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8 15:14 阅读量:5.6万+
华人号:清新福建平潭石头厝是对石砌墙体建筑的特殊称谓。当地居民就地取材,以条石、毛石、青石等块状石料为墙体的主要材料,以木材作为楼板,建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石头厝,成为平潭岛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缩影。
2012年,环球人文地理杂志记者走访平潭,称平潭岛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彩色城堡”。这些“彩色的城堡”就是散落在岛上的石头厝。
为何众多石头厝会落地平潭?
“石厝的产生与特定的历史时期也有密切联系。”据吴金泰介绍,鸦片战争之后,福建林业资源遭到破坏,森林遭到滥伐,政府采取了限采限运、统购统销政策,严重制约建筑木材的供应。因此平潭民居就大幅减少木材的使用,上世纪70年代连屋顶都是用石板铺盖,称为“石板厝”。
他说:“我们海岛人,一生只做三件事情:一是起厝,就是盖房子;二是修大墓;三是娶媳妇。很多人一辈子就做这三件事情,房子是摆在第一位的。从这种意义上看,每座石头厝实际上就是一部家族的奋斗史,每一块石头都流着老百姓的汗水。”
那么,旧时平潭人盖房子有哪些讲究?
吴金泰老师介绍,当时人们建房选址不仅重视防御海岛的风、沙、潮,还追求朝阳采光、通风透气以及淡水水源的汲取,方便生产生活及交通,有利于子孙安居乐业。“古时候,海岛人建房选址还喜欢面朝东南、坐西北,这样有利于抵御西北风,冬暖夏凉。同时,建房的地势要偏高,最好周边有林木环护,可以防止飞沙和海水冲蚀。”
“建屋上梁,意味工程即将竣工。”根据传统习俗,建房上梁之日,要宴请工匠、亲友,叫作“评架酒”“上梁酒”。此日亲友多送喜幛、贺礼。主妇娘家应送一对上梁红灯笼和内装五谷的红布袋,挂在大梁(中脊梁)两头,大梁上贴喜联、挂红彩布,以示吉祥。
在旧时民间传统住宅施工中,还有许多“趋利避害”的要求,比如,民宅屋体的长度、宽度、高度要符合“鲁班尺”的吉利数,合吉则称“有字”,否则称“无字”,有字者宜居,无字者则是不吉。此外,屋梁的架数(根数)还必须是奇数。
据平潭民俗文化专家赖民介绍,“四扇厝”是平潭石头厝的主要类型之一,它类似于莆田的“四目厅”,通常是不出檐或只出半檐。“四扇厝”以单进四扇房为主,房内左右两侧为房,分前后房,中为厅堂,也分前厅与后厅,后厅一般用作厨房、杂物间、仓库,或用于放置渔、农生产用具。
据介绍,清朝时期,平潭与台湾班兵换防,产生了很多兵营,类似闽南建筑风格。建筑特点是以数十间房连成排厝,依次是前天井、厅堂、住房、后天井,前有大门,后有小门,直进直出,所以形象地称为“竹蒿”。硬山屋顶、石墙结构、鱼眼天窗是这个建筑形式的特点,犹如碉堡和地道,有利于战斗。房顶多为不出檐或出半檐,早年平潭大路顶、左营、右营的民房多为这样的结构,就是效仿“竹篙厝”修建的。
“这些官员的大厝,多为闽南红砖石构,木构窗花精雕细刻,柱础为石材,木柱承梁,规模恢宏、气派不凡。”赖民说。
每一个乡村
石厝都有不同的韵味
· 在山门村,“城堡式”的民居依山而建,层叠错落,穿梭其间,摸着古石厝上青墨色的火成岩墙面,感觉穿越了历史;
· 来到北港村,一片片黛青色的石头厝整齐地排列在沿岸的山坡之上,犹如童话中的城堡……
走进磹水村,一栋栋石厝改造成轻奢民宿,游客可在此游览海边石厝美景,欣赏远处海面上的风车。
北港村里,越来越多两岸创客加入改造石头厝的队伍中,秉承“以旧修旧”的理念,合理运用石头、漂流木、扎染、老物件等,让老石厝焕发新生机。
在上攀村,由石厝改造而成的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已成为国内外考古工作者研究壳丘头遗址及壳丘头文化的重要场所。
数据显示,近年来,平潭对全区除城市规划区外约228平方公里的石头厝村落的51000多幢房屋进行普查,编制了《石头厝保护专项规划》,划分出石头厝风貌保护区和建设管控区,并根据不同类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END-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