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和合南北 泽被天下——中国秦岭文化展”展览札记

2025-04-29 16:36 阅读量:5k+

华人号:华人头条-陕西

秦岭,雄踞中国地理版图中央,东西绵延1600余公里,南北横跨约300公里,总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纵贯青海、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六省一市。秦岭与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亚美尼亚高原及阿尔卑斯山脉,这一系列山脉和高原横跨欧亚大陆,构成了该地区的主要地理骨架,对文明发展演进具有重要影响。“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陕西商洛作为全国唯一全域位于秦岭腹地的地级市,素有“秦岭最美是商洛”的美誉。商洛市高标准推进秦岭博物馆建设,精心打造“和合南北 泽被天下——中国秦岭文化展”这一核心展览,旨在构建展示秦岭山水文脉这一高端平台,打造传播中国生态文明智慧的重要窗口。

聚焦时代命题 立意高远

秦岭,不仅是横亘于中华大地的地理脊梁,更是承载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国家根脉。展览以“中华祖脉”为核心理念,聚焦重要时代命题,深刻诠释秦岭在自然、人文、历史、生态四大维度“和合南北、泽被天下”的深远影响,回溯秦岭滋养下的华夏文明辉煌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未来。

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球共识,“文化自信”融入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秦岭的历史不仅是地质演变的见证,更是解读中国精神、回应时代命题的关键密码,这正是秦岭博物馆肩负的时代使命。

展览紧紧围绕秦岭,通过一座山的传奇,向世界展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智慧与文明传承。开篇以自然视角溯源文明根基,揭示数十亿年地质变迁铸就的秦岭山脉如何奠定中华大地的稳定内核。作为“中央水塔”,秦岭滋养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展览以“一山两河”的核心意象,礼赞中华文明的“父亲山”与“母亲河”。秦岭庇护万物生灵,见证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与五千年文明史,中华大一统的王朝皆在秦岭脚下建都立国,多元交融的秦岭山水文脉,映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深层结构。展览通过梳理秦岭与周秦汉唐等王朝的紧密关系,深入阐释中华大一统思想的历史脉络,为“何以中国”提供新解读。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成为重要命题,秦岭作为“两山”理念的实践典范,其保护成效彰显国家生态保护决心,全方位展现中国生态文明的当代智慧,并将秦岭生态保护的经验升华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普世价值。

紧扣展览主线 亮点突出

秦岭博物馆以“山水玉璋”为基本造型,山水指的是秦岭的自然风光,玉璋指的是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夏代玉牙璋。

展览从自然、历史、生态三个维度让观众从不同视角看到立体多元的秦岭,内容主要由三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山水秦岭 中央山脉”,分五个小节,第一节“沧海桑田 自然伟力”通过地质演化、化石标本等展品,生动呈现秦岭数十亿年的地质演变历程;第二节“大地脊梁 地理腹心”运用数字沙盘技术,直观展示狭义秦岭、西倾山、大巴山、大岷山等四大山系和十大地理标识构成的大秦岭地理骨架;第三节“中央水塔 提携江河”以动态水文模型,诠释秦岭作为国家重要水源涵养区、孕育大河沃土的贡献;第四节“自然馈赠 储矿藏珍”重点梳理东秦岭、中秦岭、西秦岭三大成矿带、五大矿集区的矿产资源分布;第五节“生命天堂 基因宝库”展出包括“秦岭四宝”“秦岭双娇”等旗舰物种在内的丰富标本,展示秦岭作为珍稀动植物庇护所的自然禀赋。

第二单元“厚重秦岭 中华祖脉”,分五个小节,第一节“华夏先祖 文明曙光”主要讲述秦岭域内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第二节“六合同风 华夏一统”聚焦五千年文明史,侧重展示秦岭域内周秦汉唐四大盛世,阐释秦岭在中华大一统格局中的标识作用;第三节“纵横秦岭 道通古今”涵盖秦岭古道文化、商贸文化,通过众多古道雄关遗存和古镇场景,再现南北文化经济交流盛况;第四节“多彩文化 同气连枝”提取大秦岭域内的六省一市代表性戏剧和文化遗存,呈现五大地域文化多元共生特征;第五节“文风礼义 精神家园”展示中华核心思想、宗教、技艺、艺术审美等内容,彰显中华文化精神内核。

第三单元“守护秦岭 永续根脉”,分四个小节,第一节“山清水秀的生态屏障”围绕秦岭“中央水塔”“中央公园”“中央绿肺”“中央空调”等内容,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突出展项,表达国家生态保护意志,凸显秦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节“中华民族的共同守望”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秦岭保护的挑战和成就,六省一市的协作共治举措和成效;第三节“‘两山转化’的当代实践”展现秦岭保护的行动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第四节“生息与共的绿色家园”通过沉浸式场景,引导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使命。

重点展项精心打磨,创造展览内容高潮点和观众游览记忆点。

第一展厅重点展项“大地脊梁”集视觉焦点与内容展示为一体,通过多媒体动态影像与立体沙盘的完美结合,生动诠释秦岭的地质演变、构造特征与地理轮廓,为观众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

