复发率还比较高,以肝癌为例,早期术后复发率高达60%以上。周老更新治癌理念,不以完全杀灭肿瘤为唯一治疗目标,倡导“带瘤生存”。特别是对于一些无法根治的癌症患者,控制局部肿瘤的“祛邪”过程中往往容易“伤正”,出现毒副反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们找准切入点,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祛邪而不伤正”,且能“减毒增效”,减轻副作用、延缓耐药,协同提高疗效,使病人活得更长,大家才不会一直“谈癌色变”。
林丽珠教授为专栏题字:“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大家指路】
食疗养生有讲究“四气五味”要调和
周岱翰教授和林丽珠教授师徒都是地道的岭南人,他们不仅在中医肿瘤学领域颇多建树,在岭南中医食疗学方面也很有研究。早在1988年,他们就出版了全国第一本中医肿瘤食疗学专著,很快便销售一空。后来,该书二版三版相继面世,师徒俩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增加了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副反应的调护等章节,指导患者有的放矢,药食同治,提高疗效。
“中医食疗学源远流长,从现有资料估计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周老介绍说,我们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具有治疗作用的食物,既可作为食物,也可作为药物,因而自古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宗”的说法。
靓汤凉茶有助治未病
以老火靓汤为代表的岭南食疗文化,与岭南这方水土的特点密切相关。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南方生热”“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阐明了岭南地区多热多湿的特点。湿热太盛,容易困阻脾胃,影响消化,导致食欲不振。另一方面,岭南地区气候温暖,生物、植物品种多样,也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岭南人自古便会就地取材,选一些“药食同宗”的食材来调理身体。比如,史料记载“岭南之地,暑湿所居,粤人笃信汤有消热去火之效。”
“这正是中医‘三因制宜’辨证施食的生动体现。”周老解释说,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黄帝内经》强调“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来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式,食疗也不离其宗。“不只靓汤,还有凉茶,也是在岭南特殊的地理、气候、水土、人文中孕育出的特色。”周老说,“通过靓汤、凉茶,有针对性地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从而起到养生治未病的目的,这种传统也体现了中医‘中和’的理念。”周老补充道。
喝茶
“除了煲汤,作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饮食调理更好地养生防病呢?”访学团成员替很多广州街坊问出了他们最关心的话题。
“对普通人来说,日常清淡饮食,多选用应季的食材,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合适的。”林丽珠认为,如果想通过食疗养生,除了周老提到的“三因制宜”、辨证施食的大原则,还要用好食材的“四气五味”。“四气”是指寒、热、温、凉,也称中药的“四性”,使用得当可纠正人体阴阳的偏差,比如《黄帝内经》中讲“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就是通过药食的寒热偏性来帮助身体恢复阴阳平衡;另外,在日常的食材选用和搭配上,“四气”也要与“五味”搭配得当,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这“五味”指的就是辛、甘、酸、苦、咸。中医讲“五味入五脏”(注:中医的“五脏”不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脏腑,强调的是脏腑的功能体系),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按不同季节,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宜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宜省咸增苦以养心。
那么冬季时节喝什么汤更滋补呢?林丽珠推荐了一款老少咸宜的清补汤——五指毛桃淮山玉竹鸡汤,并应访学团邀请,现场进行示范讲解。两个小时后,一煲香气四溢的靓汤出炉,访学团成员们品尝后都忍不住点赞。来自马来西亚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留学生谢昕宏赞叹道:“太好喝了!寒假回去我要照着煲给妈妈喝。”
【访学心得】
毕业后打算回国做中医
广州中医药大学马来西亚籍留学生谢昕宏
我来自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人家庭,祖籍是广东梅州,我是家族中在马来西亚生活的第五代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时候,我会去中医馆看中医,从而产生了兴趣,因此选择来中国学习中医,目前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四年级学生。毕业后,我计划回国做一名中医师,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在这次访学中,我有幸与两位大师进行了交流。通过前辈的讲述,我进一步发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平衡观之美。而岭南中医肿瘤学流派“带瘤生存”的理念更使我印象深刻。
这次我还跟着老师学煲广州靓汤,一一了解各种食材的性味,加深了我对中医养生文化顺应四时、天人相应等理念的认知。喝汤的时候,我想起了马来西亚的“肉骨茶”,这种药茶是华人先辈们下南洋创业时为了祛湿防病研究出来的,其中也蕴含着中医药文化的影子。
中医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我希望自己像老师们一样保持一份医者仁心,学好中医,以后把中医知识带回马来西亚。
【养生汤方】
五指毛桃淮山玉竹鸡汤
【食材】老母鸡1只、五指毛桃50克、干淮山50克、玉竹30克、蜜枣3个、生姜3片。
【做法】老母鸡洗净切块飞水,用冷水冲洗沥干;砂锅中倒入适量清水,放入以上食材,加盖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左右,揭盖调味,即可食用。
五指毛桃淮山玉竹鸡汤
【功效】五指毛桃又名南芪,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的功效;淮山健脾益肺;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蜜枣养血安神;生姜温中散寒去腥。
【适用】这道汤方补中焦脾土,很适合脾虚人群食用;食材性味都比较平和,适合一家老少分享。
出品/江永忠、许芳
策划/赵东方、邱敏、余靖、翁晓鹏
统筹/汤新颖、张毓、翁淑贤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翁淑贤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视频制作/广报G视频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