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看到即疗愈——防御方式自评量表解读

2024-12-25 21:24 阅读量:3k+

华人号:正念疗愈Wendy

感谢您参加“爱有边界——亲密关系冥想训练”五日团练课程!

在12月26日热身课之前,请您完成DSQ(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防御方式自评量表问卷。

下面,我将对这个量表做简单介绍:

通过了解自己的防御机制,我们可以反向的去推演自己压抑了本我的什么冲动,什么欲望。本我的冲动欲望非常重要,因为欲望是生命最真实的火焰。通常情况下,我们有对爱的渴望,对安全的渴望,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如果养育环境不足够安全,不能够回应我们的渴望,渴望就容易转换成失望,被压抑,不允许自己去觉知,也有可能转换成愤怒,用攻击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超我的要求,我们自我会去防御原始欲望中不能被满足的部分,这个防御过程就是防御机制的形成过程。

防御方式问卷(DSQ)是由M. Bond(加拿大)于1983年编制的一种自评问卷。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两次修订。现介绍的是最后一次修订的问卷。此问卷的目的是能收集较完整的防御机制资料,它适用于正常人及各种精神障碍。DSQ量表的目的是全面测查个体的防御机制特点,包括不成熟的到成熟的防御机制。

DSQ共包括88个条目,涉及比较广泛的防御行为,分为4个分量表:
1.不成熟防御机制:具体包括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和躯体化;
2.成熟防御机制:具体包括升华、压抑和幽默;
3.中间型防御机制:具体包括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消耗倾向、期望;
4.掩饰,指受测者为了制造较好的社会形象而不能如实做答的倾向。

如果个体心理防御机制比较弱的话,有可能会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容易进一步发展形成各类心理问题。该量表很多心理问题都会用到,你可以通俗简单理解为,它相当于提供一个心理方面的“免疫力指标”。

 

在结果中,均分的数值越接近9即应用某类机制的频度越大,其掩饰度则越小。

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完成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请大家对照自己的结果查看每一项的含义。请您特别关注分值大于5的因子:

一.不成熟防御机制:

投射(projection):

把自己所不承认、不接受的冲动或感受,从内心分离外化出来,将其归于(赋予)别人或外部世界。

投射者并未完全放弃现实检验,不会对自己投射的心理内容深信不疑,因此不属于妄想性投射。同时,与“投射认同机制”不同,投射者只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或感受加诸于他人,但并不会施加特定的心理人际压力而要求对方承认或接受。从宽泛意义上说,人类所能感知的世界,其实都是内在主观世界的投射。

被动攻击(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

指当事人通过从事某种愚蠢的、无效的、甚至挑衅性的行为,间接地(通过被动性的)或直接地把应该针对别人的攻击性,转而表达在自己身上。此种防御多见于孩童及受虐者。

被动攻击包括那些会引发别人愤怒和导致自己失败、拖延或疾病(至少初起时)的行为,也包括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而从事某种愚蠢的、自找罪受的或挑衅性的行为(譬如,学校或家庭教育中观察到的“坏孩子”举动),或者为了避免处于竞争地位而将自己扮成小丑。

潜意显现/发泄(Acting Out):

把潜意识愿望或幻想付诸行动,以避免忍受痛苦与体验焦虑,但其后果却有往往适得其反。许多时候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见诸行动。

为了避免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感情渴望而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违纪性或冲动性动作和“发脾气”。

抱怨:

抱怨型指将自己的过失归于客观原因,以推卸责任,减轻内疚。

幻想:

用白日梦的方式来逃避现实,减轻痛苦。

分裂(splitting):

分裂也称割裂,指对自己或内在客体(表象)进行分割体验,将其分割为“全好”和“全坏”的两部分。分裂使自我整合成为一种不可能,对自己对他人均难以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认知。

退缩(withdraw?):