第二展厅采用“天圆地方”的传统空间理念,以秦岭与周秦汉唐时期的大一统格局关系为叙事主线,创新设置“中华廊道”与“丝绸之路”两条文化走廊,前者聚焦秦岭域内的历史通道,后者展现从秦岭通往世界的丝路文明。两条文化走廊相互呼应,巧妙贯穿展览的核心主题与思想内涵。

第三展厅重点展项为全沉浸式空间设计,将秦岭古道上的雄关险隘、商贸重镇、水运码头等历史场景生动再现,让观众“走进”历史现场,感受时空穿越的独特体验。

第四展厅构建全新的生态叙事空间,重点呈现六省一市协同保护秦岭的创新实践。其中,“陕西行动”部分展现区域生态保护的整体成效,而“商洛探索”是典型案例。展览系统展示了秦岭生态保护的创新成果和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方面的示范意义。

重构空间叙事 手法多元

展览在受众定位上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的观展需求,针对专家学者、普通观众及青少年等设计了差异化的参观动线。第一单元采用“由序入散”的空间布局,前半部分保持单一参观流线,后半部分转为自由参观流线,既满足儿童群体的研学互动需求,又兼顾展览主题内容的系统性展示。第二单元通过“疏密相间”的展陈手法,将参观动线设计为曲折通向圆形展厅的形态。其中“中华廊道”与“丝绸之路”两条长直走廊,在空间和内容上形成有机的叙事呼应。第三单元围绕生态保护主题,创新采用“可分可合”的流线设计,既支持专题性的线性参观,也允许观众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参观路径。通过对三大展区空间流线的精心设计,实现了参观情绪的渐进式引导与自然过渡。

展览空间布局张弛有度,各展项疏密相宜。在“秦岭探秘”自然展区,采用垂直分异式艺术场景设计,巧妙融合丰富动植物标本展陈与物理互动装置、多媒体查询系统、物理翻翻乐等多元互动形式。人文历史展区则以庄重典雅的殿堂式空间布局呈现,通过低展台展示秦岭与历代王朝的密切关联,立面弧形展柜系统呈现大一统思想的演进历程,观众可借助多媒体导览、珍贵文物、图文展板等组团化信息单元,完成一场深度的秦岭文化巡礼。

在空间规划上,着力打造沉浸式展陈空间。借鉴央视春晚《富春山居图》等优秀节目案例,创新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文物展品的活化转化,精心设计可感知、可参与、可体验的展陈内容体系。特别注重面向青少年的“关键沟通”设计。为激发探索青少年的自然热情,展览设置“翻转版”“猜猜我是谁”“来看一看吧”“和恐龙比一比”等系列互动游戏项目,将秦岭特色生态与动物形象,以声光电多重感官互动进行呈现,让青少年在趣味体验中增进对秦岭动植物宝库的认知与热爱。多媒体技术运用坚持科学适度原则,采用高清投影、电视纪录片、三维动画三种形式,系统介绍历史背景、秦岭地质演变和相关文物知识。展厅引入移动滑屏、增强现实(AR)、MAPPING投影、虚拟漫游等前沿互动技术,实现虚拟信息与现实环境的完美融合,打造虚实相间的观展体验。

创新学科融合 多方协同

展览创新性融合秦岭研究的多个学科,涉及地质学、生物学、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文学、生态学等,将庞杂深奥的学科内容进行有效的转译,用生动的展览语言叙事,以跨学科的传播路径将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生态保护与当代科技深度融合,构建了一部立体多维的“秦岭百科全书”。

坚持以学术研究为根基,以展陈大纲为根本,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全程指导。在三年来的筹备过程中,先后得到国内及陕西省市52位专家学者的大力帮助,累计召开专家论证会50多次,并与30多个专业学术单位开展深入交流,力求重点内容不遗漏,展览内容出神采。

形成以人文发展史为主线,兼顾多学科价值的展品体系,并突破了传统展览以文物为中心的格局,注重表现文物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实现了现代博物馆以人的精神需求为中心的理念转换。展览得到了秦岭域内六省一市自然资源、水利、林业、文物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相关文博单位的帮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有色集团、陕西自然博物馆、商洛学院等单位的地质和生物展品支持,以及社会友好单位团体及个人的部分展品捐赠。

“和合南北 泽被天下——中国秦岭文化展”自开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凭借独特的文化叙事与沉浸式展陈手段,通过宏大叙事、细节呈现与场景再现三者的紧密结合,收获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和积极评价。作为新时代秦岭山水文脉的重要传播平台,秦岭博物馆将持续深化文化内涵挖掘,拓展公众参与路径,使展览真正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这里感悟秦岭的精神,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并努力推动秦岭文化走出去,向全国乃至世界讲好中国生态文明的秦岭故事,让世界在秦岭看到更真切的美丽中国。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和合南北 泽被天下——中国秦岭文化展”展览札记》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