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河多,湖多,水多魚虾多,故宜昌大众喜爱吃鱼,喜欢追魚,魚我所欲烹饪魚成了宜昌饮食民俗的一大特色,宜昌更不乏专制豪华魚宴的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的烹魚高手,本文今日却筆走偏锋,不写宜昌烹魚大师,也不谈制魚名家,专向大家推介一位芸芸大众之中,民间烟火小巷深处里,善烹居家大众口味魚的小家碧玉,名不见经传的女能人。
原宜昌市大碑巷巷口,锦春酒楼上饮食服务公司家属区,住着一位相貌身材酷似“天下第一嫂”王馥荔的中年妇女,虽叫不出她的名姓,因人们对她回头率较高,眼熟亦稍留了些意,她是饮食服公司某照相馆的坐台收银员,姓柳,人称柳嫂。
柳嫂人如其貌,不仅办事麻利,能干,特别是楼上楼下鄰里,工作同事和亲戚朋友们都夸她烧得一手漂亮,地道宜昌居家大众口味鱼菜。凡吃过柳嫂烧鱼的人,无不称赞:“蛮有味”!“真蛮好”!柳嫂烧魚虽名不見经传,却被人传得沸沸湯湯。

煎全魚
无论什么魚,只要在两斤以下,柳嫂上手就将其烹成煎全魚。
她将魚洗净,在魚身上划上交叉花刀,擦净水用小铁锅置少量植物油,小火慢煎至魚身二面金黄锃亮,再倒入大半菜碗她用泡姜絲,泡辣椒碎,蒜末,少许生抽,糖、陈醋适量,七姐妹枯辣椒皮,特别香麻的青花椒和自己晒制的农家豆瓣酱,兑水调成的料汁,烹煮少许,待进味,起锅装盘,锅内汤汁勾芡淋魚身,撒小葱花或芫荽即上桌。热食之,魚味鲜而不腥,咸而不重,辣而不呛,麻而不辣,酸而不烈。柳嫂同楼的老鄰居,原陶珠酒楼负责人,現省楚菜功勛大师胡立洪,吃了柳嫂的煎全魚后,赞不绝口,夸柳嫂虽然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也没看过什么课本教材,但她烧出的家常魚味,正是宜昌大众普遍的“原汁咸鲜喜酸辣”的经典之作,柳嫂对泡姜和农家豆瓣的妙用,是她出彩的点睛之妙笔。

糍粑魚
但凡两斤以上,一餐吃不完的魚,柳嫂就要将魚斩头、剁尾、剔边红烧了吃,而留下魚正身斩块,撒少量盐,喷少许酒,加姜块,葱段,花椒腌半日后,晾干水气煎糍粑吃。为何叫糍粑鱼?柳嫂说她不知其历史渊源,也不知何朝何代何人氏取名糍粑魚。她只记得自己做糍粑魚是跟同楼胡大妈偷学的,胡大妈是秭归青滩老嫂子,从小就学会了秭归女人做拿手菜青滩酢魚的绝窍。柳嫂平日看胡妈做,自己偷偷学着做。她見腌的魚块半日后,有些象糍粑块一样黏黏糊糊的。她似有所悟地请教胡妈:“依我看,可能是因为魚黏糊而且大小亦象糍粑,故此称之糍粑魚吧?”胡大妈听后,笑夸柳嫂悟性好,无师自通,糍粑魚黏糊象糍粑这个解释很巴适,要得!
柳嫂将风干水气的鲜魚块,用小铁锅小火少油慢煎至二面黄,盛起待用,锅内稍留余油,油热倒入不兑水的煎全魚全套佐料,只稍增大点糖和香醋的份量,将煎魚烹至收干料汁即成。
糍粑魚不仅保留了鲜魚的鲜嫩,又呈現出一种浓缩了的麻辣鲜香,较咸鲜厚重的腊魚又别有一番风味。糍粑鱼是下饭绝好的下饭菜,更是细品小酒的佳肴。

大碗魚冻
柳嫂处理刮魚丸剩下的魚头,魚尾,魚脊,魚边等下角料特有心得。她将这剩料置锅中稍煎后,即倒入适量酱油,农家豆瓣,泡小黄姜,蒜,花椒爆香入味,再兑入两蓝花边海碗水,煮至魚汁浓鲜,再投适量芫须碎和少量香醋勾芡汁,用盛水蓝花海碗盛装上桌。
此魚热吃,汤汁多,偏酸辣咸鲜,魚肉绵鲜而糯滑,多是吃魚,重在魚汤泡饭不亦乐乎。老宜昌有句老话:“家有万贯,不如魚汤泡饭”,就是讲用这种大碗魚汤泡饭,味鲜爽口.,而食欲大增,就是腰缠万贯,吃尽了山珍海味的金贵人家,亦乐此不疲。
此魚热做冷吃,将大碗魚搁置冰箱里,半日后再吃,魚汤則全凝成魚冻,即人称“大碗鱼冻”,吃鱼冻要在嘴中细嚼细品,魚冻既保持了鲜魚的原汁原味,又特富香辣咸鲜的复合味。是宜昌老少皆喜的食魚方法。
当人夸柳嫂大碗魚冻做得好,柳嫂总是笑眯眯地说:“不是我做得好,而是我们宜昌的老市长张飞发明得好!从三国纷争到如今传承了几千年,越做越精,能不好吃吗?”若遇她闲空,她一定会睁睁眨眨她那会说话的大眼,向您讲述张飞如何发明魚冻的故事,娓娓道来,楚楚动人……您会像蜜蜂被蜜糖粘住您的翅膀飞不动,您像骏马被拴马桩系住缰绳跑不走。