撤离社会接触及人际情境以获得自我保护,并改变自己的意识范围和力比多投注方向,用沉溺于内心的想象来替代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退缩的明显弊端是妨碍个体去积极寻求解决人际问题的方法,以至于当事人严重脱离社会现实。但退缩的主要功效在于,它能使个体在较少启用别的扭曲现实的防御机制(譬如妄想性投射)的情况下,启用创造性的想象,来规避心理压力,并获得内心慰藉。

躯体化(somatization):

个体所体验和陈述的躯体症状。自以为患了某种躯体疾病并为此寻求医学帮助,但各种检查并不能发现相应的躯体病变,一般认为这是个体在心理社会应激作用下的一种表现形式。躯体化是用躯体(躯体化)症状来表达心理现象。

 

二.成熟防御机制

升华(Sublimation):

将社会反对的或不接受的冲动以社会可接受的、浪漫的或创造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不会改变冲动的本质与指向,这就是升华。

升华与投射、置换有很大的不同:在投射时,个人的感情(例如,愤怒)被归因于别人。在置换时,个人的感情虽仍被承认为自己的,但是被重新定向于较不重要的或安全的对象,而且往往没有了满足感。但在升华的时候,感情被承认、被修改、并被定向于比较重要的人或目标,所以会产生适应的本能性满足。

压抑(Repression):

压抑是这样一种心理过程:驱逐或阻断无法接受的想法或冲动,使其无法进入意识,从而导致这样的结果——感情或情绪留在意识之中,而观念或内容却被控制在意识之外或者而被忽视了。

幽默(Humor):

在某种困难或令人尴尬的情境中,发现戏剧性或讽刺性的元素,来减少不愉快的感受。表现为,既明显地表达了某种危险的、冲动或冲突性的观念和感情,但却避免了使自己或别人感到不舒服。

幽默允许个体和事件保持一些距离和客观性,使个体可以思考到到底发生了什么。某些游戏和滑稽的退行行为,都属于幽默。

三.中间型防御机制

这是在“自我”机制进一步成熟时期发展的防御机制,开始于儿童期,在儿童能逐渐分辨什么是自己的冲动、欲望,什么是实现的要求与规范之后,在处理内心挣扎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制。

反作用形成/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将某种无法接受的愿望或冲动转化为与它相反的表达形式,其结果是,所表现出的行为与某种不被接受的本能性冲动正好相反。这种防御机制主要指在话语和行为上采取与自己内心愿望相反的方式进行表达。也包括:当某人希望照顾自己时却明显地去照顾、关心别人,“恨”自己真正喜欢的某人或某事物,或者“爱”自己所恨的竞争对手或自己不喜爱的职业等等。

反向形成者总是口是心非或者言不由衷,与其说这是情感的两极调换,不如更精准地说是在通过反向行为(恨)去否认自己的另一种情感(爱)。

解除(deactivation):

指的是通过拒绝意识到或者回避使人感到痛苦的思想、感觉或冲动,从而减少焦虑和内心冲突。

解除的特点:1.否认现实:个体可能完全否认某种情境的存在或其重要性。2.逃避问题:选择不去面对或承认令人痛苦的事实或情感。3.忽略事实:对明确的、现实的情境保持无视或冷漠的态度。

解除作为一种防御机制,通常是无意识的,并且常常在面对某些无法应对的压力或冲突时自动激活。

制止/压制(Suppression):

也称抑制。虽然意识中产生了想释放本能获取满足的冲动,但在意识或下意识中却作出予以推迟采取行动的决定。

压制实际上是一种克制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一线希望感,把已经认识到的不舒服感受尽量地缩小,在困难面前挺起胸膛、想方设法予以推迟而并不回避。使用压制心理机制的人是这么说的:“我明天会考虑这件事情的”,第二天ta也确实记得考虑此事。

不同于无意识的压抑(Repression),制止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个体知道他们在暂时抑制某些情绪或想法,并打算在适当的时候再处理这些问题。制止并不是完全否认或逃避情感,而是将情感推迟到更合适或安全的环境中再处理。

