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有个地方叫大学!”

2025-02-22 18:03

华人号:中华儿女

朱启平是校门口包子店的“大客户”。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在城郊,马路对面有家包子店。这天中午,包子店里的烧麦、馒头、包子在蒸笼里冒着热腾腾的白气。朱启平给店老板付了早上的包子钱——175元。他笑道:“这些孩子嘴很刁,只爱吃这家的肉包子。”

2013年,朱启平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来到毕节一中工作。自打这届学生上了高三,这名班主任兼历史教师总想给孩子们调剂一下口味。学生点名要吃包子,朱启平请了4顿,大约花了800元。

朱启平圆圆的脸上总是带着笑,一笑起来,这双不算大的眼睛就更小了。这双眼睛见过大山里的煤油灯,朱启平从小生活的村庄,直到2008年才通电;小学毕业的暑假,这双眼睛在山间寻觅野生杨梅、中药材,花了两个月凑够了100多元学费;在他上初中之前,这双眼睛见过的最大的商业中心是乡镇的集市。

只有说起过去,眼角的笑意才会消失在皱纹里,这张脸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为沧桑。

给学生写留言、写生日贺卡时,朱启平的署名是“永远十七岁启平哥”。17岁那年,他在学校食堂的电视上看到,国家宣布在6所大学试点“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朱启平牢牢记住了第一所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经历了第三次高考后,朱启平考入北师大,带着200元来到北京。面对新老师、新同学,这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年轻人鼓足了勇气才站起来,用浓重的贵州口音作了自我介绍,那时他唯一可以骄傲的就是“能以40公斤的体重,扛起50公斤重的水泥”。

因为沉重的自卑、对赚钱的强烈渴望,读大学后,他曾陷入越来越深的情绪漩涡,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被抑郁症困扰时,启平组建了支教团,带同学趁寒暑假时回家乡的小村庄支教,他用勤工俭学赚的微薄收入来支撑这个团队。“被需要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活着有价值”,家乡孩子们渴盼的眼神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有个地方叫大学!”

在毕节一中工作之初,朱启平班里的学生中考成绩普遍只有300多分,学生们贪玩、学习习惯不好。那是朱启平下功夫最大的一届。

他几乎从早到晚盯在教室,班里少了人,就去学校附近的网吧挨个找,有时半夜两三点把学生从网吧揪出来。

他一遍一遍地让学生背书、做题,谁背不过就不能去吃饭。为了不让学生饿着肚子,又偷偷准备好面包、牛奶。

在毕节一中历史教研组组长罗艳琼看来,朱启平当时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学生英语基础不好,朱启平就去学英语、背单词,学会了再来教学生;学生的数学基础特别差,朱启平先去学小学、初中的数学,再带着学生一起学。

2013年秋季学期,他带的高一学生即将迎来第一次考试。朱启平不放心,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他楼上楼下地跑,给几个班的学生强调答题要点,“讲得太兴奋了,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拄了两个月拐杖”。

可是,下功夫最多的第一届学生,反倒跟他不太亲,这让朱启平有些失落。工作多年后,他反思当时的教育方式:太看重成绩,把学生逼得太紧了。

相比于学习成绩,如今朱启平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朱启平想了很多办法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六一”国际儿童节,给学生买棒棒糖和玩具;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下自己的困惑,他批作业时挨个回复;工作10多年,用北京师范大学的明信片给学生写了1700多张生日贺卡;一下课就去班里转悠,跟同学们聊天……

在2019级学生文洋的记忆中,每当期中、期末等大考之后,启平老师走进班里,第一句话从来不会聊成绩,他买来热腾腾的洋芋粑、五彩缤纷的棒棒糖,大家边吃边聊学习。

朱启平身上几乎没有教师的威严感,偶尔和学生讲起自己的过去,也是笑呵呵的:小学毕业的考试成绩仅比初中录取线高0.5分;参加了3次高考才考上心仪的北京师范大学;学开车怎么都学不会,前后换了12个教练……

面对这样坦诚的老师,学生们也不吝惜自己的真诚。有一年,全班同学写了满满一本心里话,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朱启平。

朱启平感觉,前些年,只有上课能将他从抑郁症的阴影中短暂解放出来,走下讲台,就像换了个人,“学生们可能看到过我走出教室时偷偷抹眼泪”。

面对这样“脆弱”的老师,学生反而像个“小家长”,护着自己的老师。2020年,朱启平参加优质课比赛,只得到二等奖。朱启平自认为教学水平没问题——他每年花数千元买北京四中等名校课程学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学生即便不死记硬背也能考得很好。但他的普通话实在太差了——大学时考了8次才考到“二级乙等”,勉强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

文洋记得,那段时间,他们几个同学给启平老师的讲稿上逐字注明拼音,督促他每天背诵。学生轮流“值班”,趁课间、晚自习后听朱启平试讲,揪出读错的地方。

每次试讲需要二三十分钟,朱启平前前后后讲了20多遍,一边纠正读音,一边调整授课思路,这样练习了足足半年。

有个学生语重心长地给朱启平写小纸条:“启平啊,你是我班的班主任,可不能给我们丢人啊!”朱启平也确实没给学生丢人——再次参赛,他毫无悬念地获得第一名。

朱启平说:“虽然大家都说我付出了很多,但其实我在学生那里获得的滋养更多。”

自2009年确诊,他跟抑郁症抗争了10年,终于宣告胜利。但是,朱启平心底的自卑、匮乏感却依然挥之不去。

即便工作多年,朱启平的家里也不算富裕。2024年,朱启平获得教育部“基层就业卓越奖”。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将税后2.4万元奖金全部拿出来,1万元加入“晨曦微光助学金”,为家庭贫困的学生解决部分生活费,这项资助始于朱启平参加工作,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另外1.4万元用于设立“晨曦微光奖学金”,给家境贫困、成绩优秀的初中生每人资助500元,点亮“微光”。“晨曦路”是他和妻子在北师大校园相识的地方。

自从捐出这笔奖金,朱启平发现盘桓在心底的自卑和匮乏感消失了,“我终于有能力给予了,这让我觉得自己很富足”。

工作进入第12个年头,他有了两个年幼的孩子,父亲身体不好,妻子同为高中教师、工作繁忙。朱启平愈发需要平衡工作和生活,他开始学着放手:以前他把知识梳理好“喂”给学生,如今他只给出思路和框架,让学生梳理细节。

朱启平不再摁着学生背书,AI技术的兴起增加了他的危机感。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朱启平喜欢看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更是读了又读。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要尊重孩子、爱孩子,学校的任务是“培养美好的情感和品质”。这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终其一生都是小镇教师,可是他的教育理论,影响了世界各地的一代又一代教师。

朱启平用这位教育家的经历鼓励自己,他说:“回到家乡,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有个地方叫大学!”》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湖北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