炖缽魚
火锅是近些年来的称谓,老宜昌俗称“炖缽炉子”,就是将魚烧好后装在陶泥炖缽内,搁小火炉上边炖,边下辅料,趁热吃鲜。
柳嫂的炖缽魚多选用胖头魚,因其魚头大,头腔骨髄油多,且魚肉质细鲜嫩。柳嫂先将胖头魚洗净斩块,魚头两劈四开,第二步在锅中下油将农家豆瓣酱,泡姜,野山椒,蒜瓣,花椒,干辣椒皮炒香,下魚块推滑进味,加水烹煮沸腾后,再盛入垫有酸盐菜的陶土炖缽内,撒一层芫荽或青蒜苗,边煮边吃。
俗话说:“一热三鲜”,炖缽魚不仅突出了烫而三鲜的特色,更突出了酸菜煮魚的特殊美味。更诱人的是,当魚吃过半时,柳嫂又在炖缽内下入嫩豆腐,千张皮,宜昌人常说:“千煮豆腐,万煮魚”,浓浓的魚汁煮豆腐,越煮越鲜,越煮越嫩,将又烫又嫩的豆腐舀入装有小麻油的味碟滾吃,入口烫烫的,香香的,嫩嫩的,真美难言表,神仙也羡此物天堂无,只有人间有!
柳嫂常说,宜昌人吃炖钵酸菜魚,不光是品尝魚的麻辣鲜烫,更重要的是吃气氛,吃情怀,家中隔三差五炖一道炖缽酸菜鱼,全家聚在一起,火红酒绿,边吃边聊。炖钵里沸腾着宜昌的乡情土味,桌上洋溢着吉庆有余(鱼)的笑语,所以说宜昌人吃炖缽魚,更是在享受家的亲情,家的和谐和家的温馨。

奶湯鲫魚
柳嫂待人热情,她特别乐于助人,她常教、常帮坐月子的亲朋,生病住院的同事,做一道她很拿手的奶湯鲫魚。
柳嫂烹制奶汤鲫鱼先将鲜活的鲫鱼宰剖洗净,沥净血水后,在鱼腹抹料酒,撒小盐,搁川姜,从魚嘴揷一束小葱至魚腹,锅内对半置猪油和植物油,将魚小火慢煎至断生,再倒入一定量开水,大火烧沸,转小火慢熬。
柳嫂常说:所谓奶汤绝不是鲜奶煮魚,而是熬出来的,熬奶汤鲫魚有两条很重要,煎魚要用猪油和植物油混合,猪油可使魚有肉油香,植油使魚含焦鲜香。加水一定要加开水.,熬出的汤才是奶白色。奶汤鲫魚汤色奶白鲜美,魚肉绵柔滑爽,是产妇通脏下奶,理气散结,升清降浊的尤物,更是久病初愈人养身提神,益气健脾,生津开胃,利水消肿,清热排毒最理想的美味佳肴。此说有《本草经疏》言之为证:“鲫鱼肉主胃,治胃弱不食,入大肠,治赤白久痢肠痛”,还有《医林簒要》记载“鲫魚性生和暖,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脂而不濡”。
柳嫂原汁原味的奶汤鲫鱼,正切中了宜昌人历来奉信的“食中有医,医中有食,佳肴良药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的要义和精髓。

魚杂一锅乱炖
每年十冬腊月,是宜昌家户腌腊魚的季节,也是人们最常去刘嫂家蹭吃魚一锅乱炖的日子。
刘嫂喜欢买剖大魚后别人嫌腥的魚杂,她将魚肝、魚肠、魚白,魚籽鱼膘仔细洗净,用大麻花椒,大辣干椒皮,农家豆瓣,大把泡黄姜,泡大蒜,泡紫叶炝锅煸出浓香后,兑宽汤煮沸,下魚杂,煮至大辣大麻大香大烫始吃,故称一锅乱炖。
柳嫂常说:吃此菜要喝大碗酒,喝得醉晕晕,魚汤烫得哦呵呵,麻得哇哈哈,辣得哈嘘嘘,臉红得眼睛暴红絲,吃得又喜又笑,头发林子流黄豆颗颗大汗,还舍不得放筷子,才是吃我柳嫂魚杂一锅乱炖的最高境界!最有味的是有人专门买魚杂上门,求柳嫂炖,觅的就是对那种大麻大辣大香大烫的怀念不舍之情。
柳嫂家常法、家常味烹魚的作法还有许多:如清蒸鳊魚、面炸刁子魚、酥炸香辣鱼丶干煸刁子魚,糖醋魚、煎咸干魚、腊肉烧腊魚等……
总之,柳嫂是一位地道的宜昌贤惠嫂子,是一位很会烧宜昌大众风味鱼的能干嫂子,家中能有这样的美嫂,真是:三餐鱼香不知饱,睡着都会张口笑,真是三生积善积德修来的口福艳福啊。
柳嫂烹制的鱼菜,比及大宾馆大酒楼精雕细作的白刹肥鱼、珊瑚桂鱼、珍珠鱼饺、翘尾燕子魚、鲍汁灌汤鱼丸这些大紫大红,大富大贵的阳春白雪等饮食文化的瑰宝而言,绝对是下里巴人,小菜一碟,充其量也只算得是深藏小巷的小家碧玉。但正是柳嫂这些下里巴人,小家碧玉代表了宜昌最基层,最广大的大众口味,体现了宜昌“家常风味为主,城乡求同各异”的地域风格。正是柳嫂这种“尚滋味,好辛辣”,家常菜离不开咸辣酸的烹饪习俗,才是宜昌大众之味,才是宜昌味道之源,才是宜昌味道之根,宜昌味道展前之路。正是柳嫂这种土锅、土灶、土味才充滿了浓浓的乡情土味,才充滿了永远割之不舍,挥之不去的妈妈奶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