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11:34 阅读量:3k+
华人号:华人头条-东京一
1963年,高小飞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祖上嘉庆年间入朝为官,从浙江绍兴迁至京城,居住在北京崇文区磁器口的一座有60几间房的套院里。高小飞的祖父是著名画家,与当时北京城里的很多文人墨客都有交集,父亲是一名医生,悬壶济世之余,爱好古玩字画收藏,可以说往来无白丁,出入有鸿儒,成长在这样家学渊源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中,高小飞自幼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并展现出过人的天赋。父亲也经常领他去拜访祖父生前的一些故交旧友,如书法家启功、京剧大师郝寿臣的公子郝德元、齐白石的弟子李苦禅、许麟庐、王雪涛、王森然等,在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下,少年高小飞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让他一生受益无穷。
十二、三岁时,中国书画研究社社长萧劳先生发现高小飞是一个可朔之才,开始教授他古典诗词,告诉他文化的重要性。萧劳先生家在幸福大街,距离磁器口骑自行车十分钟,每天一放学,高小飞便迫不及待赶去萧劳先生家学习诗词歌赋,与学校里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萧劳先生采用的是传统私塾的授课模式,可以先不求甚解,但一定要用心去体会诗的韵律与韵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诗,也不是大声朗诵,是利用汉字的抑扬顿挫,平平仄仄,以音乐的形式增强记忆的一种有效方法,凝结了古人几千年的智慧。萧劳先生的吟诗,发音与普通话有很大出入,更接近吴粤方言,高小飞很快掌握了其中的节奏奥秘,能连续吟哦二百多首诗词。
一日,大雪纷飞,粉妆玉砌,高小飞触景生情随口吟出一首七言绝句《春雪》:“柳线初黄春欲至,风飘漠漠似杨花,一冬望雪今方见,碎玉无声落万家”。萧劳先生看了特别高兴,亲自为他修改了开头的“柳线初黄”几个字,点题时间的准确度,高小飞至今念念不忘,可见他对萧劳先生传道受业的感激之情。
二
古代的君子讲求“通五经贯六艺”,这一点在高小飞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和萧劳先生学习的同时,高小飞还师从郑诵先、金禹民、黄高汉、康伯藩、段大愚、徐之谦、刘博琴、康宁等名家,学习书法、篆刻、金石、绘画多门艺术。除此之外,他还师承新中国著名武术家,北京市武协吴式大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培生先生,习练太极拳。王培生是河北武清县人,擅长八卦掌、十路查拳、十路弹腿,尤其太极推手已运用到炉火纯青境界,独步天下。他经过几十年的演练研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在传统吴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吴氏太极拳37式,把武术气功同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易经以及生理学、心理学、医学贯通起来熔为一体,拳法中富有深奥的哲理和科学性,先后出版了10多部武学著作。其中英文版《吴氏太极拳》在海外广泛流传,影响巨大,学生遍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为中国武术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高小飞作为王培生先生的亲传弟子,吴式大极第五代传人,深得吴氏太极的武学精髓,他创办的中国文武学院,长期坚持在日本推广吴氏太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高小飞的学生主要是日本人,很多在文武学院已经学习了二十几年,正如文武学院的名字,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中国武术,一切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科目文武学院都不会让你失望。
高小飞始终相信技多不压身,他与生俱来的具备一种文人秉性,心系家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宁八荒。
三
身为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主席,高小飞书法造诣极深,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
早在1987年来日本前,高小飞的书法已经被广泛认可,赢得众多名家好评。“文革”后荣宝斋的第一次全国书法展,他的作品“甩开膀子大干社会主义”便成功入选参展。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勇夺世界冠军,为刚刚开始的改革开放注入一支强心剂,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热情,高小飞也受到感染,心潮澎湃,挥毫写下四个大字“振兴中华”发表在《光明日报》上,引起无数读者共鸣,几天内收到了几千封读者来信。
高小飞对书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文化和艺术之美。如果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源泉,书法就是中国艺术的源泉,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2009年,中国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卓越成就,汉字作为华夏文明的独特符号,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与艺术性,不仅铸就了书体演变的辉煌篇章,还见证了汉字从实用工具向艺术的华丽转身,洋溢着无尽的创意与灵动。深入中国书法,仿佛徜徉于艺术的长河,行草篆隶楷,一笔一画,无不展现了古人深邃的宇宙观与生命哲学,儒家的中庸仁爱,佛家的悠远禅意,道家的自然无为,在书法的笔墨之间都得到了完美体现。
高小飞说:“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让中华的文化瑰宝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二十一世纪必须讲好的中国故事。”
四
采访结束前,我问高小飞“后花园主”是否有什么特殊含义?高小飞坦言,他旅居日本将近四十年,深刻感受到中日两国文化一脉相承,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水乳交融的关系。中国历史上很多遗失的优秀文化,反倒在日本被完整保存下来,潜移默化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处漫不经心的细节中。可以不夸张地说,日本相当于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后花园,无论思想、宗教、艺术、语言、习俗在这里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他的书法作品,也从日本文化中汲取了大量营养。中国与日本好比是镜与灯,古代中国为日本之镜,近代日本一度成为中国之镜,高小飞希望今后两国能真正超越民族主义叙事,以文化共性为纽带构建东亚文化共同体。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