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未来讲堂之宋词诵读与赏析(92)——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2025-04-05 11:01

华人号:海峡两岸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词作者: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

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
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赏析

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今四川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任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晚年贬谪惠州、儋州。后赦还,途中病死常州,享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诗、词、文俱佳,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以诗入词”,一变宋词之柔媚绮靡,开豪放一派,清奇雄健,气象恢宏,正如南宋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著述甚丰,有《东坡七集》《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此调题材表现广泛,凡写景、抒情、议论、感怀、凭吊、怀古等,均可入词。《西江月》词牌还有很多别名,如《步虚词》《壶天晓》《醉高歌》《双锦瑟》等。

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他在词序里讲述了创作的缘起:自己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来到酒家饮酒。大醉中乘马经过一座溪上小桥,在桥上曲肱而枕,醒来时天色已经破晓,抬头四顾,只见周围山水正好,令人忘记了尘世间的种种烦恼,于是在桥柱上题下了这首词。这段小序写得很潇洒,民国学者顾随在《苏辛词说》中曾专门用了一节的空间来鉴赏它,夸奖苏轼是把“豪气雅量化为自在”,从而“浑融圆润,清光大来”。

其实,这几句话用来评论这首词也是很合适的。这首词节奏轻快,音声调和,不露锋芒,别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自在感。词的开篇写苏轼来到这座小桥前在马上见到的景色,因此都是远写。“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指水很满的样子,而又说是浅浪,可见这条小溪水量虽然很大,但流速却不急,蕴含着一种富有生机的宁静。在月光下,他看到这条小溪流过田野,又抬起头,见到天上一层又一层的云——形容云层,苏轼的用字很精准——隐隐。这时是夜里,虽然天上有月亮,但还是很难看清楚云的具体形态,而这种不清楚,给天空也带来了不确定的动感。在视线之外,可能随时在酝酿着一场风雨、抑或雷电,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他是应该早点回到家里去的。此时,苏轼的马也在跃跃欲试,“障泥未解玉骢骄”,障泥,是垂在马肚子两侧遮挡尘土的毯子。《世说新语》中有个关于障泥的故事:一个叫王武子的人要骑马过一条河,马不肯过,王武子就说:“它必定是爱惜自己身上的障泥啊。”于是让人把障泥解下来,马就过了河。这首词中,苏轼反用了这个典故,说我的障泥还没解下来,马儿就按捺不住了。显然,这匹马想尽快踏过这条小溪到对岸,但苏轼自己却不愿意过去。“我欲醉眠芳草”——他趁着酒醉,索性想倒在溪边草地上好好睡一觉。

为什么呢?下片给出了解释,“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他觉得此时此刻的这条小溪非常的美,在月光照耀下好像玉石——也就是所谓“琼瑶”一样,他不想让自己的马踏水而过,破坏这种平静。于是,“解鞍欹枕绿杨桥”——苏轼决定解下马鞍,直接靠在桥边睡一觉。桥是一座“绿杨桥”,也就是说,桥边种着柳树,刚好可以拴住他的马——柳,谐音“留”,仿佛是特地把他留在这里的一样。就这样,苏轼舒舒服服睡着了,直到“杜宇一声春晓”。这个倒装很准确地写出了他醒来时的感受,听到杜鹃一声啼叫,苏轼悠悠醒转,睁开眼,发现自己处身于春天的清晨中。词就在这里结束了,他没有再抬头四望,而是就让感受停留在了刚刚睡醒的懵懂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古人往往认为杜宇的叫声是在说“不如归去”——你看,柳树在夜间留住了他,而杜鹃则在天明劝他早早回家,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他也就顺理成章地跟随着自己的感受与观察,接受并安享着人生的每一刻遭遇。这份豁达,是苏轼人格中最令人折服的部分,希望大家能好好体会。

撰稿:李让眉

诵读赏析:孙佳池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未来讲堂之宋词诵读与赏析(92)——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英国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