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15:24 阅读量:4k+
华人号:华人头条-东京朱鹮,这一身披粉羽、头戴朱冠的珍稀鸟类,在中日文化中皆被视为“吉祥之鸟”。然而,其命运却曾因环境恶化而跌入深渊。上世纪60年代,日本野生朱鹮濒临灭绝,尽管多方努力,本土种群仍未能延续。转机始于1985年,中国首次向日本出借朱鹮,开启了两国携手保护这一物种的历程。1999年,中方赠予新潟县佐渡市的朱鹮“洋洋”与“友友”成功诞下后代“优优”,让日本举国欢腾。此后,中国又多次向日本赠送朱鹮,助力佐渡岛重建朱鹮种群。如今,翱翔于新潟上空的朱鹮不仅是生态复苏的象征,更成为中日友谊的鲜活见证。
这一跨越国界的生命拯救行动,为上海歌舞团的创作埋下伏笔。2010年,舞剧《朱鹮》主创团队赴佐渡岛采风,亲眼目睹中日合作保护的朱鹮在异国土地上振翅飞翔。编导佟睿睿感慨:“它们的姿态太美了,但更触动我们的是背后的故事——两个国家如何为了一个物种的存续倾注心血。”这一发现催生了舞剧《朱鹮》的诞生,也注定了这部作品与日本的特殊羁绊。
上海歌舞团自1979年成立以来,始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先锋。《霸王别姬》《野斑马》等作品屡次在日本引发轰动,而《朱鹮》的创作更被赋予特殊使命。团队历时四年打磨,从朱鹮的振翅姿态到栖息习性,每一个动作都经过反复推敲。2014年,《朱鹮》在上海首演即引发轰动,其独创的“东方芭蕾”语汇——将中国古典舞的行云流水与芭蕾的精准控制融为一体——生动再现了朱鹮“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灵动之美。
舞剧以三段式叙事展开:从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田园诗篇,到环境恶化导致鸟群凋零的悲怆挽歌,直至博物馆中凝固为标本的永恒叹息。舞台运用全息投影与动态装置,营造出“朱鹮群飞掠过金色稻田”“暴风雨中折翼坠落”等震撼场景。日本舞蹈评论家村山久美子在2014年东京首演后评价:“这不仅是视觉奇观,更是一场直击心灵的生态寓言。”
十年间,《朱鹮》全球巡演近400场,两度亮相央视春晚,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金名片。而此次重返新潟,恰逢该剧首赴日本巡演十周年。舞台上,演员以超越人体极限的30度足尖倾角模拟朱鹮伫立,用每秒三次的振臂频率再现群鸟齐飞,66天完成55场演出的高强度行程,让日本观众既为艺术倾倒,亦为匠心折服。谢幕时,许多观众眼含热泪,掌声持续长达十分钟。
此次新潟演出被赋予多重深意。中国驻新潟总领事崔为磊在欢迎会上指出:“《朱鹮》既是中日友好的见证者,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者。”新潟县知事花角英世则强调,朱鹮保护合作证明“超越国界的努力能让奇迹发生”。佐渡市市长渡边龙五夫妇特意穿上印有朱鹮图案的和服出席,坦言:“每次看到朱鹮,都想起中国朋友的深情厚谊。”
《朱鹮》的十年巡演路,恰与中日关系冷暖交织的岁月重叠。但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朱鹮始终是两国人民心中的暖流。日本民主音乐协会负责人回忆,2014年该剧在福岛演出时,一位曾参与核泄漏清理的观众哽咽道:“朱鹮的重生让我们相信,希望永不凋零。”
当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中日作为东亚重要国家,在绿色能源、低碳技术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崔为磊总领事期待,以“朱鹮缘”深化两国战略互惠关系。而上海歌舞团团长透露,新版《朱鹮》正在筹备,将融入人工智能交互技术,让这一生命叙事持续焕发新机。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