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是要去墨西哥的”——《风起扶桑》中文版序
中文名:《风起扶桑:二十世纪墨西哥与中国的艺术对话》
序 言
2022年2月14日迎来了“中墨建交50周年”,这是标志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一年里,两国政府相继为这半个世纪以来卓有成效的全面战略性的双边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不仅如此,作为墨西哥驻华大使,我一直在关注中墨两国丰富多样的历史,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500年前。1565年,自第一艘“马尼拉大帆船从菲律宾启航抵达阿卡普尔科,就开启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线路最长的商贸航道。有朝一日,如果历史学家证明传说中遥远的扶桑国确实是墨西哥,那么我们的文化和贸易交流甚至可能与我们两大文明一样古老。
郑胜天老师长达数十年的研究项目证明,中墨艺术家早在1956年就有接触并开启了影响深远的对话,比两国建交的时间早了整整16年。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和民间交往被迫中断,墨西哥壁画对当时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影响颇为突出。正如郑老师和他的研究团队所证明的那样,一般关于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东西方交流的叙事过于简略,其实早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界就与包括墨西哥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了虽为数不多但极具先验性的艺术文化交流。
郑老师不仅是一位热衷于20世纪中墨艺术对话的专家,而且他本人在1956年就是一位见证了墨西哥全国造型艺术阵线在中国首次展览的年轻艺术学生。这次与墨西哥最著名的壁画家们,如迭戈·里维拉、大卫·阿尔法罗·西盖罗斯和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等人的艺术相遇,是中国一代新生艺术家出现的一个标志,这些作品为他们带来了不同于苏联艺术流派的思想观念。
我在北京长征空间参观展览“我本来是要去墨西哥的”时,发现郑老师毕生致力于保存中墨艺术对话历史积累的大量照片、画册、书籍杂志和其他文献的微缩胶片,我对此印象深刻并为之感动。北京这次参展的艺术作品反映并比较了苏联和墨西哥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年轻的画家们的影响。
伫立在北京展出的壁画《风起扶桑》面前,我和孙景波老师一起发现并认出了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家的面孔,他们是中国、墨西哥和拉丁美洲间源远流长的艺术对话的一部分。我相信,这些年来有更多的人为两个地区之间的艺术潮流的展览、出版和传播做出了贡献,但这离不开先行者们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铺设了相互理解的道路,他们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直到两国政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由于郑老师对中墨艺术交流的深湛而执着的研究,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保存这段艺术史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激励后人继续学习并通过民间交流丰富艺术领域的动力。我们双方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界的相互理解与通畅合作将不负众望,为中墨关系稳固的未来增添光彩,
2022年5月于北京
施雅德博士
墨西哥驻华大使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我本来是要去墨西哥的”——《风起扶桑》中文版序》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埃及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