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缘结 “侨批 ”

2025-04-10 18:19 阅读量:10.2万+

华人号:文化圈儿

白舒荣

人与人之间相交讲缘分,人与物之间是否也有缘分之说? 不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何偏偏在异域遇到它,让我一见 钟情,再见放不下。

如果不是那次偶遇,若有人问我 “侨批 ”是什么? 我一定 茫然不解,或者会自作聪明就字面臆想成关于华侨工作批示文 件的简称,好像还有点靠谱吧 。

多年前在燠热的季节赶赴曼谷,泰国又有哪个季节能让北半球的来客感觉凉爽?笔者去曼谷的目的是参加泰国华文作家协会 (以下简称“泰华作协 ” ) 举办的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会议中,主办方热情组织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华文作家参观潮州会馆 。潮州会馆是中国旅泰潮州人规模最大 、级别 最高的民间团体聚集地 , 建立于1938年2 月 14 日 。其旨在联 络乡谊 , 团结图存 ,热爱故土 , 敬重桑梓 , 协助同乡排难 , 发 展乡亲福利事业 , 促进中泰亲善 , 发扬中华文化和促进中泰华文化交流。

它是潮州人在泰国的一个集体家园,彰显着潮州人在当地的实力 、团结和对故乡难忘的深情,以及他们在泰国取得 的成 就 、 骄 傲 和 光 荣 。 曾 经 几 易 馆 址 ,我 进 入 的 是 建 成 于 1978年的一座富有中 国 宫 殿 风 格 的 五 层 大 厦 ,富 丽 堂 皇 ,宏 伟壮观 。泰华作协在潮州会馆中有个不大的华文图书馆,展示当地 和世界各地的华文创作成果 。笔者随手翻开一本杂志,浏览到 一位泰华女作家写的关于“侨批”的文章和所附图片 。 我眼前 突然出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令我惊艳 ,一见难忘!

从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即专职从事海外华文文学 作品的编辑出版以及研究,因工作之便 , 同相关地域作家,早年尤其与东南亚华文作家接触较多,发现东南亚华文作家中不少是中国移民的第三四代后人 。我不免好奇,他们的祖上是如何去的东南亚 (亦称作 “南洋 ” ) ,在南洋那些国家又是如 何生活和如何创业的 ?在曼谷潮州会馆邂逅的 “侨批 ”,似乎就在回答我的这些问题 。

同东南亚华文作家打交道多年,居然对与其先辈血脉紧密相连的“侨批”一无所知 ,倍感缺失和惭愧!

那么何谓 “侨批 ”? 拨开带点神秘色彩的朦胧面纱,原来 它很朴实接地气 。 中国人寄居海外被称为 “华侨” , “批” 即我 国福建广东 (简称闽粤) 沿海地区方言 “信”字的发音 。 简言 之 , “侨批 ”就是远在他国的华侨给故乡亲人的信 。但此信除了亲人问候报告自己在外冷暖,尚兼有汇款重任,它既是信又是汇款单,“银信合一”,一身二任,担着亲情和责任。

“侨批”,又称“番批 ”,它们远涉重洋 ,通过海内外民间邮传 ,经海上丝绸 之 路 ,辛 苦 辗 转 ,汇 寄 至 国 内 家 乡 亲 人 手 中 。几多贴心话 ,若干辛苦钱 , 一封封薄批承载了海外游子对 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关爱,也是华侨在海外谋生打拼 、扎根生息 的历史见证 。有人 说 “侨 批 ” 是 记 录 先 人 漂 洋 过 海 的 “活 化 石” , 也有人将它比作中国华侨华人史的“敦煌文书”。无论是“ 活化石” 还是 “敦煌文书”,它们都真实讲述了中国人在海外 艰苦打拼的故事 。

自在泰国潮州会馆 的 邂 逅 后 ,“侨 批 ” 就 时 常 萦 绕 脑 海 ,加之对东南亚华文文学和华文作家的关注,激起对“侨批 ”的兴趣和热情 。

很幸运 ,在泰国潮州会馆之后,我有幸多次参观了潮汕侨批文物馆 。

潮汕侨批文物馆由时任中国侨联副主席庄世平 、广东省政 协主席吴南生等发起 ,国际汉学家饶宗颐教授倡导,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持,经过海内外广泛征集 、组织专家学者研究等艰苦努力的筹备 , 于 2004年 4 月在汕头建立落成 。

作为中国首家,也是目前最大的侨批文物馆 ,潮汕侨批文物馆馆藏侨批约 12. 5 万 封 , 其 中 侨 批 原 件 数 量 为 3. 6 万 封 左 右 。 在所有馆藏侨批中,最早的一封写于1881年 , 最晚的一封 写于20世纪 90年代 ,前后时间跨度长达 100多年 ,浓厚的家族色彩贯穿不同历史时期。关内除分门别类的文字梳理、琳琅满目的实物展示之外,尚有当时送侨批的市篮、批袋、水布、纸雨伞等文物,以及有关侨批的文件、书刊,另有几组塑像,描绘当年侨胞托人代写批信、批局整理侨批 、 水客送批 , 以及侨属接批等生动场景 。

参观潮汕侨批文物馆, 我恍若跟着潮汕先民们乘着红头船下了一趟南洋 。

潮汕侨批文物馆展示的虽然是潮汕地区侨批 的总体样貌,但也代表了在潮汕之外 ,其他闽粤一带侨乡的侨批状况 。福州 、泉州、 漳州等不少地方也有类似的侨批档案馆,福建尚有网上侨批展厅。除了地域有别,细节差异, 侨批的形成 、 作用 、传递 、价值 等等 ,别无二致 。

