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小羊羔撑起大产业 智能大棚科技感十足!来看脱贫村里新气象

2025-02-23 04:11 阅读量:2.3万+

华人号:社会万象

央视网消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曾经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今,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摘帽后,临夏州坚持在特色优势产业上做文章,让已脱贫村从治标走向治本,从摘帽走向振兴。

“雨水”节气刚过,甘肃临夏州东乡县的布塄沟村就迎来了一场降雪,海拔1900米的沟壑梁峁上,很快被白雪覆盖。41岁的马哈比布早早来到上班的养殖场。马哈比布上班的养殖场是去年10月份建成投用,现在羊存栏超过2000只,这样的养殖场村里有六家。养殖规模的壮大,离不开村子通路和通水两个先决条件。

让“吃水”“行路”不再难

布楞沟村自然条件恶劣,年降水量仅29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1490毫米。过去村民要到十几公里外的洮河取水,雇车拉水成本又高。为解决“吃水难”问题,2013年2月底,布楞沟村人饮入户工程开工建设,仅用四个月时间就将发源于太子山的河水通过管道送到村民家中。同年3月,布楞沟村石化路开工建设,两个月的时间,一条20多公里长的水泥硬化路建成,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

通路通水后,村子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折红二级公路穿村而过,成为村民前往兰州市和临夏市区、东乡县城的快速路;56户村民从破败的土坯房统一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布楞沟小学、村活动中心、便民超市等一应俱全。2014年,布塄沟村全部脱贫。

立足优势产业基础 求新求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要立足本地优势产业基础不断求新求变。这几年,除了不断有新的养殖场建成投用,技术赋能也颠覆了布塄沟村传统的养殖模式。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养殖场可以做到基础母羊同时受精,同时产羔,精准管控。

现在,布塄沟村所在的东乡县,羊饲养量达到266万只,从事养殖的群众达4.2万户,占全县农户的79%。春节过后,在这家位于东乡经济开发区的食品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忙着将新鲜的羊肉切割、串串。这家企业提供就业102人,大多是通过易地搬迁来到附近的村民。

与此同时,临夏州继续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羊全产业链。2024年,临夏州新改建牛羊规模化养殖场122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374个,全州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19万头、1132万只。完善的产业链条加上市场的积极开拓,共同构建起临夏州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让这片土地焕起新的生机与活力。

湖北孝昌:智能大棚“种”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湖北孝感市孝昌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陡山乡江河村是当地的重点贫困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村子在2018年实现全村脱贫。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产业升级,村里建起了全环境智能温室大棚。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着给蔬菜进行整枝抹芽、盘枝挂绳等田间管理。

智能大棚科技感十足 百余种蔬菜春管正忙

记者来到陡山乡江河村的智能大棚里,工人正在忙着绑扎吊绳,为的是让土里的彩椒苗能沿着吊绳生长,获得更充分阳光和生长空间。彩椒对面已经长得更大一些的蔬菜是小番茄,那个区域的支撑吊绳已经绑好。工人们正在进行盘蔓操作,也就是将番茄新长出的茎盘在吊绳上,保证它们能够直立向上生长,保证番茄更好更多的挂果。

在记者的右手边,工人们正在收获已经长好的苦苣,并且同时种下新的水芹菜幼苗。这个操作和我们熟悉的土地种植完全不同,轻轻一提,整颗苦苣就采摘出来了。在刚种完苦苣的地方,可以直接将水芹菜的幼苗整个插进去。一拿一放,感觉完全不像在种菜。因为这些蔬菜的生长并不依靠土壤,而是这些管道里的营养液,俗称“水培”。再看种植架后面很像“桌子”的蔬菜种植床,上面种的是奶油生菜,它们也是靠的水培。和刚才的操作一样,工人们一边收获已经成熟的生菜,一边将新苗直接种下去,完全实现无缝衔接。农技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生菜生长周期比土地种植更短,因此产值更高。

“智慧大脑”种菜 脱贫村的“高产密码”

在这个大棚里的蔬菜有种在地里的、桌上的、架子上的,还有种在袋子里的,甚至走廊顶上的,整个10万平方米的大棚现在已经种了100多种蔬菜。通过大棚里各处的监测设备,这里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实时被监测,农技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并结合蔬菜的不同生长周期来调配所需的营养液。科技化的种植方式不仅让蔬菜品质更好,产量也翻番。比如,普通种植平均亩产4000斤的小番茄这里能够达到亩产1.2万斤。而在大棚的后面是35万平方米的连片冬季暖棚,现在虽然还是初春,但是棚里的番茄、辣椒等蔬菜早已经上市销售了,这些高产、优质、错峰上市的蔬菜不仅卖出了好价钱而且还供不应求。

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助力脱贫人口致富

其实江河村一直都有着种植蔬菜的传统,以前由于地势偏低、水患频繁,农作物收成没有保障。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村集体没有收入,造成基础设施落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不少农田抛荒。孝昌县通过利用中央扶贫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和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帮扶政策,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业。2018年,江河村实现全村整体脱贫。

脱贫后,当地将传统农业转向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产业园,不仅能有土地收入,还能在园区工作挣工资。仍愿意自己种菜的农民也可以根据产业园的订单进行定制化种植,抵御小户分散种植的风险。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不到9000元增加到现在的近40000元。在蔬菜产业发展的带动下,不仅江河村,周边9个行政村的2万多人也从中实现了就业和增收。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小羊羔撑起大产业 智能大棚科技感十足!来看脱贫村里新气象》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华盛顿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国际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