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河南日报报道漯河:非遗为钥,叩响经济新活力之门

2025-04-14 11:15 阅读量:4万+

华人号:文艺河南

微信图片_20250414065507.jpg

《 河南日报 》( 2025年04月14日 第 07 版)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宗宽 本报通讯员 张晓甫 王涛

小朋友与非遗推广使者共同点亮非遗传承画卷,带领观众走进“非遗里的中国”……4月5日,在漯河市西城区万达广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展演成为当地清明假期的一道文旅新风景。

国家级非遗项目心意六合拳表演  齐国霞  摄.jpg

4月5日,在漯河市西城区万达广场,国家级非遗项目心意六合拳表演。齐国霞 摄

在漯河,不仅有穿越八千年的贾湖骨笛、凝结汉字密码智慧的《说文解字》,还有薪火相传的非遗文化:以心意六合拳、农民画、双人旱船舞、召陵剪纸、赵氏面塑、豫剧沙河调、陈氏木梳制作技艺、骨应膏药制作技艺等为代表的1项国家级、22项省级、13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构成了中原文化基因库的璀璨明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活态见证。

如何用活用好非遗这一地域文化资源、激活千年文脉的时代价值?漯河市坚持“文化点亮城市、产业彰显特色、创新引领未来”发展理念,以非遗为笔创新文旅业态、创设文旅消费场景,依托“商圈”消费搭建非遗活态传承生态圈,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深度融合,充分激发消费新动能,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

九大主题 非遗展演贯穿全年

今年,漯河市精心打造的非遗展演年,汇聚10大类、60余项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保护项目,活动从4月持续至12月,推出近40场精彩展演,让市民、游客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50408093944.jpg

传武沙澧、曲艺流芳、国潮端午、童真非遗、狮跃龙腾、民乐中秋、国韵匠心、豫见好戏、非遗漯河年,活动九大主题不只“非遗”,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袭古盈新。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练法包括定式和动式,内容涵盖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等。它以动作快、刚猛、技击性强著称,同时又刚柔相济,内涵丰富。”在万达广场举办的展演年活动启动仪式上,心意六合拳传承人李洳波携弟子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拳术表演。

漯河市的非遗展演年活动采取“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形式,每月聚焦一个非遗主题,邀请一位非遗传承人或推广大使,每周六安排一场主题非遗演出,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生动阐述漯河文化、漯河故事。

“非遗展演年活动除了定期的常规展演外,还将结合端午节、劳动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及重要时间节点,打造立体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漯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发力传承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在召陵区老窝镇下堤小学,漯河市剪纸非遗传承人孟少雄悉心指导学生拿起剪刀和彩纸,“剪”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河上街景区非遗文创体验馆,泥塑传承人丁大军对前来体验非遗魅力的游客传授泥塑技巧……

4月8日上午,“艺启乡韵”源汇区2025年文艺骨干戏曲培训班在问十乡骆坡村开班。在戏曲教学中,老师逐字逐句纠正学员发音,一招一式指导身段动作。舞蹈教学时,老师分解复杂动作,从基础的步伐、手势教起,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掌握。

“通过举办此次培训班,深度挖掘本地文化潜力,培养一批批乡村文化能人,填补乡村文化人才的缺口。”源汇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漯河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6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10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70余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0余人。

近年来,漯河市依托第六批和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申报评选和公布工作,将54项非遗项目纳入市级项目库。其中第七批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漯河方言、古琴制作技艺、王氏老刀修面、韩氏木雕、张氏玉雕等,本土性、历史性、传承性等主要特征更加凸显。去年7月,下发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文件,认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

互融互促 激活消费“一池春水”

科技、文化、民俗的互融互促,商圈场景的多元化沉浸式,有效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

如今,漯河万达广场拥有十大主力店、次力店和百余个首次进入漯河的品牌、300余家优质商户。

微信图片_20250410145338.jpg

漯河市首届非遗展演活动上的舞狮表演。齐国霞 摄

“万达广场开业后,为西城区带来稳定的人流、客流、商流,已成为西城区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主引擎。”西城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第二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分会场已确定落户西城区,将为西城区加速迈向“城市经济核心区、城市建设新名片”提供更强动力。

“商圈”经济如何做得更大?漯河市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把万达新商圈与沙澧河文化风光带、河上街景区、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贾湖遗址等景区景点穿珠成链、集链成势,聚人气、聚活动、聚品牌、聚业态、聚服务,探索“文商旅创”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新路径,持续提高市民参与度,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在丰富业态上,漯河市围绕激活、整合、提升、焕新做文章,确保业态“多”“新”“活”;在创意活动中,漯河市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文化小品,创精品做精彩。

作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漯河以世界眼光、中国经典、河南名品更高标准发展食品工业,坚持创新驱动、标准引领、消费提质、企业主体,以文化浸润食品产业和美食体验,致力把食品产业打造成为经典产业、朝阳产业、幸福产业。

“为推动食品名城向美食名城华丽转身,漯河市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坚持食品工业、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一起做,推动‘粮食’变‘食品’、‘食品’变‘美食’,在全省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展现漯河担当。”漯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河南日报报道漯河:非遗为钥,叩响经济新活力之门》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