“侨批”作为珍贵的民间文书 , 有别于一般书信 。它不仅是 东南亚华侨与家乡亲人相濡以沫 、维系情感的特殊纽带 ,还涵盖了侨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跟世界各地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融汇中外商贸往来 、 邮传 、 驿递 、 金融 、 汇兑等方面的历史记忆,也是东南亚侨领 、侨商 、侨民在海外奋斗拼搏的历史见证 , 是未经后人雕琢的最原始 、最真实的史信,被盛赞为海上丝绸之 路上非常宏阔隽永的文化遗存 。

国际汉学家饶宗颐教授称 “侨批 ” 为 “海邦剩馥 ”。他认为 : “侨批等于徽州契约 ,其价值相等 。来自民间的侨批记载翔实,内容丰富,从中可以了解到祖国和侨胞居住国的国情 、侨胞故乡 的乡情 、侨胞家庭的家情和侨胞与他们眷属的亲情 ,是研究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以及海外移民史、国际关系史的宝贵历史资料史,与典籍文字相互印证,补充典籍文献记载之不足。可谓继徽州契约文书之后文化史上的又一重大发现。”

所谓“徽州契约”,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徽州的租佃文约 、田 土契约 、合同文书 、卖身契 、典当文约 、税契凭证 、赋税票据等的 契约文书 。它是“宋以来徽州社会民间生活实态本真的记录 ,是 徽州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徽州学学科的重要资料基础,也是研 究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在中国当代新史学的转型中有重要作用”。因“侨批”的真实性 、唯一性 、不可替代性 、罕见 性和完整性等历史价值 ,2013年 6 月19 日,在韩国光州召开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上 ,“侨批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记忆名 录》。它不仅是中国闽粤一带的文化遗产 ,更是开放性的国际性 文化资源 。

当我决定写一本关于“侨批 ”的书时 ,“侨批 ”于我还是完全 陌生的领域 ,只为一次偶遇 ,以及随新加坡潮州籍著名作家蓉子 多次参观汕头 侨 批 文 物 馆 留 下 的 深 刻 印 象 。正 所 谓 无 知 者 无 畏!

深入查阅资料 ,发现已有大量相关编撰和专业研究 ,庆幸有丰富的成果可依 。学海无涯 ,就把这次写作当作一次学习机会 。

我翻看资料时,每在某篇文章中发现相关书籍,便从网上旧书店 购置,另有些书籍为汕头侨批文物馆, 以及戴冠青 、王炜中和刘登翰等几位教授相赠 。对上述几位 ,连同我书中引用过文字的 作者,在此一并致谢!

在现有浩瀚的资料里 , 我着力通过 “侨批 ” , 并以之为主线 , 试图捋出一条当年闽粤一带百姓下南洋的简史脉络 ,尽量生动 勾勒出南洋侨胞们的前世今生:他们为何下南洋 ,在南洋如何谋生 、 有何作为 ,在邮政不发达的年代 , 同故乡如何传情达意建立联系 ,如何关爱家人 、关爱故乡 ,如何坚守中华传统文化 ,等等 。

当年华侨在异国他乡被视为弱国遗民 , 饱受欺凌 。强烈的强国梦 ,激励他们积极投身祖国的民主革命 、 抗日战争 、创建百业,救灾济民,投资家乡建设……他们种种无私无畏的家国情怀、爱国爱乡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感动,难抑热血沸腾。这些值得骄傲的中国故事,值得传播给后人。

“侨批”中所展示的历史 、 政治 、 战争 、 金融 、 邮政 、 中外关系 等等 , 内容博大精深 , 已有不少专业研究者在辛勤耕耘 只希望 我的这些粗浅文字 ,有助于广大读者对“侨批”的认知 ,对“侨批 ” 精神的学习弘扬 ,余愿足矣 。

史匈牙利华文作家张执任先生促成本书的写作,故劳烦他为之作序 。在写作中 ,有幸得到汕头侨批文物馆馆长林庆熙先生 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 每当我有了疑问 ,就向林馆长请教,他于百忙之中 ,总会耐心指导, 甚至帮我查勘资料, 更不辞劳烦亲自为本书传输了大量必要配图,这种无私,岂是一个谢字能尽道!

十分荣幸 ,能得到汕头市档案馆和泉州市档案馆的热情支 持 ,获准本书借用其大量珍贵历史图片 ,特此致谢! 同时感谢林庆熙 、 郭培明 、 黄金辉三位 ,为此牵线搭桥 。 感谢文友王威 、 禾素 和张执任 ,为本书提供珍贵照片 。

感谢世界华人周刊社长张辉先生的特别关照! 感谢深圳出 版社给予出版机会!

2019年 9 月 25 日初稿

2022年 8 月 22 日修改

2023年 8 月 22 日修订

作者简介

(白舒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香港《文综》杂志执行总编辑、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盟副秘书长等,多家海外华文文学社团顾问。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编辑、中国文联出版社编审、世界华文文学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委员等。出版《白薇评传》《自我完成 自我挑战》《华英缤纷》《海上明月共潮生》《以笔为剑书青史》《尺素天涯侨批情等十本著作。另有合著编著多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缘结 “侨批 ”》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