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16:45 阅读量:5k+
华人号:福州城事今天是4月24日,是第10个“中国航天日”。同日,神舟二十号也将“出差”太空。
那么
你知道福州与中国航天的故事吗?
福州是我国杰出天文学家的摇篮
太空中闪耀着众多“福州星”
……
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
探索浩瀚宇宙中
独属福州的星辰大海
这份“追星”指南记得收藏!
令人敬仰的航天功勋人物
从“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到“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中国航天巡天探宇、逐梦苍穹。在“摘星揽月”、拥抱星辰大海的伟大征途中,也不乏福州人的身影。
林宗棠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福州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主持制定关于“建立天、空、地、海一体化,航天、航空、电子技术结合,攻防结合,积极防御式武器体系”的建议,被列为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目标,领导完成“十四星高照、十八机上天”的光辉业绩。
梁守槃
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功臣,被誉为“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与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并称中国“航天四老”。
张钰哲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他发表了中国第一篇论述人造卫星轨道的论文,应用天体力学基础理论对人造卫星轨道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他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作了重要贡献。
沈元
图片来源:航空工业档案馆
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他在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办学和科研教学组织及计算机在航空航天中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培养航空航天科技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春平
福州籍航天专家黄春平。池远 摄
福州人,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和弹头技术专家。他曾先后担任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火箭系统的总指挥,将中国航天员第一次送入了太空;曾创造性地解决了飞行器局部回收难题,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因福州命名的小行星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可你知道吗?星空中这些行星,竟是因福州而命名!
浩瀚宇宙有颗“福州星”
2018年7月10日,“福州之星”天文雕塑在福州马尾区船政格致园揭幕。
“福州星”是一颗位于太阳系,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1997年11月21日,由福州籍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建生发现。为了纪念陈建生院士及福州籍天文学家们为祖国天文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2015年国家天文台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提交申请,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福州星”,并获得了批准。2015年12月23日,“福州星”命名仪式在船政格致园举行。
有一颗星星名为“林则徐星”
“林则徐星”雕塑。
陈建生院士的项目组先后发现了1400多颗小行星,在世界天文台排行榜上名列第四。1996年6月7日,项目组发现了一颗小行星。项目组和北京天文台朱进博士,提议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
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国科学院的建议。“林则徐星”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沿椭圆轨道以4.11年的周期绕太阳运动。
最牛的校庆献礼——“福州格致星”
图片来源:福州格致中学。
除了“福州星”“林则徐星”,陈建生院士将他发现的其中一颗星“送”给了自己的母校。
2006年,作为福州格致中学校友,陈建生院士将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97年12月1日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福州格致星”,作为母校一百六十周年校庆的献礼。
编号7681——“陈景润星”
陈景润在从事数论研究工作。
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观测中心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是“7681”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陈景润星”。
该小行星获得的永久编号是7681号,这是项目组获得命名权的小行星中第一颗编号为素数的,素数是陈景润先生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们决定把这颗小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
灿烂群星中的中国科普巨星——“高士其星”
市民在高士其故居参观。
1999年,在灿烂的太空群星中,增添了一颗中国科普巨星。国际编号为3704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高士其星”。
高士其出生于福州,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半个世纪以来,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被亲切称为“高士其爷爷”。
留名太空的福州男孩、女孩
“吴其瑾星”
吴其瑾。图片来源:海峡网
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天上,这样浪漫的事还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2011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决定将26323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其瑾星”,而吴其瑾是一位来自福州的17岁女孩。吴其瑾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是为了表彰她代表中国参加2010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并获得个人二等奖的荣誉。
“刘啸峰星”
此前,福州一位男生也获得过小行星命名权。2004年,福州一中学生刘啸峰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决赛中获得二等奖。次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由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发现的小行星(编号为20817)命名为“刘啸峰星”。
此外,为了表彰对航天事业的贡献,陈建生、张钰哲、高鲁等来自福州的航天人也在太空中留下了自己闪亮的名字。
陈建生: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大学天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钰哲:闽侯人,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高鲁:长乐人,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
是不是没想到一抬头,在天上能看到这么多的“福州星”?
“家门口”就可沉浸式体验星辰大海
这些福州籍航天人的事迹,激励着新一代福州才俊投身航天事业,创新创业创造,拥抱星辰大海。
下面跟着小编,从福州出发,共赴星辰大海探索之旅。
福州科技馆
拥有省内首座内外双屏球幕影院,可以体验各种3D互动,可漫步太空、撬动地球……整整4层楼,共40000㎡可逛空间,这里就是福州科技馆新馆。
入馆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双屏球幕影院,直径17米,变换轮播,模拟行星和太阳自转效果,光影结合,带来视觉震撼。
新馆东楼为科普展教区域共有四层,内设航天航空、海洋探索、儿童科技乐园、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家园、数字时代七大主题展厅。
想不想穿上航天服,体验漫步太空?来这里就可以实现。
福建首个航天航空研学基地
福建省首个航天航空研学基地坐落在福州连江。该基地集航天航空科普、国防教育、科技创新等于一体,致力于打造福州知名的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的重要基地以及研学基地。作为基地主要载体的贵安航天航空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包含航天馆、航空馆、星际探矿博物馆三大主题馆,科技感十足。
不必去远方,在“家门口”就可沉浸式体验星辰大海。
展馆通过实物、模型、文献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全方位展现我国航天航空科技成就,内容涵盖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人造卫星、中国航空史、军用民用飞机等18个专题,共超过100件实物装备。同时,馆内设有多个互动体验项目,包括VR体验返回舱、航天服换装打卡、空天少年训练场等,丰富游客的场馆游览体验。
心里有梦,眼里有光。
属于中国航天的征途,永不停歇;
属于福州航天人的浪漫,声声回响!
值此第10个“中国航天日”
我们一起致敬中国航天!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