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21:34 阅读量:7k+
华人号:多伦多在线【马美霖】前中央电视台记者,心理健康领域资深从业者。
面对联邦大选你焦虑了吗?五个步骤帮你放松心情
文 / 马美霖
这次的联邦大选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了不确定与戏剧性,同时还让人很揪心。
去年各大民调显示保守党党魁Pierre Poilievre遥遥领先,甚至在年末的几项全国调查中,他的支持率一度超过45%,远超自由党。而就在前总理Justin Trudeau宣布辞职后,自由党派出“重量级黑马”——前加拿大央行行长Mark Carney参选,形势马上改变了。
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4月Ipsos民调),自由党支持率已跃升至38%,在安省和大西洋地区更是领先保守党5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不少分析认为,这一趋势部分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连任后采取的高关税与移民政策。
与此同时,加拿大民众对国内经济、房价、医疗资源紧张、枪支暴力及治安等问题的担忧不断上升。有调查显示,超过62%的受访者认为“国家正朝着错误方向发展”,其中年轻人和少数族裔群体的不安尤为突出。在这种情绪基础上,不同阵营的支持者在社交媒体中频繁发生激烈争论,也深刻触动了人们对未来的焦虑感。
种种现实压力交织在一起,使这次大选对广大选民来说格外重要、格外牵动人心。比如我本人也必须坦率承认,这也是我多年来最为关注的一次选举。我真心希望这次联邦大选选出来的总理能够带领加拿大走出当前困境,实现更强的治理、更稳的经济和更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
相信不少华人朋友和我一样,心中充满期望。对这次选举格外在意的选民们,情绪也可能会随着选情的变化而起伏不定,难免产生焦虑。因此,对于这次特别关注选举结果的人来说,在心理层面,不仅是一场政治抉择,也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考验。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工作者,我非常能够体会广大华人朋友焦灼的心情。在这种高张力的时刻,我们不妨停下来想一想:选举本身固然重要,但如何保持情绪稳定和人际和谐,也值得被重视。因此下文与大家分享一些常见心理反应与调适思路,供朋友们参考。
一、选举焦虑:其实很常见
你是不是最近总忍不住刷手机关注选举的民调与新闻?有没有一边跟朋友聊天,一边又默默担心“如果支持的人没赢怎么办”?或者只是看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有人转发支持不同政党的文章,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些情绪反应,其实很常见,也很正常。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面对选举等高关注度事件时,人们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典型的情绪反应: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谁将最终当选,也不知道当选后的政策会不会对移民、经济、教育带来重大影响。这种模糊的未知最容易引发焦虑。
失控感:很多人会有“我能做的就是一张选票”的无力感。当我们感觉自己无法控制局势时,容易出现沮丧、烦躁或愤怒。
信息过载:手机弹窗、朋友转发、新闻标题党、网络争论……当信息太多时,大脑处理不过来,就像“情绪CPU”超载了,疲惫、焦躁、烦闷也随之而来。
而这些反应,在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其实恰恰说明了你很在乎、很投入,也很希望看到积极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请记住,焦虑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对不确定性和高期望之间矛盾的正常反应。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压抑情绪,而是学会识别它、接纳它、调节它。
二、设立“信息边界”,为情绪松绑
选举期间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新闻推送、微信群里和评论区吵架、朋友圈刷屏、家人群里的“转发请看”……一天下来,我们的大脑像是被塞进了高压锅。很多人感叹“越看越焦虑”,却又停不下来。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信息焦虑”。当我们无法掌控信息节奏时,大脑会误以为“我必须时刻关注,才能掌握局势”,结果反而更容易陷入紧张与疲惫。
我们可以试着“为信息设个边界”,做一点点生活的小调整:
规定自己每天查看政治新闻的时间段,比如早餐或晚饭后各30分钟,其余时间暂时“屏蔽选举”;
挑选少量可靠的信息源,减少在多个平台来回跳转、反复刷屏的消耗;
设定“情绪防护罩”时间段,比如睡前不聊政治、不刷民调,留给自己和家人一段安心的放松时间;
暂时退出争论激烈的微信群或朋友圈讨论区,给自己一个喘息空间。
别小看这些“边界”,它们会让你从情绪的洪流中退一步,更清楚地看清局势、也更好地照顾自己。
