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三题
作者简介:
刘玉民,原山东省文联副主席、济南市作协主席,长篇小说《骚动之秋》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沟帮子是地名,响当当的。关东山也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名。但沟帮子出名靠的不是地名而是鸡,熏鸡,沟帮子熏鸡。
坐了将近两个小时高铁、大巴,到沟帮子时已是傍晚时分,街道两边的万千灯火中不时闪过一幅幅霓虹招牌。“沟帮子熏鸡”五个字就是这时映进我眼帘的。一闪,二闪,没有在意,三闪、四闪,我有些木然的知觉才被蓦然唤醒:咦,这个名字有点味道啊!什么味道?自然是关东山特有的味道——退回许多年以前,越是粗俗、狂放、野性十足的名字才越是受到关东山的老爷儿们钟爱呢。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沟帮子熏鸡”名字虽然有点不雅的嫌疑,头上却顶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老字号”两大皇冠,并且与河南道口烧鸡、山东德州扒鸡、安徽符离集拆骨鸡一起,享有“中华四大名鸡”的美誉。这倒让我生出兴趣:一个又偏又远的山旮旯里,怎么就会冒出了这么一个美食来呢?陪同的文旅局局长介绍说,清朝道光年间,闯关东来到沟帮子谋生的青年尹玉成,在一个风雪之夜挽救了一位落难的宫廷御厨,老人由此留下了一份皇家宫廷熏鸡的秘方。尹玉成如获至宝,在岳父的帮助下建起熏鸡店,又经几代人的揣摩和改进,终于使沟帮子熏鸡成了当地乃至于辽宁省和整个东北地区最受青睐的美味之一。
既然是美味,接风宴上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我对鸡一向热情不高,加之桌上佳肴太多,那天对熏鸡并没有留下太深印象。但几天后,在锦州开往济南的高铁列车上,我亲眼见证了邻座一位三十多岁、衣着得体的女子,在没有其他任何佐料之物的情况下,打开一袋真空包装的沟帮子熏鸡,大口大口地咀嚼着、吞咽着,不一会儿便完成了一顿晚餐的过程。这使我惊诧不已,惊诧之余才恍然明白了这个被视为一方荣耀的熏鸡,在当地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沟帮子还有一个声名显赫的美食——沟帮子水馅包子,据说吸取了天津包子、开封包子、保定包子的诸多长处,那天主人也有意让我们品尝一番,可惜因为美味太多,被大家忽略了。
北镇也是地名,但北镇不是镇,是市,北镇市,全国现有的三百九十多个县级市之一。
北镇的“北”自然是方位,北方,中原之北、华夏之北;北镇的“镇”则是镇山——除五岳之外朝廷所封的镇守一方的山峰。这始于舜帝,舜帝将天下分为十二州,每州封一座镇山,北方幽州的镇山即为医巫闾山。周时天下改为九州,医巫闾山仍为五大镇山之一。隋代改封四大镇山:南镇会稽山,东镇沂山,西镇霍山,北镇医巫闾山。唐代又将四大镇山改为五大镇山,即东镇沂山,西镇霍山,中镇天柱山,南镇会稽山和北镇医巫闾山。可见朝代无论怎么换,镇山无论怎么封,北镇始终是北镇,医巫闾山始终是医巫闾山。单凭这一条,北镇即使不想名扬天下也难了。
北镇最知名的自然是医巫闾山。这个名字有点怪,问过才知道是从古阿尔泰语即蒙古语—通古斯母语中来的,意思是“血红色的母鹿”即“红鹿山”的意思。医巫闾山主峰高866.6米,核心景区只有五平方公里左右,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在古往今来中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特别是辽清两代,先后有十一位皇帝前来狩猎、祭祀和览胜。辽代皇太子耶律倍和元代重臣、大文学家耶律楚材,也曾在这里读书和生活过。而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峰连如簇,岩白如玉,峦翠如屏,堪称文人雅士和广大游客光顾的好地方。由于年龄大了,腿脚也有些不便,近年我一直远离爬山活动,但面对如此的医巫闾山我还是两次振作,沿着曲折陡峭的石阶和木栈道奋力前行,终于顺利地爬上了山顶。置身于山顶之上,极目四望,秋山如妆,秋水如练,秋野如醉,秋空如染,一种扶摇凌云,如登仙台、如入瑶池之感悠然升起,令我好一阵子的陶醉。
与医巫闾山相匹配的是北镇庙。北镇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后经历代修缮,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和水平,已成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历代皇帝前来祭祀和巡游时留下的碑刻,其中单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光绪等五位皇帝留下的诗文碑刻就有三十方,堪称一座小小的碑林。
最能体现辽代文化的还是崇兴寺双塔。辽代北镇是游牧区,那些上流契丹人信奉佛教,又希求能够在策马扬鞭之时,抬头便能看到某种地标性建筑,由此,建造佛塔便成了一种时尚。崇兴寺双塔就是在这时候修建的。塔分东西,东塔高44米,西塔高42米,均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青砖建筑。上面雕有众多佛龛、佛像以及人物、生灵等等,观之无不栩栩如生。与崇兴寺双塔几乎同时,北镇周遭和辽西地区修建的佛塔就有海城金塔、广济寺塔、班吉塔、辽阳白塔、八塔子塔等三十余座,真可称得上是盛极一时、盛况空前。
萧燕燕是人名,说这个名字没有几个人知道,但说另一个名字“萧太后”,知道的人就多了。
与大多数人一样,我所知道的萧太后都是从《杨家将》《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等戏曲和传说中来的:她是北国即辽国的总头目,是她带领辽兵屡犯宋境,夺走了中原的大片领土,杀害了杨继业等众多宋朝将领;她实在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异族侵略者。
从宋朝的角度、中原百姓的角度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从辽国的角度,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角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萧燕燕本名萧绰,出生在辽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平谷区)。因父亲拥立新皇有功,她十六岁即被征召入宫做了贵妃,没几天又被册封为皇后。因新皇体弱多病,小小年纪的萧燕燕便参与起朝廷的政务。几年后新皇病逝,萧燕燕便以太后之名执掌起辽国的军政大权。她明达治道,知人善任,锐意改革,重视发展生产,使辽国从中衰逐步达于鼎盛。她以契丹诸京为基地,东降女真,西攻党项、回鹘,北攻铁骊,南攻宋,扩展了统治地域,对辽国的兴盛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一代知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在爱情和个人生活上萧燕燕也打破了种种藩篱。她早年与汉人韩德让订婚,因被征召入宫而遭废止。当上皇太后之后,萧燕燕随即召韩德让入朝,先是委以重任,后又拜之为相。两人情投意合劳燕双飞,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辽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009),五十七岁的萧燕燕病逝后归葬于乾陵,地址就在医巫闾山脚下的龙岗子村。可惜的是乾陵后来几经金兵焚毁和盗匪洗劫,今天除了一个方位,已经踪迹全无了。
唯一可以告慰萧燕燕在天之灵的是,在她逝世第二年,她的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为她修建了建咸熙寺,即后来的义县奉国寺,如今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香火不断,游人如织。
摄影/刘玉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辽西三题》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尔及利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侨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