回避(Avoidance):

通过躲避令人痛苦的情境、情绪、记忆或冲动来减少焦虑或内心冲突。回避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并且在短期内能减轻心理不适,但长期来看,它可能会妨碍问题的真正解决和个人的心理成长。比如说:行为回避(Behavioral Avoidance):通过改变行为或行动来避免痛苦的情境;认知回避(Cognitive Avoidance):通过改变或忽视某些思维方式来避免痛苦的想法或记忆。情感回避(Emotional Avoidance):通过抑制或忽略情感体验来避免痛苦的情感。

理想化(idealized):

把某种全能控制、无所不能、完美或近乎完美的人格特征归于他人,并与之建立亲密关系,以此避免自己体验到无能、无助或其他消极情绪。理想化有时也指自我理想化。

与之相反,贬抑是与理想化相反的心理防御机制。当事人通过贬低、否认他人的价值或自己与该客体的关系的意义,避免让自己体会到被拒绝的挫败感或被抛弃的沮丧,或者避免自己体会到针对他人的某种强烈的情感欲求。

假性利他(Altruism):

当利他行为作为防御机制出现时,属于“假性利他”,指通过替代性、建设性为他人服务,从而本能地使自己感到满足或获得价值。表现为让自己服务于他人的需要,而且似乎超越了自己的需要。

利他行为可以为自恋性需求服务,但同时也成为一个人获得巨大成就和对社会做出建设性贡献的来源。它包括良性的建设性的反向形成、慈善行为,以及对别人的报答性服务,但不包括迎合或讨好。

伴无能之全能(Omnipotence with Impotence)/全能控制(omnipotence):

相信自己具备主宰、掌控、影响环境与他人的超能力,并以操控、摧毁、战胜他人为存在感的原始体验。

在“原处自恋”中,婴儿一开始是与这个世界处在“心理等同”状态的,即外部世界源于内心。当他们感到寒冷,而养育者也恰好读懂了他们的意思,并及时给予温暖,这对于前语言阶段的婴儿来说,就会认为自己具备控制外界的神奇力量,能够随心所欲地得到满足。尽管这种全能幻想是不切实际的,但又是个体心理发育所必须的体验。

成人身上适当保留的一丝婴儿期全能感,是产生胜任感、效能感的基础。不过,当一个人无时无刻都在渴望全能感受,愿意将所有的经历都归功于自己无限强大的力量,一味追求并享受这种全能控制的美妙滋味,而将现实和伦理抛之脑后,他就达到了病态全能的标准。

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

情感隔离,将本能冲动和情感从感知觉中剥离开来,或者将观念与情感状态分隔开来,以避免引起情绪与情感上的困扰。某些情况下,隔离掉的可能不仅仅指情感,也包括认知、观念和记忆。当使用全面隔离后,不仅情感体验消失,情感内容也将不在意识之中。

情感隔离是一种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类似于“精神麻痹”。

同一化/认同(identification):

又称仿同或同一化,它指通过变得像某一个对象(模仿)而内化那个对象的人格特征。其中“认同”强调的是人格特质的选择性内化,而“同一化”则强调了当事人对来自外部评价或期待的彷同。

从心理防御的角度说,认同能够极大地缓解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人际紧张与焦虑。同样地,认同在人格发展中也能起到非防御性的功能,它是个体成长的必然。依据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个体的自我意识(self)便是建立在 “异化性认同”基础上的。

否认(Denial):

无视感官信息,否认一个外界事实,但并不涉及内心感受的改变。否认是一种认知上的自我麻醉,以此对抗难以接受的外部事实,以维护一种存在感,或者避免体验到的空洞、虚无与自罪感。

与压抑不同,否认的对象是外界现实,但基本上不影响或较少影响到伴随这个现实的内心感受。也就是说,尽管当事人否认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外部事实(她不可能死),但其内心感受却没有改变(我感到悲哀)。所以,否认不同于压抑,压抑是对内心感受的改变而不是对事实的否认,压抑内心感受的一个例子是:“真的,我没有发怒”。