三、处理分歧:观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关系
在选举期间,有时难免会遇到这样一幕:你正端着一杯咖啡和多年老友聊天,话题不知怎么就飘到了政治立场。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连咖啡都不香了。
这很常见。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的政见和立场,就像不同口味的咖啡,你喜欢拿铁,他偏爱浓缩,谁也不能说服谁换口味。
遇到分歧时,不妨换个方式表达。比如说:“我最近对这些话题有点焦虑,想避免一下。” 这样不仅保留了你的立场,也给了彼此一个缓冲空间。相比之下,“你怎么能支持那个党?”这类话语,可能会像一把小刀划破彼此原本友好的关系。
万一避免不了,甚至争论起来,开始升温、情绪走高时,也许最智慧的选择就是暂停。你可以说:“我们先聊点别的,这话题等我们都冷静些再说。”请了解,这样说是维护与他人关系的一种成熟的方式,而不是逃避。
此外,我们华人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微信群这样的公共空间中,不要轻易吵架、起争执。选举期间,很多人情绪都比较敏感,一句无心的评论,可能就会被别人理解为挑衅;而一场看似“理性辩论”的对话,也很容易演变成不欢而散的指责大战。
我们或许都有在微信群里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位群友转发了一条政治新闻,另一个人立刻反驳,接着第三个人加入战局,开始“拉战线”、贴标签、互相质疑,原本是一个气氛轻松快乐的群,瞬间乌云密布、冷场尴尬。最后谁也没能说服谁,却让群里的气氛变了味,甚至导致多年好友悄悄退群、从此再无互动。
要知道,微信群不同于面对面交流,它缺乏语气、表情、眼神这些非语言信号,误会更容易发生。即使你自认说话已经很克制、很客观,对方也可能感受到冷嘲热讽,继而回以更强烈的反击。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看到某条消息“火气上头”,最好的方法不是立刻回复,而是放下手机、深呼吸,告诉自己:“不急,先喝口水。”如果真的忍不住想表达,也尽量选择私聊的方式、语气柔和一点,也许能换来一场真正的理解,而不是一地鸡毛。毕竟,我们的群聊,是为了生活更轻松,不是用来验证谁更正确。
要记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靠长期的信任和理解累积的,我们不需要对每个立场达成共识,但我们可以在彼此的不同中,选择继续尊重。
四、选后调整节奏,照顾好情绪
选举结束,开票完毕,不管结果如何,心情总会有些波动。支持的候选人赢了,或许会短暂欣喜;输了,也可能感到失落、沮丧,甚至有些无力。
这种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慢下来。别急着在社交媒体上发长文、也别急着和观点不同的人“开战”。给自己设一个“情绪缓冲期”,比如24小时,什么都不急着决定,只是让自己沉淀、消化。
有时候,转移注意力是一种温柔的自救。你可以和朋友聊聊电视剧,跟家人讨论晚餐吃什么,或者干脆出门走走,听听音乐,写点日记,把内心的起伏用别的方式安放。
而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时间处于低落中,甚至感到孤单或焦虑,不妨主动寻求心理支持。或许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或许是一场温暖的团体活动,有时一句倾听、一个拥抱,就能让你走出情绪的迷雾。
别忘了,我们不是孤军奋战的个体,而是在共同生活的社会中彼此牵引的人。
------------------- 广告 --------------------
--------------------- 广告 --------------------
五、投票之后,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很多人觉得,选完票就是“结束”,仿佛公民责任已经完成。但其实,真正的参与才刚刚开始。
投票,是表达意见;但行动,是让意见变得真实的方式。
你可以持续关注政策的动向。当你发现有些决定不合理,别只是抱怨,不妨写信给议员代表或相关部门、参加理性的公共讨论。你的声音,可能正是他们做出改变的动力。
在这个不确定感容易泛滥的时代,行动是一种解药。它不仅能帮我们转化焦虑,也能让我们在漫长的社会旅途中,拥有属于自己的方向感和掌控力。
文末语:
大选是一场社会事件,也是一场情绪的考验。我们无法左右最终结果,但可以选择以怎样的方式面对。愿选民朋友们在纷纷扰扰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在立场不同中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并能守护住一份内心的安宁。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普及选举期间常见的心理反应与应对建议,促进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专业心理治疗或临床建议。如您或身边人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困扰,建议及时联系注册心理治疗师或相关医疗专业人员。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