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 15:51 阅读量:1.3万+
华人号:光明网问大家一个问题:知道“耍孩儿”“宛梆”是什么吗?
“耍孩儿”是山西大同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宛梆”是河南内乡县的传统戏剧,它们都是我国的稀有剧种。
在我国戏曲的璀璨星河中,稀有剧种犹如散落的明珠,各放异彩却鲜为人知。怎样做才能让稀有剧种走出地域限制,破圈扬名?
一
中国戏曲现有348个剧种,其中既有像昆曲、京剧、豫剧等流行区域广泛的剧种,也有流行于较小区域或处于“有剧无团”局面的稀有剧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稀有剧种与其他传统戏曲一样,都传承着浩瀚的剧目文本、丰富的表演形式、独特的声腔音乐,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和审美追求,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为了将这些稀有剧种推广出去,业界一直在努力。
2024年,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在山东滨州举办。6场展演中,来自全国24个地区的41个稀有剧种精彩亮相,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其中,耍孩儿传统戏《猪八戒背媳妇》古朴豪放;宛梆折子戏《甘露寺》高亢激越;博兴扥腔《黎明前夜》抑扬顿挫、唱腔真假相和;藏剧《金城公主》、台州乱弹《活捉三郎》等余音绕梁、闪耀舞台。
2024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湖北越调《伐子都》
在滨州,高规格高水平的戏曲盛会未间断过,自2003年起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2019年举办了中国滨州·博兴非遗(稀有)剧种小戏展演活动,吕剧、扽腔、汉剧、渔鼓戏、黄梅戏、清音戏、锡剧、西秦戏、淮海戏、平讲戏、庐剧、花朝戏、瓯二人台、越调、淮剧、怀梆、采茶戏、泗州戏等来自全国14个省份的34个非遗(稀有)剧种参与评比展演。
在滨州举办的这些小戏艺术节和展演活动,为各地小戏艺术搭建起交流展示的广阔平台,也为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可以说,滨州的戏曲“浓度”一直很高,除了举办各种戏曲类盛会外,本身滨州地方戏剧资源也十分丰富,像吕剧、东路梆子、鼓子秧歌、渔鼓戏、扽腔等众多特色地方戏在这里扎根兴起,珍藏在几代人的记忆里。
从小戏艺术节到稀有剧种展演,从“吕剧窝子”到“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滨州正在努力让稀有剧种真正传下去、活起来。而全国美丽乡村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全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这两个国家级曲艺活动长期落户滨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现代吕剧《烈烈渤海红》
二
滨州市沾化渔鼓戏剧团近来迎来多个“高光时刻”:在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上,大型渔鼓戏《煮海》入选“优秀剧目”;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优秀剧目展演中,小剧场渔鼓戏《今夕何夕》连连“圈粉”……
沾化的“渔鼓戏”其实是抢救出来的。
渔鼓戏是沾化艺人在渔鼓道情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传承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此前一直没有专业剧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沾化渔鼓戏
20世纪80年代,戏曲音乐家王永昌在整理地方音乐素材时,注意到滨州沾化有一个稀有剧种,叫渔鼓戏。到了2006年,渔鼓戏仅有的几位老艺人都已年逾古稀,抢救工作刻不容缓。多位戏剧专家走进剧种发祥地胡家营村,通过口述记录等方式,整理《湘子出家》《二度林英》等渔鼓戏剧本,并录制了大量的唱腔音乐。2006年5月,以渔鼓戏保护、传承与创作为主要职责的沾化渔鼓戏剧团挂牌成立了。
一个月前,渔鼓戏《今夕何夕》受邀参加2024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暨第十届“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该剧部分内容取材于《唐传奇·义侠》,讲述了晚唐时期一段恩仇、爱情、善恶交织的侠义故事,集悬疑、推理于一体,重重反转,带给观众独具特色的视听享受。
目前,《今夕何夕》已通过第六届国际实验戏剧节初选,将成为首部走出国门的渔鼓戏,也是首部参加国际实验戏剧节的山东剧目。
小剧场渔鼓戏《今夕何夕》
300年——这是沾化渔鼓戏的“曲龄”;8连冠——这是渔鼓戏在近年全国小戏展演中的成绩。进北京、到上海、下江南……从濒临失传到“大奖专业户”,原因就在于渔鼓戏创新不失纯真,先锋不丢本味。
渔鼓戏曲调高亢质朴,功夫幽默鲜活,别具一格。跳出山东作比较,渔鼓戏的独特风格更能贴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而《今夕何夕》之所以能大获成功,也是因为渔鼓戏从不拘泥于“原生态思维”,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禀赋特色,能够从容自洽地吸收、嫁接其他艺术门类优点,博采众家之长、成就一出好戏。
近年来,滨州市沾化渔鼓戏剧团精心创作了《墙角》《村里有个烂筐子》《老邪上任》等现代乡土戏。它们不止是全国舞台上的“夺金专业户”,也成为下乡演出时群众的“第一选择”。
现代乡土戏《老邪上任》
三
文艺创作的规律是相通的。传统地方戏要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发展出路,必须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真正成为有人参与、有人欣赏的“活态文化”。
戏里戏外,传承弘扬是前提。众多稀有剧种承载着古老的文化艺术基因,传承古典戏曲的表演形式与浩瀚的剧目文本,保有鲜活独特的风土人情、方言声腔,生动展现民间艺术审美与创造力。坚守传统文化根脉,保护地方戏剧独特的声腔、服饰、剧情和表演形式至关重要。
台上台下,创排创新是关键。地方戏需要传承,也需要传播;需要守护,更需要突破。对经典剧目中的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创新,在新剧目选题中注重社会现实、反映时代变迁,同时结合现代舞美编排和多元化传播的魅力,才能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吸引年轻观众,为现代社会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台前幕后,政策支持是保障。地方戏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政策支持尤为关键。通过相关的文化政策保障地方戏剧的合法地位,鼓励地方剧团培养和支持新生代人才、参与国际和国内的文化交流活动,才能更大范围地传播地方戏剧的文化价值。
当稀有剧种真正走向大众、不再“稀有”,才是对稀有剧种最好的传承与保护。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