否认也包括,通过幻想方式制造出某一个人的替身,特别是对于已经失去的某人亲人,当事人仍然坚信对方以另一方式存在。

交往倾向(Affiliation):

是一种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系、寻求支持来应对压力和情绪困扰的防御机制。它能够有效地帮助个体减轻心理负担、提升应对能力,同时增进人际关系,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和压力管理策略。

消耗倾向/抵消(undoing):

通过说明、澄清或做相反的事情,来努力地消除由以前的言论或行为所带来的性的、攻击性的或其他羞耻性的意义。它与幽默结合,常常表现为某种神经质的自谦、自毁、自残言行,以减轻某种心理冲突、焦虑和人际紧张与压力。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减轻心理不适,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问题的积累和情绪的压抑。

抵消也可以被看成全能控制的一种理智形式,尽管个体能够通过自我反省去感受到这种全能控制不切实际,但仍会幻想通过这一防御达成某种神奇的效果。

期望(Anticipation Defense):

个体期望能够预见未来可能引起焦虑的情境,并提前考虑这些问题。通过提前预见,个体能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做好应对准备。既采用积极应对策略,也可能带有一定的焦虑成分,试图通过准备来平衡未来的不确定性。使个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未来的焦虑,但可能过度关注潜在问题。增加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防御机制可以缓解焦虑,但是它使人看不到真实的状况,对人的心理健康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严重歪曲了对现实的认知,对心理健康弊远大于利,成熟的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则是利大于弊。

在年纪小的儿童中,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是正常的,成年人过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往往表示心理有障碍。

 

应对策略:

1. 首先允许自己看到常用的防御方式。

2. 反省在防御的背后有哪些欲望和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3. 深刻反思这些欲望和需求是否与原生家庭或创伤有关。

4. 尝试EMDR 眼动脱敏身心重建疗法治疗创伤。

* 眼动脱敏再处理 (简称EMDR )又称“眼动身心重建法”是由弗朗辛·夏皮罗在1990年代创建的心理治疗方式。其作法是让心理创伤患者再去回想令人不悦的回忆,而治疗师给予双侧刺激,例如让眼睛左右移动,或是手部敲击。英文全名是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这是一种可以在短短数次晤谈之后,便可在不用药物的情形下,有效减轻心理创伤程度及重建希望和信心的治疗方法。可以被减轻的心理创伤症状包括「长期累积的创伤痛苦记忆」、「因创伤引起的高度焦虑和负面的情绪」,及「因创伤引起的生理不适反应」等。因接受EMDR治疗而可以建立起的正面效果,则包括「健康积极的想法」及「健康行为的产生」等。

* 创伤体验被作为一种精神负担存储于患者的大脑某个部位,并由患者通过内心体验到(或解离),与此同时,语言中心的活跃可能会受到抑制。对于所发生的事情,患者很难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这使得大脑对创伤体验的处理变得更加困难。

EMDR的理论认为,通过特定的眼球运动(也可以是声学或触觉刺激)进行的双侧刺激,使得大脑两个半球有机会进行同步,功能失调的创伤经历也可以在内部得到重组。创伤记忆和负面资讯常被储存,凝滞在大脑右半球的身体知觉区,使大脑本身的调适功能和健康的神经传导受到阻碍,因此造成了想法上的执着和知觉、情绪上的不适。在这样的情形下,让双眼的眼球有规律的移动,可以加速脑内神经传导活动和认知处理的速度,使阻滞的不幸记忆动摇,让正常的神经活动畅通。此外,参考在睡眠期间的REM阶段 ,其中发生强烈的眼睛运动,这可能与日常体验的增加的处理模式相关。

* 可以确定的是,相比行为疗法,EMDR只需要其不到50%的治疗时间就可达到同等的改善目标。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看到即疗愈——防御方式自评量表解读》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匈牙利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