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6 01:37 阅读量:4k+
华人号:法国侨报巴比松,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一方摇篮,是让-弗朗索瓦·米勒、卢梭、多比尼等画家驻足、写生、沉思的精神原乡。而今,郑泰均的到来,也为这座小镇注入一股来自中国传统水墨与当代表现主义融合的清风。
我们受到了米勒博物馆馆长 Hiam Farhat 女士的热情接待。她亲自引导参观,以详实的讲解带我们穿越米勒的艺术人生。从米勒年轻时的素描与照片,到他晚年创作《拾穗者》《晚祷》等经典作品的画板与工作室,馆长用一幅幅画作串联起这位伟大田园画家的生命轨迹。
这间自1923年向公众开放的工作室至今仍保留着米勒当年的布置与气息。原木地板、厚重的窗帘、墙上斑驳的画框,一切静默如初。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米勒笔下那份对土地、劳动与人的深情不曾褪色。
而就在这间满载历史记忆的空间中,郑泰均用他手机里自己创作的作品视频,展开了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回应。
馆长夫妇凝视着他的画面,起初惊讶,继而沉思,最终流露出由衷的赞叹。
郑泰均,一位行走于天地之间的当代中国画者,以“行中作画,画中行心”的方式探索自然与人的关系。他的画布曾在沙漠之中随风摇曳,在水面之上随浪漂浮,在林梢之间与枝叶共舞。他用纸墨记录风的气息、大地的纹理、时间的沉默。他的《大地之歌》《水上静观》等系列作品,正是以传统水墨为体、天地万象为意,构建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东方绘画语言。
他不是把自然画下来,而是让自然在纸上自己说话。作品中常常不见人影,却句句“画外有声”。而这一份与自然合一的气质,正与米勒“以人之笔述自然之道”的创作理念遥相呼应。
馆长动情地说:“郑泰均的水墨画,和米勒一样,都扎根在土地中——只是来自不同的文化。”
这份共鸣没有国界。在馆内参观结束时,馆长夫妇当即邀请郑泰均将来巴比松举办个人画展。他们表示,这位来自东方的画家所展现出的精神与技法,正是巴比松这片艺术圣地应继续承载的时代回响。
参观之后,我提议一同前往巴比松镇外那块著名的大岩石——据说是米勒、卢梭等画家最爱写生之地。岩石高耸,俯瞰森林与田野,是巴比松最具象征意义的“画者之地”。
当我还在犹豫如何绕行攀登时,郑泰均早已一个箭步,敏捷地跃上崖顶。他静静坐在最高处,神情专注、气定神闲:画板展开,纸笔就位,迎着风,他开始作画……
夕阳的光辉洒在他身后,整个人仿佛成了一支笔:他与山、与树、与这片曾被米勒反复凝望过的土地融为一体。
那一刻,没有语言,只有风声和画笔轻响……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不仅是中法之间、古今之间,更是画者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的深切呼应……
“巴比松,米勒博物馆,请等等我,我会再来……”郑泰均说……
相关文章链接
当视觉邂逅嗅觉,琴音融入墨色——中国与比利时两艺术家的跨界对话
中国画行者泰均巴黎光影之旅:用艺术点亮心灵,在火车上洒下光明与希望
法国歌唱家东东献声,中国画家郑泰均挥毫——一场中法艺术的灵魂共鸣
石上有画,盒中有天——画家泰均把春光藏在了酸奶后(2025.3.21.)
灵魂之巅,墨韵回响:当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瓦洛遇见中国画家郑泰均
“舞墨之间见风骨,光影之中通中西” 郑泰均被誉为“视觉的氧气”,再获沙龙主席盛邀亮相2026大皇宫展览
中国画家郑泰均访问法国东方文化传播中心 与柯文主席共探“气舞”与书画之道
舞动东方意,泼墨现心光 ——巴黎柯文老师携学生沉浸郑泰均艺术长卷
当身体的健康遇见法国古堡灵魂的水墨:那是一种生而为人对生活最深的敬意
跨越世纪的艺术对话|法国巴比松米勒博物馆馆长热情接待中国画家郑泰均
推广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