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17:57 阅读量:4.2万+
华人号:来福清 享清福北宋时期,福清有一位夏姓人家,父子三人都是进士,又都被朝廷赠予“大夫”之名,所以有“父子三进士”和“父子三大夫”之美誉。他们是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夏臻和他两个同榜进士的儿子夏之邵、夏之文。夏之文后来为福清另一位名人郑侠撰写墓志铭,让人亮眼的是夏之文的墓碑竟然是由文天祥所撰写。有一年夏天,夏之文和他的朋友康侍郎一起来到黄檗山,登上览秀阁,写诗唱和。在康侍郎写就一首诗后步其韵脚,和诗一首《登览秀阁和康侍郎》:
重来登览秀,雨歇暑风微。
山色长如画,天光不可围。
岩幽闻夜啸,花落见春归。
莫遣天花坠,沾粘座上衣。
这首诗记载了千年前贤达显宦的一次黄檗胜游。傍晚的黄檗山,夏之文和朋友康侍郎在山间小道徜徉,但见苍岩嶙峋,山谷幽静,夜里还能听到猫头鹰、猿猴和一些小动物的啸叫声。一早阳光明媚,珠光四射,在习习微风里,他和康侍郎赏花看山,只见天光映照下,群山如黛,层峦叠翠,如诗如画。这是一首风景唱和诗,但最后两句“莫遣天花坠,沾粘座上衣”讲的却是佛法修行之事。来到这座清净伽蓝,诗人慨叹自己的修行还不够精进,但愿维摩诘讲经中的天女们不要撒下手里的烂漫天花,免得粘到我们的衣服上、座位上。
这里,夏之文用的是维摩诘讲经、天女散花的典故。彼时天女撒下漫天飞花,鲜红的娑罗花瓣纷纷坠下。维摩诘、文殊和普贤等诸菩萨身上干干净净,花瓣不沾衣,而罗汉及以下佛弟子或多或少都有花瓣沾衣。他们十分惊奇,认为天女撒下的花瓣具有什么殊胜法力。这时天女现身说法,告诉大家这些花瓣就是普通的娑罗花,并不具备什么法力。天女说:结习未尽,固花着身;结习尽者,花不着身。这里的“习”专指烦恼和习气。“结”是系缚的意思,众生的心被烦恼纠缠,执念丛生,不能出离生死苦海。这下弟子们恍然领悟,知道自己所修道行还远远不够,六根还没有全然清净,还需要更加刻苦,精进修持。简简单单一首,在反复铺垫景物之美的最后,不露痕迹地画龙点睛,一笔就转到了佛法修行上,不得不慨叹夏之文笔力的深厚。夏之文留下的作品十分鲜见,所以这首游黄檗的好诗还是真的很珍贵。
《福清县志》卷十四“循良”之部记载
夏之文,福清东塘(今龙山街道龙东村)人。他的父亲夏臻是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乾隆《福清县志》记载:夏臻曾在浙江仙居作县令,官至广西梧州知府,以朝请大夫致仕,被御赐云骑,绯鱼袋借紫。因为他的儿子夏之邵、夏之文有出息,父以子贵,被皇帝赠了个正谊大夫。夏之邵是夏之文的哥哥,他俩一起高中北宋重和元年(1118 年)的进士。登临黄檗赋诗的夏之文,字潜夫。不仅和他哥哥是同一科的进士,还都做过江西提刑副使。
夏之文祖屋旧址
福清知名的历史人物中叶向高是一位,他最为推崇的乡贤郑侠是另一位。郑侠是北宋名臣,他一生为民请命,做到了“俸薄俭常足,官卑清自尊”,郑侠号一拂,他是福清西塘人,比苏轼小四岁,他们都是王安石的学生。郑侠的一幅《流民图》奏折,竭尽全力挽救宋朝的危局。他的著作《西塘先生文集》,收入《四库全书》。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 年),郑侠和苏轼一同被放逐英州、海南。六年后郑侠官复原职,任泉州教授。这期间朝廷又授予他高一阶的职务,郑侠坚决不再复出,后在家中去世。葬于福清城南新丰里水南山。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 年),夏之文应郑侠的孙子郑嘉正之请,为郑侠撰写了墓志铭。
宋进士江西提刑夏讳之文公墓
乾隆《福清县志》卷二十“坟墓”部记载,夏之文墓“在清远里弥勒山”。2022年9月中旬,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夏之文的墓。只见碑中间的大字是“宋进士江西提刑夏讳之文公墓”,右侧是“景炎元年仲冬榖旦后学文天祥敬题”,左侧是“雍正八年正月元旦 旌奖孝子二十一世孙谦吉重修”。夏谦吉的落款是“旌奖孝子”,什么是旌奖孝子?“旌奖”制度是古代皇帝对忠勇、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等道德高尚之人,给予表彰的一种官方褒奖方式。可见,这个为祖上重修墓茔的二十一世孙夏谦吉,的确是一个大孝子。
从碑上的年款来看,景炎元年(1276年)是宋端宗赵昰的年号,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这一年他四十岁,谦称自己是“后学”。史志中夏之文的生卒年不详,从夏之文是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的进士分析,文天祥的题碑大体是在夏之文去世后一百年左右。又过了四百五十多年,夏之文第二十一世孙夏谦吉,在雍正八年(1730年)予以重修,使用了文天祥的题字。
至于是什么机缘,文天祥为夏之文墓题碑,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夏之文是入了《循吏传》的政声口碑俱佳的好官,文天祥是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题碑,除了因为夏之文有贤能、政声佳、口碑好之外,是否还因为夏之文在文天祥的老家江西做过提刑官,保了一方平安,风清气正,没有冤狱,也许这个原因,文天祥对夏之文特别推崇。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夏之文生前来黄檗登阁赋诗、参禅悟道,去世后魂归黄檗、向春而生,这本身就是一段谱写了700余年的不朽佳话。
福建省黄檗禅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白撞雨
高山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